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峰
?
旅游中職學?;@球選修課微課程輔助教學效果初探
徐 峰
微課程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對籃球技術課教學產生良好的效果。實驗數據顯示:微課程輔助教學效果良好,輔助作用明顯;能夠突出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結合現(xiàn)代移動互聯(lián)和社交軟件,互相展示增加學生主動練習意愿,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
中職學校;籃球教學;微課程;教學效果
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的縱深發(fā)展和移動智能設備的廣泛使用,微課程的教學資源形象、生動、精彩、準確,可大大地彌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種種不足,有效地提高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感性認識和學習積極性。目前,關于微課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定性研究的范圍之內。比如《教育藝術》(2014年第5期)中《淺談微課程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體育師友》(2014年第3期)《體育類微課程開發(fā)的必要性研究》、《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4年第6期)《如何在霧霾天進行體育大課堂活動—室內體育微課程初探》等文章中均定性闡述了微課程教學的優(yōu)勢,肯定了微課程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但通過檢索發(fā)現(xiàn),對微課程教學效果的的定量分析研究的文章相對較少,故本文通過對廣東省旅游職業(yè)技術學校2015級兩個籃球選修班(實驗班、對照班)進行對比實驗研究,取得相關實驗數據,并對實驗結果進行數據統(tǒng)計和理論分析,由此來檢驗和評價使用微課程教學的作用。
(一)研究對象
以籃球單手肩上投籃技術為例,研究中職學?;@球選修課中采用微課程輔助教學的教學效果。
(二)研究假設
以籃球單手肩上投籃技術為例,在中職籃球選修課中運用微課程輔助教學方法的效果明顯好于傳統(tǒng)教學方式。
(一)文獻資料法
查閱微課程體育教學相關論文,參考籃球單手肩上投籃技術教材、論文,獲取相關教學理論與實踐方面的成果,保證微課程輔助教學實驗的理論具有代表性和先進性。
(二)問卷調查法
向實驗班學生發(fā)放問卷,針對微課程內容和形式在學習過程中的影響,根據個人感受,反饋意見,提出建議。
(三)對比實驗法
在對實驗條件進行嚴格控制的前提下,對照班采用傳統(tǒng)的講解-示范方法教學,實驗班采用微課程輔助教學方法。
實驗對象:廣東省旅游職業(yè)技術學校2015級籃球選修1班(實驗班,共30人),2015級籃球選修2班(對照班,共30人)。
(四)數理統(tǒng)計法
對實驗所得的數據進行相關的數理統(tǒng)計,如平均數、p值、F值等。
(一)教學實驗設計
1.實驗目的
取得實驗班和對照班的教學實驗數據,并分析,結合問卷調查,檢驗和評價微課程輔助教學方法在籃球教學中的作用。
2.實驗的內容和課時安排
教學內容為廣東省旅游學?;@球選修課中的單手肩上投籃技術。實驗時間:實驗為2015年10月8日、15日、22日、29日,共4次,兩班各4學時。課表如下:
日期時間10月8日10月15日10月22日10月29日16:10-16:501班(實驗班)2班(對照班)1班(實驗班)2班(對照班)17:00-17:402班(對照班)1班(實驗班)2班(對照班)1班(實驗班)
(二)實驗的控制和實施
1.實驗前對照班和實驗班的差異性檢驗
通過對學生的調查問卷了解到實驗班和對照班的所有學生都沒有學習過規(guī)范的單手肩上投籃技術,因此可以排除學生已經學習過技術而對本次教學對比實驗的影響。同時,本課程的選修對象是教務科從2015級報名籃球選修課的新生中隨機抽取的,這樣就保證了實驗前實驗班和對照班的情況是基本一致。
2.實驗的控制
(1)實驗班和對照班都由同一教師進行授課,教學的內容、場地器材、教學進度等因素對照班和實驗班一致。為避免產生霍桑效應(它是指由于受到額外的關注而引起努力或績效上升的情況),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均不知道在進行教學實驗,避免學生知道自己作為實驗對象產生異常的心理影響。
(2)實驗后的罰球命中率考核和技術動作評分由另外兩名體育老師進行,實驗均采用雙盲實驗,技評也采用盲測。
3.實驗的實施
(1)對照班采用傳統(tǒng)的講解-示范授課方式。
(2)實驗班采用微課程輔助教學。
在進行籃球單手肩上投籃技術教學前,組建實驗班學生微信群,將單手肩上投籃微課程視頻發(fā)到群中共享,學生可提前學習,使其建立對學習的技術動作的正確表象。
在上課時,教師指導學生對動作進行講解示范時,讓學生重點關注微課程中的動作要領,加深學生對動作的理解,對學習的內容進行鞏固和強化。
在課后進行自主學習。通過課后對微課程視頻的反復觀看學習,不斷糾正錯誤動作。還可利用微信中的小視頻功能,同學之間互相拍攝,互相糾錯,也可發(fā)到微信群中由教師指導,不斷強化。
(3)兩班均在第四次課后半段進行罰球線投籃測試和技術動作評分。
(一)教學實驗后學生測試成績的比較分析
經過兩班各4個學時的教學實驗后,對學生進行罰球線投籃測試和技術動作評分,獲得對照班和實驗班相關成績,為保證測試的公正性和客觀性,測試由另外兩位籃球專項體育教師進行。通過對所獲得的各項成績進行數理統(tǒng)計所得數據和相關性分析如下表 1所示:
表1 實驗班和對照班測試成績差異性檢驗(N=30)
實驗結束后,我們對所獲得的實驗班和對照班的測試成績進行數理統(tǒng)計處理,發(fā)現(xiàn)實驗班的技評成績明顯好于對照班,差異非常顯著(P<0.01)。在罰球線投籃的成績上,實驗班也好于對照班,差異顯著(P<0.05)。說明微課程輔助教學的規(guī)范性、合理性、教學有效性方面的作用是肯定的。
(二)教學實驗后對實驗班學生學習態(tài)度的分析
表2 實驗班學生興趣態(tài)度調查表 (N=30)
注:F值為綜合態(tài)度系數。
通過對調查問卷的統(tǒng)計我們可以看到:學生對微課程授課形式感到有興趣的(感興趣和很感興趣的占79%,F=0.66);學生的上課是認真的(認真和很認真的占84%,F=0.74);對教學效果感到是滿意的(滿意和很滿意的占79%,F=0.63)。憑借形象性、生動性、互動性,吸引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通過教學實驗我們可以看到,微課程教學視頻能夠很好地解決傳統(tǒng)教學法的不足。教學效果良好,輔助作用明顯;能夠突出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結合現(xiàn)代移動互聯(lián)和社交軟件,互相展示增加學生主動練習意愿,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球技術課的本質是身體活動,需要充足的練習時間。對微課程內容的課前學習節(jié)省了課中講解時間,增加了練習時間,提高了效率。但需要說明的是,籃球技術課為實踐課,微課程教學不具備完整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在教學過程中起主導作用的仍然是教師,所以微課程教學只能作為一種輔助教學手段加以利用,進而提高教學效果。
[1]趙良.淺談微課程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藝術,2014(5).
[2]周建軍.體育類微課程開發(fā)的必要性研究[J].體育師友,2014(3).
[3]梁樂明,曹俏俏,張寶輝.微課程設計模式研究——基于國內外微課程的對比分析[J].開放教育研究,2013(2).
責任編輯 朱守鋰
2016-01-15
徐 峰(1982-),男,廣東省旅游職業(yè)技術學校體育教研室講師,碩士。(廣東 廣州/510515)
G710
A
1005-1422(2016)02-01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