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蓓琦
摘 要: 隨著教育改革不斷深入和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初中化學試題通過函數(shù)圖像形式呈現(xiàn),不僅能考查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掌握程度,還能培養(yǎng)學生綜合分析和應用能力。酸堿鹽部分知識點的聯(lián)系緊密,成為初中化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因此借助圖像題的分析和講解,實現(xiàn)對酸堿鹽知識點的整合和梳理。
關鍵詞: 酸堿鹽 圖像題 要點
近幾年來有關酸堿鹽的圖像題一直是中考熱點,將酸堿鹽的知識點和其他知識綜合起來,通過函數(shù)圖像方式呈現(xiàn)變化過程中的定性或定量關系。由于此類圖像題往往沒有具體文字敘述,學生在讀題、審題和解題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因此,重視對圖像題的全面分析和理解,挖掘函數(shù)圖像中的隱性內容獲取有用信息,再依據(jù)物質的性質和變化規(guī)律進行解題。
一、函數(shù)圖像題解題技巧的分析
雖然酸堿鹽函數(shù)圖像的題目變化形式較多,但還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解答這類題目時,要具體分析圖像,準確理解題意,弄清其中定性、定量的關系。明確橫、縱坐標的意義,抓住函數(shù)圖像重要的三個點——起點、拐點和終點,將圖像的變化趨勢與酸堿鹽相關知識聯(lián)系起來,找出解題規(guī)律,形成解題技巧總結。
二、酸堿鹽知識點在圖像題中的具體應用
1.反應前后溶液pH值變化的函數(shù)圖像。
例題1:圖1是氫氧化鈉和鹽酸反應的pH變化曲線,圖中能獲取哪些信息?
解析:要讀懂該圖像傳達的信息,首先要弄清坐標表示的含義和曲線變化的化學意義。根據(jù)起點(pH>7)和終點(pH<7)位置及曲線的變化趨勢可知是往氫氧化鈉溶液中逐滴滴加鹽酸溶液直至過量,最終溶液中溶質為氯化鈉和氯化氫。B點是該圖像的拐點,說明此時氫氧化鈉和鹽酸恰好反應,溶液呈中性,溶質為氯化鈉;A點表示氫氧化鈉過量,溶質有氫氧化鈉和氯化鈉;C點表示鹽酸過量,溶質有氯化氫和氯化鈉。結合酸堿鹽的知識點整理,對于可能出現(xiàn)的溶質氫氧化鈉可用可溶性鐵鹽、可溶性鎂鹽或可溶性銅鹽進行檢驗;氯化氫可用活潑金屬、難溶性堿性氧化物、難溶性堿或某些鹽進行檢驗。這里要注意的是,雖然氯化氫和硝酸銀、碳酸鹽都能反應且有明顯現(xiàn)象,但由于溶液中已有氯化鈉,故不能選擇硝酸銀檢驗氯化氫的存在。
2.金屬與酸溶液反應的函數(shù)圖像。
例題2:下圖中不能正確反映對應變化關系的是(?搖 ?搖)
A.向足量的鎂粉和鐵粉中,分別加入少量等質量等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稀鹽酸
B.向等質量的鋅粉和鐵粉中,分別加入相同質量分數(shù)的稀鹽酸
C.向兩份完全相同的稀鹽酸中分別加入鋅粉、鎂粉
D.將等質量的鎂片和鋁片分別加入過量的等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稀鹽酸中
解析:A和D是金屬與酸溶液反應圖像題的常見題型。首先根據(jù)橫縱坐標的意義可知曲線的斜率(單位時間生成氫氣的質量)與反應速率有關,金屬活動性越強,反應速率越快,斜率越大。因此鎂的斜率大于鋁和鐵。其次曲線的高度與生成氫氣的量有關,根據(jù)化學計算可知等質量的鹽酸和足量的金屬反應,生成的氫氣質量相等;等質量的金屬與足量的鹽酸反應,鋁生成的氫氣比鎂多。B和C由于橫坐標不再是反應的時間,故曲線斜率代表的意義隨之改變。B圖像反應的是生成氫氣的質量與所加鹽酸溶液質量的關系,拐點之前表示金屬過量鹽酸反應完全,因此生成氣體的質量相等;拐點之后表示鹽酸溶液過量金屬反應完全,鐵產生的氫氣更多。C圖像反應的是生成氫氣的質量與所加金屬質量的關系,同理可知鎂的斜率更大,生成氣體最終相等。故C錯。
總之,在酸堿鹽函數(shù)圖像題的解題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分析題目和圖像蘊含的意義,與酸堿鹽知識聯(lián)系起來尋找其中定性、定量的關系。只有這樣才能適應圖像題的解題需要,即使遇到創(chuàng)新題目,也能游刃有余。
參考文獻:
[1]包海燕.酸、堿、鹽的應用中圖像題解法指導[J].理科考試研究,2012,18:60-61.
[2]闞和明.淺談初中化學圖像圖表題解題策略[J].新課程·上旬,2013(12).
[3]柏如意.初中化學“數(shù)形結合”題型的解題策略[J].數(shù)理化學習(初中版),2014(9).
[4]向直三,張義.初中化學圖像題探討[J].考試周刊,2014,87: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