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志蕓
面對28人的小班,筆者嘗試了新的教學模式,把班上28個人分為5個小組拼桌上課,每組5-6人,每個組選有組長,負責組織組員討論、實驗等活動,將一學期教學內(nèi)容分成5-6個知識領(lǐng)域,每個組員認領(lǐng)一塊知識領(lǐng)域成為“專家”,如“聲學專家”、“物態(tài)專家”等.“專家”在本領(lǐng)域?qū)W習期間要力爭學到本組最好,并且參與組織組員討論、小制作、小實驗等活動,還可以精選自己課外研究的好題給組員做,各專家組織了各項活動還會得到期末平時分的加分.
以往的試卷講評課多為老師講題,學生訂正,優(yōu)化改進后會有學生提問,老師針對學生的問題講解,更有針對性.而老師講題,學生聽講必然會有參差不齊,有的學生聽了也不懂,只記下答案,課后又不問不鞏固,甚至有的學生聽課狀況很差,連答案都不一定記下來,還要靠課后收卷檢查作為督促.而且滿堂講也不見得來得及講完全卷,必然有的題目沒講,有的學生不會訂正.所以一節(jié)課上下來往往只有一部分學生有收獲,很多同學會留下很多漏洞.為了讓課堂效率更高,覆蓋面更廣,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課堂,所以,筆者在這樣的“專家制”小組學習的模式下對試卷講評課做了新的嘗試.
一節(jié)課45分鐘,把課堂分成三個板塊:
1 分組討論,隨時提問,解決每個組員的錯題
前15-20分鐘由組長和本領(lǐng)域?qū)<乙黄鸾M織組員討論解決錯題,要求每個組員每道題都盡量搞懂,筆者則在組間收集各組疑問,大家有都不會做或有組員始終聽不懂的題則隨時問老師,個別問題老師單獨解答,如果大家都提的問題筆者將記錄上黑板,全班學生一起分析.
2 難點突破,集體分析共同的疑問
討論結(jié)束的小組
,利用10-15分鐘就黑板上共同關(guān)心的問題進行分析,首先請會做的學生為大家講解,講得不清楚或不全的話其他同學可以補充,如果還是有的同學沒有聽懂,教師為大家梳理思路,最后總結(jié)方法.
3 抽錯者講易錯題,督促每一位同學搞懂所有錯題
這個反饋板塊是利用最后的10-15分鐘檢測每個學生的錯題訂正情況,看他們第一板塊討論時是否解決了所有問題.他們不懂的題會找哪位同學來講,凡是有錯的同學都有可能抽到,所以他們會有一種緊迫感,不能在組里濫竽充數(shù),都要認真的參與小組討論.也正因此,討論時大家都非常積極,不愿掉隊,組長和專家也很團結(jié)與組員一起解決問題,誰也不希望自己組的組員被抽到后答不出來.
至于怎么抽人講題,這是要課前做好準備的.筆者在閱卷時就在每個易錯題目旁邊隨時記錄一個扣分的同學姓名,上課就抽他講題.前后名單盡量不要重復,給更多學生講題的機會.名單絕對保密,到第三板塊時也就不需要耽誤時間去想提問誰,只要直接點名就行了.
被抽到講題的學生如果講不清楚,組員可以幫忙補充,抽題給學生們一種新鮮刺激的感覺,也略有壓力,但是有自己的小組做后盾,大家也會比較安心,大家在爭取自己講對的同時也感受著團結(jié)的小集體帶來的力量.
本學期的試卷講評課筆者一直采用著這個“先討論提問后錯者講題”的模式,學生們每次討論都非常熱烈,興致很高.這個模式對不同的學生有不同方面的效果.
3.1 內(nèi)斂型學生也能得到輔導和解答
平時不敢問問題的學生平時往往被忽視,一節(jié)課下來他們自己的問題都不敢提出,會有很多漏洞得不到解決.而在自己最熟悉的小組里他能把自己的錯題問出來,不問也會有組長、“專家”從他的試卷上了解到情況,帶著他和組員討論解決.即便組長、“專家”無法講明白,即便他自己還是不敢找老師,但是他的組長或“專家”會舉手找老師,希望老師能提供幫助,幫他們講清楚,所以他就不會再被忽視,他會喜歡上這種和同學一起融入課堂的感覺,從而也提高了上物理課的興趣.
3.2 平時紀律不佳的學生如魚得水,把精力投入到討論解題中來
學生總聽老師講題容易乏味,有自控力不強的學生上課就分神了,還容易講話.現(xiàn)在有半節(jié)課的討論時間,他們可以盡情的交流,愛講話的學生是不會甘于落單寂寞的,他們積極地融入組里的討論,和組員們一起爭辯,也是一種樂趣.而且討論后能解決不會的問題,還會有講題檢測,有刺激感也會有成就感,有讓他們提起精神的事兒干了,他們也自然無瑕分神了.
3.3 做對的題也能在討論中檢驗出自己是否真的理解
筆者認為,學生做對的題目不一定是真會,可能會是憑感覺蒙對的,只有會講思路的題才是真會.在分組討論過程中,組員的錯題往往都請教做對的同學,他們在給組員講題的過程中就能檢驗自己是否真的理解,在這個過程中才可能會暴露出更多的問題,而這些都是在常規(guī)試卷講評課上無法生成的.
3.4 組長、“專家”在組織過程中提高能力,在解答過程中加深理解
組織者首先保證了自己的全程參與,被選出的組長都是能力較強,愛向老師提問,愛思考的學生,“專家”在組長的帶領(lǐng)下也能放開來,他們有為組員解答的責任感,在討論過程中,組長和“專家”一般講題最多,要把題目講清楚,自己就要把問題搞得更透徹.在兵教兵的過程中,有人會覺得浪費了講題同學的時間,而事實上講題人的收獲是很大的,他能把同學講明白,他對自己思路的優(yōu)化對問題的理解一定是更有深度的,這是提升學生解題能力的很好機會.
經(jīng)過一學期的實踐,試卷講評模式受到學生們的歡迎,
筆者做了問卷調(diào)查,兩個班學生里,81%的學生選擇了“很好,能夠更全面地解決問題”,他們表示非常喜歡這個模式,希望以后繼續(xù)實行;19%的學生選擇了“一般,我還是有很多問題解決不了.”有一個錯題非常多的同學反映有時會來不及搞懂所有題,組長對她一對一輔導,但仍會有題目沒搞懂,但比起以前的常規(guī)試卷講評,她已經(jīng)解決了大多數(shù)題,是不小的進步,至于來不及解決的問題筆者會在課后進行的單獨輔導.沒有學生選擇“不好,還是希望都由老師講評”.所以這個模式適用于大多數(shù)學生,基本能顧及到不同層次的學生,并且提高了學生對試卷講評課的興趣.
針對學生提出的“有大家都不懂的問題都沒得到解答很容易混過去”,筆者的改進方法是在分組之前用5分鐘時間講解幾乎全班的錯的、共性的難題,這樣就省去了大家討論無果的時間.針對“有人幾乎每題都錯,討論來不及幫他解決”,這樣的個別學生筆者會在課后進行單獨輔導.
接下來筆者會繼續(xù)實行,希望對此模式進一步改進,讓試卷講評無死角,更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