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麗云
【摘 要】本文提出了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并從四個角度闡述分析了如何通過研讀文本提高語文閱讀課堂的有效性:“研”題目,自主質(zhì)疑;“研”詞句,揣摩主題;“研”矛盾,體會心理;“研”細節(jié),升華素養(yǎng)。
【關鍵詞】閱讀教學 研讀文本 高效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9B-0097-02
在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習中,閱讀教學的重要作用是眾所周知的。通過閱讀教學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讓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能力。隨著新課改的逐漸深入,很多教師過多追求課堂教學形式的熱鬧,而忽略了對文本內(nèi)容的深度閱讀,這樣的做法顯然不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拒絕這樣快餐式的教學方法,而要引導學生深入文本的主旨內(nèi)容,引導學生品鑒文本內(nèi)容的精細之處,領會文本內(nèi)容的深刻內(nèi)涵,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讓學生獲得深刻的體會和感悟,這樣的做法才能讓學生真正體驗到語文的本色教學,通過對文本內(nèi)容的研讀,成就智慧語文課堂,享受語文學習的樂趣。
一、“研”題目,自主質(zhì)疑
新課標中對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有明確的規(guī)定,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自主質(zhì)疑,通過自主提出問題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學生獲得自己的感悟。其中,抓住課文的標題進行有效研讀是深入文本的關鍵一步,在研讀題目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初步感知文本的內(nèi)容以及情感等,為深入文本解讀奠定基礎。
例如在教學《囚綠記》這篇課文時,教師就通過引導學生研讀題目的方法引導學生初步感知文本的基本內(nèi)容及情感。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當教師一板書課文的標題就引起了學生濃厚的興趣,看見學生的積極性這么高,于是教師首先引導學生抓住文本題目進行探究:“同學們,看見這個題目你想到了什么?大家可以暢所欲言,談一談自己的看法。”在教師的鼓勵下,學生紛紛展示自己的看法,有的學生提到這樣的問題:“我們學過那么多的文章,使用‘囚這個字作為題目的很少,因為囚禁的對象一般指的是人,那么,作者為什么用這個字做題目呢?而且綠色是一種顏色,囚禁顏色的目的是什么?怎樣做才能實現(xiàn)囚禁顏色的目標?”在這個學生提出的問題中,很多都是我們在課文學習中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于是教師引導學生走進文本進行研讀,解決這些問題。
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抓住對題目的質(zhì)疑進行文本題目的探究,在質(zhì)疑題目的過程中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這樣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大家主動走進文本,積極思考,尋找自己想要的答案,獲得自己的感悟,這樣的過程就是學生積極動腦、自主思考的過程,有助于學生在動態(tài)的思考過程中掌握自己的學習方法。
二、“研”詞句,揣摩主題
在鑒賞文學作品的過程中,抓住文本中的重點詞句進行研讀是解讀文本的重要手段之一。高中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作為語文教師更要注重引導學生抓住文本中的細節(jié)之處進行文本的研讀,而抓住詞語進行深入體會,可以幫助學生輕松掌握文本的主要內(nèi)容,獲得對文本內(nèi)涵的解讀,受到文本中情感的熏陶。
對于高中生來說,詩歌的理解仍然是他們語文學習中的一個難點,很多學生存在畏難情緒,因此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輕松學習就是教學的重點問題。例如在教學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這首詩的時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體會文本中關鍵語句的方法來引導學生體會詩中蘊含的豐富情感,掌握文本的主題所在。在《再別康橋》這首詩中有這樣的一句話“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边@句詩帶給了我們無盡想象的空間,教師引導學生體會在這句詩中的巧妙之處。經(jīng)過大家的討論交流,學生對這話產(chǎn)生了自己的感觸:“這句話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金柳比喻成新娘,聯(lián)系我們的生活經(jīng)驗,新娘一定是非常漂亮的,結合后文的艷影一詞,更讓我們體會到康橋的魅力,可見作者對曾經(jīng)生活過的康橋的喜愛以及留戀之情?!?/p>
這樣,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抓住文本中的重點語句以及重點詞語進行深入研讀,對詩中蘊含的情感有了深刻的體會,同時掌握了文本的主題所在,從詞句出發(fā)研讀文本,對于學生來說比較容易操作,可以讓學生在體會詞句深意的過程中實現(xiàn)情感上以及思想上的深刻體會,實現(xiàn)深度閱讀的目標。
三、“研”矛盾,體會心理
每一篇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中一般都會貫穿著激烈的矛盾沖突,尤其是小說更是如此。通過研讀小說中的矛盾之處,能夠很好地掌握文本內(nèi)容的關鍵點,在此基礎上進行文本研讀,往往會發(fā)現(xiàn)隱藏在文本背后的細節(jié)所在,體會到小說中人物的性格特點,感悟文本中抒發(fā)的思想情感,因此,研讀文本的矛盾之處,是深入文本體會人物內(nèi)心的重要方法之一。
例如在教學《林黛玉進賈府》這篇課文時,對于林黛玉這個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的把握是文本教學的重點內(nèi)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引導學生關注林黛玉言語矛盾之處,引導學生深入體會,獲得了具體的感知。在這篇課文中,當林黛玉初次見賈母的時候,關于自己讀書的回答是“只剛念了《四書》”,而在回答寶玉相同的提問時卻說(下轉第106頁)(上接第97頁)“不曾讀,些許認識幾個字”,這兩次的回答顯然是矛盾的,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矛盾之處呢?是不是作者寫作的敗筆呢?教師引導學生深入研讀這一問題。通過大家的認真琢磨,聯(lián)系當時社會“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觀念,黛玉這樣的表現(xiàn)和賈母的態(tài)度是分不開的,作為時時小心的黛玉,當她意識到賈母反對女子讀太多書的時候自然會改變自己的回答。
在這篇課文中,通過研讀文本中的矛盾之處讓學生對林黛玉這一人物的性格特點有了透徹的解讀。文本的矛盾之處都是作者的匠心獨運之處,在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抓住這些矛盾之處深入研讀,有助于學生體會文本人物的心理特點,激起思維的火花,獲得自己的感悟。
四、“研”細節(jié),升華素養(yǎng)
文學作品之所以吸引人或者感染人,有的得益于作者的精妙用語,有的在于文本豐富的情感表達,還有的是作者精心設計的細節(jié)。細節(jié)雖小,但是卻能帶給讀者不一樣的情感體驗,抓住文本中的細節(jié)描寫進行研讀,可以讓文本的精髓得以呈現(xiàn),實現(xiàn)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深度解讀。
例如在教學《雷雨》這篇課文的時候,在這篇課文中作者精心設計了一天時間里上演的周魯兩家的愛恨情仇,通過激烈的矛盾沖突讓我們感受到這部戲劇給我們帶來的震撼感覺。在這篇文本中,作者精心設計了很多的細節(jié)描寫,而品讀這些細節(jié)對于我們把握文本內(nèi)容,提高學生的文學修養(yǎng)也有很大的幫助。例如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充分體會周樸園這個人物的冷酷,我們就可以引導學生去抓文本的細節(jié)問題,而有的學生在精讀文本的過程中就抓住了周樸園自詡自己的家庭最有秩序,但是在回家之后卻和家人連禮節(jié)性的問候都沒有,和妻子繁漪之間更是連面都不見,以及周樸園逼迫繁漪喝藥等細節(jié),可見這個人的冷漠以及自私專制。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抓住這樣的文本細節(jié)進行研讀,讓我們對周樸園這個人物的形象特點有了清晰的認識,同時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學會了品讀文本的一種方法,也可以將這樣的方法運用到自己寫作中去,有效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綜上所述,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對文本的深入研讀是閱讀教學的必然要求。因為只有在研讀文本的過程中,學生們的思維才能主動觸摸文本,在走進文本深處的過程中才能充分體會文本中蘊含的深刻寓意,體會文本中的豐富情感,這是引導學生自主閱讀的目標。在高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閱讀教學的重要地位不可替代,我們教師要教會學生研讀文本的方法,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教學模式下研讀文本,讓我們的大語文觀念落到實處,展現(xiàn)語文教學的大智慧。
(責編 羅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