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放歌
音樂劇《赤道雨》是我國民族音樂劇發(fā)展歷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作為一部兼具思想性、藝術性、現代性的音樂劇作品,《赤道雨》既填補了國內軍事題材音樂劇的空白,又對音樂劇的本土化、民族化進行了有益嘗試,給廣大音樂劇愛好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受到廣大音樂劇愛好者的歡迎,也讓《赤道雨》成為國內音樂劇產業(yè)化發(fā)展和開拓音樂劇市場的典范。當然,《赤道雨》的成功、對音樂劇愛好者的吸引,最根本的還是來音樂劇最核心的要素,即音樂本身??梢哉f,《赤道雨》的音樂表現特征及美學價值是其能夠在民族音樂劇發(fā)展歷程中占據重要的一席之地的重要原因,是典型音樂劇十分值得分析研究的對象。
一、音樂劇《赤道雨》劇情
音樂劇《赤道雨》是在世紀之交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文工團與海政電視劇藝術中心聯袂打造的原創(chuàng)大型音樂劇,是我國音樂劇歷史上第一步以海軍為題材的劇目。2003年,該劇在北京天橋劇院首演,即獲得廣泛好評。
該劇講述了20世紀90年代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艦艇出訪多國的故事,分為個人命運、青春愛情、國家情感三幕。主人公潘天宇是一名經驗豐富的優(yōu)秀艦長,他率艦到訪美國時,邂逅了十多年未見的舊情人肖可悅。后者在美國一大型出版集團擔任主編。二人都未成婚,邂逅對他們而言帶來的是重燃對未來的憧憬。然而,在美國一手養(yǎng)大肖可悅的外公對潘肖二人的往來非常反對。因為一方面肖的母親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動亂中被害,另一方面如果肖嫁回國內,他恐怕晚年在美國將無所依靠。而跟隨潘天宇的軍艦一同出訪的女氣象學家黎敏對潘天宇一直有好感,這件事在艦艇上幾乎成了公開的秘密。潘天宇的副手盧威很想讓潘天宇與黎敏成就美好姻緣,總是試圖勸說潘天宇放棄與肖可悅重歸于好。諸多無奈之下,潘肖二人只能在美國再次別離,但也做出了有機會一定再見的約定。只是好事多磨難,肖可悅所在的出版集團在肖不知情的情況下刊載了一篇肆意攻擊中國海軍的文章,肖可悅被推上了風口浪尖,不僅美國當地華人華僑對肖可悅嗤之以鼻,連潘天宇也誤會了肖可悅,對肖造成了心理傷害。肖可悅寫了一封解釋信委托黎敏轉交給潘天宇,后者這才幡然悔悟。他聽聞肖可悅乘坐的飛機在海上失事,悲痛萬分,當艦艇經過赤道時,寫了一封飽含深情的回信,將其放入漂流瓶,將哀思寄托給大海。不過幸運的是,肖可悅因故錯過了失事的班機。她辭去了原來的工作,自己在美國創(chuàng)辦了一份華人雜志,專門介紹中國的發(fā)展。一年后,潘天宇率艦再次出訪遠洋,經過赤道時得知肖可悅還活著,而且肖在看完潘的信后也原諒了潘。肖的外公也被祖國的發(fā)展、潘天宇的誠意所打動,決定跟外孫女一起返回祖國。
二、音樂劇《赤道雨》的音樂表現
音樂劇《赤道雨》的劇情比較復雜,時空跨越度極大,這就對音樂表現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在兩位國家一級作曲家的聯袂創(chuàng)作下,該劇的音樂表現高度契合并凸顯了劇情。
(一)旋律唯美
不少業(yè)內人士認為,《赤道雨》的成功一方面固然是由于其題材的開創(chuàng)性,但更重要的一面是其抒情旋律的優(yōu)美動人。原本軍事題材的音樂為了表現嚴肅性總會顯得有些深沉,但該劇中的音樂融入了大量流行音樂元素,極大提升了該劇的感染力與親和力。這些元素在表現劇中軍事主題時,既有軍旅音樂的氣質,又有抒情的律動。在表現愛情主題時,既有真摯而樸素的情感,又有對家國的詠嘆。該劇的旋律在加入大量流行音樂元素后,抒情而不失大氣,充分展現了流行音樂與民族音樂融合后的音樂藝術之美。音樂原本就是一種抒發(fā)情感的藝術,抒情也是音樂的根本屬性。在這一點上,該劇很好地實現了音樂的本性。
例如劇中主題曲《赤道雨》《遭遇酷暑》等,都是對不同意境中的個人情感進行抒發(fā),充分結合了旋律與情感。再例如《一生無悔》《你走了》《后會有期》《你還好嗎》等歌曲,都具有飽滿的音樂表現力,張力十足的詠嘆調帶來了非凡的音樂感染力,無形中催化著觀眾內心的情感。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歌曲在詠嘆的爆發(fā)上絕不是只顧及音樂本身的需要,而是突出強調與音樂劇主題的結合,與演員的表演一起帶給觀眾視覺上的沖擊與心靈上的震撼。歌曲中的唱詞也極富文學感染力,在很大程度上渲染了音樂旋律之美。觀眾如若對這些旋律反復進行聆聽,必然能聽出抒情的意境越來越濃烈,浪漫的氣魄越來越質樸清新,整體節(jié)奏感也會越來越現代而充滿律動激情。
(二)音樂與戲劇高度統(tǒng)一
音樂劇從藝術形式的歸屬上來說屬于戲劇的一種,而這種戲劇,其中的情感主要有賴于音樂表現,所以音樂與戲劇是否高度統(tǒng)一是衡量一部音樂劇好壞的一大標尺。音樂劇《赤道雨》在戲劇表現上演繹了我國海軍軍人的軍旅生活與情感,既有浪漫清新的劇情,又有壯闊宏偉的場景。按照精巧設計的戲劇劇情與風格,《赤道雨》中的音樂總體柔美、抒情,且清脆、明快,演唱的形式包括獨唱、合唱、對唱、重唱等,完全可以滿足戲劇劇情的安排與需要。劇中人物的肢體與心理活動依托音樂旋律而展開,也通過與音樂相融合的舞蹈技藝來展現。
例如劇中反面人物威廉,在一次酒會上對我國海軍大放厥詞,但潘天宇、盧威等海軍軍官處變不驚,對威廉之流進行了有力的回應。按照這一劇情及其發(fā)展,音樂表現在速度、強弱等各個方面都力圖使人物特點極盡鮮明、人物內心充分展現,讓觀眾聽起來就像是用口語對話在表達人物的所思所想。一位對祖國不甚熟悉的美國華僑,帶著懷疑甚至輕蔑的口吻質疑我國海軍,演員則用深沉的美聲唱法來表達嚴肅的質問,而美聲中又不時出現輕佻的跳動,用以表現其內心的虛疑和沒有底氣。而威廉對我國海軍的調侃與諷刺則是演員用通俗唱法唱出,演唱比較隨意,語氣也比較刻意,表現出威廉的自大、狂躁與內心的狡邪。此外,配合音樂一起出現在舞臺上的旗語舞蹈即是戲劇劇情的一部分,也是音樂藝術的一部分。旗語舞蹈時的音樂為了能夠表現劇情的活力與舞蹈的豐滿,節(jié)奏與舞蹈者的每一個動作都達到了完美協調。而從音樂劇的整體來看,音樂的節(jié)奏與戲劇表演的節(jié)奏深度融合,有層次、有氛圍地烘托出戲劇人物的內心世界與戲劇的整個場景環(huán)境,實現了音樂與戲劇的高度統(tǒng)一。
(三)多民族音樂的借鑒與融合
絕大多數音樂劇都存在多個風格音樂融合的情況,《赤道雨》亦不例外。該劇劇情特定的出訪情景必然要求有多國、多民族音樂表現的交融呈現,這也是《赤道雨》音樂表現特征的一大亮點。多民族音樂在其特有的韻律、風格表現下緊密圍繞劇情氛圍讓觀眾感受到音樂藝術多樣性的魅力。例如劇中先后或交叉出現過中國的獅舞曲、歐洲的踢踏舞曲和圓舞曲、非洲的土著舞曲、美國的爵士舞曲以及夏威夷極具地域風格的草裙舞曲等。多民族音樂在《赤道雨》的舞臺上相互借鑒、融合,不僅體現了該劇音樂元素的多樣性和廣泛性,也為劇情所涉多民族的風土人情注入了強大的表現活力。
音樂劇《赤道雨》的主體劇情是我國海軍的出訪,所以就此展現多個國家、多個地區(qū)、多個民族的特點來表現和推動劇情的發(fā)展也是情理之中的。該劇中的多民族音樂不僅生動塑造了戲劇環(huán)境,也深切貼近各地的民風民俗,從而用多民族音樂的融合來增強音樂與戲劇藝術的張力,并淋漓盡致地表達劇情。例如夏威夷的草裙舞曲,一出現在舞臺上便將觀眾瞬間帶到了輕松愉悅的夏威夷沙灘,讓觀眾在劇院中即感受到夏威夷的溫暖陽光。這段舞曲是用來表達夏威夷人民對中國海軍艦艇到訪的歡迎之情,音樂、舞蹈等部分在節(jié)奏、韻律上都極為協調,相互補充。再例如非洲土著舞曲的部分,鼓點節(jié)奏歡快、節(jié)奏分明,伴隨著非洲民族的特有樂器與樂聲,非洲民族音樂的新奇、神秘等獨特之處表現無遺。該劇多民族音樂的相互借鑒、融合是音樂藝術多面性與廣泛性的經典呈現,對軍旅音樂題材作品的繼續(xù)創(chuàng)作做出了有益表率。
三、音樂劇《赤道雨》的音樂審美特征
音樂審美是對音樂藝術及其表現意蘊的品味。一部音樂劇如果缺乏音樂審美對象及情趣,必然留給觀眾失敗的印象。對音樂劇《赤道雨》的音樂審美主要涉及音樂的歡樂美、剛勁美、崇高美三個部分。
(一)歡樂之美
歡樂是人們審美心理最基本、最原始的沖動與目標?!冻嗟烙辍分械谋姸嗲慷际菤g樂之美的音樂藝術載體,例如《非洲土風舞》《里格隆》《噠啦啦》等皆屬此類。頗具中華民族風情的《里格隆》是我國慶典音樂中常見的助興舞曲,曲中伴隨有節(jié)奏明快的鑼鼓聲,再加上其他民族樂曲的交替出現,使整個節(jié)奏都跳躍在音符之上,表現了慶典中的歡樂氣氛和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熱切向往。此曲出現在華僑華人迎接到訪中國海軍的儀式上,表達了他們的歡快之情。再例如《非洲土風舞》,該舞曲與非洲人民的生活、宗教有很大關系。曲中的木琴、沙錘之音等都是非洲特有的音樂元素,再加上極富非洲語言風情的人聲伴唱,整個音樂傳遞給人們的正是非洲人民對到訪中國海軍愉悅的歡迎之情。無論是中華民族的曲目,還是其他國家地區(qū)的曲目,《赤道雨》中出現的眾多民族音樂都具有濃郁的音樂旋律之美,其明朗的鼓點、歡喻的音符不僅是對中國海軍的敬意,更是人們借由音樂發(fā)掘、表現自己內心歡快之美的重要藝術工具。
(二)剛勁之美
剛勁之美也是音樂藝術美學中經常出現的內容,它的特點是粗獷、勇武、果敢和剛勁?!冻嗟烙辍分械拈_場序曲《遠航》就具有這樣的音樂美特點,也是整部音樂劇表達剛勁之美的最主要曲目。《遠航》的音樂表現與行進過程中的剛勁高度統(tǒng)一,其旋律主要是小切分的節(jié)奏,其音樂美的情調樂觀、明朗、速度快、節(jié)奏活、韻律跳,再配合合唱演員們剛勁的表演,將海軍將士們的精氣神傳神一般寫入到了每一個鏗鏘的節(jié)奏、每一個激昂的音符。這首曲目出現在序曲之中,目的就是要在開篇時即表現海軍將士們的粗獷、勇武、果敢和剛勁的面貌,表現我軍艦艇磅礴豪邁的氣勢。此外,其他曲目的剛勁之美也在音律的運動中融合了精致的動態(tài)美與人物內在靜態(tài)的壯美品性。
(三)崇高之美
在審美心理中,崇高之美的喚醒力、感召力是最能深入打動人心的,它促使人精神振奮并向往純真。音樂藝術是崇高之美的重要表現形式?!冻嗟烙辍分械膭∥睬逗脡舫烧妗肪统浞终宫F了音樂的崇高之美。其擁有恢宏氣勢的音律色彩、磅礴而大氣十足的音樂表現,將整部劇的劇情推向高潮,也將觀眾對劇中人、事的崇高敬意推向了頂峰?!逗脡舫烧妗返男扇崦蓝闱?,在流暢舒緩的節(jié)奏中又不失激昂與靈動,這些承載音樂之美的元素在啟承轉調中逐步帶來音樂的高潮與劇情的高潮。整部曲目向觀眾鮮明傳遞了濃濃的愛國主義的崇高情懷,同時也以音程的八度大跳來展現各個人物的內心世界,特別是幾位主人公落葉歸根的深情。暢快恢宏的音樂表現既有崇高的藝術美,又有深刻的思想精神之美,不僅表現了中國人矢志不渝的愛國信念和對民族文化之根的樂觀價值理念,也表現了該劇創(chuàng)作者們對當代中國社會的繁榮進步的高度認同與敬意。除此之外,該劇中的多首愛情曲目,也同樣具有打動人心的感染力,是對人與人之間最樸素情感的尊重。
結語
音樂表現與音樂審美是音樂劇音樂內容的核心部分。從其表現和美的感受中體會音樂旋律的內在風格與精神,是觀眾在音樂劇中真正獲得享受的重要標志。《赤道雨》就是這樣一部優(yōu)秀的音樂劇,它令人遐思無限的音樂表現、深透精神的音樂美學,為我國國產音樂劇創(chuàng)作與表演做出了經典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