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寧
(大連外國語大學體育教研部 遼寧大連 116044)
外語院校公共體育乒乓球教學改革研究
王寧
(大連外國語大學體育教研部 遼寧大連 116044)
乒乓球是中國的國球。乒乓球運動起源于英國,是一項深受世界人民喜愛的球類體育項目。乒乓球運動作為我國高校落實終身教育思想的重要基礎,正面臨著極大的挑戰(zhàn)。該文針對外語院校公共體育課乒乓球教學現(xiàn)狀,找出存在的問題,從乒乓球理論課程的設置、意識的培養(yǎng)等方面分析乒乓球教學改革的實踐,認為要通過乒乓球運動教學改革提升外語院校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yǎng)和體育素質。
公共體育 乒乓球 改革
乒乓球作為中國的國球,深受全國人民的喜愛,從小孩、青年人、中年人到老年人無人不會打乒乓球,有的小孩從小就把乒乓球當作一項技能來練習。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外語院校公共體育的教學內容和方式方法也更加受重視,乒乓球運動已成為學校公共體育課的必修課之一和體育競賽的必賽項目之一。
1.1 乒乓球課程不受重視
不像在體育院校那樣乒乓球運動的教學能夠受到足夠的重視,很多外語院校以外語的教授為主,重視學生外語能力的培養(yǎng),只是把乒乓球設置為選修課程,所以乒乓球運動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學生選擇乒乓球課可能因為這項運動學起來不太難,考試容易通過,能夠強身健體,沒有身高體形要求,或者因為其他課程已經選滿了勉強選修乒乓球,而很少有學生是因為了解這門課程,熱愛這項運動而選擇乒乓球,導致學生選擇乒乓球課程的積極性不高。
1.2 乒乓球教學資源不足
由于外語院校本身學科性質的原因,而且受學校教學政策的影響,外語院校的乒乓球教學資源不足,外語院校的乒乓球教師沒有體育院校那么專業(yè),不能針對不同身體素質、不同技術水平的學生進行一對一的輔導和教學,而是根據學校預先制定的課程目標和課程內容進行教授,難以提高外語院校整體的乒乓球文化素養(yǎng)和乒乓球運動技能。此外,外語院校乒乓球教學設施的配置達不到相關要求和標準,進一步制約了乒乓球課程的發(fā)展。
1.3 乒乓球教育方式滯后
從我國外語院校乒乓球課的開課情況來看,老師不是全面教授乒乓球運動的思想文化、歷史淵源等,而是以乒乓球運動的技能為主要授課內容,增強學生體質為主要目標。這樣的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培養(yǎng)了一批乒乓球運動技能較好的學生,但是這樣的教學方式只考慮到了眼前的教學效果,卻忽略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忽視了學生終身乒乓球意識、乒乓球文化和習慣的培養(yǎng),這樣的教學方式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很難養(yǎng)成終身的乒乓球習慣,練就真正高水平的乒乓球技能。
2.1 外語院校高度重視乒乓球教學設施的配備和課程的設置
為了提高外語院校學生的乒乓球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整體乒乓球技能水平,學校要高度重視乒乓球課程,按照相關要求配置乒乓球教學設施,如乒乓球場地、球拍、教師等。
為了保證學生學習乒乓球的課時,將乒乓球設置為大一年級第一學期必修課,而且入學時要對學生進行乒乓球技能水平測試,學生根據自身基礎水平和興趣愛好選擇不同難度的乒乓球課程進行學習,學習課時達到規(guī)定時間方可參加乒乓球考試,考試成績?yōu)槠綍r上課時長、本人基礎水平、課堂表現(xiàn)和最后考試成績的綜合。
2.2 乒乓球運動的教授應將思想文化與技能相結合
乒乓球基礎知識是乒乓球運動學習的理論基礎,乒乓球思想文化是乒乓球運動學習的靈魂,乒乓球技能的提升是乒乓球運動學習的追求目標。學生對乒乓球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能夠通過清晰的概念認識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學生對乒乓球文化的了解有助于增加對乒乓球運動的學習興趣,因此外語院校應轉變乒乓球教學理念,從技能教授為主轉變?yōu)槲幕图寄芗媸冢沟梦覈古仪蜻\動豐富的文化底蘊在高校內得以傳承,提高外語院校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通過乒乓球運動技能的練習可加強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學生對乒乓球文化不斷了解的過程當中,對它產生濃厚的興趣,而且不是短暫的而是持久的,逐漸熱愛這項運動,愿意將寶貴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這項運動中來,從而進一步提高乒乓球技能。這樣學生不僅把它當作一種技能,而且當作了自己的愛好,因為是從內心熱愛這項運動。通過理論知識的講解和科學的方式方法使乒乓球技能的學習變活變靈,而不是盲目地追求技能的提高。
2.3 注重學生乒乓球意識與意志的培養(yǎng)
對于乒乓球運動的初學者而言,很難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和技術動作融會貫通地運用到實際操作中,對于動作組合更是難上加難。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時可能因為沒有堅強的意志力而放棄學習。通過乒乓球思想文化和歷史淵源的教授,讓學生了解我國深厚的乒乓球文化底蘊,通過乒乓球課程的設置培養(yǎng)學生的乒乓球意識,增強學生學習乒乓球的悟性,使技術領會和技能提高同步實現(xiàn)。在外語院校將乒乓球運動設置為學生的必修課,使每個學生都能夠通過乒乓球運動的學習與練習,增強其意志力、獨立性和果斷性。
2.4 因人制宜地提高學生參加乒乓球運動的積極性
任何一項運動都離不開枯燥的學習和艱苦的練習,而且對于外語院校的學生來說,可能本來就對乒乓球運動不是太了解,如果學校將其作為必修課,可謂是“雪上加霜”。在枯燥的理論知識講解和無數(shù)次重復的動作中,對于意志力較弱的學生來說,學習好乒乓球知識、練好乒乓球運動技能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
解決這一難題的最好辦法就是提高學生對乒乓球運動的積極性,讓外語學院的學生愛上這項看起來輕松學起來不易的運動。要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學生對乒乓球運動的了解程度,分析部分不喜歡這項運動的原因,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為學生樹立信心,解決學生面臨的困難和困惑,通過理論知識和乒乓球思想文化及歷史淵源的講解來激發(fā)學生對乒乓球運動的興趣,讓學生在學習和練習中愛上這項運動,讓學生不僅能輕松地學會打乒乓球,而且打出高水平。例如:老師在教授乒乓球的基礎打法時,先讓學生示范自己已經掌握的打法,不會打的學生可以先拿球拍試打幾局。老師再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教授不同層次的打法,對于掌握程度較高的學生,老師可以教授更高難度的打法,讓其能夠在賽場上靈活地發(fā)揮。而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老師先規(guī)范其打法,按照弧圈打法、快攻打法、削球打法,在學生掌握這些打法之后,再讓其練習弧圈快攻相結合打法、削球進攻結合打法等。學生在不斷的練習和摸索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打法,通過堅持不懈的訓練,形成自己擅長的打法。
同時,老師通過仔細觀察,選出部分實戰(zhàn)水平較高而且愿意幫助其他同學的學生為小組組長,可以對其他同學進行指導并相互交流和溝通,更好地學習乒乓球運動。
2.5 組織乒乓球比賽
乒乓球理論知識的學習只有運用到乒乓球運動的實戰(zhàn)當中,才能體現(xiàn)理論知識學習的意義和價值,學校通過組織形式多樣的乒乓球比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比賽過程中檢驗乒乓球運動學習的效果,體會乒乓球運動的樂趣。
無論參加什么活動,特別是乒乓球比賽這樣的競技類比賽,參賽者的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影響參賽者乒乓球水平的發(fā)揮和比賽的成績。比賽前調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發(fā)球時要迅速判斷對手的技術特征,并及時調整自己的發(fā)球動作;接球時要迅速分析對手來球的狀態(tài),以相應的態(tài)勢果斷接球。在比賽的同時不斷學習不同的發(fā)球接球態(tài)勢,分析對手的技術特征,培養(yǎng)自身的果斷性和創(chuàng)造性。如果比分偶爾落后或者超前,要沉著冷靜,不驕不躁,保持平常心,在保持正常水平發(fā)揮的前提下,很好地調整情緒和狀態(tài),爭取取得好成績。比賽結束之后,要靜下心來總結失敗的教訓和分析成功的因素。
2.6 完善教學評價體系,提升教學水平
學生的學習效果通過比賽可以得到檢驗,同時學生平時的學習過程要詳細記錄,完善學校的教學評價體系。老師詳細記錄每一位學生學習的進度、過程,并對其進行評價,如上課的出勤率,上課回答問題、提問問題、參與討論的積極性,課程實踐的訓練水平,是否能夠克服困難堅持不懈地練習、參加比賽的次數(shù)、在比賽中的反應能力及比賽成績等方面,定期或者學期末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客觀而又較科學的評價,這樣有利于明確學生下一步的努力目標和方向。
老師對學生進行詳細而又客觀的評價的同時,學生也要對老師的教學內容、個人理論和實踐水平、教學態(tài)度等方面進行詳細評價,便于外語院校乒乓球師資隊伍水平的提高和改善。
在乒乓球課程的學習和乒乓球運動的練習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老師是教授的主體,二者相輔相成。學生配合老師,老師也配合學生,這樣學生才能學好,同時也意味著老師才能教好。教學評價體系的完善,不僅有利于學生乒乓球技能的提高,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而且能夠增進師生感情,進一步提升外語院校的教學水平。
總之,外語院校要高度重視乒乓球的教學改革,按照相關標準配備乒乓球運動設施及場地,開設乒乓球理論和實踐課程,通過乒乓球基礎理論知識、乒乓球思想文化和歷史淵源與乒乓球運動實踐相結合,激發(fā)學生對乒乓球運動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意志力和終身的運動習慣。定期組織乒乓球比賽,營造輕松愉悅的比賽環(huán)境,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比賽,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同時,鍛煉學生應對突發(fā)情況的能力,提升學生的乒乓球技能水平。通過完善教學評價體系來增進老師對學生的了解和學生對老師及乒乓球的熱愛,增強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提升外語院校的綜合教學水平。
另外,學校教師通過定期參加專業(yè)的乒乓球方面的理論知識培訓和實戰(zhàn)技能培訓,提升其自身的綜合知識水平和實戰(zhàn)水平,多參加體育院校大型的交流論壇,大膽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勇于創(chuàng)新,增強學生和教師的互動,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強教學的靈活性和創(chuàng)新性,不斷優(yōu)化和改進教學方法,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明確學生的學習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學習和實戰(zhàn)增強學生體質,從而促進外語院校乒乓球課程的發(fā)展,進一步推動乒乓球課程在其他高校的發(fā)展,充分發(fā)揮乒乓球運動對于中國大學生乃至全社會健身娛樂的重要作用。
[1]黨勝利.探究高校體育多維化生態(tài)教學發(fā)展內涵[J].讀天下,2016(14):71.
[2]張學軍.我國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改革研究評述[J].體育研究與教育,2014(6):32-36.
[3]李勝恒.民族傳統(tǒng)體育引入高校公共體育課程的實踐研究[J].體育科技,2014(1):107-108,113.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5.154
G846
A
2095-2813(2016)12(b)-015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