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好"/>
文/嵩山少林古兵器博物館館長 常志氣
征戰(zhàn)四方的商王后
——婦好
文/嵩山少林古兵器博物館館長 常志氣
“亞啟”青銅鉞,商武丁,1976年河南安陽殷墟出土。
電視劇《羋月傳》的熱播,讓人們知道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實際執(zhí)政的秦宣太后。然而,被考古學證實的最早一位王后,則來自于比其早1000年左右的商王朝,她曾經(jīng)為國家披甲征戰(zhàn),她就是商高宗武丁的王后——婦好。
1976年,在河南安陽小屯村的西北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發(fā)掘出婦好墓,使這位湮滅3000多年的女政治家和軍事家的風采重見天日。
由于婦好墓上方原有一座建筑,未被盜挖,因此她的墓保存完整。墓地面積雖然只有20余平方米,但從中出土隨葬品1928件,青銅器總重量達到1.6噸。青銅容器200余件、玉器755件、寶石制品47件,以及數(shù)千枚海貝。僅兵器就有134件,是目前所知商代墓葬中出土兵器數(shù)量最多的。其中,兩件大銅鉞最為引人注目。一件以龍紋為飾,高39.3厘米,刃寬38.5厘米,重8.5公斤;另一件以虎紋為飾,高39.5厘米,刃寬37.3厘米,重9公斤。兩件銅鉞鈞以雷紋為地,鑄有“婦好”二字。學者據(jù)甲骨文判定它們曾是婦好生前使用過的武器,可見她武藝超群,力大過人。
銅鉞是古代用于劈砍格斗的冷兵器。由斧身和斧柄組成,斧身為石質、銅質或鐵質,斧柄為木質。鉞與斧形制相近,區(qū)別是鉞形體薄、刃部寬且成圓弧形。據(jù)考證,鉞主要是作為王權和軍權的象征,所以鉞大多鑄造精良,上面刻有人面或獸面紋飾,形象猙獰而華美,給人一種威懾力。
據(jù)甲骨文記載,婦好曾多次率兵出征,立下赫赫戰(zhàn)功,深得武丁寵愛和臣民敬仰。卜辭有“登婦好三千,登旅萬乎伐羌”的記載,意思是說,商王武丁征發(fā)婦好所屬三千軍隊和其他士兵一萬人,前往征伐羌國,全勝而歸。受武丁的派遣,婦好還曾北討土方,東南伐夷,西敗巴軍,為商王朝拓疆辟土立下汗馬功勞。
婦好酷愛美麗。墓葬中不僅出土有骨梳,同時還出土了4件以照容顏的銅鏡,499件以整發(fā)髻的骨笄。另外玉器中有裝飾品426件,包括佩帶、隨身飾品、服飾墜飾等飾物。寶石類器物則有綠晶、瑪瑙、綠松石、孔雀石等,這些玉器近兩成是年代更古老的“文物”。由此可知,婦好酷愛古玉,可謂中國目前所知最早的“玉器藏家”。
武丁對婦好寵愛有加,不僅授予她獨立的封邑,還常常祈禱保佑她健康長壽。然而,婦好還是先于武丁辭世。武丁十分痛心,封其廟號為“辛”。婦好擁有獨葬的墓穴,享受獨祭的隆禮,這在商朝也是少見的。奇怪的是,婦好墓卻不在王陵區(qū),這也成為考古界的一個難解之謎。
婦好下葬之后約兩百年,商朝成為歷史,小屯淪為廢墟。今天,拂去歷史的塵埃,我們看到的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曾經(jīng)活躍在歷史舞臺上的美麗王后,愛打扮、愛玉器收藏,并且能征善戰(zhàn)、功勛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