楊慧玲
摘 要 在培智學校的語文識字教學中融入生活元素,運用游戲、創(chuàng)設情境等手段,堅持直觀性和趣味性原則,采取多種途徑充分調動智障生的學習興趣,并讓學生學會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或合適的方法識字,達到了提高學生識字效果的目的,為學生進一步的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
關鍵詞 識字教學 智障生 生活化 趣味性 創(chuàng)造性
中圖分類號:G623.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23-0059-02
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學習各種知識的必由之路。中國漢字數量多,而且復雜,難記難寫,字音字義又變化多端,難掌握。輕、中度智障兒童在感知、記憶、語言和思維等方面存在許多缺陷和不足,這些缺陷和不足導致他們在識字過程中出現記憶不牢固、不準確,遺忘快,再現困難等現象。為改變這一狀況,我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和不斷反思,認為培智學校的語文識字教學要融入生活元素,運用游戲、創(chuàng)設情境等手段,堅持直觀性和趣味性原則,采取多種途徑充分調動智障生的學習興趣,逐步提高智障生的識字能力,增加他們的識字量,為進一步的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并不斷摸索出對輕、中度智障生識字教學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貼近實際,生活化識字
智障兒童記憶方面的研究表明,記憶曲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其中因素之一就是識記材料。在培智語文低年級教材中,里面的字詞大都來源于生活,貼近生活,是在生活中都能看到、用到、接觸到的。如關于日常用品:臉盆、肥皂、毛巾等;關于著裝:上衣、褲子、拉鏈等;關于家庭方面:父母、兒女、親人等。在進行識字教學時,就要把識字和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一方面學生感到親切熟悉,另一方面,易于學生理解和記憶這些字。如教《日常用品》這一課時,要求學生帶自己的臉盆、毛巾、肥皂等來上課,然后讓學生用這些生活用品學著洗臉、洗手。在洗臉、洗手的過程中不斷認識它們的讀音、理解用途,還要注意認識與區(qū)分自己和別人的生活用品。教《父母兒女》這一課時,要求學生從家里帶來自己的家庭照,結合學生家庭成員,讓學生自己介紹家里有哪些人,如何稱呼,再學習課文中關于稱呼的生字。
通過把學生的實際生活融入到課堂學習中,他們的學習興趣明顯高漲,特別是聯系到自己熟悉的事例時,積極性會更高,在不知不覺中學生們就學會了相應的生字,識字效果明顯增強。
二、輕松愉快,趣味性識字
智障生感知覺遲鈍、緩慢,注意力不集中,抽象思維能力極差。因此,在對智障學生進行識字教學時,要保持教學內容的豐富,學習形式的新穎。
1.形象識字。漢字是表意的文字,漢字中又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在識字教學中采用直觀教學手段把所學生字與具體事物和形象相結合,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利于識記。如教“看”,用手遮目成“看”;竹毛制成“筆”,出示毛筆實物讓學生觀察;教“哭”,讓學生想象上面兩個口就是眼睛,下面的“犬”字,像一個人張大了嘴巴流淚,那個點就是眼淚。
2.游戲識字。智障生識字,學得慢,忘得快。通過實踐,我發(fā)現通過做一些小游戲的方法,可以使學生在輕松的氣氛中掌握生字,并能有效地防止學過的生字很快忘記的現象。如認識“水果——草莓、蘋果、桔子、香蕉”時,我的課堂是這樣設計的:①由游戲“猜一猜”導入課題,讓學生伸手在盒子里摸一摸,猜一猜是什么,一開始就輕松地把學生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為下面的環(huán)節(jié)打下良好的基礎;②引導學生通過洗一洗、聞一聞、嘗一嘗等方式指導練習和掌握“詞語”的音形義,比起單一的圖片教學課堂就顯得有聲色、有吸引力;③“跳一跳摘果子”的游戲鞏固,課前準備好十幾張果子圖和樹干的布置,課堂上組織學生小競賽摘果子,看誰摘得多,可以跟老師換真果子吃,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還表演得淋漓盡致。以上的課堂設計比較符合智障兒童記憶表象貧乏,識記速度緩慢,記憶保持差等識字特點。把表演、觀察、表達、多種感官與識字教學結合起來,學生思維活躍,興趣極高,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漢字,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觸類旁通,創(chuàng)造性識字
由于智障兒童具有注意力易分散、認知范圍狹窄、頭腦中具體生動的表象少等特點。因此,在選擇教學方法上需要教師認真鉆研教材,分析字形特點,了解構字的規(guī)律,采用學生易學、易懂、易記的教學策略。
1.基本字組合識字。學生如果掌握了一定量的獨體字,就可以把這些簡單易記的獨體字或筆畫少的字當作基本字,利用基本字加一筆、減一筆如“十”加一筆是“干”或“土”字,“王”少一筆是“土”或“干”字;或加一點少一點如“王”加一點是“玉”字,“主”少一點是“王”字;這種識字方法比較適合補償智障兒童識記速度緩慢,記憶保持差,記憶表象貧乏、缺乏分化、不穩(wěn)定等缺陷。
2.歸類比較識字。對部首相同或字形類似的字,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歸類、比較,加深學生對字形義的理解,以此加強學生的記憶。比如學習生字“道”時,就可以讓學生說一說,以前還學過哪些“辶”(走字底)的字,讓學生回憶有“這、邊、還”等字,鞏固了學生對“辶”(走字底)這一類字的記憶;學習“日”和“目”時,讓學生觀察比較,“日”就是太陽,太陽只有一個,所以口的中間只有一橫?!澳俊笔茄劬Γ劬γ總€人都有兩只,所以口的中間有兩橫。
3.兒歌順口溜識字。有些字可以抓住字形的特點,編成兒歌、順口溜等,朗讀瑯瑯上口的兒歌、順口溜使字形形象地、永久地保留在學生腦中。例如:“尖”字可以編成順口溜:“上面小,下面大,不是尖字,是什么”;“滿”字可以編成順口溜:“三點水,草字頭,兩個小人打滴溜。”識記“包、飽、跑、泡、炮”,可以用兒歌:“上學去,背書包,吃飽飯,不要跑,洗衣服,用水泡,過新年,放鞭炮?!?/p>
總之,在長期教學實踐中,老師們創(chuàng)造出了多種多樣的識字方法。特殊學校智障生識字教學就應該博采眾長,靈活運用各種識字方法組織教學,讓學生愛學樂學,并讓學生學會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或合適的方法識字,逐步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為他們今后語言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英]梅爾·安斯考著,陳云英,陳海平,納新譯.課堂上的特殊兒童[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3.
[2]李宇明.兒童語言的發(fā)展[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
[3]魏長青.新課改背景下的識字教學[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09,(03).
(責任編輯 曾 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