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言輝
(江蘇省啟東市第二中等專業(yè)學校 江蘇啟東 226200)
“體育教學生活化”與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①
畢言輝
(江蘇省啟東市第二中等專業(yè)學校 江蘇啟東 226200)
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理論,這也是陶行知思想的主線,他的這一思想與現(xiàn)行的新課程標準是一致的。他同時提出了“體育教學生活化”,就是在教學中以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為課程源泉,把體育教學與學生生活經驗聯(lián)系在一起,這種做法有效地彌補了傳統(tǒng)體育教學脫離學生生活實際的不足,使教學更加實用,更加生活化,有利于學生的生活運用。
體育教學 生活性 陶行知 生活教育思想
陶行知是我國現(xiàn)代教育史上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思想符合當今實踐,有利于學生的發(fā)展。陶先生一生致力于人民教育事業(yè),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教育資源與精神。他有諸多超前且實用的思想,其中的生活即教育理論更是道出了教育的本質。
新的《體育課程標準》提出了體育教學要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lián)系的要求,提倡教學的實用性,倡導教有用的體育技能,指出了體育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陶行知先生提出的體育教學生活化與體育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一致的。但是,不難發(fā)現(xiàn),在現(xiàn)實的體育教學中,在執(zhí)行上還是會出現(xiàn)問題,比如斷章取義、機械照搬,更多地是停留在形式上,不能深刻地反映出陶先生的思想,也扭曲了體育的本質,使新課程標準的教育目標出現(xiàn)了偏差。那么,在新課程標準改革大潮下,如何與陶先生的思想聯(lián)系起來,真正做到體育教育生活化呢?該文將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與體育教學聯(lián)系起來進行分析與探討。
陶行知認為教育是為廣大人民服務的,而教育又是在生活中產生的,因此他提出了社會即學校的理論。他認為教育不光是學校的更是社會的,社會就是學生受教育最好的場所,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充分說明了生活就是教育,生活就是教育的內容,他的生活教育內容是博大精深的,是動態(tài)的,是變化的,是全面的。這種教育理念更有利于學生成長為社會有用的人才。
陶行知先生認為,用生活現(xiàn)象說明,在生活中,對事說是做,對己之長進說是學,對人之影響說是教,教學做只是生活之三方面,不是3個各不相謀的過程。教、學、做三者看起來是三件事,而事實上是統(tǒng)一的,可以把它并為一件事,而不是三件獨立事。在做上教,在做上學,才能達到理想的教育。把這個思想運用在體育教學中,就是說,在體育活動中做的便在體育活動中教,在體育活動中學。只有做、教、學三者合一才能構成生活法,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沒有做的教不算是教,沒有做的學也不是學。所以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只有學生親自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在教學中做起來才能真正地掌握體育技術。
新《體育課程標準》中有明確的要求:“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中學習體育和理解體育”。這也就是說要求體育教學要回歸到生活中來,這一思想也是現(xiàn)代人所倡導的體育運動主旋律,以后的社會是人們追求身體健康的社會,也是運用體育活動緩解社會壓力、娛樂身體、休閑身體的做法。在學校體育教學中,要做到生活化,把體育教學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結合起來,了解學生的心理動向,真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讓他們積極地參與到體育鍛煉中來,形成主動、自覺的方式,并形成終身鍛煉的體育意識。所以,體育教學就要從學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fā),設計有效的體育鍛煉內容與方法,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習中會運用生活的經驗學習,在生活中會運用課堂學習到的體育技能解決生活問題。
3.1 糾正變味的、走調了的生活化
很多體育老師認為生產勞動就是體育,認為人們在勞動的時候也可以鍛煉身體,這就把體育與生產混淆在一起了,這是不正確的?;谶@種錯誤的認識,他們在體育教學中引入生活化的理念時就出現(xiàn)了教學的“變味”“走調”,使體育的本質發(fā)生了變化,比如,遠離學生的認知水平——與生活脫節(jié);牽強俯會地創(chuàng)設生活情景——生活的尷尬;簡單地照搬生活場景——生活的移植;重視生活過程淡化運動技術教學——生活的形式;與生活常識相?!畹亩抛?。比如,有的老師在教學前滾翻的時候為了突出生活化的教學思想,用墊子擺成一座山,讓學生從“山頂上”運用前滾翻的方式滾下,很多老師被這種假象所迷惑,仔細想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如果人真是從山上滾下時絕對不會以前滾翻的方式下來,這是與生活實際中的基本事實不符的。因為人從山頂上滾下,會很自覺地采取的是側滾翻,如果采用前滾翻技術,不但速度快,而且不易控制速度,容易發(fā)生危險。
3.2 “雜亂無章”的“生活化”內容
很多老師在體育教學中為了突出教材內容的“新穎”而選擇了大量與體育性教材無關的內容加入到體育教學中,比如:魔術、電子競技、棋牌、多米諾骨牌、交通工具(自行車)、勞作等,不但如此,而且教學器材也用很多的生活物品,比如:水果、小麥、扁擔、籮筐、掃把、尿素包裝袋、用過的標語布、南瓜、白菜、萵筍、軍裝、藥箱等,這些與體育無關的生活用品與內容的加入使體育教學的本質發(fā)生了變化,使體育變得沒有體育味,使得體育教學的設計很不科學而且顯得幼稚,不但沒有讓學生的身體得到鍛煉,而且對學生終身體育思想的形成產生障礙。
4.1 教學與生活的有機結合
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指出;“在生活里找教育,為生活而教育”這一觀念說的非常明確,這對當前的教育內容與社會不能接軌,不能滿足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也不能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的情況是很大的啟發(fā),當前的教育內容過于陳舊、學習到的與學生的生活無關,致使學而無用,也和教學的思想發(fā)展不符合。陶先生認為,在教學中,必須要在空間和時間上重新分配教學活動,從而使教學與生活經驗相結合,發(fā)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以,體育教學中,老師要做一個有心人,把與體育教學有關的生活內容結合起來,選擇、吸收,創(chuàng)設一些有趣的、與生活貼近的情境,使學生融入到體育教學的快樂中來,讓體育學習不再那么枯燥,而是有趣而快樂。
4.2 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體育教學是為了學生的發(fā)展,教師在教學中要了解學生的精神世界,解放他們的頭腦、雙手、腳,給他們足夠的空間、時間,讓他們體驗到學習的自由,在自由的活動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學生的精神世界是多種多樣的,有的可能是陽光的、豐富的、多方面的,也有的可能是貧乏的、消極的。教師要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民主、自由、快樂、向上的學習環(huán)境,讓他們體驗到體育學習的快樂,樹立自信。
4.3 關注學生將來可能的生活,發(fā)展學生能力
體育教育給孩子的不是學到了什么技術就可以了,而是讓他們學到的能在以后的生活中能用到,這才是最好的教育。所以,體育教學一定要預測學生未來的生活是什么樣的,而不是用現(xiàn)在的目光去教學,放眼未來的教育是成功的教育。所以,為了使學生在未來的生活中有效運用體育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就要發(fā)展學生的運動能力,教會他們運用的方法,培養(yǎng)他們的終身體育意識與體育技能,以改善未來生活。
[1]張儉民.“實用主義教育”與“生活教育”[J].當代教育論壇,2007(1):31-33.
[2]徐明聰.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M].安徽:合肥工業(yè)大學出版社,2009.
[3]毛振明,賴天德,陳雁飛,等.關于完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建議(下)[J].體育學刊,2007,14(4):1-5.
[4]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五卷——書信.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86.
G807
A
2095-2813(2016)10(b)-0121-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9.121
①畢言輝(1983,11—),女,漢,山東菏澤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