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柳玲
(廣東省水利電力勘測設計研究院,廣東 廣州 510635)
?
淺談麻涌新基村水系治理與生態(tài)景觀建設需求的有效結合
葉柳玲
(廣東省水利電力勘測設計研究院,廣東 廣州 510635)
當前河道的功能已不再僅僅局限于防洪,人們對河道的生態(tài)功能和城市景觀都有了新的要求,因此建設防洪、生態(tài)、景觀型的河道勢在必行。該文通過東莞市麻涌鎮(zhèn)新基村項目區(qū)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案例,簡述現代河道整治在滿足防洪安全的的基礎上,采用了松木樁駁岸、水生態(tài)植物、城市綠道等工程措施,以適應河道的多功能要求。
中小河流;防汛;生態(tài)景觀;松木樁駁岸;城市綠道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建設擠占河道,使河道空間減小,水面縮窄,行洪能力降低。工業(yè)污水和生活污水處理的滯后,致使大量污水進入河道,河流水質普遍惡化,污水滿溢常常影響城市環(huán)境。與此同時,城市化也使地表徑流量增加,洪澇災害頻發(fā),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不利的影響。建設生態(tài)景觀河道已經成為城市環(huán)境的新要求,它不僅創(chuàng)造了經濟價值,也體現了社會價值。在東莞市麻涌鎮(zhèn)新基村項目區(qū)河道治理工程設計中,貫徹生態(tài)河道治理的設計理念,在滿足防洪、排澇、排污等多種功能的前提下,以“安全、自然、生態(tài)、親水、景觀”為設計目標。
根據《廣東省東莞市中小河流治理重點縣綜合整治及水系連通試點規(guī)劃》,縣鄉(xiāng)河道治理試點項目區(qū)分為防洪排澇為主、生態(tài)環(huán)境治理為主以及綜合治理等3種類型。螺村河段、東涌段地處珠江三角洲平原河網區(qū),其作為新基村水系的主排涌,由于河底淤泥垃圾較多,水面被填埋或河道灘地被占用現象突出,造成河道淤積露底,水質變差,同時使河道過流能力降低。綜合考慮東莞市經濟社會發(fā)展水平和項目區(qū)河道現狀及特點,確定麻涌新基村項目區(qū)為以生態(tài)環(huán)境為主的河道整治類型,以水系連通、清淤疏浚為主要目的,以清淤、岸坡整治為主要整治措施,清除河道內源污染,同時增大河道過流斷面,增強其防洪排澇能力,配合麻涌鎮(zhèn)生態(tài)岸坡工程,營造亮麗水鄉(xiāng)生態(tài)水環(huán)境。東莞市麻涌鎮(zhèn)新基村水系河道治理工程主要對新基村水系長度為7.07 km河道進行治理。
根據《東莞市麻涌鎮(zhèn)防洪排澇規(guī)劃》,麻涌鎮(zhèn)新基村項目區(qū)整治工程設計排澇標準為:20年一遇24 h暴雨一天排干。根據《水利水電工程等級劃分及洪水標準》(SL 252—2000),確定工程等別為Ⅳ等,工程主要建筑物為4級,次要建筑物為5級,臨時建筑物為5級。地震基本烈度為7度。麻涌鎮(zhèn)新基村水系圖見圖1。
圖1 麻涌鎮(zhèn)新基村水系示意
1) 防洪排澇能力不足
現狀河道過流斷面不足,嚴重影響河道的過流能力及可調蓄能力,頻繁的洪澇災害給麻涌鎮(zhèn)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麻涌鎮(zhèn)防洪排澇體系分為兩道防線,第一道防線是全鎮(zhèn)的筑閘聯圍,即以麻涌河、東江北干流和淡水河為重點,建設以麻涌河為分界線的河東聯圍和河西聯圍。第二道防線是內河土堤,目前由各村及耕戶負責建設和維護。
2) 水環(huán)境破壞嚴重
由于生活垃圾、工業(yè)污染物等直排入河,河涌底泥淤積日益增多,底泥污染嚴重。新基村水系河道中分層底泥樣品中出現重金屬超標,有機質、全磷等營養(yǎng)物超標。進行綜合污染分析為輕污染,主要超標污染物為有機質、全磷、鎘。
1) 常規(guī)設計內容
清淤疏浚:對該項目區(qū)總長度7.07 km河涌進行清淤,河道縱斷面采用天然河道縱坡,對局部淤積河段清淤至-1.25 m高程。由于本工程為整治工程,河道的岸線已基本形成,且受周邊城市建設的約束,難以有較大的調整,因此,岸線布置按現在岸線進行自然岸線恢復處理,對河道進行挖深以增大河道過流斷面,增加涌容。河道橫斷面對于已建直立擋墻段,清淤一般按1∶5邊坡清淤至-1.25 m高程,為不影響岸邊已建直立擋墻的穩(wěn)定安全,清淤邊線應距擋墻墻趾3 m以上;斜坡段,一般按1∶5邊坡清淤至-1.25 m高程。
岸坡整治工程:新基村水系項目區(qū)大部分村莊段河岸采用漿砌石擋墻,根據麻涌鎮(zhèn)水利所及當地村民要求,河岸村莊段剩余自然土坡部分應與其他段風格一致,也采用漿砌石擋墻。新建擋墻共3段,總長為529 m,擋墻底高程0.75 m,頂高程3.25 m,高2.5 m。
2) 松木樁駁岸
鑒于河道存在局部斷面過窄,放坡開挖難以達到設計清淤底高程-1.25 m,借鑒麻涌鎮(zhèn)馬滘河整治工程的成功案例,采用松木樁進行部分擋土,可達到清淤底高程。
新基村非村莊段岸坡一般采用斜坡式,植物護坡,松木樁固土,稱為軟質駁岸;村莊段新建、已建擋墻墻角種植水生植物,采用松木樁固土,松木樁需進行引孔,稱為硬質駁岸。松木樁駁岸做法見圖2。
松木樁的樁頂高程比河涌常水位高出0.2 m,木樁常浸在水中,保證其耐久性。松木樁駁岸采用雙排松木樁結構,前排松木樁間距0.5 m,后排松木樁間距1.0 m,兩排松木樁之間的間距為1.5~8 m,并采用Φ6鋼筋拉結,松木樁長6.0 m,尾徑Φ60~80,用瀝青油涂3遍。前排松木樁之間密排毛竹,毛竹長5.0 m,尾徑Φ60~80,與松木橫梁綁扎后固定在前排松木樁上。松木樁的軸線及兩排松木樁之間的間距可根據清淤情況及實際地形適當調整,平面走向盡量與河道岸線協調,采用平滑曲線形式。松木樁、松木橫梁、毛竹及遮陽網應嚴格按設計要求綁扎牢靠。
圖2 松木樁駁岸做法
3) 生態(tài)景觀
麻涌鎮(zhèn)作為東莞市水鄉(xiāng)統籌的重點鎮(zhèn),正積極推動水鄉(xiāng)特色村落整治綠化工程。按照麻涌鎮(zhèn)“走進香飄四季”鄉(xiāng)村旅游項目的打造思路,該村以建設美麗平安文明鄉(xiāng)村為契機,將還原舊時文昌塔影景觀,建設水上客棧、水上商業(yè)街、香蕉文化園、清風池館等一批商業(yè)場館,設有風舞云霞、果香滿園、花海融春、新基客棧、月夕花朝、殷草綴花、榕蔭樹影等多個景觀節(jié)點,打造富裕繁榮的水鄉(xiāng)之城。工程設計上融入新基村的村貌特點和文化特色,采用以鄉(xiāng)土樹種為主、氛圍營造、設計靈巧等原則進行配植。河道綠化植以水生植物,種類主要有蘆葦、水生鳶尾、水生美人蕉、千屈菜、再力花等,優(yōu)化美化水面,打造獨具特色的嶺南新水鄉(xiāng)風貌。
4) 其他治理措施配套
城市綠道工程:根據麻涌鎮(zhèn)城市綠道系統規(guī)劃分為2個級別——城市主綠道、城市支綠道。在本項目范圍內城市主綠道建設較為完善,與人行道并行,紅色透水磚為主,城市綠道工程納入麻涌鎮(zhèn)新基村(二期)水鄉(xiāng)特色村落整治綠化工程配套同步實施。
垃圾處理措施:麻涌鎮(zhèn)環(huán)衛(wèi)所主要服務區(qū)域為舊鎮(zhèn)區(qū)主要道路,在舊鎮(zhèn)區(qū)公路兩旁以及許多工廠外都設有垃圾桶,凡新建小區(qū)、綜合開發(fā)區(qū)、公共衛(wèi)生設施(垃圾中轉站、公共廁所)應統一規(guī)劃、合理安排,遵循同時規(guī)劃、同時設計、同時建筑、同時交付使用的原則。
治污截污措施:麻涌鎮(zhèn)新基村被列為水鄉(xiāng)示范村,為改善新基水體環(huán)境,必須對現狀排入村內河涌等的污水進行截流并輸送至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因此近期內必須實施截污管道工程。目前,截污主干管已覆蓋新基村,村內只需新增截污次支管道接入截污主干管即可將污水輸送至麻涌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污水經處理達標后排入獅子洋。
目前東莞市麻涌鎮(zhèn)新基村水系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已建設完成,運行情況良好。通過對麻涌鎮(zhèn)新基村水系的綜合治理,結合農村環(huán)境保護等措施,使河道功能恢復,排澇能力大大提高,建立功能完整、健康有活力的河涌水系,達到泄洪順暢、排澇安全、水質清潔、生態(tài)健康、景觀優(yōu)美“五位一體”的總體目標。
圖3 河道治理前
圖4 河道治理后
現代城市河道綜合治理要改變過去傳統水利工程的觀念,建立生態(tài)河道治理的設計理念,即: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保持河流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理念,河流人文標志性特色的理念。在滿足防洪排澇、供水、排污、通航等多種功能的前提下,以“安全、自然、生態(tài)、親水、景觀”為設計目標,用美的構思、美的設計、美的實踐去建設多功能為一體的城市河流,從而營造一個方便舒適、整潔優(yōu)美、生態(tài)健康的生活環(huán)境,給現代人創(chuàng)造一個休閑度假的好去處,給后人留下一筆可持續(xù)性的綠色生態(tài)財富。
[1] 康健,張紅領.中小型河流治理與生態(tài)景觀建設的結合[J].河北工程技術高等??茖W校學報,2014(2):14-16.
[2] 廣東省水利電力勘測設計研究院.廣東省東莞市中小河流治理重點縣綜合整治和水系連通試點麻涌—Ⅰ項目區(qū)(新基村水系)實施方案[R].廣州:廣東省水利電力勘測設計研究院,2014.
[3] 廣東水電工程等級劃分及洪水標準:SL 252—2000[S].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0.
[4] 堤防工程設計規(guī)范:GB 50286—2013[S].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13.
(本文責任編輯 馬克俊)
On the Effective Combination of Water System Management and the Demand of Ecological Landscape Construction in the Xiji Village Machong Town
YE Liuling
(Guangdong Hydropower Planning & Design Institute,Guangzhou 510635,China)
The function of the current channel is no longer confined to flood control, people have new requirements on the ecological function and urban landscape, therefore, it is imperative to build flood control, ecology and landscape type river. The case through the small river training works in the Xiji village Machong town,briefly describes the modern river regulation on meet the flood control safety of foundation, the pine pile revetment, ecological water plants, urban green road engineering measures, to adapt to the channel multi-functional requirements.
medium and small rivers; flood prevention;ecological landscape; pine pile revetment; urban green road
2016-05-10;
2016-06-23
葉柳玲(1983),女,本科,工程師,從事水利水電工程設計工作。
TV85
B
1008-0112(2016)05-007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