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衡 孫家榮
?
案例輔助教學在“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中的運用探析
王衡孫家榮
【摘 要】當前,高校政治理論課面臨著諸多挑戰(zhàn)。為了解決這些矛盾和問題,我們在政治理論課的核心課程教學中“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中,探索運用案例輔助教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教學方法,為新時期軍高校政治理論課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案例輔助教學 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 思想政治教育
當前,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信息源眾多,內容豐富,學生對各種信息的獲取十分便捷,這使得軍校現(xiàn)有的政治理論課教學面臨著嚴峻的挑戰(zhàn)。為了解決這些矛盾和問題,我們在政治理論課的核心課程教學中“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中探索運用案例輔助教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教學方法。
(一)教材針對性不強
歷史是紛繁復雜的,統(tǒng)編教材由于篇幅和體例所限,主要通過以時間順序為主軸的歷史事件來敘述,在直擊學生疑問和關注上的針對性有所欠缺。同時,在自媒體、新媒體崛起的信息化時代,不少學生對于正規(guī)教材、正面教育和純理論教育有排斥心理。同時由于傳統(tǒng)政治理論課以及國史、黨史、軍史類課程在將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知識體系轉化為信仰體系上下功夫不夠,導致教學內容的針對性不強。
(二)學生主動性不夠
由于我校學生基本都是理科生,受高中階段過早文理分科的影響,學生重工程技術,輕人文修養(yǎng);重專業(yè)知識,輕政治理論,對政治理論課學習興趣不濃、投入精力不足、自主性自覺性不夠,對學生的評價重結果輕過程,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能力,且評價方式單一。
(三)教學互動性不足
由于受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束縛,政治理論課主要采取課堂教學,課堂教學的特性是理論講解為主,可能就會存在忽視對學生主動性、積極性的問題,老師“滿堂灌”,缺乏學生參與,互動性不夠。學生在課下以個體學習為主,相互之間缺乏溝通交流,自學效果局限于個人能力,難以共同提高。
通過編撰體現(xiàn)課程教學要求和時代精神的歷史案例,多維度多視角對“四個選擇”的歷史必然性加以證明,“以案論理”輔助課堂教學,是案例輔助教學的核心內容。通過專題性歷史案例和學生主體性的充分發(fā)揮來提高綱要課的吸引力、活化教學內容,把案例教學和專題教學、多媒體教學有機結合起來,發(fā)揮各自優(yōu)勢和整合效應,是案例輔助教學的核心理念。案例輔助教學緊扣“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核心教學目標和要求――“四個選擇”的歷史必然性,為學生提供教材之外不同視角的歷史證明,使其進一步深化對“四個選擇”歷史必然性的認識。
(一)精心編撰教學案例,以案論理、直擊疑問,在老師引導下探究
綱要課的教學中,將學生所學的課堂知識內化為信念,內化為對中國近現(xiàn)代史“四個選擇”歷史必然性的認同才是最終目的。案例輔助教學是一種動態(tài)的、開放的教學方法,我們不僅重視傳授理論知識,更注重引導學生通過思考歷史案例,加深對現(xiàn)實問題的認識與思考。
我們根據(jù)教學要求,結合重點、難點問題,精心選擇了當前社會熱點、學生疑惑、理論界爭論的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和世界近現(xiàn)代歷史的重大事件來編寫案例,分為五個部分共9個案例。案例根據(jù)歷史事實和發(fā)展,及世界范圍內的橫向比較,對當前爭論的熱點問題專題性地提供歷史例證,幫助學生拓展歷史知識、分析歷史事實、認識歷史現(xiàn)象、把握歷史趨向,強化學生對“四個選擇”歷史必然性的認識。
具體方法是:一是課堂展示。優(yōu)選案例分析報告,老師點評并作進一步引導;二是主題辯論會,根據(jù)案例,結合時事,確定辯題,召開辯論會,辯論雙方及聽眾形成主輔辯論形態(tài),老師視情參與,實施引導;三是歷史角色扮演,以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主要政治派別和人物確定角色,選擇二至三個歷史案例,作為場景,由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體會歷史選擇的必然性。案例教學所具有自主性、直觀性和生動性的特點,使每位學生都能通過案例分析,將課堂知識與課下思考聯(lián)系起來,從而鍛煉了學生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科學實施案例教學,學生為主,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感悟真理
綱要課教學的效果,直接關系到學生是否具備政治立場的堅定性和對政治問題的敏銳性。同時意識形態(tài)的內容高度抽象,需要通過學生的自我反思、體驗和內省來完成。而案例教學符合學生勤于思考、善于表現(xiàn)的特點,給他們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機會。案例輔助教學秉承“啟發(fā)誘導,自主學習,多向互動”的教學理念,充分發(fā)揮老師導學作用和學生自主性、自覺性,使課堂教學與課外研討相輔相成。學生運用課堂上學到的歷史分析方法,在個人閱讀,小組討論的基礎上解析案例,并將分析成果寫成報告。老師優(yōu)選案例分析,展示、講評分析報告,在課堂上進一步加以引導,使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案例的核心理論問題。通過將“導”、“教”、“研”有機結合,增強了教學實效性
整個案例輔助教學過程中無不滲透著學生的辛勤勞動和積極思考。通過這一系列的積極參與,學生的“角色”和“任務”從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中的“觀眾”和“配角”轉變?yōu)榘咐虒W中的“演員”和“主角”,由“要我學”變?yōu)椤拔乙獙W”,真正做到了寓教于樂,授人與漁,并且學生的研討成果計入平時成績,彌補了期末閉卷考試的不足。
(三)創(chuàng)新教學互動方法,加強研討交流,使學員在多向互動中提高思想認識
理論聯(lián)系實際是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基本要求和原則。但一直以來我校就存在著學生對政治理論課不容易產生興趣,無法掌握學習方法,只會死記硬背的現(xiàn)象。通過案例輔助教學,學生親自參與,研究、分析和思考歷史案例,互相溝通討論,加上老師課堂引導,解答了學生關心和感興趣的問題。這不僅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容易引起他們的共鳴,也為理論聯(lián)系實際建構了一座橋梁,使學生在多向互動中學會了用理論來解決現(xiàn)實問題。
案例輔助教學緊緊圍繞并著眼于“四個選擇”的歷史必然性,在怎么講與怎么學的結合上進行創(chuàng)新,實施組內互動、組間互動、師生互動,互動既在課內,也在課外?;訌V泛,溝通充分,既有知識,更有思想認識和立場、態(tài)度、原則的相互激蕩。將過去政治理論課“滿堂灌”的單向教學轉變?yōu)槔蠋熍c學生、學生與學生的多向互動教學,實現(xiàn)了學生對“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真心喜歡,終生受益。
(一)首次編撰了綱要課程輔助教學案例
我們打破統(tǒng)編教材的章節(jié)體系,貼近社會熱點、貼近學生實際,圍繞教學要點,通過系統(tǒng)歸納、總結和實踐教學,建成了要素齊全、結構完整、撰寫規(guī)范的綱要課輔助教學案例,這是全國“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程自2006年開設以來第一次編撰供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案例。學生通過自主案例分析,深刻理解為什么“四個選擇”是經過歷史實踐,已有確鑿結論的真理,實現(xiàn)了教學效果的事半功倍。
(二)設計構建了多向互動的案例輔助教學
作為一種體系化的教學方法,案例輔助教學需要探索整體化的實施方案。我們著眼于學生能力素質生成,綜合運用案例教學、視頻資料和專題教學,形成了一套科學、合理的、多方位的“綱要”課案例教學體系和整體實施方案,實現(xiàn)了課內教學與課外研討、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有機銜接,尤其是突出所學原理的方法論意義,確保了以能力生成為核心的教學改革能夠產生良好綜合效益,真正實現(xiàn)“化理論為方法,化知識為能力”。
(三)在“四結合”中突破了理論授課“說教”的局限
當代青年學生對于理論性較強的課程存在接受困難的問題,而“說教”過多從實際來看也確實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在“綱要”課案例輔助教學中,我們更加注重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的多向互動,避免了從理論到理論的說教,拓寬了學生歷史視野,促進了學生發(fā)散性思維,建構了以“四個選擇”歷史必然性為核心的案例輔助教學,實現(xiàn)了學生在歷史與現(xiàn)實、理論與實踐四者間融會貫通,解決了師與生、教與學、學與思、知與行有機結合的矛盾,有效改善了政治理論課教學中針對性不強、學生主動性不夠、師生互動性不足和實效性不高的弊端,增強了教學的針對性,使學生真心喜歡政治理論課。
2013年以來,我們根據(jù)課程教學目的和學生需求,完成了五大部分九個重要案例的編寫工作,并印刷成冊供學生使用。案例輔助教學通過2014年、2015年連續(xù)兩年在我校“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以及全校公共選修課“戰(zhàn)爭史”等課程教學中實際運用,較好地解決了政治理論課及人文課程面臨的問題,有效地提高了“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等課程的教學效果,使學生對“四個選擇”的歷史必然性的理解更加深刻,成效更加鞏固。
(一)教學效果顯著增強,學生能力明顯提高
根據(jù)期末學生反饋,通過案例輔助教學,學生在對案例進行分析、探討并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了重要啟示,對課堂教學內容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本教學法教學效果良好,真正做到了答疑解惑,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明顯提高。實踐證明,案例教學是輔助《綱要》課堂教學,提高學生能力的有效教學方法。
(二)教學水平明顯提高,教育教學成果豐碩
案例輔助教學的第二完成人,王衡講師,2014年春季學期和2015年春季學期在學校的教學質量評估中,連續(xù)兩年獲得院系教學質量優(yōu)秀獎,并獲統(tǒng)考課程優(yōu)秀任課老師;孫家榮教授獲得學校優(yōu)秀老師表彰。案例輔助教學的精髓綱要課案例集——《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案例選:近現(xiàn)代歷史和人民的選擇探問》一書2014年年底已編撰完畢,已通過2015年度學校自編教材公開出版審查,獲得學校資助公開出版,正在出版過程中。
在今后綱要課教學中,我們將繼續(xù)運用案例式輔助教學,并更深入地探索,力求更加靈活多樣。正在將案例輔助教學在其它政治理論課特別是國史、黨史、軍史課中進一步運用,今后將對這一教學方法繼續(xù)進行探索和實踐。
作者簡介:王衡(1983-),男,漢族,山東菏澤人,碩士研究生,現(xiàn)任火箭軍工程大學理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與黨史軍史;孫家榮(1964-),女,漢族,陜西眉縣人,碩士研究生,現(xiàn)任火箭軍工程大學理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軍隊思想政治教育與黨史軍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