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莎
作為一名新教師,經常發(fā)現(xiàn)在集體教育活動過程中,會遇到這樣的現(xiàn)象:當教師把問題拋給幼兒的時候,幼兒的答案偏離了教師預設的方向,偏離了教育目標,有時可以說是天馬行空。這時候,就感到有一些手足無措了,沒有辦法的時候,就索性選擇忽視或否定。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該怎么做呢?我?guī)е蓡?,在實踐中反復思考,發(fā)現(xiàn)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教師具備“教育機智”的能力。
一、什么是教育機智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善于發(fā)現(xiàn)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游戲和偶發(fā)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p>
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說過:“不論教育者怎樣研究教育理論,如果他沒有教育機智,他就不可能成為一個良好的教育實踐者?!?/p>
集體教育活動時,要及時對每個幼兒的反應做出回應,以滿足幼兒的需要。教育機智應運而生:教育機智是教師在面對突發(fā)教育情境時作出迅速、準確的判斷與及時、恰當的行動的能力,它具有豐富的教育內涵。
二、實踐中,嘗試運用教育機智
1.及時鼓勵,樹立自信
在進行語言活動《動物本領大》時,我問了一個問題“孩子們,動物的本領真大呀!你們有什么本領?”有的小朋友說“老師,我會游泳!”“老師,我會踢足球”“老師,我會幫媽媽洗衣服”,這時有一個低著頭的小朋友低聲說“我沒有本領?!?/p>
這時候我來到他身邊說:“老師知道你的一個本領,你是一個小畫家,畫畫本領大,可以畫出大卡車!”他的頭抬起來一些,眼睛看著老師說:“老師,我還會自己疊衣服,自己鋪床!”我摸摸他的小腦袋說:“嗯!嗯!你真是能干的好寶寶?!苯酉聛淼幕顒又校@個孩子非常主動地回答一些問題。
幼兒有時回答問題和教師預想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是不自信,當他覺得別的幼兒都有本領,可是自己沒有時,心情就會低落,回答問題也會很消極。這就需要教師的教育機智,用鼓勵的態(tài)度,親切的感知,幫助孩子通過親密情感和積極態(tài)度樹立自信。
2.幽默化解,巧妙引導
在開展圖畫活動《美麗的地方》時,剛開始我問“孩子們,你們都去過什么好玩的地方?和老師分享一下吧!”孩子們回答“老師,我去過上海。”“老師,我去過大海邊?!薄袄蠋煟胰ミ^北京,北京的烤鴨可好吃啦!”說完,他還學做流口水的動作。這時候孩子們都“跟風”,接下來的回答都成了“老師,我吃過狗肉,也很好吃?!薄袄蠋?,我吃過螃蟹,它的腳很多,很硬。”“老師,我也吃過!”
幼兒的答案偏離了目標,怎樣才能實現(xiàn)目標呢?我說“你們說的好吃的真多呀,說得老師口水直流!”說完還加上流口水的動作,孩子們樂得哈哈笑。我接著說:“好吃的說了這么多,誰還能說說到什么美麗的地方玩過嗎?”隨著老師的引導,孩子們的思緒又回來了。
在這個年齡階段的幼兒,不是故意為之,他們思維易跳躍,注意力易轉移,特別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影響。教師可以利用幽默的語言,保持幼兒良好的心態(tài),又可以用問題巧妙地把孩子的思路引導過來。開一個無傷大雅的玩笑,孩子們樂在其中,教育活動也在良好的環(huán)境中進行。
3.留下疑問,引發(fā)思考
開展科學活動《好玩的泡泡》時,在制作完成泡泡以后,有一個知識拓展“泡泡不僅有圓形的,還有方形的?!边@本來是簡單的結束小視頻。孩子們還是意猶未盡地問:“老師,那泡泡有圓形的,有方形的,還有什么形狀?”
這個問題是我事先沒有想到的,也是不知道的。我就說:“寶貝,你這個問題問得很好,你能提出這個問題說明你動腦筋了!老師也沒想到!那么,今天回家以后,我和你們都查一下資料,試一試,明天一起分享好嗎?”他很高興地答應啦!第二天還帶來了他嘗試的結果,利用不同的道具可以吹出不同的形狀,有長方形、半圓形等。
當幼兒提出的問題沒有辦法直接給出準確的答案時,教師要坦然留下疑問,虛心學習,與幼兒一起查閱資料,一起思考,一起嘗試。教師更要認真做好課前準備,豐富知識儲備,提升業(yè)務能力。
三、對教育機智的再認識
入職三年來,在自己的教學生涯中,有困惑,有迷茫,有醒悟,對教育機智有了更深的認識。
1.教育機智的關鍵
教育目的是幫助幼兒成長,而成長是一個極富個性的復雜過程,因此,課程設置、方法改革,甚至理念發(fā)展,都不是解決幼兒成長的關鍵條件。孩子成長的關鍵在于解決教育中“人”的問題,解決好教師和孩子的關系問題,也就是教與學的問題,也就是教育機智。
2.教育機智的形成
教師的教育機智并非天生的,而是在學習教育理論、總結教育經驗、參與教育實踐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是教師靈活綜合運用各種教育能力達到成熟地步的表現(xiàn),是掌握了高超教育藝術的表現(xiàn)。
3.教育機智的內涵
機智不是事先計劃的,受時機的影響,依賴情感,同時支配著實踐。所以說教育機智是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工作中不斷總結、反思自己的教學活動形成的一種教學能力,是教師人生閱歷、文化修養(yǎng)、個人學識等長期積累后自然形成的,是一門教學藝術。
教學工作是需要教師不斷探索、不斷追求的一種具有不確定性的腦力勞動。但同時它也有自己的可確定性,那就是:熱愛幼兒,一切為了幼兒的快樂成長。有了這一理念的支撐,新教師要學會站在幼兒的角度看待幼兒的提問,加以修煉,用一顆熾熱的心來傾聽他們的聲音,促進他們全面發(fā)展。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