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長帥, 顏士剛
(1. 沈陽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 沈陽 110034; 2. 沈陽師范大學 教育技術學院, 沈陽 110034)
?
泛在學習環(huán)境下的APP學習系統(tǒng)功能設計
吳長帥1, 顏士剛2
(1. 沈陽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 沈陽 110034; 2. 沈陽師范大學 教育技術學院, 沈陽 110034)
信息技術、移動網絡等技術形成了泛在學習環(huán)境,帶來了新的學習模式、學習方式、學習觀念的變革,如何在泛在學習環(huán)境下設計符合手機的APP學習系統(tǒng)成為了新問題。以泛在學習理論為指導,對泛在學習環(huán)境下APP學習系統(tǒng)提出了總體的框架模型,宏觀設計了泛在學習環(huán)境下由學習系統(tǒng)、管理系統(tǒng)和資源庫組成的APP學習系統(tǒng)方案。從學習者在泛在學習環(huán)境下學習模式和學習觀念的角度,微觀設計了3個學習活動支持功能,并對系統(tǒng)功能在泛在學習環(huán)境下如何實施做了進一步的闡述,為系統(tǒng)功能開發(fā)做好了準備。
泛在學習; APP學習系統(tǒng); 功能設計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和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的普及,學習者正逐步從數(shù)字化學習向泛在學習轉變[1]。但是在實際學習中,學習者在泛在學習環(huán)境中被碎片化的學習時間,片段化的知識內容等因素影響了學習效果。本文針對智能手機學習存在的問題和學習者的需求,把APP學習系統(tǒng)引入泛在學習環(huán)境中,提出了一種基于智能手機APP學習系統(tǒng)的系統(tǒng)構建,它能對學習者的認知水平、個體特征進行診斷。文章詳細地闡述了3種學習活動支持,這些功能滿足了不同學習者的學習需求和交流互動。
本研究關注的問題是,在泛在學習環(huán)境下,如何架構與信息時代相適應的智能手機APP學習系統(tǒng)。具體而言,需要設計APP學習系統(tǒng)的目標體系,進而結合泛在學習環(huán)境,再設計與之相適應的系統(tǒng)功能,最終使學習系統(tǒng)能夠適應信息時代學習者知識體系的建構和個性化的需求。
當今,移動互聯(lián)網技術快速發(fā)展和智能手機的普及,泛在學習已經很普遍,主要體現(xiàn)在學習者通過智能手機可以在任何時間隨時隨地獲取知識,進行有針對的學習。然而,從學習狀況來看,學習者往往都是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自主學習,學習時間很不固定,致使學習進度短暫中斷后繼續(xù)學習,前期的學習記憶已經淡化甚至忘記,直接影響學習效果。導致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一方面緣于學習活動的支持,另一方面則緣于學習活動的體驗。過于重視學習知識完整性建設,學習活動的體驗很容易忽視,忽視學生作為知識建構者的主體地位,直接導致主體性得不到張揚,不利于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因而設計APP學習系統(tǒng),既能符合信息時代的學習需要,又能滿足學習個性需求。APP學習系統(tǒng)設計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2]。
APP學習系統(tǒng)是運行在智能手機上的第3方應用程序,學習者可以通過智能手機APP學習系統(tǒng)在任何時間里隨時隨地學習。泛在學習強調人人、處處、時時進行學習,APP學習系統(tǒng)正好體現(xiàn)了泛在學習[3]。APP學習系統(tǒng)應用到泛在學習環(huán)境中,創(chuàng)造智能化的環(huán)境讓學生充分獲取學習信息,創(chuàng)造讓學生隨時隨地、利用智能手機APP進行學習的環(huán)境,實現(xiàn)更有效的學習。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泛在學習的理念和特點符合APP學習系統(tǒng)設計需要,可以為其提供理論支持;APP學習系統(tǒng)所提供的學習環(huán)境、學習功能能夠為泛在學習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能夠滿足學習實踐需要。因此,APP學習系統(tǒng)所營造的泛在學習環(huán)境,完全符合本研究的需要。
泛在學習是APP學習系統(tǒng)功能定位的重要理論依據,確定APP學習系統(tǒng)功能定位應該主要考慮2個方面的因素:1)對學習者自身需求的研究,關注學習者的學習需求滿足和認知特點及水平的定位[4];2)交流互動的研究,強調學習者之間交流互動學習、分享知識的定位。泛在學習強調無處不在的學習,無時無刻的溝通。因此,對學習者自身需求的研究,主要關注如何最大化限度地診斷學習者認知水平和認知特點,進而根據各自的需要以多種方式進行適應性學習,讓學習變得高效。學習者自身需求研究這個維度重點解決學習活動的支持,而交流互動研究主要解決學習活動的體驗。對于交流互動的研究,主要構建積極交流互動的環(huán)境,引導學習者參與到交流互動中,激發(fā)學習者的興趣。因此,APP學習系統(tǒng)在泛在學習理念指導下,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關注學習者主體地位,以滿足個性化學習需求為目標,著力關注交流互動體驗,創(chuàng)造讓學習者隨時隨地、利用智能手機APP進行更有效的學習活動,更優(yōu)的交流互動體驗,更好的個性化服務。
3.1 系統(tǒng)總體框架
APP學習系統(tǒng)功能設計基于泛在學習特點與WEB框架體系結構模型相結合[5]。APP學習系統(tǒng)功能共設計3個部分,分別是:適應性學習系統(tǒng)、智能化管理系統(tǒng)、多元化資源庫。學習系統(tǒng)、管理系統(tǒng)和資源系統(tǒng)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lián)系。沒有學習系統(tǒng),學習活動就不能展開,學習者也不可能得到有效學習;沒有管理系統(tǒng),學習系統(tǒng)就失去了管理;沒有資源庫,學習系統(tǒng)就成了無米之炊,再好的學習系統(tǒng)也無法實現(xiàn)學習功能。因此這3個部分組合在一起,構成一個完整的APP學習系統(tǒng)。如圖1所示。
3.2 系統(tǒng)功能微觀設計
APP系統(tǒng)的微觀設計是前述3個部分的執(zhí)行方案設計,主要包括學習計劃安排、學習過程管理、認知水平診斷、在線社區(qū)、激勵機制等等在學習實踐過程中必須處理的問題,為APP系統(tǒng)的實施提供可執(zhí)行方案。
在APP學習系統(tǒng)中,設計了3種類型學習活動支持,這3種學習活動類型是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活動。本研究希望通過這3種學習活動為學習者創(chuàng)造多途徑的學習通道,激發(fā)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
圖1 APP系統(tǒng)功能總體框架圖
1) 自主學習活動
自主學習活動是APP學習系統(tǒng)的基本功能。在自主學習活動中,從2個方面進行了設計思考:1)積極發(fā)展學習者的思考策略和學習策略;2)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對認知活動能夠進行自我監(jiān)控,并作出相應的調適。自主學習的前提是學習者的主動性、積極性,是學習者參與學習活動的內在動力。自主學習不僅僅是一種自覺的學習,它還涉及學生的元認知過程和元認知能力。自主學習要求學生能夠對學習過程進行自我監(jiān)控、自主反思和自我調節(jié)[6-7]。對此,自主學習活動設計了5個步驟,分別是需求動機、學習內容、學習計劃、學習行為和學習評價。對應這5個步驟,設計4個主要功能來實現(xiàn)自主學習活動,分別是認知水平診斷、學習進度、學習診斷和統(tǒng)計與分析功能。如圖2所示。
圖2 自主學習活動流程圖
從圖中,不難理解,認知水平診斷功能是對學習者開始進行學習的一個認知水平測試。設計認知水平診斷有2個方面的考慮:1)了解學習者的當前認知水平;2)為學習者后續(xù)學習提供針對性的支持。學習進度功能是輔助學習者對每月、每周、每日為時間點的學習計劃進行學習進度的跟進,并且隨時可以根據當前最新的學習進度,了解并調整學習狀態(tài),對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可以及時做出合理的安排,進而全面提升學習效率。泛在學習的特點是學習者在任何時間可以在隨時進行學習,學習時間碎片化。對此,該功能對于學習者本身的幫助效果將非常明顯,也是非常重要的。學習診斷功能是每次學習開始前,對上次學習重點進行復習,及時檢測、反饋學習效果,實現(xiàn)鞏固的目的。統(tǒng)計與分析功能是最重要的功能,在APP學習系統(tǒng)中,統(tǒng)計與分析功能統(tǒng)計學習者學習次數(shù)、使用時長、學習進度等關鍵指標,全面掌握應用近期的使用情況;分析用戶使用學習時間段的規(guī)律,為信息推送功能提供參考,分析關鍵指標在一段時期內的變化趨勢,跟蹤和評估系統(tǒng)的運行狀況。該功能對學習者所有的學習行為進行記錄,給學習者一個全面的分析。
2) 探究學習活動
探究學習活動是APP學習系統(tǒng)的特色功能。在APP學習系統(tǒng)中,設計了一個類似于科學研究的情境,學習者可以獨立地發(fā)現(xiàn)問題、調查問題、搜集與處理信息、表達與交流問題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與技能,發(fā)展情感與態(tài)度,培養(yǎng)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8]。對探究學習活動設計了5個學習步驟,分別是發(fā)現(xiàn)問題、信息收集、探究總結、總結反饋和問題結束。如圖3所示。
從圖中可以看出,在功能設計上,設計了創(chuàng)設主題領域、學習記錄、研究推送功能。對學習者提供了發(fā)現(xiàn)問題的引導作用,學習者在學習中發(fā)現(xiàn)問題,可以對此問題進行信息的收集、并進行研究,做出自己的總結。做出總結并不是探究結束,本設計對學習者的探究總結進行探究推送,給該系統(tǒng)最前沿的研究者推送過去,給出指導和意見,這是對探究學習最重要的意義。
圖3 探究學習活動流程圖
3) 合作學習活動
合作學習活動是APP學習系統(tǒng)的重要功能。合作學習的意義在于學習者之間的溝通。合作活動主要考慮2方面的因素:1)通過合作學習達成學習者支持、溝通和促進,保證每個個體的整體發(fā)展;2)合作學習來達到最好的學習效果[9]。具體來說,設計了一個合作學習的情境,學習者可以發(fā)起任務,邀請好友參與,組成員中每一個人都承擔責任,最后經過商討完成任務。如圖4所示。
圖4 合作學習活動流程圖
在圖中,可以看出,合作學習的開展環(huán)境是基于在線社區(qū)。在線社區(qū)是APP學習系統(tǒng)進行交流互動的最主要的一個場所。合作學習通過在線社區(qū)發(fā)起任務,任何學習者都可以發(fā)起任務,發(fā)起任務之后,邀請好友來分配任務,經過交流討論完成任務。在線社區(qū)營造一種泛在學習的合作學習氛圍,是一種沉淀知識、保持知識新鮮度和有效性的最佳方式。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互聯(lián)網技術的普及,學習越來越生活化、移動化和碎片化,泛在學習獲得迅猛的發(fā)展,成為學習者獲取知識和發(fā)展的重要途徑。APP學習系統(tǒng)具有個性化、交互化、移動化的特點,提供的學習功能、管理功能,并提供精品課程內容,幫助學習者實現(xiàn)輕松的、高效的、便捷的在線學習,針對學習者提供專業(yè)化、個性化的課程,滿足學習者學習、發(fā)展需求?;诜涸趯W習的智能手機APP現(xiàn)代信息技術所營造的教學環(huán)境,完全符合本研究的教學改革需要。
[1]GRASCHEW G, ROELOFS T A, RAKOWSKY S,et al. From e-Learning towards u-learning:ICT-enabled Ubiquitous Learning & Training[C]∥Proceedings of the 10th IASTE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s and Advanced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2007.
[2]顏士剛,李賽男. 網絡教學平臺支持下的知能課程教改實踐研究[J]. 遠程教育雜志, 2015(1):100-112.
[3]楊孝堂. 泛在學習:理論、模式與資源[J]. 中國遠程教育, 2011(6):69-73.
[4]施良方. 課程理論:課程的基礎、原理與問題[M].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1996:38-40.
[5]張志峰. Web框架技術教程[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3.
[6]何蓮珍.自主學習及其能力的培養(yǎng)[J]. 外語教學與研究, 2003,35(4):287-289.
[7]龐維國. 自主學習:學與教的原理和策略[M].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3.
[8]馮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等. 教育心理學[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0.
[9]王坦. 論合作學習的基本理念[J]. 教育研究, 2002(2):68-72.
Function design of APP learning system in U-earning environment
WUChangshuai1,YANShigang2
(1.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34, China; 2. College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34, China)
U-learning environment, formed b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obile network technology, has innovated learning mode and learning concept. It has become a new question to design an APP learning system suitable for the mobile phone. Guided by the theory of U-learning,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general framework of the APP learning system in the U-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the macro-design of the system which is composed of a learning system, a management system, and a resource database. Based on learners’ learning mode and learning concept in U-learning environment, the paper offers respectively the micro-design of three learning activities of supportive function. The paper also illustrates furth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ystem functions in U-learning environment, which is prepared for the function development of the system.
U-learning; APP learning system; function design
2016-06-29。
遼寧省社科聯(lián)與高校社科聯(lián)合作課題(lslgslhl-129)。
吳長帥(1983-),男,遼寧蓋州人,沈陽師范大學實驗師,碩士; 通信作者: 顏士剛(1973-),男,山東棗莊人,沈陽師范大學教授,博士。
1673-5862(2016)04-0487-04
G434
A
10.3969/ j.issn.1673-5862.2016.04.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