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琳
【摘 要】高中語文選修課作為主課程的輔助性教學,存在課程資源單一、內容枯燥且晦澀難懂等問題?;诖?,本文就以高中語文選修課專題式教學及應用實踐研究為課題,對其進行深入研究和探索,涵括高中語文選修課程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和高中語文選修專題式教學開展實踐策略兩大塊。
【關鍵詞】選修課程 專題式教學 應用實踐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9B-0110-02
高中語文選修課程的設置是語文新課程改革的重大舉措,因為有選修課程的介入可以讓學生更深層次地了解博大精深的語言文化。再者,高中語文選修課程內容題材豐富,很多課程內容都是主修課程的內容延伸,對高中生而言,學好語文選修課程也是促進自己對主修課程內容的了解。但隨著新課程改革步伐的加快,語文選修課程教學實踐面臨的問題也越來越多,如何實現(xiàn)高中語文選修課專題式教學的應用實踐,已成為語文選修教師思考的首要難題。
一、高中語文選修課程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一)高中語文選修課程課時比重大,內容過深
自古以來,高中課程就存在內容深、課程短的問題。語文選修課程的加入,使得原本緊湊的課程更顯局促。根據(jù)《全日制普通高中的課程安排》,高中語文必修課程可分成5個模塊,180課時,按照每周五節(jié)課的課程標準,高中全部課程需要1.25學年才可以完成,那么高中剩下的課程時間則需要進行選修課程教學。然而,高中選修課程的內容比較寬泛,涉及領域較廣,知識研究力度較深,選修課程目標安排卻比較空泛,沒有一個明確具體化的指標,于是部分高中學校就隨意開設,并打著選修課程的幌子復習高考知識,導致高中語文選修課程落實不到位,也給專題式教學造成了阻礙。比如,從高中語文選修課的內容來看,涉及詩歌、散文、小說、傳記等多個題材,這些大大小小的題材中,根據(jù)課程時間設置可分為12-16個模塊,高考的選修內容多是從這些題材中抽取考題,但由于模塊眾多,單獨選取一種題材會造成以偏概全的詬病,若選擇多種題材,教材種類過于紛雜,很容易成為考生考試過程中的丟分項。舉例而言,有的學生選擇《唐宋散文選讀》以及《中國古代小說精選》,但是實際的高考選修中多半是《古代人物傳記》和《中國當代散文》等內容。這樣一來,學生既耽誤時間還浪費資源,更直接影響語文高考成績。
(二)高中選修課程專題式教學資源匱乏,專題式教學比重過低
當前語文選修課程指標指出:各個高中學校,應結合選修課程目標,結合教學課程資源和學生需求,有選擇地設計語文選修模塊,在此過程中,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滿足學生對語文選修課程的一切需要。按照語文選修課程標準:學生可按照自己的意愿,在五個系列中任意選擇四個模塊,并在語文選修課程教學第二階段,根據(jù)自己的需求任意選擇3門課程,滿足發(fā)展學生的個性需求。
此種專題式選修課程教學,從表面看既能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還能滿足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需求,更重要的是通過選修課程的內容延伸,能讓學生對主修語文課程內容有一個更加深入化的認知。例如,高中選修課《先秦諸子選讀》以及《中國古代小說欣賞》或者是《論語(選讀)》。這部分內容設計都比較脫離“正軌”,選修教師也難以全面掌握,即使課程勉強開設,真正的教學中也是漏洞百出或是照本宣科。此外,高中語文選修課程在教學中暴露出較強的分散性和隨意性,專題式教學比重過低,學生在選修課的選擇及學習上沒有形成系統(tǒng)的體系,知識結構松散,也阻礙了高中語文選修課的教學效率。
二、高中語文選修專題式教學開展實踐策略
(一)在教學目標環(huán)節(jié),始終堅持高中語文選修課程實施的基本目標
從高中語文選修課程設置而言,選修課的教學主旨是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讓學生能靈活自如應用語文知識,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為學生奠定良好的文學素質基礎。從高中語文選修課程的教學內容來看,高中語文選修課程是在主修課程的基礎上進行拓展和延伸。從高中選修課程的教學方法來看,專題式教學是在一個大的模塊下,進行專題課程教學。比如,在《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選修課程中,考慮到課時設置的緊要性,可以通過模塊整合的方式,篩選《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內容,讓學生能夠系統(tǒng)的進行整體模塊學習,方便學生記憶。為達到高中選修課課程基本教學目標,教師可以圍繞教學子目標,設置一定的線上線下活動,一方面,教師可以借助網(wǎng)絡資料搜集或是民間故事來豐富教學內容,形成更有意義的教學活動,另一方面教師還可以分配選修任務給學生,讓學生自主進行資料的搜集歸納,一方面豐富學生的視野,二來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
(二)在教學教材環(huán)節(jié),突出高中語文選修教材的專題特性
高中語文選修課倡導專題式教學,為方便專題式教學方式的應用實踐,人民教育出版社百年間出版的高中語文選修教材開展了專題模塊,削減了專題式教學實施的負擔。以《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為例,其選修內容的主題從“文論”角度切入,并設置對應“詩歌單元”、“散文單元”每一個單元都設有一個專門的“主題”。其次,教材單元內容之間存在相互關聯(lián)和互相補充的關系。一方面便于學生對選修內容的理解;另一方面,選修教材內容相互牽連,避免學生語文考試中一無所知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例如在《徐霞客游記》的選讀片段《麻葉洞天》講述的主要內容是科學試驗,而《天工開物》中講述的則是科學技術,兩篇文章分別以科學激素和和科學實踐為切入點,在完善“科學之光”專題講解時,這樣的篇章設置也避免了學生專題學習的一知半解。
此外,每一個專題都摻雜著與其他單元相關的知識和內容,如此高中語文選修專題式教學便可縱向發(fā)展,讓學生能深入化鉆研選修課程中涉及的詩歌、小說、傳記內容,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快教師的教學速度。從客觀角度看,高中語文選修課專題模式,其實就是《高中新課標》提出的“模塊整合、優(yōu)化教學”的具體體現(xiàn),從內容的專一性上進行知識的縱向延伸,這樣的教材安排也實現(xiàn)了專題式教學與專題式內容的統(tǒng)一結合。
(三)在教學實施環(huán)節(jié),設置高中語文選修課專題式教學“綜合專題”模塊
高中語文選修課實施專題式教學是指學生和教師圍繞一個專題進行學術研究,這樣的專題研究是深入化的鉆研,而不是淺嘗輒止的涂描。學生在語文選修課程中必然會遇到自己不會的問題,將這些問題綜合起來,設置專門課題。這樣的專題以專題式教學為切入點,并在教學中加入各種語文能力的整合教學,讓學生能運用已有的語文知識自主進行專題內容的疑惑解答。簡言之,綜合問題的專題設立,其最終目的就是讓學生學會自己“解題”的方法。此外,綜合專題的設立也是學生語文素養(yǎng)提升的良好機會,同時也是學生各種語文綜合能力的考核。以《古代詩詞意象》為例,根據(jù)語文選修課程的教材內容,教師可以將不同朝代、背景下的詩詞混為一體,讓學生通過這個專題的學習,能從古詩詞的詞語構成中,理解全篇詩詞表達的內容,加深學生對古詩詞字句的理解。此外,選修課專題式教學應用實踐中的“綜合專題”選擇應充分給予學生自主權利,讓其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模塊,然后將這些模塊進行綜合,比如《中國古代小說》、《中國現(xiàn)代文學小說》可以綜合在一起進行教學?;蚴菍ⅰ妒酚洝放c《漢朝興衰》聯(lián)系在一起,讓學生在了解歷史名人生活的同時,也能明確歷史洪流對這些歷史人物命運的推動。
綜上所述,高中語文選修課專題式教學應用實踐,既能開發(fā)高中生的創(chuàng)造力、還能提升其文學素養(yǎng),借此修身養(yǎng)性,鞏固其自身的文學涵養(yǎng)。更重要的是通過選修課程的內容延伸,能讓學生對主修語文課程內容有一個深層次的認知,進而激發(fā)學生對語文課程的學習興趣,達到自主鉆研的學習效果。于高中語文選修課程設置而言,選修課的教學主旨是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讓學生能靈活自如應用語文知識,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為學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奠定良好的文學基礎。
【參考文獻】
[1]鄒海婷.現(xiàn)階段高中語文選修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對策分析[J].學周刊,2013(34)
[2]姜冬妮.關于高中語文選修課教學與評價的思考[J].語文天地:高中版,2011(8)
[3]沈艷麗.蘇教版高中語文選修課教學的幾點思考[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5(25)
[4]李中剛.走出高中語文選修課教學的“迷途”[J].新語文學習:中學教學,2012(6)
[5]牛麗.高中語文選修課教學的幾個注意點分析[J].新課程學習·中旬,2014(10)
[6]馮艷麗.探討如何走出高中語文選修課教學的誤區(qū)[J].讀與寫(上,下旬),2014(23)
【作者簡介】梁 琳(1970— )男,壯族,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百色市人,中教一級教師,主要從事高中語文教學工作。
(責編 羅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