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香文
武警河北總隊
?
電視新聞美學藝術分析
王香文
武警河北總隊
本文圍繞電視新聞美學藝術展開論述,從現(xiàn)場同期聲的美開始談起,爾后對創(chuàng)造思維展開分析,最后對電視新聞的美學規(guī)律做了細致入微的闡述;工作中時有體悟,敘述成文,與同仁共享,率爾操觚,祈望匡誤扶正。
電視新聞;美學藝術;同期聲;創(chuàng)造思維;美學規(guī)律
俄國哲學家車爾尼雪夫斯基曾說:“美是生活。”那么新聞不僅反映生活,而且介入生活,干預生活,起到引導作用,這種審美愉悅是不可否認地存在于收看電視新聞的過程之中的。在我國,人們常說的,新聞是黨的喉舌和工具。因此,在黨的領導下發(fā)揮新聞干預生活、介入生活的作用是十分必要和大有可為的。
電視新聞除畫面和解說詞外,就是現(xiàn)場同期聲和效果聲了?,F(xiàn)代觀眾已經不滿足于從頭至尾充滿解說的電視新聞,希望能從屏幕上欣賞到有聲有色的真實世界。這就要求電視攝錄采編人員,不僅要記錄下客觀世界的真實圖像,還必須同時引進現(xiàn)場真實的音響——同期聲。同期聲主要包括人物講話、各種事物的聲響,這些聲音因為都是在拍攝畫面的同時錄制的,因此,具有烘托氣氛、渲染主題、增強現(xiàn)場感和真實感的作用,它的美學效應直接影響電視新聞的美學特征。
如果電視新聞在深度報道中只有圖像而沒有聲音就會失去其真實自然性,圖像本身也就失去了現(xiàn)實性和感染力。此外,在電視新聞中,讓新聞人物直接講話,比起用解說來代替,更為真實可信。
2001年9月11日發(fā)生在美國的9·11事件,飛機穿過世貿中心雙塔時的劇烈爆炸引起的火團,轟然倒塌的大樓,遮天的煙霧,四散逃竄的驚恐人群,滿目瘡痍的街道……當這一切和新聞播音員沉重的解說、場外嘈雜的聲音一起,出現(xiàn)在電視畫面上時,深深地震撼了世界各地的人們。這樣的畫面無疑是悲慘的,但是從電視新聞的角度來說,它強烈的震撼力就是來自原始畫面和畫面同期聲。
所謂創(chuàng)造思維,是指人們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憑借情感力量,通過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有意識地將視像(或記憶表象)重新加以提煉、加工的過程。它是從一般思維中升華出一種有價值的思維形式。
電視新聞同樣要求作者不斷地進行創(chuàng)新,不僅要及時捕捉新聞信息、新情況,而且能夠提出新見解,反映新問題。這就離不開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方式和方法。創(chuàng)造性思維大體上包括思維的發(fā)散性、表現(xiàn)手法的靈活性和構思的求異性三個方面。
思維的發(fā)散性,是指人們在思維過程中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想象力,盡量突破原有知識面的局限性,從已知事件的某一個點向四面八方擴散,進而找出更新、更多、更可能解決的方案。因為任何新聞事件的發(fā)生都不是孤立的,它必然地與周圍事物有著或多或少的聯(lián)系。電視新聞在進行事實報道時,就需要記者打開思路,借助發(fā)散性思維的想象功能,從多向、多側面去挖掘新聞事件的前因后果,并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考察事物之間的復雜關系。這樣,電視新聞既可以避免報道形式的單一性和僵化模式,又能增加報道事實的分量。
表現(xiàn)手法的靈活性,是指電視新聞在進行報道時,并不總是拘泥于一貫地、常規(guī)的表現(xiàn)模式,有時會打破一般的邏輯思維定勢和實踐經驗,往往以出人意料甚至不合常理的形式呈現(xiàn)給觀眾,給人以先聲奪人的新穎之感。
1.電視新聞的主題美。電視新聞作品的主題思想范疇極為廣闊,反映國家、民族發(fā)展,各行各業(yè),各項具體工作,反映現(xiàn)實生活中發(fā)生的某一事件、某一先進人物等,都可以提煉為電視新聞作品的主題。電視新聞作品的主題美是作者審美追求的結果。但是電視新聞主題美的前提是必須堅持真實性原則。辯證唯物主義的美學觀認為,美是客觀的,是以“真”為基礎的。電視新聞的真,它的思想必須正確反映客觀規(guī)律,要反映客觀事物的本質,要求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必須真實。它只能對現(xiàn)實美進行選擇、提煉、集中、概括,不能任意拔高,虛構臆造,移花接木,合理想象。
電視新聞的主題美也要求電視新聞報道符合人類生活的目的,符合歷史發(fā)展的總趨勢。人類變革現(xiàn)實世界,是一種有目的的實踐活動,電視新聞報道的主題美,也必須具有人類所專有的生活的目的性的特征。電視新聞報道的主題美,還必須具有進步性。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是美的主題思想的顯著特點之一。在人類生活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任何一種生活現(xiàn)象都有兩種趨勢,即肯定的趨勢和否定的趨勢??隙ㄚ厔莸纳罹褪敲?,否定趨勢的生活就是丑。電視新聞報道應當贊美前一種趨勢,鞭撻后一種趨勢。電視新聞要從各個層面反映人民群眾的工作生活,反映他的思想、精神,反映他們的呼聲、愿望、風格、情操。只有如“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所指出的反映先進生產力的發(fā)展要求,反映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反映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深刻的現(xiàn)實意義,始終站在現(xiàn)實生活最前列的主題,才具備了美的基本條件。
2.電視新聞的形式美。電視新聞作品的形象美離不開作者的審美追求。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一個特定形象。拍攝得富有形象性才能傳神,才能讓受眾印象深刻。離開了形象,美感便無從談起。電視新聞作品的形象美不同于藝術形象美,它只能對客觀存在的形象做出忠實的拍攝,并必須反映形象本質,突出特點。
3.電視新聞的語言美。語言,作為電視媒介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是彰顯電視特色和增強畫面表現(xiàn)力的重要補充。優(yōu)美、鮮明的電視語言,不但會給廣大電視觀眾帶來美的體驗,同時也會引發(fā)他們深深的思考和無盡的想象,作為依托電視的主要特征播出的新聞來說,在語言上做一番推敲是一點也不過分的。這里討論的電視新聞語言的外延是較為寬泛的,它既包括文字符號,也是指主持人、記者的語言,還包括一部分除主持人、記者之外的被采訪者的言語,字幕和同期聲是其中最鮮明的表現(xiàn)。
綜上所述,我們現(xiàn)在所處的社會是一個多媒體融合的社會,媒體與我們的工作生活密切相關,對我們的影響越來越大。因此電視新聞傳播不僅僅要遵循新聞傳播規(guī)律,更要研究新聞的美學特征,為現(xiàn)代社會構建一個真、善、美的媒介環(huán)境,為社會的健康和諧發(fā)展起到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