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山東體育學院 山東濟南 250000)
休閑體育對促進人和社會的發(fā)展研究
?,?/p>
(山東體育學院 山東濟南 250000)
生產力的發(fā)展,極大縮短了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提高了生產力,而生產力的提高也在改變著人們的傳統(tǒng)思維方式,從過去人們消極甚至是被動度過自己的休閑時間到后來積極主動參與休閑體育娛樂活動,從過去人們注重以靜養(yǎng)心,從心靈的愜意到多樣化的參與體育活動,講究身心合一的休閑方式,休閑體育正以一種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悄然興起。為探知“休閑體育”對改善人體機能,提高人體系統(tǒng)功能與運動保健的作用,以及和社會發(fā)展之間的關系,該文采用文獻調查法、對比說明法、調查分析法、邏輯分析法展開論述,闡述休閑體育是以人為本的社會文化,客觀理性對待休閑體育在自身發(fā)展中以及對人和社會發(fā)展的影響關系中存在問題與不足,有利于人們更好認識“休閑體育”,充分發(fā)揮休閑體育的休閑娛樂功能,促進人和社會更和諧健康全面發(fā)展。
生產力 休閑體育 體育文化 社會發(fā)展
細數整個社會的發(fā)展史,每當提及21世紀的時候,總會驕傲地說,它是信息科技齊頭并進的時代,是政治、經濟、文明大發(fā)展的時代,當人們早已適應這個以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的新科技時代,生產和生活方式以及相應的社會結構也在無時無刻發(fā)生著翻天覆地變化。毫不例外,在人類進步、文明、成熟的21世紀,它的和諧構建也讓人們更多關注對生命存在和對生命價值的思考和敬畏。而“休閑體育”這一概念也越來越多的走進公眾視野,無論是休閑體育產業(yè)、經濟、文化、還是旅游等相關產業(yè)的發(fā)展,毋庸置疑,它都在不斷的社會進程中刺激和帶動著休閑體育的大發(fā)展,促進著人類健康文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類社會大發(fā)展。
1.1 休閑和休閑體育的概念
“休閑”一詞早在公元前8世紀就由希臘人提出,在古希臘的《荷馬史詩》中針對類似于狩獵、射箭、騎馬等相關的休閑活動就有明確記載,但是在當時的社會下這些休閑娛樂活動并未得到廣泛開展,只是流行在當時的一些貴族集團和名流社會。蕭伯納認為“勞作就是做我們必須要做的事情,而休閑是做我們想做和喜歡做的事”區(qū)別于一般的娛樂活動?!靶蓍e”“休息”“閑暇”也是不同的,不能將三者混淆?!靶菹ⅰ笔侵冈诠ぷ髦?,利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放松,包括一定的身體活動或靜息;而“閑暇”是指在固定的工作之余所擁有的可供自己自由支配的娛樂時間;而“休閑”是指合理利用自由時間主動選擇,身心合一的解脫。
“休閑體育”一詞,它主要涉及“休閑學”和“體育學”這兩個幾乎完全不同的領域,在休閑的基礎上運動,在運動的形式上休閑,它是以人們的個體或群體的休閑行為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目的在于闡述休閑行為和運動現象的一般規(guī)律,不僅改變了社會結構,改善人們的生產以及生活方式,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和人生樂趣,是人們在可供自由支配的時間里,通過參與體育運動的方式,來達到身心愉悅的目的。當英國第一次工業(yè)革命到來的時候,機器開始取代了手工業(yè)勞動,大大提高了社會必要勞動時間,隨之而來的是經濟大發(fā)展,社會結構的變革,人們生活的變化,狩獵、登山、游泳、擲鐵餅、及各種球類運動的興起揭開了現代休閑體育的帷幕。但是每一種文化都帶有其獨特的民族性和時代性,不同民族文化下的體育觀也是各不相同的,西方發(fā)達國家在休閑體育的參與理念和方式上有其自己的特征:倡導自然體育,充分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回歸自然,在大自然中感受休閑體育的魅力,但是發(fā)達國家以“動”為精髓的休閑觀與我國的傳統(tǒng)“靜”的休閑觀是截然不同的。
1.2 東西方休閑體育文化的差異
西方休閑是隨著資本主義的發(fā)展而發(fā)展的,科技革命對體育的影響,也解放了生產力,從而為休閑體育提供了可能,這也承載了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
我國傳統(tǒng)上的休閑主要是指“以靜養(yǎng)心”,推崇的是君子應當儉以養(yǎng)德、靜以修身之道的休閑價值觀念。雖然針對于專門的休閑體育發(fā)展研究起步較晚,但是我國儒家、道家、佛家、對休閑的概念的詮釋都有跡可循。例如孔子提出的六藝:“禮、樂、射、御、書、數”都是最早的休閑活動方式。都顯示了獨具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成果。但無一例外作為“l(fā)eisure”的時間就是指在工作以外的余暇時間里自愿所進行的活動,休閑的休閑性的決定因素不是自由時間,而是在自由時間里所從事事件的態(tài)度和意向。
西方國家以追求冒險刺激、弘揚自身個性、樂于探索的外向性格也決定了他們與我國休身養(yǎng)性的休閑體育項目是不一樣的。西方國家的休閑體育運動項目主要集中在一些競技類的運動項目上,比如:拳擊、滑冰、摔跤、冰球等,他們追求刺激,以強身健體。隨著休閑體育空間的擴大,不再局限于陸地,而是延伸到更加廣闊的海洋。中國人多喜愛休養(yǎng)生息,養(yǎng)性、修身、打拳、練功、捕魚等多為“靜態(tài)”運動,追求心靈上的超凡與寧靜。在休閑體育不斷發(fā)展的今天,休閑體育的商業(yè)化氣息也越來越明顯,民眾也由被動接受和參與,轉變?yōu)橹鲃訁⒓雍统珜?,并愿意拿出部分資金用于休閑體育方面的鍛煉。
1.3 當今我國休閑體育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zhàn)
著名學者于光遠認為:“閑”是同“社會生產力”這個大字眼密切聯(lián)系的事物?!伴e”是生產力發(fā)展的根本原因和目的之一。人類的勞動方式由個人的動態(tài)勞動到機械化生產的操作,由對簡單的生產工具使用到復雜的高科技數字化控制,人們的勞累也由身體上的體力勞累到精神上的高度集中和疲勞,這就需要人們去釋放這種精神上所導致的壓力。其緩解方式也經常表現為體力的消耗,通過體力的消耗達到精神上的釋放。
現代化、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工業(yè)和商業(yè)用地的增加不斷擴大,人們的居住場所卻在不斷縮小,隨處可見的不是田野、森林、湖泊、而是一棟棟現代化大樓和日日工作的工廠,人們看到的是琳瑯滿目的商品、聆聽的是現代化大都市的喧囂、踏著的是方便行走的水泥道路、呼吸的是城市汽車尾氣。當遠離了自然又渴望重新回歸自然的時候,戶外運動成了人們回歸母體,感受休閑的最佳方式。
我國是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發(fā)展中國家,人口老齡化現象也是十分嚴峻的。據統(tǒng)計,目前我國超過60歲以上老人已超過13.5億,占全國人口的9.8%。尤其是在我國發(fā)達城市,這種現象更為普遍。加之我國就業(yè)壓力大,城市節(jié)奏加快,孩子不能時刻陪伴老人和老年人的,社會保障和健康就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那么如何讓老年人愉快度過晚年、遠離孤獨,身心健康?休閑體育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就恰恰適應了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休閑體育的發(fā)展也帶動了與其有關的相關產業(yè)的大發(fā)展:如健身俱樂部如雨后春筍、休閑體育旅游業(yè)也如火如荼的進行著、傳統(tǒng)的競技和相關新聞影視業(yè)的發(fā)展等,都是人們生活水平達到一定程度時,人們對更高層次高質量生活的追求。不僅增加了就業(yè)人口,也推動著人們消費的增長。
我國自1995年實施一周五天工作制和1999年法定節(jié)假日的調整,使人們有了更多的休閑時間,我國的休閑體育也逐漸由政府辦體育到政府和社會相結合、民間辦體育的興起。加之人們消費觀念的轉變,國民經濟和收入的增加,客觀上都為發(fā)展休閑體育提供了有利條件。
2.1 傳統(tǒng)觀念的束縛
由于受傳統(tǒng)“以靜修身”等思想觀念的影響,很多人并未能轉變思想觀念,帶上行囊裝配戶外運動,體驗大自然帶來的挑戰(zhàn)和刺激。而是把時間花費在電視節(jié)目、虛擬網絡上或約上三五好友吃喝小聚、打牌進行所謂的休閑娛樂。這并不是一種理性和健康的休閑方式。
2.2 城市化進程的加快
城市化進程加快伴隨著而來的還有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人們是自然的改造者,同時也是自然的破壞者,在體驗大自然饋贈的禮物時,很多現代休閑娛樂也伴隨著對大自然的破壞,譬如:野游、攀巖、以及登山等造成的垃圾污染,這就要求人們要正確衡量環(huán)境保護和休閑體育的關系,力爭在娛樂的同時愛護賴以生存的家園。
2.3 營利性俱樂部與福利性公共基礎設施發(fā)展失衡
健身俱樂部,行業(yè)跟風現象嚴重,從業(yè)人員素質不高,缺少真正適應社會的應時之舉。部分企業(yè)由于市場需求的增加而盲目投資,造成投資量大,但項目單一,得不到長遠發(fā)展,最終導致經營困難。據調查顯示北京市體育健身俱樂部34.9%盈利,30.3%持平,60.6%不盈利。而與之相對應的是政府大力支持的新農村建設,和全民健身運動所興建的休閑健身基礎設施,據不完全統(tǒng)計,由于缺乏專業(yè)的社會指導和選址等問題,大多數基礎設出現荒廢和利用不到位等問題。
當前步入一個前所未有的休閑時代,一些體育休閑方式正以無法想象的速度發(fā)展著,無論是陸地、海洋、還是空中,將自己全身心釋放在大自然中的時候,大自然給人們的是更多輕松和快樂。當這個休閑時代作為一把雙刃劍,挑戰(zhàn)與機遇并存時,要積極面對。由于社會生產力的提高、歷史文化的限制和傳統(tǒng)民族觀念的不同等所帶給人們的挑戰(zhàn),辯證看待發(fā)展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還要在成熟的機遇來臨之際,以發(fā)展為前提,以促進人類健康、維護社會和諧為目的,把握新時代下休閑體育的發(fā)展。
3.1 休閑體育運動促進人體神經系統(tǒng)的發(fā)育
休閑體育運動使大腦神經細胞工作能力提高,反應靈活迅速、準確協(xié)調,保證大腦的健康和提高大腦的工作效率。首先經過長期有效的身體鍛煉,不僅能顯著帶動肌肉力量的增強,而且能增強動作的技巧性、靈活性和柔韌性,促進動作速度的提升。其次對來自外界刺激的適應能力和致病因素的抗擊能力都有顯著提高。
3.2 休閑體育鍛煉可以改善人體呼吸系統(tǒng)的機能
休閑體育通過改善呼吸、肺活量和肺通氣量等來促進呼吸系統(tǒng)的機能提高人體的氧極限水平,增強人體呼吸和血液循環(huán)功能的提高,有助于人體進行長時間的激烈運動。呼吸器官功能的提高,使肺內的氣體交換進行的充分,促進新陳代謝,保證了運動時能量的供應,人體作為一個神秘的整體,各器官都是彼此相聯(lián)系的,密不可分的,尤其是在跑步等進行有氧運動時,通過改善呼吸系統(tǒng),增強了人體抵抗力和免疫力。
3.3 休閑體育運動有效促進人體骨骼和肌肉發(fā)育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通常在青少年時期,特別注重骨骼的生長發(fā)育,而在神經系統(tǒng)的調節(jié)下,骨骼進行正常的生長發(fā)育和新陳代謝,參加體育鍛煉活動,由于肌肉對骨骼的牽引和壓力,使骨骼在結構形態(tài)上有所變化,機械性也得到了改善,骨骼變得更加堅硬,抗負荷。但是在鍛煉時,也應注意對肌肉和骨骼的保護,采取“適度”原則,既不能不鍛煉,也不能超負荷,給肌肉和骨骼造成傷害。
4.1 休閑體育有助于促進人際關系的和諧、增加社會交往
高科技的發(fā)展時代“現代文明病”也不再是一個新鮮的詞匯,它也在不斷威脅著人們的身體健康,大多數白領、工人等各階層的人們都處于亞健康的生活狀態(tài),越來越多人也開始注重“休閑體育”這種方便、簡單的鍛煉形式,人們在體育活動中,通過奔跑、沖浪、蹦極、升降來釋放情緒、緩解壓力,改善著生活情緒,以更輕松、快樂的方式生活,達到身心合一的鍛煉。再者,“休閑運動”不是簡單個人活動,也包含了許多集體運動,人們通過參與集體活動促進感情交流,增強社會交往能力,在社會互動交流過程中,人與人之間開始認識、熟悉、交流并增強著感情,“休閑體育”給社會互動提供了這種機會,建造了一個更融洽友好的工作學習氛圍,提高生活質量。
4.2 休閑體育促進社會和諧安定、社會健康發(fā)展
2005年,我國人均GDP已經達到1200美元,有人統(tǒng)計,當人均GDP從1000~3000美元時,就極易引起社會矛盾的增加,如:經濟發(fā)展的失調、貧富差距的增大,社會秩序的不穩(wěn)定。當人們處于一種消極的消磨時光,失去追求自身價值而空虛無助的時候,易出現心理上的問題,尤其是居高不下的青少年犯罪,相當大程度上是與自身無法協(xié)調自身心理平衡能力和自身價值定位和目標實現有關。
早在20世紀80年代的英國、法國等地就已經提出了把休閑體育作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并用于維護社會治安問題、防止社會矛盾進一步激化的一種有效手段,促進社會穩(wěn)定和諧、安寧。
4.3 休閑體育有利于擴大內需,促進經濟的增長
客觀來說,休閑體育是社會生產力提高和先進文化的標志,隨著休閑體育的不斷擴大,所帶來的休閑體育的消費和相關產業(yè)的增長潛力是巨大的,如:健身行業(yè)、體育表演業(yè)、體育旅游業(yè)等方面。我國休閑體育的發(fā)展雖然不及發(fā)達國家,但在經濟中所占的比重也逐漸加大,尤其是大中城市居民的休閑體育也發(fā)展相當成熟。
總之,在人類社會不斷進步和發(fā)展的進程中,隨著國家政策的改變、文化程度的提高、以及社會生產力的變革所帶來生產率的發(fā)展和經濟的快速增長,社會財富越來越多,人們的閑暇時間也逐漸增多,這必然也預示著休閑時代的來臨。所以,把休閑體育產業(yè)培育發(fā)展好,不僅有助于刺激該地區(qū)經濟的消費和發(fā)展,也有助于打造宜居城市,吸引優(yōu)秀人才來此定居。
5.1 政府牽頭,政策上扶持、科學的規(guī)劃指導
政府應成立專門的組織機構,通過政策優(yōu)惠扶持,科學的制定休閑體育產業(yè)發(fā)展的規(guī)劃與指導,認識到發(fā)展的重要性;并大力吸引外資,投資休閑體育的發(fā)展。
5.2 公益性的事業(yè)和盈利性有機結合
公益性的休閑體育以政府為主導,實行財政補貼政策,并吸引社會投資,或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修建基礎設施,建立公益性的體育組織,聘請專業(yè)人士或志愿者擔任培訓人員,培養(yǎng)休閑體育運動氛圍,壯大受眾隊伍。
5.3 休閑體育業(yè)與旅游業(yè)相互協(xié)調,有機結合
休閑體育與旅游業(yè)都屬于休閑活動,都是在休閑時間里開展的愉悅身心運動,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和受眾群體。將兩者相結合,在發(fā)展休閑體育的基礎上發(fā)展旅游業(yè),在旅游業(yè)發(fā)展的同時,開發(fā)促進休閑體育運動,多措并舉相互促進,合作雙贏。
[1]岳冠華.解讀休閑體育[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
[2]李相如,凌平,盧鋒.體育休閑概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馬惠娣,張景安.中國公眾休閑狀況調查[M].中國經濟出版社,2004.
[4]駱秉全.體育經營理論與務實[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8.
[5]盧元鎮(zhèn).中國體育休閑學[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0.
[6]楊彬.多維視角下休閑體育的發(fā)展與價值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05.
[7]劉子眾.中西方休閑體育之差異[J].體育學刊,2003,10(4):34-36.
[8]田慧,周虹.休閑、休閑體育及其在中國的發(fā)展趨勢[J].體育科學,2006(4):67.
[9]汪曉榜,鮑明曉.政府與體育產業(yè)[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2,37(2):24-27.
Leisure Sport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eople and Society Research
Niu Ying
(Shangdong Sport university,Jinan Shandong,250000,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tive forces, which greatly reduces the necessary labor times, increases productivity,and improves productivity is also changing people's traditional thinking, spending leisure time entertainment from positive to negative, leisure sports from focusing on the mind pleasant only to the unite of body and mind. It is quietly sweeping as a way of life and attitude towards life. To ascertain the leisure can improve health body functions, enhance the role of the human relationship with the sport and health system functions,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 with social development, we use literature survey,comparative descriptio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logical analysis to start discussion, leisure sports elaborate social culture is people-oriented, objective and rational treatment of the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of leisure sports in their own development as well as the impact of human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relations exist, will help u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leisure sports, give full play to leisure physical features, promote a healthier overall human and social development.
Productivity;Sports culture;Leisure sports;Social development
G8
A
2095-2813(2016)10(b)-0162-04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9.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