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張偉潘龍龍
(1.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附屬小學,310000;2.浙江省杭州市學軍小學,310012)
合作學習有類型,準確運用得共贏
錢張偉1潘龍龍2
(1.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附屬小學,310000;2.浙江省杭州市學軍小學,310012)
有一定難度的合適課題,為學生合作學習奠定基礎,把握了學習的方向和內(nèi)容,使小組成員明白合作干什么,形成小組團隊共同追逐的目標,同時明確每個成員的角色分工與擔當?shù)呢熑?,成員之間和諧一致,為實現(xiàn)小組的共同目標而奮斗?;谡n題、目標與分工,本文所述的任務型合作學習是指在異質(zhì)分組的基礎上,給學生一份系統(tǒng)學習任務單,發(fā)揮整體的力量,形成合力,共同完成任務,讓每個小組成員都從中有所收獲,體驗成功的快樂,真正實現(xiàn)合作的學習形式。例如,在五年級的合作跑——接力賽教學單元中,重點學習交接棒技術。在學期初,教師設計了一份五年級接力賽合作學習表,即“接力賽合作學習任務單”(見下頁表1)。接力賽這個單元主要為合作學習單元,在學習表中,設置了各項任務,各項目標,包括重難點確定、學習資源借助范圍、接力賽歷史、交接棒技術及組織練習等。匯報四方面的學習要求,每個人承擔一份任務。在時空上,教師給予學生大量的時間準備、空間準備,9月6日~10月9日,將近一個月,讓學生們充分借助各方面資源進行自主、合作學習,最后進行合作匯報評比學習。
學習任務單是一支小組的合作學習登記表,從整張任務單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合作學習的指導方向,明確的學習任務、重難點及小組分工,可以運用的學習資源以及學習任務的安排。從清晰的條理、明確的安排,能夠深刻感受到在任務單的引導下,給學生的自主學習空間,進行合作學習。
動作技能的掌握需要經(jīng)歷三個階段,分別是粗略掌握動作階段、改進與提高動作階段及鞏固與運用自如階段。進入后兩個階段后,學生的學習更加側(cè)重運用和探索。在此階段,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合作學習的時間與空間。筆者嘗試通過評價型合作學習給予學生合作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本文所述的評價型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良好、寬松的學習氛圍中,通過小組(或者伙伴結(jié)對)等形式,在技能學習中進行合作的學習形式。教師提出相對規(guī)范的指導要求,實現(xiàn)有深度的合作學習。評價型合作學習,側(cè)重小組成員以規(guī)范、科學的動作技能為評價內(nèi)容。評價是一種導向,是對學習效果價值的體現(xiàn)。例如,在一節(jié)跪跳起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從預備姿勢開始,逐步跳上墊子,一層墊子、兩層墊子……緊緊圍繞跳上幾層墊子為評價要點,討論如何能夠跳上墊子,得出“提膝狠,收腹猛,擺臂有力”的秘訣,用評價將目標轉(zhuǎn)化為彼此的要求。
在合作型評價學習中,教師有意識地指導學生一些動作技能評價因素,如動作因素(方向、力量、節(jié)奏等),環(huán)境因素(場地、器械,人與場地、器械的關系等)以及任務因素(遠度、高度、準度、速度、次數(shù)、時間、連續(xù)性等)。筆者在平時的教學中,制作一些項目常用的評價語言公約,
例如,在籃球類教材中,“你的拍球要求是在直徑50cm的圓圈內(nèi)拍球,你的拍球是要完成連續(xù)單手拍球80次等”。
表1 “接力賽”合作學習任務單
合作是一種社會人的需求狀態(tài)。由于個體差異存在的客觀性,自然而然造成個體的特長不同、能力水平不同。弱小與優(yōu)異對立與統(tǒng)一,相互影響,相互補充,相互促進。能力較強的學生在互助過程中得到認可,展現(xiàn)自己而感受被尊重的體驗;能力較弱的學生,在互助中有所進步并體驗進步的樂趣,這樣的合作學習形式,筆者稱之為互助、促進型合作學習?;ブ?、促進型合作學習在筆者的實踐教學中主要運用于兩人一組的差異性學習中。由于差異存在的客觀性,必然導致學習效果的差異。筆者利用互助、促進型合作學習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三年級側(cè)向投擲是一項比較難掌握的運動技能,在教學中,許多學生手臂偏離投擲方向,沒有轉(zhuǎn)到正面,分散了最后的力量,影響了身體重心的穩(wěn)定性。為解決出手角度低的問題,教師安排一個動作協(xié)調(diào)、掌握較好的學生輔導另一個學生,兩人一組,一名學生拉緊跳繩一端,另一名學握住跳繩一端,讓上臂急速向前上方運動,強調(diào)動作到位。并鼓勵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使用語言進行相互激勵。例如,在課堂中會聽到學生之間的互動語言,“楊XX,你右腳微屈,我?guī)湍憷K,我們數(shù)一、二、三個數(shù),數(shù)到三的時候,你就蹬地,揮臂向上。我們試試看?!苯?jīng)過多次相互之間的磨合,學生會主動到筆者面前展示他們的勞動成果。
在實踐中,筆者發(fā)現(xiàn)此類型學習效果佳。經(jīng)常出現(xiàn)教師難以教會的“滯后學生”在同伴的指導下,進步明顯。學生能夠運用相應年齡段的語言進行輔導,通俗易懂,兩位學生從準備姿勢開始,蹬地,轉(zhuǎn)體,揮臂。兩個人相互交流,共同學習,有效解決了投擲教學的難點,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
保護與幫助型合作學習主要是受教材的安全因素所決定。本文將基于教材的需要、學生健康學習的需求,教師把部分有安全隱患的教材進行了整理,將保護與幫助的技能傳授給學生,并且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對學生進行責任承擔的培養(yǎng)的學習形式稱之為保護與幫助型合作學習。在體操類教材中,保護與幫助非常普遍,也十分需要。保護與幫助中通過肢體托、扶、頂、拉、推等直接方式,促進同伴之間的互動及交流。例如,筆者在二年級前滾翻教學中,設計了保護與幫助型合作學習的策略與方法(見表2):第一,明確動作要領;第二,了解保護與幫助過程。保護者在練習者一側(cè),一手按住練習者的后腦勺,一手扶其大腿的后部。練習時,幫助者按下頭部,使其后腦勺著墊,同時另一手前推大腿后部,幫助練習者完成前滾動作,在起身時,順勢推其背部,完成蹲立[1]。
表2 前滾翻保護與幫助合作型學習策略與方法
保護與幫助型合作,首要任務是明確并掌握體操類教材的保護方法及身體要害,只有掌握了保護與幫助的正確方法,才能更好地與人合作,幫助他人,并在相互幫助中建立彼此深入交流的基礎。
[1]前滾翻保護與幫助[EB/OL].http://blog.sina. com.cn/s/blog_5d0dddd40100d50f.html
[2]毛振明.轉(zhuǎn)變體育學習方式,促進自主、探究與合作[J].中國學校體育,2011(11).
[3]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組織編寫.浙江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必學內(nèi)容教師用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