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鵬禎
摘 要: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對我國素質教育工作的開展產生了一定的積極影響,促使我國整體教育水平得到了顯著的提升。但是在一些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由于教學資源不足,教學科學性不理想,導致學校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學困生,對學生個人發(fā)展以及我國整體素質教育工作的優(yōu)化開展產生了相應的不良影響。因此相關教育部門應該加強對學困生的重視,采取一定的措施幫助學校解決學困生的問題,推動學生的共同進步,為我國素質教育的持續(xù)健康發(fā)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關鍵詞:學困生 自主學習 積極性
自主學習是新時期提出的科學教學理念,主要指在教學活動中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通過教師對學生實施科學的引導,讓學生針對相關問題進行自主分析、探索、實踐甚至創(chuàng)造,進而實現教學目標,對學生的綜合能力加以強化。自主學習一般對學生的主體地位進行重點強調,并且在教學過程中希望能夠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等,為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形成創(chuàng)造條件。因此新時期基于學困生學習現狀,十分有必要對學困生自主學習能力加以培養(yǎng),采取一定的措施培養(yǎng)學困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為學生未來獲得良好的發(fā)展奠定基礎。
一、學困生形成的原因
在我國素質教育階段,學困生的形成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只有綜合分析多方面的因素,才能夠為學困生自主學習積極性的培養(yǎng)提供相應的支持,下面本文就對學困生形成的原因進行具體分析。
首先,學校因素。雖然近幾年國家加強對新課程改革工作的重視,并注意在教學實踐中貫徹落實,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但是我國部分學校的教育活動仍然沒有真正擺脫傳統(tǒng)教學思想的束縛,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無法針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對學生實施專業(yè)化的教育和引導,最終在灌輸式教學影響下,學生極易產生厭學心理,學困生也隨之出現。[2]
其次,學生方面的原因。在當前我國素質教育階段,特別是對于偏遠地區(qū)的素質教育工作來說,灌輸式教學仍然是相對重要的教學方式,在這一教學方式的影響下,學生逐漸喪失學習興趣,注意力分散,并且由于學生學習效果相對較差,長時間之后必然會喪失深入學習的信心,最終導致學困生產生,對素質教育的良性發(fā)展產生不良影響。在實踐調查中,反映在學生方面最突出的問題就是學生對學習興趣的喪失及學習目標的缺乏,如果這方面的問題解決不好,那么大面積學困生的轉優(yōu)工作將是徒勞。
最后,家庭教育方面。雖然近幾年我國不斷實施教育改革,但是在家庭教育改革方面的力度相對較小,學生缺乏家庭教育的現象仍然普遍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后無法獲得家長的支持和鼓勵,最終造成學生產生厭學心理,存在一定的深入學習難度。這也對學困生的形成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例如我所任教的粱原中學本學期共有420多名學生,其中有208名學生屬于留守兒童,其實實際情況比這個還要糟糕,而且相當一部分家長由于文化水平及工作的原因不能對孩子實施有效的監(jiān)管,就像有人在政府網站上留言“娃在學??剂惴?,他媽在街道游四方”。家庭教育的嚴重缺失影響了學校教育的實施。
二、進一步提高學困生自主學習積極性的措施
基于當前我國學困生出現的原因,教師要想解決學困生問題,全面提升教學質量,就應該基于學困生的影響因素制定科學的教學策略,促使學困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得到相應的培養(yǎng),為學生學習能力的強化創(chuàng)造條件。
1.以興趣激發(fā)重塑學困生學習信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想讓學生擺脫對學習活動的抵觸心理,提升自身自主學習積極性,就應該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加以培養(yǎng),通過賞識教育激發(fā)學生的潛能,讓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重拾信心,為良好學習成效的獲取奠定基礎。長時間以來,學困生由于缺乏足夠的學習興趣,因此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往往無法集中注意力,教學效果自然不理想。[3]基于此,教師就應該探索趣味性教學,以趣味性的教學活動吸引學生注意力,并且在循序漸進中對學生實施遞進式的教育和引導,對學生的學習信心進行重新塑造,為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的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條件。唯有如此,學生的學習熱情才能夠得到一定的強化,并且受到趣味性教學活動的吸引不斷參與到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對自身學習能力加以培養(yǎng),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積極性,在未來獲得更好發(fā)展。
2.通過關心愛護增強學困生對班集體的歸屬感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基于具體教學內容設置小組合作學習方式,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在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作精神的同時,保證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探究習慣,促使學生的學習能力能夠得到顯著的提升。[4]基于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該注意關心愛護學困生,讓學困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班集體的關懷,進而增強自身對班集體的歸屬感以及集體榮譽感,為了保證班集體榮譽而積極的投入到學習生活中,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這樣在班集體的帶領下和學生集體榮譽感的刺激下,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就能夠得到有效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會顯著增強。在我的教學過程中,實踐一再證明注重塑造學困生在集體活動中的積極形象特別有利于班集體的團結,也讓學困生能夠很好的融入這個集體找到發(fā)揮他能力的舞臺,這樣有利于學困生的進步,通過關心增強學困生對班集體的歸屬感確實是學困生轉優(yōu)的一條很好的道路。
3.以下移教學重心增強教學針對性
一般來說,學困生之所以在某方面存在一定的學習障礙,最為重要的原因就是基礎能力較差,存在一定的知識缺陷,在進行新知識學習的過程中無法完成對新舊知識的融匯貫通,最終嚴重影響學習效果,出現學困現象。因此教師要想改善這一現象,還應該將教學重心下移,兼顧學困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特點,對學生實施有針對性的教育和引導,促使學困生的學習能力也能夠得到逐步的強化。同時,為了保證教學整體性,教師在下移教學中心的過程中應該采用層次性教學方法,保證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接受相應的教學引導,為學生的綜合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5]唯有如此,學生才能夠在科學教學理念的指導下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自主學習積極性,為后期深入學習相關知識創(chuàng)造條件。
結語
綜上所述,在當前素質教育階段我國各級學校中學困生仍然普遍存在,對教學深化改革以及教學質量的進一步強化產生著一定的不良影響。因此要想改善這一現狀,就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困生形成的原因進行分析,并基于原因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切實改善學困生偏多的現狀,為素質教育的優(yōu)化開展提供堅實的保障。
參考文獻
[1] 王和平.欠發(fā)達地區(qū)學困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教師,2014(18):85.
[2] 李富春.小學學困生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初探[J].教書育人(教師新概念),2013(10):12-12.
[3]張琳.運用多元評價機制促進大學英語學困生自主學習[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上旬),2015,31(8):61-62.
[4]黃誠發(fā).淺談數學學困生轉化之我見[J].語數外學習(數學育),2013(1):120.
[5]陳燕文.提高學困生自主學習積極性策略研究[J].中學教學參考,2012(10):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