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丹(北京體育大學,北京 100084)
走體教結合之路 育網球后備人才
——以首都師范大學附屬育新學校網球校本課程為例
劉 丹
(北京體育大學,北京 100084)
首都師范大學附屬育新學校作為北京市體育傳統(tǒng)項目學校,網球項目是體育局在學校重點布局的項目,將網球納入學校日常課堂體育課堂教學中,旨在滿足學生的網球興趣,豐富學生課余文化生活,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的鍛煉意識。
1.1 開展背景
2005年,北京市海淀區(qū)教育局出臺1+x,要求每所學校發(fā)展一個特色項目,開發(fā)具有學校自身特色的校本課程。首都師范大學附屬高新學校校長在這個理念上將網球作為一項學校體育特色來發(fā)展,自2005年起將網球進行試點,開展效果較好,并進行全校推廣,網球校本課程已成為小學生整個小學階段的必修課。為了促進網球校本課程的開展,學校成立了由校長任組長、體育教研組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機構,實現(xiàn)領導管理到位、班主任組織到位、教練員指導到位、安全檢查到位、學生人人參與到位的良性管理體系。另外,學校網球加大了經費投入,興建了2塊標準網球場,并配備了專門的網球器材以及網球師資力量,以確保網球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1.2 開展內容
1.2.1 兩條主線
一種是“以啟蒙為主線、以培養(yǎng)學生網球興趣為主”的網球課程形式,學校主要通過網球校本課程的形式開展,針對全校學生開展,以班級為單位授課,主要是以培養(yǎng)學生網球興趣、擴充網球人口數量為目的。另一種是“以技術為主線,以提高學生網球技能為主”的網球課程形式,學校主要通過組建網球課余訓練隊的形式開展,針對學校部分學生開展,以小集體形式訓練,主要以提高學生網球技能、培養(yǎng)網球后備人才為目的。
1.2.2 三次納入
(1)納入教學大綱。網球作為首都師范大學附屬育新學校校本課程,開展10年歷程,已成為學校特色體育品牌,學校將網球納入學校教學大綱,成為學校的一個重要教學任務。(2)納入課時。為了普及網球、培養(yǎng)學生網球興趣,學校把網球進課堂作為發(fā)展學校校本課程的一個出發(fā)點,經過學校體育組的安排,將網球納入學生的體育課堂教學中,每個班級每周實施一節(jié)40min的網球課程。為了進一步使學生掌握網球技能,形成網球特長,學校還會針對部分學生每周安排2~4節(jié)的網球課余訓練,每次訓練時間在2~2.5h,以保證學生網球課余訓練的教學質量,促使學生提高網球技能水平,形成網球特長。(3)納入期末體育成績考核。學校網球校本課程成為人人必修的體育課程,已納入學校的體育教學大綱,學校為了激發(fā)學生網球興趣,檢驗學生學習效果,每學期對學生進行一次網球考核,每學年進行一次綜合性等級評價,將學生的網球成績納入學校每學期、每學年的期末體育成績考核范圍之中。
1.2.3 三種完善
(1)編寫校本教材,完善課程體系。學校在查閱了大量網球教材的基礎上,結合日常網球教學,立足于學校自身資源以及學生身心特點,編寫學校網球校本教材,選擇適當的網球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并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對課程進行診斷、分析,找出完善課程教材的方法,并突出學校的“校本化”,做到教材上的“一校一品”,而不是千遍一律地使用統(tǒng)一大綱進行網球教學。學校通過自編學校網球教材以彌補網球教材的不足,從而更好地完善網球課程體系。
(2)制訂成績考核與評價標準,完善課程評價體系。網球作為學校的網球校本課程,其教與學的成績是衡量教學質量的標志。學校網球考核堅持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以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生掌握網球必要基礎知識、技術和技能為主,目的是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興趣,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鍛煉習慣。學校網球考核評定成績的方法主要以教師對學生的觀察、考查和測試,并參考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同學相互評價意見進行綜合評價。包括3種:理論部分(網球基本理論知識),占20%;技術部分(運動技術和技能評價),占60%;學習態(tài)度與行為(學生出勤率、學生上課態(tài)度等),占20%。其中對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網球技能和運動能力、身體素質測驗制訂了不同的測試內容和評分標準,比如針對一年級學生而言,運動能力與身體素質測驗項目包括20m跑、投擲沙包、30s跳繩;網球專項技能包括手原地拍球、拋接球、腳踩球,其中網球專項素質評價標準還以性別以及不同等級的網球專項技術評分標準為參考依據。
(3)組織網球競賽活動,完善網球競賽體制。自2010年起至今,北京市每年都會分別組織2次“北京市中小學網球比賽”春季和秋季比賽,學校都會安排學生參加不同組別的網球比賽。此外,學校安排學生參加全國性的“李寧杯”網球比賽以及國際性的校園網球趣味賽,通過以賽代練的形式來調動學生參與網球的積極性。學校還定期開展校內間的網球比賽,在比賽形式安排上,既有考慮小學生的網球游戲,又有針對不同技能水平的網球比賽,學校通過開展不同形式的網球比賽既培養(yǎng)了學生興趣,又提高了學生的網球技能。為了彌補青少年網球賽事的不足,學校通過與網球賽事機構tennis合作共同舉辦了北京市“育新杯”中小學網球級別賽,學校通過tennis網絡平臺搭建網球賽事信息,tennis公司根據學校要求發(fā)布賽制安排,所有的北京在籍中小學生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技術水平報名參加不同級別的網球賽事,學生報名繳納的參賽費用很低,主要用于租用場地比賽而用,比賽安排以月為單位,通過累積積分進行排名,并公布在學校網站。學校通過自身組織網球競賽活動,一方面以賽代練,增加了學生的比賽經驗,另一方面完善了青少年網球競賽體制。
1.2.4 五大特色
(1)突顯“校本化”。學校網球校本課程的開展是立足于學校自身特色以及學生需求的基礎上開發(fā)和實施的,學校在課堂教學中,依據學校體育資源以及學生特征來安排不同的教學內容,針對場地不足、教學方法單一、缺乏教學評價體系的現(xiàn)象,學校立足于學校本位特色,進行了一系列的校本化改造,通過縮小網球場地、改造網球器械、自編網球教材、創(chuàng)編網球操、改編網球規(guī)則等形式來彌補網球開展中的現(xiàn)實問題,從而更好地滿足學校網球發(fā)展所需,進一步突顯了學校網球開展的“校本化”特征。
(2)覆蓋面廣。首都師大附屬育新學校是一所中小學為一體的12年制公辦學校,現(xiàn)有教學班72個,學生人數有3024名,網球作為學校的校本課程,是針對在校全體學生開展的課程,主要以班級化教學展開。學生人數在40人左右,和其他課程一樣,學生整個小學階段都要接觸網球學習,網球成為學生的必修課,網球校本課程的覆蓋面廣、參與人數多。
(3)階梯性建設。學校在開展網球校本課程的同時組建了學校網球課余訓練隊,部分學生可以通過參與學校課余訓練隊繼續(xù)進行網球學習。就學校自身而言,由于學校是中小學為一體的12年制學校,一部分學生可以在小學畢業(yè)后進入中學繼續(xù)進行網球訓練,從而避免部分學生由于升學問題而中斷訓練,減少網球人才的流失。學校從網球校本課程的開展到學校網球訓練隊的組建,從小學到中學“一條龍”的階梯性建設,有利于青少年網球運動員后期訓練的可銜接性發(fā)展。
(4)區(qū)別性教學。學校在網球校本課程與課余訓練的教學內容安排上做到區(qū)別對待,各有其側重點。前者注重培養(yǎng)學生興趣,后者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專項技能。學校網球校本課程教學內容的安排依據主要以水平階段來劃分,1、2年級的學生主要以球感練習為主;3、4年級主要以控球以及網球基本技術為主(以快易網球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為教學依據);5、6年級主要以對抗為主。而學校網球課余訓練訓練內容的安排依據主要以學生掌握的網球技能水平來劃分,以網球各項基本技術、參加比賽實戰(zhàn)練習,并結合專項身體素質為主的訓練內容。學校在教學內容安排上主要結合學生身心特征發(fā)展安排學習內容,也根據不同的教學目的來安排不同的教學內容,做到區(qū)別性教學。
(5)多方位支持。學校網球校本課程的開展得到了北京市體育局、北京市教委的支持,為學校網球的開展提供了一定的經濟支持。學校部分網球器械設施的購買一部分是出自于上級部門的專項撥款,這就為學校網球的開展提供了物質資源保障。此外,2009年北京東方國際網球發(fā)展中心與學校合作,為學校提供了一定數量的網球器材,也為學校的體育教師安排了有關青少年網球教學的教師崗位培訓。
長期以來,學校與北京市海淀體校合作,海淀體校每周定期安排專業(yè)網球教練員到學校為學生進行專項訓練,體校為學校提供師資,一方面緩解了學校網球教師不足以及訓練經驗的不足,另一方面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網球技能。此外,對于體校而言,目前體校面臨生源少、選材面窄的情況,通過與學校之間的合作,可以培養(yǎng)和發(fā)現(xiàn)一部分網球人才,也可以從中挑選一部分具有網球天賦的孩子到體校進行專項訓練,從而擴充網球后備人才的儲備力量。學校校園網球的開展得到了社會各界多方位的支持,為學校網球的順利開展給予了一定的保障。
2.1 激發(fā)學生網球興趣,豐富學生課余生活
首都師范大學附屬高新將網球帶入學校,使網球成為學生必修的一門體育項目,學校還將體操與網球相結合,創(chuàng)編網球操,使網球成為每位育新學生都會掌握的一項體育特長。此外,學校還有自己的校園網球文化,網球操表演、網球繪畫、校園海報等多種豐富多彩的校園網球文化深入學生課余生活中,培養(yǎng)了學生自信、優(yōu)雅、獨立的網球文化和網球精神,這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參與網球的積極性,豐富學生課余文化生活。
2.2 擴充網球人口數量,培養(yǎng)網球后備人才
目前我國網球人口群眾基礎薄弱,尤其是青少年群體,網球后備力量不足,影響網球運動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學校網球校本課程的開展針對全體學生開展,惠及人數多,近幾年校園網球特色項目的開展也輻射到周圍鄰近學校,對部分有意愿開展網球的學校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有利于擴充網球人口數量。其次,學校網球課余訓練隊的開展也是學校網球校本課程的進一步提升,為今后部分有意愿參加網球訓練的孩子打下了一定的網球基礎,有利于網球運動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2.3 提升學校影響力,形成學校特色品牌
2005年學校將網球進行試點到至今,已經10年的發(fā)展歷程,先后獲得多種榮譽:2007年,學校成為“中國網球協(xié)會短式網球培訓點”,2010年成為“中國網球公開賽少兒活動示范?!?,2013年頒發(fā)了中國網球公開賽球童培訓基地,此外,還成為北京東方國際網球發(fā)展中心“BOT網球普及示范?!钡?。近幾年中國網球公開賽中的一部分球童就是出自于首都師范大學附屬高新學校,其中有2個球童還被選中參加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這激發(fā)了許多孩子參與網球的熱情。就參加網球比賽獲取的成績來看,學校每年都會參加北京市中小學網球比賽,并在比賽中取得優(yōu)秀的成績。首都師范大學附屬高新學校連續(xù)幾年獲得小學部網球團體比賽第一,還有很多單項排名第一。2014年北京市市運會,學校網球代表隊獲得4塊金牌;2015年,學校安排10名運動員代表3個區(qū)(海淀區(qū)、朝陽區(qū)、豐臺區(qū))縣參加了北京市市運會的網球比賽。
通過10年的發(fā)展,首都師范大學附屬高新學校網球已成為學校的特色體育品牌,吸引了大量學生參與網球,學校在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同時,也培養(yǎng)出一大批優(yōu)秀網球運動員,先后向海淀體校輸送了一定數量的網球運動員參與專項化訓練。期間,北京市各區(qū)縣教練員主動聯(lián)系學生家長進行溝通,希望挖掘一部分優(yōu)秀網球運動員加入他們的團隊。北京隊還與學校溝通,希望學校輸送2名網球運動員。學校網球校本課程與網球課余訓練隊的開展和實施提升了學校影響力,已形成學校特色品牌。
G845 文獻標識碼:A
1674-151X(2016)02-132-03
2015-12-29
劉丹(1990 ~),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網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