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震宇, 宋湲
(金陵科技學院 藝術(shù)學院,南京 211169)
藍染服飾中的“中國藍”文化成因
姚震宇, 宋湲
(金陵科技學院 藝術(shù)學院,南京 211169)
從文化角度,對藍染服飾以藍色為美的“中國藍”的成因表現(xiàn)進行研究。中華民族自古喜愛藍色,青花瓷、藍染印花布,無不彰顯出“中國藍”的魅力。莊重典雅的“中國藍”,在現(xiàn)代藝術(shù)設(shè)計中煥發(fā)新的光彩。
中國藍染服飾;中國藍;青花瓷
中國藍染服飾是漢族傳統(tǒng)的工藝印染品,源于秦漢,興盛于唐宋時期,以藍靛為染料,手工染色,色調(diào)清新明快,樸素大方,圖案淳樸秀麗,更加符合現(xiàn)代人返璞歸真的審美情趣,成為美麗的國粹藝術(shù)[1]。在元明時期,以藍色為主要顏色,藍染服飾、青花瓷等,用藍色裝飾生活的各個方面。
中國位于亞歐大陸東部,太平洋西岸,具有五千年的文明歷史,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人自古就喜愛藍色,荀子《勸學》有云:“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2],這里所謂的青色(古代的青),就是現(xiàn)代的藍色,而藍色,就是現(xiàn)代的青色(群青)。唐代詩人白居易在膾炙人口的《憶江南》中有“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3]的詩句;唐代詩人呂溫也寫過:“物有無窮好,藍青又出青”[4]。藍色從古至今,大量出現(xiàn)在人們的生活中,各類裝飾品、穿著的服飾,都有藍色出現(xiàn),元明時期盛行的青花瓷、民間長盛不衰的藍印花布,就是“中國藍”最美麗的表現(xiàn)。
千百年來,藍色一直受到中華民族的喜愛,是有深刻原因的。
1.1 藍色的色彩屬性
《禮記·中庸》記載:“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盵5]中庸之道,是中華民族的智慧核心。藍色,波長介于450~435 nm,明度為5,純度為6,波長適中,明度適中,純度適中。藍色的具體聯(lián)想是天空,抽象聯(lián)想是高遠廣闊,藍色的特征是溫文爾雅;藍色,溫和、沉靜的色彩意象,符合中國人的性格特點。
1.2 黃色人種的原因
中華民族以黃色人種為主,在色相環(huán)上,和黃色形成對比色的是紅色和藍色,“中國紅”不是本文討論的內(nèi)容,“中國藍”的形成,是受到人種膚色的影響。黃皮膚的中國人,穿著藍色服飾,居住在有藍色裝飾的環(huán)境里,藍色與人們的黃皮膚形成對比調(diào)和,會使黃皮膚的相貌,襯托出美麗端莊的效果,這是中華民族、乃至東方民族喜愛藍色的主要原因[6]。
1.3 居住環(huán)境的原因
中國是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國家,究其中華民族的族群淵源,是以黃河流域為主的華夏族群發(fā)展演變而來的。眾所周知,在自然界,藍色是天空和海洋的顏色,對于發(fā)源于黃河流域的華夏族群來說,天空是他們仰頭就可以看到的,仰視高遠的天空,對勤勞勇敢的華夏族群來說,帶來無盡的遐想,它是支撐民族發(fā)展的理想動力,所以中華民族喜歡的藍色,是天空的顏色——天藍色。相對于一衣帶水的日本,日本人喜歡藍色,是海藍色??梢钥闯?,“中國藍”的來源,是和居住環(huán)境有很大關(guān)系的[7]。
藍色作為中華民族喜愛的色彩,有其文化的寓意。
2.1 五行與五色
中國古代思想家將世界上的各種元素歸納為金、木、水、火、土5種相生相克的符號,根據(jù)五行原則,確立了白、青、黑、赤、黃五色觀念。“五色觀”對中華民族色彩觀念影響頗深,《尚書》中有“采者,青、黃、赤、白、黑也,言施于繒帛也”[8],《書經(jīng)·益稷篇》也有“以五彩彰施以五色,作服”[9]的記載,以五色觀奠定的紅、黃、藍、黑、白五色,成為中華民族歷代推崇的“正色”,藍色作為正色之一,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中國古代,青衫多指學子穿的衣服或“學而優(yōu)則仕”的官員們穿的衣服,南朝時期江淹的《麗色賦》有“玉釋佩,馬解驂。蒙蒙綠水,褭褭青衫”[10]的描寫;唐代,文官八九品穿青色官服,唐代詩人白居易《琵琶引》有“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4]的詩句。
2.2 東方青龍
五色觀深入到中華民族的色彩審美當中,金、木、水、火、土五行不僅代表五色,也代表西方、東方、北方、南方、中部5個方位,也代表白虎、青龍、玄武、朱雀、黃龍5種神獸。根據(jù)五行學說,宋朝邵雍《鐵板神數(shù)》歌訣記載:“甲乙木,東方起青龍”[11],藍色代表東方,代表春季,也代表青龍,青龍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靈獸,屬于傳統(tǒng)文化中的四象之一;從先秦時代開始它就代表太昊與東方七宿的神獸,《淮南子》卷三記載:“天神之貴者,莫貴于青龍”[12],東方藍色青龍,既是東方民族的象征,也是中華龍圖騰的象征。
2.3 占木德的朝代崇尚藍色
中國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戰(zhàn)國時期齊國稷下學宮學者、陰陽家鄒衍,根據(jù)陰陽五行思想提出“五德終始說”。五行思想被運用到治國理念和朝代更迭原因的歷史觀上。中國古代,王朝的建立總是以五行的元素,當作自己王朝建立所依賴的德行?!秴问洗呵铩?yīng)同》篇記載:“凡帝王者之將興也,天必先見祥乎下民。黃帝之時,天先見大螾大螻,黃帝曰:土氣勝,故其色尚黃,其事則土;及禹之時,天先見草木,秋冬不殺,禹曰:木氣勝,故其色尚青,其事則木;及湯之時,天先見金刃生于水,湯曰:金氣勝,故其色尚白,其事則金;及文王之時,天先見火,赤烏含丹書,集于周社,文王曰:火氣勝,故其色尚赤,其事則火。代火者必將水,天且先見水氣勝,故其色尚黑,其事則水。”《史記》中有夏朝屬于木德的朝代,有“青龍生于郊”的祥瑞之兆記載,中國古代第一個朝代夏朝,成為崇尚藍色的第一個朝代,古籍有“夏尚青、商尚白、周尚紅、秦尚黑”的說法,之后三國時期魏明帝也取青龍為自己的年號,及至宋朝,也取木德。
青花瓷又稱白地青花瓷,簡稱青花,是中國瓷器的主流品種之一,屬釉下彩瓷。青花瓷是運用含氧化鈷的天然鈷料在白泥上進行繪畫裝飾,再罩以透明釉,然后在高溫約1 300 ℃一次燒成,鈷料燒成后呈藍色,具有著色力強、發(fā)色鮮艷、燒成率高、呈色穩(wěn)定的特點,色料充分滲透于坯釉之中,呈現(xiàn)青翠欲滴的藍色花紋,顯得幽雅美觀,明凈素雅。唐代和兩宋是青花瓷的萌芽階段;元代由于批量生產(chǎn)和鈷料充足,使青花瓷技術(shù)日臻成熟,同時融合西藏文化和伊斯蘭文化,使青花瓷達到更高水平;明代青花瓷占據(jù)瓷器主流;清康熙時發(fā)展到了頂峰。青花瓷獨占中國古代陶瓷審美幾百年,無論是來自民族民間青花瓷藝術(shù)、還是西風東漸青花瓷紋飾,都使青花瓷高居陶瓷領(lǐng)域的頂端,足見中華民族對“中國藍”的喜愛程度[13]?,F(xiàn)代周杰倫的一曲膾炙人口的《青花瓷》,將古代優(yōu)秀的陶瓷制品,推向現(xiàn)代藝術(shù)的巔峰,成為世人皆知的杰作。青花瓷成為“中國風”的象征,“中國藍”也成為中國元素的代表。
中國藍染服飾與青花瓷,盛行于明清之際,是藍色與白色相間的圖案,所不同的是,青花瓷依托陶瓷為載體,藍印花布依托棉布為載體,這就使得二者之間,一個在貴族中使用,成為珍寶,作為裝飾;一個盛行于民間,成為頭巾,映襯村姑的面龐。不論存在于貴族或平民中,“中國藍”的審美,都是一致的,藍色帶來的典雅秀麗,使之超越階層,成為中國人喜愛的色彩。
隨著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物質(zhì)生活的極大提升,人們更加珍愛能代表自己民族的元素與國粹。浙江衛(wèi)視的“中國藍”臺標寓意“藍無界,境自遠”,散發(fā)著濃郁的藝術(shù)和人文氣息,是全國唯一用了15年而沒有更換的臺標,確立了企業(yè)的形象與定位。洋河藍色經(jīng)典系列酒品選擇“中國藍”作為產(chǎn)品包裝色,既傳承延續(xù)了洋河酒文化的傳統(tǒng)特色,又體現(xiàn)了與時俱進的現(xiàn)代文明,更是席卷華人市場,成為酒業(yè)的成功案例。“中國藍”是一抹清新的色調(diào),橫亙中華上下五千年。在現(xiàn)代,“中國藍”更加顯現(xiàn)出迷人的韻味,必將在現(xiàn)代藝術(shù)、現(xiàn)代設(shè)計領(lǐng)域煥發(fā)新的光彩。
[1] 劉道廣.中國藍染藝術(shù)及其產(chǎn)業(yè)化研究[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0:159.
[2] 王先謙.荀子集解[M].北京:中華書局,1988:278.
[3] 白居易.白氏長慶集[M].呼和浩特: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189.
[4] 彭定求.全唐詩[M].北京:中華書局,1960:3759,4152.
[5] 孫希旦.禮記集解[M].北京:中華書局,1989:178.
[6] 袁恩培.色彩意向論[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1:251.
[7] 羅穎.意向與色彩[M].北京:中國美術(shù)學院出版社,2011:79.
[8] 孔安國,孔穎達.尚書正義[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132.
[9] 蔡沈.書經(jīng)[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84.
[10] 張惠言.七十家賦鈔[M].北京:世界書局,1984:233.
[11] 邵雍.鐵板神數(shù)[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6:18.
[12] 呂不韋,劉安.呂氏春秋淮南子[M].長沙:岳麓書社,2006:73,254.
[13] 耿寶昌.明清瓷器鑒定[M].香港:雨木出版社,1993:441.
(責任編輯:張雪,楊勇)
Qrigin of "Chinese Blue" Culture in Chinese Aizen Costumes
YAO Zhenyu, SONG Yuan
(School of Art,Jinl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anjing 211169,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ason why the color blue is so appreciated by Aizen clothing. The origin of "Chinese blue culture" has been studied. From ancient times, Chinese people have been always loving blue. The famous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and various clothes printed in blue are good examples of revealing the power of "Chinese blue". Today, the solemn and elegant "Chinese blue" is becoming once again popular in modern artistic design.
Chinese aizen dress,Chinese blue,blue and white Chinese porcelain
2016-07-19;
2016-09-18。
江蘇省現(xiàn)代教育技術(shù)研究項目(2013-R-25915),(2016-R-47616);金陵科技學院高層次人才工作啟動費資助項目(jit-rcyj-201503)。
姚震宇(1973—)女,副教授,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藝術(shù)設(shè)計理論。Email:512285043@qq.com
J 523
A
2096-1928(2016)05-05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