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萍,姚慧嬌,王小麗,趙風霞,錢苗紅
(1.寧波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浙江 寧波 315000;2.寧波市婦女兒童醫(yī)院,浙江 寧波315000)
【護理教育】
應用Delphi法的助產綜合實訓項目設計
徐小萍1,姚慧嬌1,王小麗1,趙風霞1,錢苗紅2
(1.寧波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浙江 寧波 315000;2.寧波市婦女兒童醫(yī)院,浙江 寧波315000)
目的開發(fā)基于崗位勝任力的助產綜合實訓項目。方法采用文獻分析法、理論分析法初步確定基于崗位勝任力的助產綜合實訓項目,運用德爾菲(Delphi)法通過2輪專家咨詢和論證確定項目內容。結果2輪函詢中,專家咨詢的應答率均為100%,專家積極性高;專家權威系數分別為0.88、0.87。最終形成包括正常分娩處理、異常分娩識別與處置配合、產科危重癥協助救治、新生兒護理及搶救4個一級項目和19個二級項目的助產綜合實訓項目。結論應用Delphi法設計的基于崗位勝任力的助產綜合實訓項目具有較高的科學性、可靠性與合理性,為進一步深化課堂創(chuàng)新改革提供借鑒。
崗位勝任力; 助產; 綜合實訓; 德爾菲法
助產是專業(yè)性、技術性、實踐性很強的臨床專業(yè),必須注重操作技能的培養(yǎng),實踐教學是提高助產士操作技能和綜合素質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隨著國家生育政策的調整、全面二胎開放帶來的高危孕產婦、復雜病例的增多以及自然分娩的回歸、民眾對生育健康的需求不斷提高,行業(yè)對助產崗位勝任力的要求不斷提高。而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的助產教學滯后于行業(yè)發(fā)展,大多停留在理論加實訓的單一模式,校內實踐教學多為單門課程的單項基本操作訓練,與臨床崗位結合緊密的多學科綜合實訓項目不多,忽視了對助產護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導致學生知識技能的片面性和孤立性,缺乏創(chuàng)新性,難以滿足行業(yè)對人才的要求[1],所以基于崗位勝任力的專業(yè)教學改革成為助產教育研究的重要課題。助產綜合實訓項目是將產科護理基本知識和各相關專業(yè)知識進行有機結合,以模擬臨床真實的工作情景為基礎,以臨床護理路徑為線索,培養(yǎng)護生全方位的能力[2]。本研究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技能素質,提高崗位勝任力,縮短學校教學與臨床需求之間的差距,進行了基于崗位勝任力的助產綜合實訓項目的設計,現報道如下。
1.1.1 成立課題組 本課題組成員7名,均為雙師型教師,具有助產教育及產科臨床工作經驗。學歷:本科4名,碩士3名;職稱:副主任護師2名,主任醫(yī)師1名,副教授1名,講師3名。課題組成員的主要任務是擬定研究主題,編制專家函詢表,遴選函詢專家,對專家回函信息進行分析討論和數理統(tǒng)計。
1.1.2 確定函詢專家組 Delphi法是一種對意見和價值進行判斷的工作,專家的選擇是Delphi法預測成敗的關鍵[3]。為保證評價指標的質量,根據Delphi函詢專家遴選要求,在浙江省內選擇助產臨床、管理、產科醫(yī)療相關專家22名,專家納入標準:(1)任職醫(yī)院等級為三級醫(yī)院,包括綜合性醫(yī)院和婦幼保健專科醫(yī)院;(2)從事助產臨床、助產教育、護理管理及產科醫(yī)療工作15年以上;(3)有主管護師/主治醫(yī)師中級以上職稱;(4)配合度高、愿意參與本研究。
1.2.1 擬定專家函詢問卷 研究小組通過行業(yè)專家半結構訪談和充分查閱相關文獻[4-9]資料,在對助產專業(yè)實訓教學深入研究基礎上,結合臨床專家意見,反復醞釀、討論、分析,初步擬定與現階段崗位勝任力相匹配的、以工作任務為導向的助產綜合實訓項目,形成專家函詢問卷。內容包括(1)問卷說明:介紹研究目的、研究背景及問卷填寫的詳細指南。(2)問卷主體:根據助產崗位要求轉化為“正常分娩處理與異常分娩識別處置”、“產科并發(fā)癥配合救治”、“產科合并癥的協助救治”、“新生兒護理”4個一級項目及產前檢查、產前準備、平產接產等20個二級項目的助產綜合實訓項目,依據Likert評分法對各條目的重要程度進行賦值,按照重要程度的不同,分別為5分、4分、3分、2分、1分,請專家對每一條目進行補充與修改,并設有“修改意見”一欄收集專家的開放性意見。(3)專家情況:專家一般情況,包括年齡、學歷、職稱、工作年限、工作單位、工作崗位等;專家對調查內容的判斷依據,分為理論分析、實踐經驗、參考國內外資料、直覺4類,影響程度分為大、中、小3個等級;專家對調查內容的熟悉程度,分為不熟悉、不太熟悉、一般、熟悉、很熟悉5個等級。
1.2.2 Delphi專家函詢法 采用電子郵件和電話聯絡相結合的方式發(fā)放調查問卷,首輪函詢結束后,根據專家意見進行修訂,第2輪問卷是在首輪函詢基礎上,根據專家對每個實訓項目的重要性進行判斷,并且請專家盡可能提出建議、看法及補充條目,形成第2輪問卷。經2輪專家函詢結果,專家的意見已經相當一致,提出新的建議的專家也減少,因此不再進行第3輪的函詢。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據由雙人錄入與核對,采用SPSS 19.0進行資料分析。采用條目最大值、最小值、均值、標準差、變異系數、百分比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描述。計算專家權威系數(Cr)、協調系數等,以分析函詢結果的可靠性。Cr=[判斷依據系數(Ca)+熟練程度系數(Cs)]/2。
2.1 專家的一般情況 22位專家中,年齡36~39歲8名,40~49歲11名,50~52歲3名;學歷本科16名,碩士5名,博士1名;職稱:教授1名,主任護師2名,主任醫(yī)師1名,副教授1名,副主任護師8名,副主任醫(yī)師2名,中級主管護師6名,主管醫(yī)師1名。
2.2 專家的積極程度 本研究共進行2輪函詢。第1、2輪分別發(fā)放問卷22份,均全部有效收回,回收率及有效率均為100%,2輪共20名(91%)專家提出修改意見,說明專家對本研究有較高的積極性。
2.3 專家的權威程度及協調程度 2輪專家的權威程度分別為為0.88和0.87,肯德爾協調系數w分別為0.378、0.582,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具體見表1。
表1 專家的權威程度及協調程度
2.4 助產綜合實訓項目的調整與確定 第1輪專家函詢中,有18名專家提出修改意見:在一級項目中,“產科并發(fā)癥配合救治”和“產科合并癥的協助救治”都屬于產科臨床危急重癥的范疇,建議將這2個內容合并;建議 “正常分娩處理與異常分娩識別處置”分列2項。在二級項目中,建議將“新生兒窒息復蘇搶救”列于“新生兒護理”一級項目下;增加“妊娠合并心衰的急救配合”、“新生兒沐浴”、“新生兒撫觸”項目;刪減“催產素引產”、“硫酸鎂使用”、“胎頭吸引術的配合”、“新生兒日常護理”等。課題組成員通過反復文獻查閱、與專家溝通討論,重新調整項目后,進行第2輪專家調查。經過2輪專家調查最終形成了“正常分娩處理”、“異常分娩識別處置配合”“產科危重癥協助救治”、“新生兒護理及搶救”4個一級項目及19個二級項目的助產綜合實訓項目,采用專家排序法進行權重賦值,專家對項目的評價結果用重要性賦值、變異系數表示,具體見表2。
表2 基于崗位勝任力的助產綜合實訓項目
3.1 應用Delphi法設計助產綜合實訓項目的科學性 Delphi法可科學衡量量表指標的客觀性、實用性、權威性[10]。從函詢專家的一般情況看,專家來自助產臨床、產科醫(yī)療、助產教育與管理崗位,本科以上學歷,工作15年以上,68%高級職稱,具有豐富的產科實踐與管理教育經驗,能從臨床實踐、教育、管理等不同角度對本研究提出意見與建議,因此本研究的函詢專家具有較好的代表性。調查問卷的有效回收率代表專家參與調查的積極性,而專家提出的意見與建議是進行資料收集分析的有效保證。本研究2輪專家函詢中,問卷回收率均為100%,有20名(91%)專家提出了不同意見,說明該量表的編制引起了相關領域專家的高度關注,專家的參與度好,積極性較高。2輪專家的權威系數分別為0.88和0.87,90%專家對調查的內容很熟悉或熟悉,對問題的判斷多基于實踐經驗和理論分析,可信度較高。用肯德爾協調系數w反映專家意見協調程度,取值范圍0~1,越接近1表示專家協調程度越好,一般在0.3~0.5波動。本研究第1、第2輪肯德爾協調系數w分別為0.378、0.582,2輪調查肯德爾協調系數逐漸增大,變異系數逐漸變小,結果說明隨著調查的進行,專家意見協調程度逐漸增強,意見逐漸趨向一致,結果可取。
3.2 函詢專家對助產綜合實訓項目修改意見的討論分析 助產士勝任力概念可界定為 “助產士所具備的能夠勝任婦產科工作崗位要求的一系列知識、技術、能力和心理特質”[11],助產士必須具備處理正常分娩、識別異常產程、協助救治產科危急重癥的能力。本研究本著科學性、實用性、可行性原則,最終確定的“正常分娩處理”、“異常分娩識別處置配合”“產科危重癥協助救治”、“新生兒護理及搶救”4個一級項目標題清晰、歸納全面,助產臨床和教育專家對其賦值較高(重要性賦值均>4.95、變異系數均<0.09),具有一致性,與蔡文智[12]認為助產士工作任務包括為產婦提供連續(xù)性照顧的專業(yè)醫(yī)療服務,協助產科醫(yī)師對異常情況進行搶救和處置;對新生兒的護理;進行孕期保健、產后婦嬰保健等內容基本相符。而專家提出的 “正常分娩處理”、“異常分娩識別處置配合”的分別列項,說明平產處理與難產配合處置是助產崗位同等重要的2個工作內容,兩者不可偏廢,課題組予以采納。在第1輪函詢中有專家提出刪減“胎頭吸引術的配合”項目是基于臨床實用性原則,隨著助產技術水平的普遍提高,目前省內各級各類醫(yī)院基本都用低位產鉗術替代了胎頭吸引術,臨床極少有行胎頭吸引術。課題組通過查閱文獻,發(fā)現研究者[13-14]產鉗術較胎頭吸引術助產時間短、助產成功率高、新生兒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規(guī)范操作可減少母體損傷等并發(fā)癥觀點符合臨床發(fā)展規(guī)律,遂在第2輪調查表中注釋說明,專家沒有提出異議,意見趨于一致。采納專家意見,將一級項目“新生兒護理”改為“新生兒護理及搶救”、將二級項目“新生兒窒息復蘇搶救”歸列于其下,標題清晰、歸納全面;同時在其下二級項目里,刪減“新生兒日常護理”,增加“新生兒沐浴及臍帶護理”、“新生兒撫觸”2項,這2項專家重要性賦值均高于3.5(分別3.98和3.76),課題組原本設計的新生兒日常護理項目里就包含這兩項目,考慮到專家的不同理解,經反復討論,最終單獨列項更加具體明確。專家認為“催產素引產”、“硫酸鎂的使用”內容偏重理論,不宜單獨列項,建議在二級項目“異常產程的識別與監(jiān)護”中設計體現。有專家提出 “剖宮產術的配合護理”在教學實施中有難度,且在部分醫(yī)院是列為手術室護士的工作范疇,建議修改為“剖宮產術的準備”,經課題組成員與專家反復討論,基于今后臨床崗位的任務要求,考慮護理工作的連貫性,還是保留為“剖宮產術的配合護理”,內容涵蓋術前準備、術中配合和術后護理,只是在今后教學設計中需要注重可操作性。同樣,出于教學實施可行性考慮,課題組開始并未將“妊娠合并心衰的急救配合”納入二級項目,而在第1輪函詢中有41%專家提出建議增加,經過臨床病例調查分析,考慮臨床高危重癥孕產婦數量逐漸增多的趨勢,后予以采納。本研究最終確定的助產綜合實訓項目內容上既有正常孕產婦、胎兒、新生兒的護理處置和異常分娩的識別、配合處置,又有產科危急重癥的配合救治;涵蓋了生理產科、病理產科和新生兒的護理知識與技能,設置較全面、具體、可操作性強;既符合護生的學習規(guī)律,又貼近職業(yè)崗位的需求??勺鳛楦叩柔t(yī)學院和高職院校在校生職業(yè)拓展課程的內容,也可作為新入職助產士規(guī)范化培訓內容之一。
3.3 研究的局限性與展望 由于研究時間、人力、經費等因素的限制,函詢專家均來自浙江省,遴選范圍不夠大,具有局限性;同時研究還處于初級階段,尚未進行實踐教學以檢驗其效果,后續(xù)將進一步構建助產綜合實訓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從而為助產綜合實訓課程的教學實施提供依據。
[1]蘇曉敏,姚慧嬌,趙風霞,等.我國高職助產專業(yè)臨床前綜合實訓現狀及展望[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364(10)∶161-162.DOI∶10.3969/j.issn.1671-489X.2015.10.161.
[2]卞龍艷,夏立平.基于崗位工作任務的《護理崗位能力綜合實訓》高職護理專業(yè)教材開發(fā)建設[J].護理研究,2014,28 (2C)∶755-756.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4.06.058.
[3]Peiperl MA.Getting 360 Degrees Feedback Right[J].Harv Bus Rev.2001,79(1)∶142-147.
[4]吳 瑛.助產專業(yè)實訓教學改革探究[J].廣東職業(yè)技術教育與研究,2015,(4)∶171-173.
[5]張玉紅,許 紅,周滋霞,等.高職助產護生自我導向學習能力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護理學報,2015,22(4)∶24-27. 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5.04.024.
[6]費素定,徐金梅,王小麗.重癥護理綜合情景模擬實訓體系的構建與實施[J].護理學雜志,2011,26(16)∶27-29.
[7]梅一寧.基于核心能力的助產專業(yè)實訓課程建設研究[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0,28(1)∶142-143.
[8]鄧開玉,王桂敏,苑芯瑕.高職高專院校助產學實訓教學現狀及對策[J].中華護理教育,2015,12(3)∶194-196.DOI∶10. 3761/j.issn.1672-9234.2015.03.008.
[9]費秀珍,田寶朋,王虎峰,等.我國助產士崗位任務及任職資格的探討[J].中華醫(yī)院管理雜志,2015(31)∶9-10.DOI∶10.3760/ cma.j.issn.1000-6672.2015.03.019.
[10]朱婷婷.Delphi法對慢性支氣管哮喘病自我行為管理量表條目的篩選和評價[J].護理學報,2015,22(5):1-4. 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5.05.001.
[11]孫曉寧.助產士勝任力研究進展[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4,20(10)∶1235-1237.DOI∶10.3760/cma.j.issn.1674-2907. 2014.10.039.
[12]蔡文智.助產技能實訓[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5.
[13]雒桂梅.胎頭吸引術與產鉗術助產效果比較[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4,18(20)∶2617-2618.
[14]韓翠珍.低位產鉗術與胎頭吸引術助產的臨床比較[J].山西醫(yī)藥雜志,2011,40(7)∶701-702.
2016-01-26
2015年寧波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專項研究課題
徐小萍(1972-),女,浙江寧波人,本科學歷,副主任護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母嬰??谱o士。
G424.2
B
10.16460/j.issn1008-9969.2016.11.014
[本文編輯:方玉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