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
李青:以藝觀道
彭德
李青被稱為學者型畫家。
《新絲路》 李青 綜合材料 370cm×184cm 2016年
體格壯實,絡腮胡子,仿佛帶有中亞人種的粗獷基因,百米之外都能聽到他說話的聲音。即便不講中亞語言,同當地民眾待在一起,也難以斷定他是土著還是客串。據說絡腮胡子者生性直率,火氣大,同他的作風倒是匹配。他敢在大庭廣眾之中呵斥學問做得不到位的弟子,無論男女。有一次我對他門下的博士生說:好好用功,你導師對學生要求很嚴厲啊。博士生脫口而出:他像個暴君!
李青早年是新潮畫家,比如1985年創(chuàng)作的《正午》便很典型。不過有什么樣的土壤就會長什么樣的莊稼,經過大西北文化氛圍的長期浸染,他從反傳統(tǒng)變成打撈傳統(tǒng)的人物。從1985年留學日本起,李青走南闖北,忽隱忽現。時光迅轉,他成了研究絲綢之路文化的博士和專家。在鏈接歷史、政治、經濟的這條路上,未來10年他會大有作為。李青精力過剩,著作和畫冊一部接一部出版,畫展一個接一個開幕,當面的評論都是恭維,可見不是浪得虛名,而是名實相符,有十分熱能發(fā)十分光。這是一種能力,不像以往的西安學者或畫家,終其一生出不了一部像樣的著作或畫冊。
李青的學術與藝術具有共性:跨越古今,中西結合。他的著作糅合中式宏大敘事方式和西式定量分析的手法,用所見所思加以編織,提煉成篇。歷史上的絲綢之路不僅只是東西方兩端的互動,還有沿途的多緣匯合;不僅僅只是絲綢、玉器、陶瓷、毛料和金銀器物的交換,也有文化、宗教、民俗的交匯。他的近期作品注重形態(tài)的獨特,帶有現代主義成分,不過不是反傳統(tǒng)而是不同于傳統(tǒng)。他把具象繪畫和表現主義加以捏合,形成自己的畫面。盡管某些局部稍顯滯重,但整體效果大氣,豪放的形態(tài)與視覺質地上的顆粒感,使得北方畫壇固有的風貌得到了鮮明體現。大西北的自然景觀和歷史景觀,通過色彩的控制和明暗的處理,呈現出沉郁、蒼涼,既奔放又空寂的境界。
1
注:本文原載彭德著:《西安當代藝術》,河北美術出版社,2016年,第145、146頁。標題為編者所加。李青祖籍山東,1959年生于江蘇,1981年畢業(yè)于西安美院并留校任教,現為二級教授、學術委員會秘書長。
2
3
4
1.《張掖佛塔》 李青 綜合材料 86cm×91cm 2016年
2.《正午》 李青 絲網版畫 420cm×290cm 1985年
3.《世紀回眸》 李青 綜合材料 150cm×200cm 1985年
4.《觀自在》 李青 綜合材料 77cm×77cm 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