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瑞麗
(周口師范學院經(jīng)濟與管理學院 河南 周口 466001)
也談后進生的轉(zhuǎn)化教育對策
曹瑞麗
(周口師范學院經(jīng)濟與管理學院 河南 周口 466001)
后進生的轉(zhuǎn)化教育工作是一項長期、復雜而艱巨的教育系統(tǒng)工程,它是實施全面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本文將從“識”、“情”、“理”、“聯(lián)”、“恒”等方面提出一些轉(zhuǎn)化后進生的策略。
后進生;教育;關愛;轉(zhuǎn)化教育
一位教育家曾說過:“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是沒找到能教好學生的方法?!蓖瑫r,布盧姆的掌握學習理論認為“只要提供適當?shù)南惹昂同F(xiàn)實條件,幾乎所有的人都能學會一個人在世上所能學會的東西”。因此,教師通過適當?shù)姆椒ㄊ强梢赞D(zhuǎn)化后進生的,我們應當正確認識后進生,認真研究轉(zhuǎn)化后進生的一般規(guī)律,積極探討、實踐轉(zhuǎn)化后進生的有效方法,以提高每個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我們應該更加關注和重視后進生,讓他們也發(fā)揮出其社會價值。
要教育好后進生,首先要求我們班主任堅持用全面發(fā)展的觀點認識和看待后進生。俗話說:“出水的荷花有高低”,“人的五指不一樣齊”,千萬不能戴有色眼鏡認為后進生一無是處,片面放大后進生的缺點,抹殺后進生的閃光點。我們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找出病因,對癥下藥,在教育轉(zhuǎn)化的過程中,及時掌握后進生的思想動態(tài)、行為變化,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才能做到因材、因時施教。教師只有深入了解和研究后進生的心理特點,才能消除他的疑懼心和自卑感;教師只有仔細揣摩后進生的心理需求,才能提高他們明辨是非的能力;教師只有準確把握后進生的心理傾向,才能幫助他們樹立崇高的理想和偉大的抱負。教師就應該適當?shù)亩啾頁P他,找到他的閃光點,全面掌握他們的性格特點和行為習慣。
由于學校的評比是根據(jù)學生的考試分數(shù)決定的,教師的教育失去了一些最不該失去的東西:愛心、關懷、理解。針對后進生的實際情況,首先做的,就是用這些情感內(nèi)容填平情感溝塹,修補他們因受不良影響而形成的心理障礙,點燃他們胸中的希望。其次要尊重他們,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真正站在關心他成們長進步的立場上;要以愛心撫慰他們的心靈,讓他們這樣的后進生能感受到集體的溫暖,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以誠心贏得他們的信任,為他們提供展示自身價值、樹立自尊形象的舞臺;要以耐心期待他的轉(zhuǎn)化,鼓勵和引導他們確立新的行為目標,不斷肯定他們新的行為模式和進步表現(xiàn),促使他們從舊的習慣束縛中解放出來,逐漸培養(yǎng)起良好的行為習慣。在不斷交流中就會不斷吸取力量,不斷進步。
僅有良好感情基礎是不夠的,要與他們建立良好的感情基礎,教育轉(zhuǎn)化工作不能停留在與他交朋友這水平上,應在道理上做文章。他們之所以后進,是由于“心中無標尺”,無章可依,我們應明確規(guī)范,使遵之有度,循之有則。首要任務是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教他們?nèi)绾巫鋈恕M瑫r要求他們“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從小事情和小問題上,滲透著和溶化著大道理于春風化雨之中。只有從點滴小事的嚴格要求開始,才能把后進生從行為習慣上慢慢地轉(zhuǎn)變過來,培養(yǎng)出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和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培養(yǎng)是非觀念,須堅持正面誘導,以理服人,切忌簡單粗暴,以勢壓人。對他們說理要透徹,一定要結合榜樣教育和具體事例,利用集體輿論,輔之以分明的獎罰。還應要求他經(jīng)常進行自我克服,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以行為規(guī)范為目標,輔以思想教育,曉以利害。育人之道在明理,之后行為則易于在思想支配下逐漸養(yǎng)成。
后進生必須融進班集體之中,同班集體一起前進。一個團結友愛、奮發(fā)向上的班集體,既是他們矯正不良道德品質(zhì)的熔爐,又是后進生實現(xiàn)轉(zhuǎn)化、走向進步的搖籃。教師在教育和轉(zhuǎn)化后進生中起主導作用,樹立起良好的班風,發(fā)揮集體的力量,使他們身處一個團結友愛的環(huán)境和氛圍之中。在教學實踐中,根據(jù)后進生的情況向全班提出“不讓一個伙伴掉隊是全班同學的共同責任”,并開展各種活動:(1)互幫互學的“一幫一”活動。安排成績優(yōu)秀同學與他同桌,提醒、督促他遵守紀律,專心聽課,課余當“小老師”輔導學習,幫助改進學習方法。(2)豐富的課外活動。如學雷鋒做好事,朗讀、講故事比賽,知識競賽,硬筆字比賽和游戲搶答等,使他們?nèi)谶M愉快的集體生活之中,并為他們提供展示自我才能的平臺。(3)組織參觀訪問活動。如組織學生到烈士陵園掃墓,開展“學革命烈士,當紅色后代”的活動,培養(yǎng)熱愛祖國的感情,激發(fā)學好知識建設祖國的志向。除了這些,我覺得還需家長的配合,教師不僅要發(fā)揮主導作用,還應當主動與家長聯(lián)系,引導家長采取正確的教育方法,要求家長配合學校,開展適當?shù)募彝ソ逃?,并向老師反映子女在家的情況。這樣,學生的進步就會比較快。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后進生不良習慣形成已久,積習難改。他們思想覺悟提高的過程是一個長期的、曲折的、不斷反復的過程,一般要經(jīng)歷醒悟、轉(zhuǎn)變、反復、穩(wěn)定四個階段,不可能一蹴而就,依靠說服教育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此,在轉(zhuǎn)化過程中,他們會故態(tài)復萌,多次反復,是一種正?,F(xiàn)象。要冷靜分析、正確對待這種反復,不能斥之為屢教不改,不堪造就。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采取正確的態(tài)度和方法,不失時機地關心他們,引導和鼓勵他們爬起來再前進。對這項艱苦的工作,要有滿腔熱情,必須遵循教育規(guī)律,反復抓,抓反復,因勢利導,使他保持不斷前進的勢頭。俗話說“浪子回頭金不換”,只有真營造一方和諧的精神家園,才能使他摘掉后進生的帽子,成為品學兼優(yōu)的好學生。
轉(zhuǎn)化后進生的教育工作是一項長期、復雜而艱巨的教育系統(tǒng)工程。后進生的缺點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有一個發(fā)展的過程。因此對后進生的轉(zhuǎn)化教育工作也是逐步提高的過程,不能操之過急,要找準時機反復抓,不少后進生都是經(jīng)過“進步——反復——再進步——再反復——更大的進步”的曲折道路而轉(zhuǎn)變?yōu)橄冗M的,這需要我們教師付出艱苦的勞動和辛勤的汗水。還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密切配合,共同形成一體化的教育網(wǎng)絡,才能獲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1] 吳琳麗,汪濤.淺析后進生的心理特征及教育轉(zhuǎn)化[J].科技信息.2008,(13).
[2] 朱德全,易連云.教育學概論[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3] 劉志選,幫助和教育學生的方法——班級管理[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6.
g632
A
1672-5832(2016)09-024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