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銼刀磨礪出的“大國工匠”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顧秋亮
顧秋亮,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職工,載人潛水器首席裝配鉗工技師,先后獲得“全國最美職工”、“全國職工職業(yè)道德建設(shè)標兵”、“江蘇省技術(shù)能手”等榮譽。
自1972年到七〇二所工作,四十余年來顧秋亮參與了蛟龍?zhí)柕葞资椫卮蠛9ぱb備的安裝調(diào)試工作。工作中的老顧愛琢磨善鉆研,像一顆卯足了勁的“螺絲釘”,喜歡啃工作中的“硬骨頭”。正是憑著這股愛鉆研的勁,顧秋亮在工作實踐中練就了較強的創(chuàng)新和解決技術(shù)難題的技能,出色完成了各項高技術(shù)高難度高水平的工程安裝調(diào)試任務,并練就了“兩絲”鉗工的絕活。
2004年,老顧順理成章地扛起了國家863重大專項蛟龍?zhí)栞d人潛水器裝配組組長的重擔。這個團隊此后為蛟龍?zhí)柕目傃b集成、水池試驗和海上試驗立下了汗馬功勞,曾榮獲全國“工人先鋒號”稱號。
“蛟龍?zhí)枴鄙鲜畮兹f個零部件,組裝最大的挑戰(zhàn)就是為“蛟龍?zhí)枴毖b上“眼睛”。 載人艙是個球體,上面有三個觀察窗,這意味著球體跟玻璃的接觸面是一個錐形體,兩者貼合的間隔精密度要控制在“絲”級。用精密儀器來控制這么小的間隔或許不算難,可難就難在載人艙觀察窗的玻璃異常嬌氣,不能與任何金屬儀器接觸,因為一旦摩擦出一個小小的劃痕,在深海幾百個大氣壓的水壓下,玻璃窗就可能漏水,甚至破碎,危及下潛人員的生命。因此,安裝載人艙的觀察窗玻璃,是組裝載人潛水器里最精細的活兒。依靠著自己的經(jīng)驗判斷,反復琢磨,反復試驗,顧秋亮終于成功為“蛟龍”裝上了明亮的“眼睛”。
2009年至2012年,顧秋亮作為蛟龍?zhí)柡I显囼灱夹g(shù)保障骨干,全程參與了蛟龍?zhí)栞d人潛水器四個階段的海上試驗。他克服了嚴重的暈船反應和海上艱苦的工作生活條件等諸多困難,安排好家中生病的妻子,義無反顧地投入到每年近100天的海試中。他身先士卒,帶領(lǐng)裝配保障組不僅完成了蛟龍?zhí)柕娜粘>S護保養(yǎng),還和科技人員一道攻關(guān),解決了海上試驗中遇到的技術(shù)難題,如壓載鐵的安裝、水下燈光的調(diào)整、布放回收接口的設(shè)置等,并將自己的技術(shù)和心得體會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國家深?;氐募夹g(shù)人員,為海試的順利進行和蛟龍?zhí)柾度胝?guī)化的業(yè)務運行立下了汗馬功勞。
懷揣崇高的使命感和榮譽感,他又投身到新的挑戰(zhàn)中——組裝新型載人潛水器。剛過花甲的顧秋亮仍堅守在科研生產(chǎn)第一線,為載人深潛事業(yè)不斷書寫我國深藍乃至世界深藍的奇跡默默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