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厚學(安徽省淮北市實驗高級中學,235000)
體育課堂教學“辯、變、辨”
張厚學
(安徽省淮北市實驗高級中學,235000)
1.語言表達要準確
體育教學需要借助語言進行,講解示范語言、課堂過程中的過渡性語言、評價激勵性語言、總結性語言……都是教學過程中不容忽視的。語言運用得準確貼切、扣人心弦,才能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如,學生喜歡語言幽默風趣的體育教師,幽默風趣的語言不僅可以拉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而且會讓學生改變對體育學習的態(tài)度。在排球專項模塊教學中,為了提高學生練習時對球的利用率,筆者這樣提醒學生:“老師希望看到排球都在空中,而不是拿在手中,那是燙手的‘山芋’哦,希望不要把你的手燙傷了!”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筆者還會不斷提醒:“燙到手了嗎?”這些幽默風趣的語言,使學生倍感親切,而且能很愉快地接受并認真投入練習。
體育教師在課堂講解過程中,言語要簡明扼要、生動形象。在隊列指揮時,語言要短促洪亮、令人振奮;在指導學生練習過程中,語言要親和舒緩、及時到位;在鼓勵學生時要真摯感人、飽含情感。一個語音、語調、語氣、語速都充滿自信和活力的體育教師自然能夠讓學生熱血沸騰、身心愉悅。
2.學生討論要積極
“辯”的另一方面是指體育教師要善于營造“辯”的氛圍。在體育課堂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就要在教學中設置問題情境,引發(fā)學生的思考、討論甚至爭“辯”,要讓學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如在進行排球兩人互墊球練習時,筆者給學生設置問題情境:“怎樣配合才能使墊球(不失誤、不落地)的次數(shù)增加?”讓學生練習、討論后回答。有的學生說:“他用的勁大”、“他的臂甩得太高了”、“他移動得太慢了,站得太直,沒有做好接球的準備”。在學生回答的同時,筆者就發(fā)現(xiàn)有學生“吵”了起來,互相指責,原來他們的配合出現(xiàn)的失誤比較多……這時筆者提示大家,兩人互墊球最主要在于基本技術的規(guī)范以及兩人的協(xié)同配合。作為墊球者應當考慮擊球瞬間手臂與地面的角度問題,要使墊出的球有弧度,同伴才有時間判斷和移動;作為接球者要隨時做好接球的準備,并根據(jù)同伴墊出球的情況做好判斷和移動,重心不宜過高。經過“爭辯”,再加上教師的指導,學生們帶著問題聯(lián)系,再加上練習次數(shù)的任務驅動,他們練得更有勁頭了,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給學生留有思考和討論的空間,可以激發(fā)學生參與運動的熱情。其實很多時候,學生只有參與進去,才有可能從運動體驗中找尋到快樂。而作為教師更多的時候應該思考如何營造這種氛圍,如何將學生快速地調動起來。
1.適時調整教學內容
課堂各環(huán)節(jié)的“變”,是指體育教師可以在課的準備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等方面做出調整或改變,可以體現(xiàn)在對練習的方法、練習的形式、練習的節(jié)奏、練習的要求等方面。
如在排球模塊選項班教學的熱身活動上,采用“兩人足弓對足弓的觸碰練習”,一開始只需要能有節(jié)奏地配合完成“足弓觸足弓練習”即可,隨著課次的增加,提醒學生可以手拉手,在不影響其他組練習的情況下進行轉圈、移位等練習……因為“變”,學生感覺很新鮮,所以做得也很投入。
在其他內容的教學中、游戲中,同樣可以有很多變化。如,同樣一個“喊數(shù)抱團”游戲,可以加入“加法、減法、加減乘除的混合運算”的變化;高抬腿練習可以變化為雙人對面同步做;俯臥撐可以變化為“跪臥撐”;練習腹肌的仰臥起坐可以改變?yōu)椤把雠P蹬車輪”;跳繩可以變化為無繩的模擬跳繩等。通過這樣的變化,學生感覺很好玩,就更樂于接受。
2.巧用教學“小技巧”
巧用“小技巧”是指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要有將單個技術遷移創(chuàng)編的新想法、新思考。假如每次課都給學生一些“小技巧”的展示,如排球的單臂彈撥球練習、籃球的手指頂球練習、雙臂的不同步繞環(huán)練習等,學生看到這些動作會很好奇,產生試一試的沖動,這時教師適時地引導和點撥,在短時間內教給學生練習的方法,學生很快就能見到成效,心里就會有成功的體驗,對課堂上教師安排的其他活動也就能比較愉快地接受,并認真投入地練習,進而促進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及教學任務的完成。
如排球正面雙手墊球教學,筆者在向學生示范“單臂彈撥球”小技巧時,加入物理學概念“慣性”,強調正確的觸球部位的重要性,學生感覺很好奇,紛紛要求筆者來教他們。這個動作技術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是托球的手不能給球施加任何力量,當托球的手臂快速伸出時,排球由于“慣性”停留在原處,當手臂伸展開后,前臂正好將停留在原處的球彈擊起來。由于教師的展示和物理學概念“慣性”的引入,學生感覺很新鮮,認為“老師知道的還不少呢!”所以都愿意積極投入練習,進而促進了教學目標的達成。
善于思“辨”即要求體育教師通過觀察能辨別出學生的錯誤并加以糾正,尤其是體育教師特有的教學技能(動作診斷與錯誤動作糾正技能)。如果說動作示范是體育教師的“門面”,那么動作診斷與錯誤動作糾正技能則是體育教師的“內功”,也是體育教師教學經驗及智慧的結晶,更是體育教師創(chuàng)造性魅力最具“含金量”的體現(xiàn)。教師能否“辨”別出學生存在的問題并進行有效指導,會直接影響學習效果,對于學生技術、技能的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也直接影響體育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如筆者在排球正面雙手傳球的教學中,通過觀察學生大拇指的擺放情況并及時、準確地作出判斷:只要是大拇指指向了面部(沒有形成拇指呈“一”字形或拇指稍指向前的“斜前形”),就可以診斷為持球手型不正確,應加強持球手型練習。糾正方法:向上拋球后以正確手型在額前上方接住球,并檢查自己手型,持球手型正確之后再進行自拋自傳練習。學生注意了手型,對球的控制能力就加強了,感覺傳球技術的學習就容易多了。
動作診斷與錯誤動作糾正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對象,選擇的方式、方法都不同。學生產生錯誤的原因有個性的,有共性的;還有的錯誤動作具有連帶性,學生一個錯誤動作的形成,可能是由另一個錯誤動作引起的。針對學生出現(xiàn)的錯誤,需要教師要做到“一快速”(快速分“辨”出何種原因)、“二有效”(提供有效糾正錯誤的方法)。此時,教師要沉著,力求有的放矢,盡量避免統(tǒng)一模式,避免“一刀切”的糾錯方法。
此外,同一技術在技術教授的不同階段,動作診斷與錯誤動作糾正的方法是不同的。如在學習排球正面雙手墊球技術時,學生的墊球部位經?!皦虿恢鼻颍袝r是用手墊擊到來球,以致難以較好地完成墊球動作。糾錯的著眼點應放在動作要領上(插、夾、壓、提),把動作診斷為:“插”的動作完成不到位。糾正方法:“夾緊雙臂前伸”,使球置于手臂腕關節(jié)以上。如果是教學比賽階段墊球部位“夠不著”球的情況,則會把動作診斷為:是預判不準、移動不及時。糾正方法:積極移動、做好接球姿勢、迎接來球。
體育教師要想提高自己“辨”的能力,就需要深入鉆研教材,了解教材在課程內容中的價值與作用,提高對技術動作要領的分析能力。同時還要透徹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包括學生的身體素質基礎、運動技術基礎和生理心理特征等。
[1]王學強.淺談體育教師的個人魅力[J].中學教學參考,2014,(33):49-50.
[2]唐善計.課堂糾錯“三步曲”[J].中國學校體育,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