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純娟
中國近幾千年的文化教育,語文的教育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在如此長的時間里,在閱讀教學的諸多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主要有:1.熟讀?!皶x百遍,其義自現”,“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熟讀不僅有助于閱讀理解,還可以積累大量的語言材料,且切合漢語本身的特點,是學好語文的有效方法。2.精思。并非所有的古人都只死讀書,也有人強調“學貴有疑”。南宋的朱熹認為“大抵觀書須先熟讀”,“繼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大悟,小疑則小悟,大疑則大悟,不疑則不悟”。這些觀點至今聽來仍振聾發(fā)聵,有著極強的現實意義和實踐價值。
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弊端主要體現在育人目標上,葉圣陶先生對此有過論述:“舊式教育是守著古典主義的,讀古人的書,意在把那一套程式和腔調模仿到家,不問它對于抒發(fā)心情相配不相配,有效果沒有效果?!币虼?,舊式教育可以養(yǎng)成記誦很廣博的“活書櫥”,可以養(yǎng)成學舌很巧妙的“人形鸚鵡”,可以養(yǎng)成或大或小的官吏以及靠教讀為生的“儒學生員”,可是對于培養(yǎng)善于運用國文這一種工具來創(chuàng)造生活的有用人才,似乎意義不大。由此產生了一系列的問題,如,過分倚重學生個人感悟,嚴重脫離學生生活實際,等等。本著揚棄的觀點,在學習閱讀教學傳統(tǒng)經驗時,必須把握以下幾點:
一、必須從育人的高度來改革閱讀教學
今天的語文教學要培養(yǎng)的人顯然有別于過去任何時代,面向21世紀的閱讀教學無疑要同時完成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和發(fā)展個性的任務。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思維與交際工具,因此,今天的閱讀教學要培養(yǎng)具有現代社會美德、現代公民意識的人。語言是民族文化的產物與載體,漢語文是世界上最古老、最美妙的語言之一,每一個中國人都有著一種對母語深沉真摯的感情。因此,漢語文閱讀教學又無疑能提高人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可以更好地讓下一代學會選擇,學會學習,學會創(chuàng)造。
二、必須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學會讀書
學會學習是學生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關鍵,閱讀教學作為中學語文教學的基本環(huán)節(jié),一定要讓學生在廣闊的生活天地里自主學習,以掌握語文。這里要把握三點:1.在課堂教學中,要時刻聯系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去理解課文。學習課文有多種目的,其中重要的一點是用他人的經驗來提高學生的認識、思維與人格,以提高學生認識生活的能力。2.在課外生活中,要引導學生進行廣泛的語文學習??梢圆┯[群書,進行社會調查,收聽廣播電視,等等。在這里要特別注意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3.要強化學以致用的觀點。在閱讀教學中掌握的語文知識、語文技能,要讓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加以運用。
三、必須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古人依據實踐提出“熟讀”“涵泳”的觀點,強調語文學習必須有足夠的時間去獨立感悟,這在今天仍然值得重視。但一味地多讀書未必就能增進理解,也可能出現牽強暗記,甚至死記硬背,這種學習語言的方式好比人在死胡同里瞎撞亂闖,最終盡管也有幾個能走出弄堂,學會語文,但大多數則永遠走不出來。教師的主導作用就在于引導學生在多讀的基礎上探究語言規(guī)律,如,詞義、句義的理解,關鍵語句的語序、標點、停頓作用的理解,段意的分析與把握,等等,都要進行揣摩比較。引導學生去感受具體而生動的語言情境,使之清晰而又形象地留在自己的腦海里,而不是追求什么抽象的原理。教師的主導作用還在于學生在進行廣泛的課外語文學習時,教師要正確地指導與引導。比如,多看動畫片好不好,應該讀哪些有益的圖書,等等。
四、必須堅持獨立學習與合作學習相結合,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
中學閱讀教學要繼承優(yōu)良傳統(tǒng),給學生足夠的獨立學習的時間,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還要充分發(fā)揮語文教學的優(yōu)勢,開展啟發(fā)式、討論式教學,讓學生在思維的交流、碰撞中產生創(chuàng)造的火花。在閱讀教學中要進行合作學習,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文學作品本身帶有多重性,可從心理學、人類學、美學、倫理學等角度去分析、理解,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對同一篇文章的感受不盡相同,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心目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無論是學生的自學,還是集體的討論,教師都要給學生創(chuàng)設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精神環(huán)境。要鼓勵學生不迷信教材、名家、教師,要允許學生發(fā)表不同的看法,甚至保留意見。只有這樣的閱讀教學,才能使學生學會合作,學會生存,懂得尊重別人,才能使學生具備現代化社會所需的人格心理傾向,才會激發(fā)學生的生命活力和創(chuàng)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