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華Li Shuhua(云南大學國際學院,云南 昆明 650091)
?
淺論英漢語言中動物詞的異同及文化含義
李淑華
Li Shuhua
(云南大學國際學院,云南 昆明 650091)
摘要:在人類漫長的發(fā)展歷史中,動物與人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對人的生產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響,這種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使人類對動物產生了喜愛、厭惡、同情、恐懼等錯綜復雜的情感,英漢兩國人民也不例外。在這兩種文化中有許許多多跟動物相關的文化,人們借助動物來更貼切的表達自己的情感。由于受審美價值、宗教、風俗習慣、民族心理等多方面因素差的影響,英漢語化中動物詞承載的語言文化內涵也不盡相同。
關鍵詞:英漢動物詞;文化內涵;差異;褒貶色彩
世界上各種語言都存在著大量的動物詞匯,英漢語言也不例外。隨著人類社會的發(fā)展,這些動物詞匯更是被賦予了特定的感情色彩,人們將動物身上某些特定的東西來影射人身上的類似特質,來更加貼切的表達人類情感,進而動物詞語也就被賦予的相應的文化內涵。人類有著共同的認知規(guī)律和思維能力,但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動物詞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共性和差異共存。在英漢兩大民族中,動物都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由于兩大民族地理環(huán)境、生活習俗、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異,其動物詞匯蘊含的民族特色不盡相同。
本文試圖通過對比分析理論中,普拉克特提出的分類簡明的“難度等級模式”[1],將英漢語動物詞的文化內涵進行比較系統(tǒng)的對比分析。該模式將難度分為六級,從零級到五級,級數(shù)越高難度越大。零級是指兩種語言中相同的部分;一級是第一語言中的兩個語言項目成為第二語言項目中的一項;二級為第一語言中有而第二語言中沒有的語言項目;三級是兩種語言中共有但有差異的語言項目;四級:第二語言中有而第一語言中沒有的語言項目;五級:第一語言中一個語言項目對應的第二語言中有多個項目。以漢語為第一語言,英語為第二語言,按照差異難度等級系數(shù),進行詳細的描寫和對比,從而得出英漢語言中動物詞文化含義的異同,從而得出對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教學活動有何指導意義。
(一)文化內涵相同的動物詞。
英漢語言中動物詞不乏文化內容相同的詞語,首先全世界都公認的象征和平的是鴿子,漢語中有“和平鴿”,英語說“doves of peace(和平鴿)”。蜜蜂:勤勞、忙碌的象征,如:as busy as a bee(像蜜蜂一樣忙),To have a bee in your bonnet (胡思亂想)。鸚鵡在英漢語化中都代表學舌、人云亦云、賣弄口舌的人?!稗D覺鸕鶿毛色下,苦嫌鸚鵡語聲嬌”這里的鸚鵡便是徒有其表,又善于學舌,沒有自己的自由和主見。羊是性情溫順的動物,在英漢語化中均被認為性格溫順,都用來比喻溫和恭順、謙讓有禮的人。母雞:比喻妻子,漢語中“牝雞司晨”,牝雞表示母雞,意思是母雞報曉,比喻婦女竊權亂政。英語hen-pecked(妻管嚴)。驢在英漢語化中被視為形容愚蠢的笨蛋。漢語有“一頭壞驢,帶壞一圈馬”,英語中有“make an ass of oneself (出洋相,辦蠢事)”。狼兇狠貪婪,常比喻兇殘的惡人,狼子野心,狼狽為奸,一洞豺狼不嫌臊,The wolf in sheep’s clothing(披著羊皮的狼)、 greedy as a wolf(貪得無厭)。豬給人第一印象貪吃、懶惰、愚笨等,漢語中有關豬的詞都體現(xiàn)了對豬的鄙視,如:人怕出名豬怕壯、指豬罵狗、豬狗不如,英語中有:eat like a pig(大吃大喝),pig out(飯量大),a pig in a poke (稀里糊涂買東西),pig′s might fly(無稽之談)。蛇指陰冷黑暗的人,虛偽卑鄙,冷酷陰險,美國俚語中指追求和欺騙少女的男子。由此,在英語中蛇(snake)多含貶義,如a snake in the grass (潛伏的危險或者敵人),take heed of the snake in the grass (草里防蛇)。狐貍(fox)都指生性多疑、狡猾多端的人。漢語中有狐假虎威、狐貍尾巴露出來了,滿腹狐疑,英語中有crazy like a fox (十分精明狡猾)、an old fox is not easily snared(老狐貍不會輕易被捉住)、as sly as a fox (像狐貍一樣狡猾)。百靈鳥(lark)在英漢語中則都表示快樂,as happy as a lark(像百靈鳥一樣快活)。
(二)漢語文化含義多于英語。
1.漢語文化內涵多于英語的動物詞。
兔子的象征意義來自于它的生活習性和特點,動如脫兔、兔走烏飛、兔起鳧舉、媒人的嘴,兔子的腿等都比喻行動快速敏捷,兔子有著高度的警惕性和敏銳的觀察力,一有風吹草動便迅速跑開,比喻容易受到驚嚇。大多時候,兔子還和月亮聯(lián)系在一起,傳說中玉兔和嫦娥一起居住在月宮。而在西方,as timid as rabbit也形容一個人膽小,同時由于繁殖能力強,兔子是新生命的象征,它和彩蛋是復活節(jié)的吉祥物??兹敢驗殚_屏時羽毛五彩繽紛,在中國表示吉祥美麗,傳說它是鳳凰的化身,是優(yōu)美高貴的象征,同時孔雀還有驕傲自戀的含義,如:孔雀開屏——自作多情,孔雀的尾巴——翹得太高。
2.同一文化內涵,漢語用多種動物詞,英語只有一個。
漢語除了用孔雀表示非常驕傲,公雞也有驕傲的意思,有“驕傲的大公雞”的說法。英語用孔雀(Peacock)表示驕傲,如as proud as a peacock(極其驕傲)。
(三)只漢語有文化含義的動物詞。
鳳凰在中國被視為百鳥之王,在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地位僅次于龍。鳳凰是百姓心目中的不死之鳥,象征和平吉祥,龍在古代被視為帝王的象征,鳳代表王后。故有龍鳳呈祥,龍飛鳳舞、百鳥朝鳳、鳳凰涅槃、等,常與雞和烏鴉對比使用,鳳凰不入烏鴉巢、鳳有鳳巢雞有雞窩。鳳凰又是鳳和凰的共稱,鳳是雌鳥,凰是雄鳥,有時用來比喻愛情、夫妻,如鳳凰于飛,指鳳和凰相偕而飛,比喻夫妻相親相愛,常用來祝人婚姻美滿幸福。 鴛鴦在中國人心目中是永恒不渝的愛情的代表,象征一夫一妻,白頭偕老、不離不棄,鴛鴦結偶之后,陪伴終身,即使一方離世,另一方也不在尋覓新的伴侶,故有只羨鴛鴦不羨仙的說法,杜甫有詩曰:合昏尚知時,鴛鴦不獨宿。杜牧詩:盡日烏云看微雨,鴛鴦相對浴紅衣。鶴是長壽、圣潔的象征,是道教靈物,在道教仙人均以鶴為坐騎,有駕鶴西游之說。鶴有益壽延年之義,如龜鶴齊壽,鶴壽松齡。鹿象征權力地位和金錢,如逐鹿中原。蠶產于中國,蠶絲做的絲綢及服飾,深受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喜愛,蠶便被中國人民賦予了默默付出、不求回報的文化內涵,“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高度贊揚了蠶的奉獻精神。還有熊貓,由于產自我國,且為稀有保護動物,被譽為國寶。這些動物詞語在中國文化中被賦予博大精深的內涵,在英語國家中只是平凡的動物名稱,沒有更多的文化含義。
(四)文化內涵有差異的動物詞。
1.漢語褒義,英語貶義。
龍比喻高貴杰出的人物,象征吉祥,如龍鳳呈祥,望子成龍,臥虎藏龍,這里都比喻接杰出的人才。英語中龍(dragon)是魔鬼與邪惡的象征,國外的神話多屠龍神話故事。dragon還指兇惡的人嚴厲的人,兇惡的老婦人。含龍的詞語多含貶義如dragon′s teeth(相互斗爭的根源),the old dragon(魔鬼)。Better to sit up all night than go to bed with a dragon (與其跟龍一塊兒上床,寧可坐著熬一整夜)。蝙蝠蝠與福同音,被視為幸福吉祥、幸運、健康的象征。由于蝙蝠視力低下西方文化中是睜眼瞎的代表。喜鵲在中國被視為吉祥之鳥、報喜之鳥,跟喜事、好兆頭、運勢、吉利、聯(lián)系起來。如名聲鵲起比喻知名度迅速提高,還有“喜鵲枝頭叫,出門晴天報”。與烏鴉對立,代表霉運。喜鵲(magpie)在英語中并不討喜,甚至令人生厭,一指喋喋不休的人,一指胡亂收集的人。中國人認為海燕是不畏艱險、不屈不撓、勇往直前的象征,值得人們學習的典范,而在英國人眼里海燕比喻帶來災難禍害的人。魚與余諧音,古代達官顯貴皆佩戴金質魚符,彰顯地位身份,以作吉祥之意。年年有余(魚)象征著富貴、自在、和諧美滿,如魚得水,魚傳尺素。而英語里魚(fish)多用來比喻不好的人和事。a poor fish(可憐人)、f sh in the air(水中撈月)。
2.漢語貶義,英語褒義。
中國人認為貓頭鷹晝伏夜出、叫聲凄慘,更是在長期的生活中發(fā)現(xiàn)貓頭鷹對尸體腐等爛的東西十分敏感,視貓頭鷹為報喪之鳥,故不被中國人民所喜。而西方國家則認為貓頭鷹是智慧、機智的象征,被稱為智慧之鳥。
(五)只英語有文化含義的動物詞。
海貍生活在北美洲,英語國家的人常用海貍來形容工作認真努力的人。對中國人來說只是一個普通的動物名稱,沒有特殊含義。貓(cat)在英語中有十分豐富的含義,a cat in the pan (叛徒)、sick as a cat (病得厲害)、at night all cats are grey (黑暗中難分美丑)等等,而漢語中沒有相應的說法。
(六)英語文化含義多于漢語。
狗(dog)在以英語為母語的西方國家,多被視為人類最忠實的朋友,是人類最喜愛的動物,在人們心目中地位超然,所以大多與狗有關的詞匯短語多含有褒義或者中性義。love me love my dog(愛屋及烏),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都有得意的一天。前邊加形容詞可指人,如a lucky dog(幸運兒)、you dirty dog(壞小子)、 a dumb dog(沉默不語的人)。同時,狗在西方也扮演一些貶義如dog eat dog(狗咬狗),a dogin manger(占著茅坑不拉屎),dog′s life(豬狗不如的生活)等,但是狗在西方國家中主要扮演的還是積極忠誠的角色。而在中國,狗由于愚忠,盲目的聽從主人,為非作歹,被視為狗腿子,多含貶義,如狗仗人勢,狗東西,狗眼看人低,打狗看主人,狗改不了吃屎,一犬吠形,百犬吠聲。需要注意的是在中國狗與犬雖是同一動物,但狗多含貶義,犬多含褒義,如犬馬之勞、犬子。在漢語中,熊被用來比喻窩囊、沒出息、無能,有熊樣、熊人等詞語。而英語中熊(bear)則被用來比喻魯莽兇狠的人,比如a rash bear(魯莽的人),有時比喻有特殊才能的人,He is a bear at music(他是一個音樂天才)。
(七)蘊含相同文化含義的不同動物名。
表示膽小漢語用鼠,如膽小如鼠、獐頭鼠目、鼠目寸光。英語用兔(rabbit)。而英語中鼠(rat)比喻討厭鬼,可恥的人告密者,密探,破壞罷工的人。表示著急,漢語用螞蟻“熱鍋上的螞蟻”,英語用貓(cat),“a cat on hot bricks”。表示頑固漢語用牛,“犟得像頭?!薄ⅰ芭F狻?,“對牛彈琴”。英語用騾子,“as stubborn as a mule”(犟得像頭騾子)。英語中牛(ox)的表達不多, 用“ox-eyed”表示眼睛大的人,the black ox has trod on sbs foot表示災禍降臨到某人頭上。而漢語中含騾子的詞語多為貶義,如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表示虛偽和偽善,漢語用貓哭耗子,英語用shed crocodile(鱷魚的眼淚),表示說大話漢語用“吹牛皮”,英語用“talk horse”。
(一)審美價值取向和民族心理。
“審美取向是指對同一事物從不同角度不同的觀點加以評價?!薄懊褡逍睦碇饕侵敢粋€民族作為一個大群體所具有的典型心理特征,是特定民族在長期的自然環(huán)境和特定的社會環(huán)境的制約與歷史文化沉淀過程中形成的。并通過一定的生產生活方式和各種文化產品表現(xiàn)出來。”[2]不同的審美價值取向和民族心理,使得同一動物詞匯在英漢兩族文化中蘊含文化含義大相徑庭。不同的民族,觀察動物習性、特點的角度有所不同,不同的視角促使對同一動物的好惡不同。對該動物贊同、欣賞,其文化內涵相對應的為褒義,反之則為貶義。如蝙蝠在英漢語化中蘊含不同意義。蝙蝠蝠與福同音,被視為幸福吉祥、幸運、健康的象征。由于蝙蝠視力低下西方文化中是睜眼瞎的代表。
(二)不同的思維方式。
“漢民族以‘觀物取象’為基本思維模式。以實表虛,以具體表抽象,注重橫向聯(lián)系。西方民族的思維模式是機械的、微觀的,注重縱向深入?!盵3]因此,漢語注重外部特征,比如比如熊,在漢語中,熊由于體型笨重,行動遲緩的外貌特征被用來比喻窩囊、沒出息、無能。而英語中熊因為彪悍的外貌、兇狠的本性,則被用來比喻魯莽兇狠的人。兔子因為跑得快在中國比喻動作迅速敏捷,在西方更注重它懦弱的性格,多被用來比喻膽小。
(三)宗教與傳說。
貓頭鷹伴隨在智慧女神雅典娜左右,故被認為是智慧之鳥。根據(jù)《圣經·創(chuàng)世紀》記載,原來所有的動物都很溫馴善良,只有蛇因為有撒旦惡靈附體,非常狡猾。蛇用讒言鼓動夏娃吃下了禁果,并給了亞當一個。上帝發(fā)現(xiàn)之后,將亞當夏娃趕出了伊甸園,并奪去蛇的雙腳讓蛇永遠趴在地上。于是蛇便成為了惡魔、卑鄙、狡猾的象征。
羊羔代表耶穌,稱耶穌是天主的羔羊,是說他用他的血救贖了世人,為世人的罪惡贖罪,良善的耶穌,滿懷愛心的死在十字架上,借他的死亡,戰(zhàn)勝了罪惡。所以羊比喻善良、溫和恭順、謙讓有禮的人。
龍是傳說中的神異動物,能呼風喚雨,蝦眼、鹿角、牛嘴、狗鼻、鯰須、獅鬃、蛇尾、魚鱗、鷹爪,九種動物合而為一的生物。上至黃帝的時代,便有黃帝乘龍升天、應龍助黃帝戰(zhàn)勝蚩尤的傳說。夏禹治水有神龍相助,漢高祖劉邦是其母夢中與龍交配而生。人們把各種美德和優(yōu)秀品質都集中到龍的身上。唐以后,帝王被視為龍的化身,于是就有了真龍?zhí)熳印埰忑埮?、龍庭龍輦等說法。在大部分希臘神話中,龍都是扮演著面目猙獰的反抗者角色,屢屢被神和英雄擊敗。后來西方的龍被認為喜歡居住在巨大的洞穴、火山口以及湖泊或海洋中,以人或動物為食,喜歡呆在儲藏金銀寶藏的地方,會對侵犯它的人進行瘋狂的報復。在《圣經》故事中,魔鬼撒旦化成一條大紅龍,貪婪地吞吃著新生的嬰兒。于是,西方龍就從“守財奴”變成了邪惡的魔鬼,成為罪惡的代表。
(四)地理位置及風俗習慣。
人類生存的一切外部條件,包括地理位置、海洋陸地、氣候、生態(tài)環(huán)境、季節(jié)更替等等,都會對人類的文化造成相應的影響。特定的生活環(huán)境形成特定的文化背景,造就不同的風俗習慣。鯊魚在四面環(huán)海的島國英國隨處可見,鯊魚(shark)對人們的生產生活乃至生命都有極大的威脅,從工業(yè)革命以來,英國的海上貿易十分發(fā)達,甚至曾稱霸世界,因此鯊魚對海上貿易有十分深刻的影響,鯊魚(shark)通常被視為代表敲詐勒索的騙子,謀取暴利的不良商人。如a loan shark(放高利貸的人),a land shark(敲詐上岸水手的人)。而中國以大陸為主,在漢語中鯊魚沒有與之相對應的文化含義。
(五)傳統(tǒng)文化背景。
牛在中華五千年的農耕文明里,占據(jù)著十分重要的位置,是古代農業(yè)大國的重要合作伙伴,牛踏實肯干、吃苦耐勞、任勞任怨、索取少付出多的優(yōu)秀品格,千百年來為人們所稱贊和喜愛?!袄宵S牛”比喻踏實肯干、不計名利,付出多要求少的勞動者。力大如牛、小試牛刀等都用來比喻人的優(yōu)秀品格,魯迅先生說過“俯首甘為孺子牛”。這說明,在中國文化中,牛與人的生產生活實踐息息相關、密不可分,被打上深深的漢民族文化烙印順理成章。而在英語國家,牛只是被用來乳制品和肉制品的,故此,沒有特殊的文化內涵。漢語的牛和英語的馬(horse)相對應,馬使更多的充當耕地勞動和載重運輸工具的動物,英語中work like a horse (辛苦的干活),a willing horse(踏實能干的人)。as strong as horse(力大如牛)。馬在中華文化中與牛的使命完全不同,龍馬精神是中國人民歷來推崇的奮斗不息、自強向上的民族精神,是正能量的代表,古代,馬更是人們離不開的代步工具,因此,馬在中國人民心目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含有馬的詞匯多含褒義,如萬馬奔騰、一馬不被二胺、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招兵買馬、青梅竹馬、馬到成功等等。不同的文化背景,造就不同的動物文化含義。
(六)著名文學作品的影響。
安徒生的童話中的丑小鴨是一個從鴨窩里孵出來的又丑又大的“丑鴨子”,因為與眾不同,他到處被排擠,被打壓,被嘲笑。因為樣子丑,甚至連雞、野鴨子和野雁,所有的動物都瞧不起他。直到后來,丑小鴨蛻變?yōu)槊利惖陌滋禊Z,獲得了喜愛和幸福。丑小鴨便被喻為貌不驚人,但不放棄希望和努力,最后一鳴驚人、脫穎而出的人。
(一)在對外漢語課堂教學中準確的解釋動物詞及其文化含義。
“詞義是指詞的意義,包括理性義和色彩義。理性意義是指詞表達的概念,詞典對詞作出的解釋主要是指理性義。色彩義附屬在理性意義上,表達特定的感受?!盵4]詞義具有民族性,相同的詞語在不同的民族中,理性意義大多相同,但表達的色彩意義是不同的。所以,在對外漢語課堂教學中,要注意區(qū)分動物詞所包含的不同色彩義,甚至有些動物詞的理性義也是不同的,比如東西方的龍,盡管都是神話傳說中虛構的動物,但際上并不相同。教師要嚴謹?shù)陌盐談游镌~語的含義,以免造成學生理解的偏差或產生混淆。
(二)進行適當?shù)奈幕瘜搿?/p>
“諧音是漢語特有的一種語音形式,利用語音的相似性來表達相似的特點。”[5]與吉祥字相似發(fā)音的動物詞,就被冠上了褒義,比如,由于“蝠”、“?!蓖?,蝙蝠便被視為吉祥的動物,五只蝙蝠代表五福臨門?!胺?、猴、蝠、鹿”被視為“封侯福祿”。喜鵲落在梅樹稍,被稱為“喜上眉梢”。因此,在對外漢語課堂中講授動物詞語,要適當?shù)匾雮鹘y(tǒng)文化,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準確的介紹該動物詞為何蘊含這樣的文化內涵,以更好地闡釋該動物詞。
(三)避免跨文化交際中的文化沖突。
關于吃狗肉的話題,在對外漢語教學的課堂中曾多次出現(xiàn),并引起過大論戰(zhàn),甚至引發(fā)沖突。狗在西方國家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伙伴,,而韓國等國家十分喜愛狗肉,更把它當做美食,吃狗肉不為西方人所接受。當有這些國家的留學生在同一課堂內學習時,要避免談論狗肉,或者進行適當文化導入,引導學生接受或者不反對異文化,提高對異文化的接受能力和容忍度。再比如,獅子和老虎是世界上最厲害的兩種動物,由于生活的地理環(huán)境不同,分別被中西方人視為百獸之王。因此在講授獅子和老虎時,要注意避免學生因百獸之王之稱而引起爭論和不和。以此類推,在講解文化內涵有差異的動物詞時,要盡量考慮周全。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不同的語言承載著不同民族的文化,并表現(xiàn)出該文化獨特的歷史文化和魅力。通過對英漢動物詞文化內涵的比較不難看出,英漢語化存相同之處,但同時由于地理文化、民族審美價值、思維方式等因素的不同,映射出了英漢語化各自的獨到之處和鮮明的個性特征。這對以英語為母語的學生教授漢語提出了現(xiàn)實的指導意義。
注釋:
①劉珣《對外漢語教學引論》,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第188頁。
②張東東《英漢動物詞語文化內涵的對比研究》,重慶:重慶西南大學漢語言文獻研究所,2012年碩士論文,第42頁。
③田櫻花《英漢動物詞語的文化寓意解讀》,《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09年1月第22卷第1期,第12頁。
④黃伯榮,廖序東《現(xiàn)代漢語上》增訂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28頁。
⑤關英偉《動物詞語的褒貶色彩、褒貶對立和偏離》,《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9月第31卷第3期,第96頁。
參考文獻:
[1]劉鐵凱《英漢動物詞語的文化內涵與差異》,《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4年4月第20卷第2期。
[2]張東東《英漢動物詞語文化內涵的對比研究》,重慶:重慶西南大學漢語言文獻研究所,2012年碩士論文。
[3]王瑛《英漢習語中動物詞語的對比分析及翻譯》,《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3月第5卷第1期。
[4]常雁《英漢動物詞語的文化內涵差異》,《哈爾濱學院學報》,2001年4月第22卷第2期。
[5]關英偉《動物詞語的褒貶色彩、褒貶對立和偏離》,《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9月第31卷第3期。
[6]陳輝《從英漢動物詞語的文化喻義管窺英漢文化的共性與差異》,《蘇州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5月第21卷第2期。
[7]張巨武《英漢語言中動物詞的對比》,《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5月第8卷第4期。
[8]孔永紅《英漢語動物詞語的不同文化內涵及差異》,《陜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年12月第6期。
[9]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
[10]孟守介,邱萬紫等《漢語諺語詞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 年1月第1版。
[11]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六版),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年第6版。
A primary discourse on diffence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animal words in Chinese and Englisn
Key wordsAnimal words cultural connotation differences mixed colours
AbstractAnimals aer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human beings and have been exerting sigini f cant inf uence on our production and life during the long history of human development.we may love,hate,sympathize with or be terrif ed of animals ,because of these countless ties ,so do chinese and British.There are many cultuers related to animals in chinese culture and brith culture .we express ourselves more apropod by m eans of animals. The connotation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conveyed by animal words of chinese and British different ,which is affected by aesthetic value,religion,custom,nat ional,psychology and so forth.
中圖分類號:G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4-019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