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俊
實驗是物理學的基石,新課程標準對實驗探究極為重視。用身邊簡單易得的物品自制教具,與課堂教學內容有機結合,既能加強教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系,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又便于讓學生親身參與教具的制作,有助于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增強創(chuàng)新意識,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部分學校實驗器材的不足。
廢舊的玻璃罐頭瓶密封性好,形狀大小各異,隨手可得,經濟環(huán)保,且便于加工,適合學生用于自制教具。同時,因其瓶蓋上有獨特的、可上下起伏的安全鈕(如圖1所示),如果合理地設計、加工成教具,能夠取得很好的實驗效果。
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總結了一些用玻璃罐頭瓶自制的教具和設計的實驗。下面按聲、光、熱、力、電5個版塊,對實驗進行分類說明。
1聲學實驗
11音調高低實驗1
將空玻璃罐頭瓶取下蓋后放在桌上,從高處向里面倒水發(fā)出聲音,可以聽到音調隨著水面上升逐漸變高。說明向瓶中倒水時的發(fā)聲體主要是空氣柱,空氣柱越短,音調越高。
12音調高低實驗2
將多個空玻璃罐頭瓶取下瓶蓋后放在桌上,注入不同高度的水,依次敲擊,可以聽到音調的不同。說明敲瓶子時的發(fā)聲體主要是瓶子和水,水柱越短,音調越高。
2光學實驗
21光的直線傳播
在盛水的玻璃罐頭瓶內滴幾滴牛奶,用激光筆將一束光沿直徑方向射到水中,可以看到光在水中的傳播徑跡。說明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22小孔成像
在空玻璃罐頭瓶的鐵制瓶蓋中心打一個小孔,將瓶子側壁涂黑,并在瓶底均勻地涂上一層薄薄的固體膠,使其呈半透明狀。將小孔對著燭焰,適當調整距離,就可以看到燭焰在瓶底呈現出的像。
23光的折射
在盛有一半水的玻璃罐頭瓶里放一支略短于瓶子的筆,透過玻璃瓶可以看到鉛筆“折斷了”,再將瓶中加滿水,又看到筆沒有“折斷”。說明光在空氣和水的界面上發(fā)生折射。
24凸透鏡的成像規(guī)律
在盛滿水的玻璃罐頭瓶一側橫放一支鉛筆,透過玻璃瓶可以看到鉛筆,把筆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遠處慢慢移動。可以看到鉛筆慢慢變長,然后突然轉向,由此可以探究凸透鏡的成像規(guī)律。
25自制凹透鏡
玻璃罐頭瓶的底部一般都向里呈凹面。往瓶中倒入高1~2 cm的水,即可制成一個水凹透鏡。將瓶底對著書上的字,從瓶口觀察瓶底,將玻璃瓶逐漸遠離書本,即可看到字逐漸變小,說明物體透過凹透鏡呈正立縮小的像。
3熱學實驗
31水的汽化和液化
在空玻璃罐頭瓶里加入少量的水,擰緊瓶蓋,放在太陽下暴曬,玻璃瓶內出現很多小水珠,利于觀察水的汽化和液化現象。
32氣體的熱脹冷縮
將空玻璃罐頭瓶用吹風機適當吹熱后,擰緊瓶蓋,再澆上冷水,發(fā)現安全鈕下凹,從而觀察空氣的熱脹冷縮。
33自制溫度計
[JP+1]在玻璃罐頭瓶的瓶蓋上打一個小孔,插上一根細飲管,并用橡皮泥密封連接處。在瓶中裝滿紅顏色的水,將玻璃瓶放入熱水,發(fā)現細管中水柱變高。[JP]
4力學實驗
41測平均速度
在沒有小車時,可用粗細均勻的圓柱形玻璃罐頭瓶代替小車從斜面滾下,做測平均速度的實驗。
42慣性實驗1
粗細均勻的罐頭瓶在不裝水和裝滿水的情況下分別從斜面上滾下,觀察其在水平面滾動的距離,發(fā)現裝滿水的罐頭瓶滾動距離較遠,裝滿水的罐頭瓶質量大,說明物體質量越大慣性越大。
43慣性實驗2
橫握裝滿水但有氣泡的玻璃罐頭瓶,在水平方向做加速、減速運動,觀察氣泡的運動。
44放大法觀察物體的微小彈性形變
市場上的玻璃罐頭瓶形狀各異,大多可為實驗所用。將橢圓形的玻璃罐頭瓶裝滿水,參照上述自制溫度計的方式加工瓶蓋,再擰緊瓶蓋。沿著不同的方向用力捏玻璃瓶,發(fā)現捏窄面時細管中的水柱變低,捏寬面時水柱變高,這都說明玻璃瓶發(fā)生了彈性形變。
45探究液體壓強與深度的關系實驗1
將空玻璃罐頭瓶蓋子擰緊,然后按入水中,達到一定深度后發(fā)現安全鈕下凹。說明在液體密度一定時,液體壓強隨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46探究液體壓強與深度的關系實驗2(帕斯卡實驗)
在玻璃罐頭瓶蓋安全鈕旁邊打一個小孔,插入一根長玻璃管,連接處用橡皮泥密封。在瓶子裝滿水后擰緊瓶蓋,從玻璃管上方逐漸灌水,水柱達到一定高度發(fā)現安全鈕突起。
47大氣壓強實驗1
將瓶蓋內側的瓶蓋爪用鉗子夾平,使蓋子蓋上后一取即下。將瓶子裝滿水,手按下安全鈕將瓶蓋蓋在瓶口,松手后發(fā)現安全鈕不會突起,且很難用手取下,從而證明大氣壓強的存在。
48大氣壓強實驗2(馬德堡半球實驗)
依舊用上述實驗中加工過蓋子的玻璃罐頭瓶,將瓶身用吹風機吹熱后,蓋緊瓶蓋。待瓶子冷卻后,發(fā)現安全鈕下凹,并且很難用手取下,從而證明大氣壓強的存在。
49自制氣壓計
將上述實驗中的自制溫度計中的水倒出一部分,并從管子上端吹入少量的氣體,使瓶內氣壓大于大氣壓,水沿玻璃管上升到瓶口以上。拿著它從樓下走到樓上,發(fā)現水柱變低,說明隨著高度的升高大氣壓減小。
410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
在玻璃罐頭瓶里裝一半水,豎放在一塊海綿上;再將玻璃罐頭瓶里裝滿水,然后豎放在這塊海綿上。比較兩次實驗海綿被壓下的深度,從而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的關系。把一個空玻璃罐頭瓶取下瓶蓋,分別豎放、倒放在海綿上,觀察并比較海綿被壓下的深度,從而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的關系。
411探究液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在罐頭瓶中裝上適量的水,把一支吸管A豎直插入水中,另一支吸管B的管口貼靠在A管的上端。往B管中吹氣,可以看到A管中的水面上升,說明在流體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小。
412探究物體的浮沉條件
在罐頭瓶中裝入適量的沙子,擰緊蓋,放入水中,通過調節(jié)裝沙量的多少,可使瓶子在水中漂浮或懸浮。
413自動喂水器
取一個較大的罐頭瓶蓋,一個瓶口較小的玻璃瓶,在瓶蓋內墊幾枚硬幣,將瓶中灌滿水后倒扣在硬幣上,就成了一個自動喂水器模型。
5電學實驗
51摩擦起電
將玻璃罐頭瓶內表面用絲綢摩擦后,向瓶內撒入少許小紙屑,發(fā)現紙屑都粘在了瓶子內表面。說明玻璃摩擦后產生靜電,能吸引細小物體。
52自制驗電器
將蓋子中央打一小孔,插入一根小鐵釘,連接處用紙做好絕緣。在鐵釘瓶內的一頭綁上一小條對折的錫箔紙,再擰緊瓶蓋。將帶靜電的物體與小鐵釘接觸,發(fā)現瓶內的錫箔紙張開,從而驗證物體帶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