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維盛 王亞洲
(上海交通大學體育系 上海 200240)
網球運動員心理訓練與道德教育的理性思考①
郭維盛 王亞洲
(上海交通大學體育系 上海 200240)
采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邏輯分析法對網球運動員心理訓練和道德教育進行理性思考。發(fā)現對網球運動員進行心理訓練和道德教育是保持其良好競技狀態(tài)、提高運動成績的重要保障?!皯Α爆F象是網球比賽中最常見的心理障礙之一,注重運動心理微觀學科的研究缺乏理論對訓練實踐指導,注重身體訓練缺乏對運動員道德教育。心理訓練與道德教育有著有機不可分割的聯系。道德教育具有道德和意志訓練的性質,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教育過程二者是不可分割的。針對實踐中把技戰(zhàn)術和身體素質訓練當做是訓練全部內容;建議以理性客觀的態(tài)度,重新審視心理訓練和道德教育在網球專項訓練中的合理地位,并通過實踐和研究進行改進和完善。
網球運動員 心理訓練 道德教育 理性思考
在網球訓練過程中,運動員意志表現會發(fā)生顯著的變化;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在身體和技術訓練的同時還必須對當前的比賽進行心理訓練(三者是有機的聯系起來的)。按照項群理論劃分網球運動屬于以技能為主導類隔網對抗性項目[1],以此要求對于網球運動研究更應關注心理機制產生的過程和表現形式對網球技能提高的影響。只有在訓練控制中,在各個維度都能“專項化”進行,那么人體有序狀態(tài)的發(fā)展才會更趨向于最佳[2]。為了消除“心理障礙”和缺少道德教育的不良影響,必須了解它的主要形式和產生原因,并且在網球運動訓練中進行相應的心理訓練和道德教育,以獲得克服這種不良心理障礙的能力。因此,對網球運動員進行心理訓練和道德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
1.1 研究對象
以網球運動員心理訓練和道德教育的主要內容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根據研究對象的特點對有關運動員心理訓練和道德教育方面的經典文章和著作進行研讀;并結合對有多年的帶隊經歷的教練員訪談,進行梳理、分析;較全面掌握了該研究領域研究成果的基本情況。
運動心理學作為心理學的重要分支學科,是闡明體育運動的心理學基礎,研究人在體育運動中心理活動的特點及其規(guī)律的應用科學[3]。心理訓練作為影響運動成績的主要因素被廣大教練員采用,但心理訓練的內容對不同運動訓練項目以及不同性格特征運動員的影響還有待研究。從心理訓練的主要任務出發(fā)可以把心理訓練分為兩個子任務:一是發(fā)展運動員意志品質(包括自覺性、果斷性、自制性、堅持性)。二是提高對比賽中偶然出現的各種不測條件和因素的適應能力,以免產生不良影響??茖W的心理訓練對運動技能的提高和運動技術的實施起著穩(wěn)定和支持作用。
道德教育是對受教者施以道德影響的活動。提高道德覺悟和認識、培養(yǎng)道德品質、鍛煉道德意志、樹立道德信念、養(yǎng)成道德習慣是道德教育的主要內容[4]。運動活動是體育教育的主要手段,是一種積極的活動。在這里,激發(fā)運動員從事這種活動的動機有著重要意義。這種活動的動機必然包含道德方面??梢姡w育教育過程中,實質也包含道德教育。體育教育不能脫離道德教育而獨立存在。
網球運動員的心理訓練任務是,發(fā)展意志品質。采用相應的方法和手段,形成運動員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和個性特征的過程。在有的高級別網球比賽中一兩個球甚至決定一場比賽的情況,這樣的比賽中就成為了關鍵分。而頂尖選手之所以成為頂尖選手,就在于對關鍵分的把握上面。目前,不少學者認為,隨著運動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運動員生理能力的挖掘逐漸接近極限,這種大負荷和長時間訓練的做法已無多少余地,而必須走提高訓練效果促進比賽發(fā)揮的路,特別是優(yōu)秀網球運動員最大潛力所在則是其心理能力[5]。在網球運動員一般心理素質訓練中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聯系:(1)視知覺訓練,網球體積小、速度快、變化多,這就要求網球運動員有良好的視知覺進行快速準確的辨位做出快速應答。(2)集中注意力訓練,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在網球比賽中要求運動員的注意力要高度集中,這是因為網球是一項技巧性很強的項目,技術復雜細膩。集中注意力的訓練應貫穿不同周期訓練的始終。(3)快速反應能力,是指運動員在有效使用自己的技術之前,依據場上情況,決定使用自己的技戰(zhàn)術。包括對手的站位、移動方向、球的路線、落點、速度和旋轉方向。并做出快速反應。
為了有效進行心理訓練,教練員必須充分了解自己的隊員根據個人的特點和狀態(tài)分別加以對待;對于過度興奮的運動員必須使他保持冷靜;對于比較畏縮的運動員,必須加以鼓勵;對于過分自信的運動員,必須提醒他的責任心。
3.1 網球運動員出現“應力”現象
網球運動員最常出現的心理障礙的形式之一,就是所謂的“應力”?!皯Α钡谋举|是神經系統(tǒng)的過度緊張。這種緊張是受很強烈的或者作用時間很長的刺激物的影響而出現的。下面的情況可以作為這種“應力”的例子。在網球的決勝局中,對手采取異常兇猛的攻擊,造成運動員長時間失去平衡狀態(tài),動作協調性遭到破壞,不能全力以赴,不得小心翼翼地活動,這就是說明他的神經系統(tǒng)受到對手的影響?!皯Α钡牡湫托问绞情L期的肌肉過度緊張的訓練所引起神經緊張。這種現象的出現也和疲勞和積極訓練的時間有關。Matveyev L P.[6]的研究發(fā)現,疲勞和積極訓練效果之間為1∶3的比例,也就是說疲勞的持續(xù)時間(如24小時)大約是積極訓練效果時間(如72小時)的1/3。對這個比例適當地掌握可以有效避免“應力”現象的出現,特別是對賽前訓練的把控方面有著積極的影響。
為了消除“應力”對網球運動員的不良影響,可以采取下述兩種有效的措施:(1)盡可能合理組織比賽,同時要顧及出現“應力”的可能性。(2)訓練具有系統(tǒng)性和計劃性,以便適應突然出現的超強度的刺激物或作用時間較長的刺激物。
3.2 網球運動訓練中存在的“客觀困難”
“客觀”困難是同運動專項所特有的障礙有關聯的。運動員的特點和運動員個性特點都是決定“客觀困難”存在的主要因素。以技能為主導類的隔網對抗性項目網球運動存在的客觀困難是多種多樣的。在運動實踐中最常見的有以下幾種:(1)網球運動員要以最準確最協調的動作來完成練習(如:底線的正反手練習和截擊等技術動作的要領)這種困難是通過長期系統(tǒng)的訓練克服,不過在復雜的成套動作中這種困難仍然存在。(2)網球運動員要用最快速度來完成練習,取得比賽的勝利[7]。(3)在一場比賽中需要運動員發(fā)揮特能優(yōu)勢配合戰(zhàn)術思維做出快速應答。(4)突然出現意外的障礙和困難時,運動員必須鎮(zhèn)靜(例如:對手利用新的技術動作和戰(zhàn)術方法等)。
克服客觀困難所必需的意志品質,是在身體和技術訓練中逐漸培養(yǎng)起來的。所以,在網球運動訓練中必須安排有困難的因素。否則,就達不到訓練目的。
3.3 網球運動訓練中存在的“主觀困難”
網球運動的“主觀”困難和客觀苦難有本質區(qū)別。主觀困難的基礎是運動員對待網球運動客觀困難、訓練和比賽條件所抱有的態(tài)度。主觀困難首先決定于運動員的個性特點,而不直接決定于項目的特點。這種情緒能給運動員以不良的影響,減低運動功效。在網球運動實踐中最常見的主觀困難主要有以下幾種:(1)各種形式的恐懼。特點是運動員對于過去失敗的主觀體驗(例如:在比賽中,會因為之前失敗于對手而造成心理障礙產生恐懼影響技術動作的發(fā)揮)。(2)對自己的缺乏信心,悲觀失望。(3)對勝利和失敗的過度反應。
主觀困難的心理機制的基礎是各種“心理障礙”。這種障礙對網球運動員的行為影響是很復雜的。首先,相應的不良情緒心理狀態(tài)對于相應的情況有著特殊的保護作用。其次,不良的情緒狀態(tài)有較強的擴散性。興奮開始擴散,越來越廣地擴散到神經中樞和神經系統(tǒng)。也影響到植物性神經系統(tǒng),從而破壞運動功能,破壞訓練中建立起來正確的協調性。只有區(qū)分上述兩類困難對于網球運動員活動總的影響之后,才能有效培養(yǎng)運動員的意志品質,促進網球運動員緊貼網球運動訓練實際提高運動技能、完善運動狀態(tài)。
3.4 對網球運動員思想道德教育的理性思考
道德教育的根本作為就是引導生活的建構,道德教育要幫助學習者學會關注、反思、改變生活,提高他們生活建構的品質和能力[8]。這對運動員獨立能力和社會協作能力的培養(yǎng)十分有益。
道德教育是教練員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運動活動是體育教育的主要手段,是一種積極的活動。在這里激發(fā)人從事這種活動的動機有著重要意義。不論從網球的規(guī)則還是運動員的著衣穿戴來看,網球比賽中都充滿了“禮”數,其在社會中產生的道德模范意義也是不容忽略的。體育教育不能脫離道德教育而存在。如果不對教育過程做一個組織工作,任何教練員是無法把技術和戰(zhàn)術教給運動員的,也無法激起運動員從事項目的熱情。使他們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習社會主義道德教育的內容,這些要素需貫徹網球運動員培養(yǎng)的全過程。
心理訓練與道德教育是有機不可分割的。道德教育具有道德和意志訓練的性質,是統(tǒng)一的教育過程,應該結合網球訓練實際把二者貫穿于網球運動員訓練的全過程。對于實踐中把技戰(zhàn)術和身體素質訓練當做是訓練全部內容的觀點,筆者建議以理性客觀的態(tài)度,重新審視心理訓練和道德教育在網球專項訓練中的合理地位,并通過實踐和研究進行改進和完善。
[1]田麥久.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2.
[2]張春合,樊宗山.多維視角下對熱點訓練力量的內外關系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1,28(5):636-640.
[3]張力為.體育科學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思想匯報[EB/OL].htt://sixianghuibao.yjby.com/html.2014-06-13.
[5]陶志翔.網球運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6]Matveyev L P.Problem of periodization Sport Training [M].Moscow: Fis Publisher,1964.
[7]王騰,趙建強.優(yōu)秀青少年網球運動員擊球動作速度與專項速度素質的相關性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7,22(4):346-349.
[8]魯潔.道德教育的根本作為:引導生活的建構[J].教育研究,2010(11):3-5.
G8
A
2095-2813(2016)12(c)-0046-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6.046
郭維盛(1984—),男,漢,河南鄭州人,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
王亞洲(1990—),男,漢,河南鄭州人,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