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珍
我是西安籍的貴陽人,曾在馬來西亞生活和工作多年。2013年我回國后創(chuàng)辦“新絲路智慧女性俱樂部”,從事與“一帶一路”相關的公益活動。我覺得女性在民間公共外交,特別是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是很重要的。我希望能從自己的角度給大家提供一些資訊和素材。
今年7月,外交部在北京舉辦以“開放的中國:邁向世界的陜西”為主題的陜西全球推介會。我對王毅部長介紹我在陜西所做的公益事業(yè)時說,計劃借此發(fā)揮女性力量,充分利用“一帶一路”這個機會,推動陜西的產業(yè)發(fā)展。他對我的想法非常支持。我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法?我認為,女性,特別是女性專家學者,在呼吁政府、影響政府決策方面可以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我認為女性的柔性力量就是一種軟實力。女性與“一帶一路”具有共同的智慧,具有共同的包容性、寬容性(我覺得寬容和包容還是有區(qū)別的)和建設性。在中國現(xiàn)代史上,女性出色地發(fā)揮了自己的柔性力量。不管是民國時期還是現(xiàn)在,都有許多杰出女性,以女性的身份彰顯了中國的軟實力,這給了我們一個啟示:女性塑造個人影響力與塑造群體影響力同樣重要。我在馬來西亞,看到他們有女部長、女議員,有各種夫人俱樂部,有很多婦女社團,各個黨派都有自己的婦女組織,非常有影響力。她們對中國的杰出婦女相當了解,非常推崇。于是我想:我們中國女性要“內外兼修”,對內完善自己、完善婦女組織和團隊,對外塑造中國女性的國際影響力。這也是中國軟實力的組成部分。中國婦聯(lián)就在馬來西亞婦女組織中具有相當的影響。
正是她們建議我回國后創(chuàng)辦一個婦女組織,說我們愿意參與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發(fā)揮女性力量,但希望給我們一個參與的平臺。她們認同我們的婦聯(lián),但希望還有我們民間的婦女團體。我想,如果真能這樣,那就既提高了中國的軟實力,也促進了公共外交。于是我從2013年起創(chuàng)辦了“新絲路智慧女性俱樂部”,一直奉行“睿行絲路、慧通民心”宗旨,使女性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fā)揮積極作用。
陜西歷史上曾經是亞洲東部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因為它包容、開放、融洽、繁榮。借助歷史悠久的民謠——華陰老腔中的唱詞來說,“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頭”,用現(xiàn)在的理解就是,不管你是什么膚色、什么民族,我們都是一家。而我們女性也是最包容最開放的。去年10月在北京召開“第四屆反貧困與兒童發(fā)展國際研討會”,幾十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教育部長或代表參加。我在會上發(fā)言,講了女人“五個好”的想法:女人好了家庭就好,單位就好,社會就好,國家就好,世界就好。因為女性在家庭、社會,無論你在政界、商界、民間,都非常重要。我說我們要做一個“五好女人”。
但是我也看到國外對中國排斥的一面。馬來西亞有人把中國女人叫做“小龍女”,覺得中國女人挺厲害的。該國一位女性部長在婦女大會上號召該國女人:“把你們的老公看緊,警惕中國女人!”因為中國婦女來到馬來西亞,非常吃苦耐勞,別人不愿意干的我們愿意干,引起他們排斥。所以我先從做公益開始。國家提出“絲路五通”:政策溝通、道路聯(lián)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我們可以通過公益來促進民心相通。我的公益俱樂部從事關愛留守兒童工作,聯(lián)系了馬來西亞、阿根廷、法國、喀麥隆等國一些足球教練,建立了全國第一支,也可能是全世界第一支留守兒童足球隊。目前很多其他國家的公益組織希望跟我們建立合作。通過我們一個小小的組織,完善了自己,去影響到他人,可能這些都是軟性力量的體現(xiàn)。
除此之外,我把一些在西安的外國留學生組織起來,成立了一個“新絲路大學生聯(lián)盟”。他們大都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有中亞、東南亞和南亞國家的。他們放假或畢業(yè)回去,就帶去了中國的形象和影響。
寬容、包容、共融,女性憑借這些來做公共外交,能在“一帶一路”中發(fā)揮民間的推動作用。
我看到國外有人因中國的留守兒童問題而攻擊中國沒有人權。我是貴州人,大家在新聞中都看到,在貴州連續(xù)三年都發(fā)生留守兒童自殺事件,真的觸目驚心。所以我下決心一定要去做這件事情,并且希望更多人參與和從事這一事業(y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希望通過我們女性的力量,影響社會各界,倡議人人參與公益。用女性的力量,打造“一帶一路”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