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 騫
(南京師范大學 江蘇 南京 210000)
淺議生活與幸福
柏 騫
(南京師范大學 江蘇 南京 210000)
近來心緒頗不寧靜,每念及當下諸多的凡塵紛擾、世事無常,總是有種剪不斷理還亂的沉郁與迷茫。友人對此頗有異議,提議讓我靜下心來好生調(diào)整心態(tài),聽他一番話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這些日子我累積了數(shù)量可觀的負能量,而先前自以為的淡定從容在早已化為子虛烏有。友人聽了我的煩惱沉吟片刻遂推薦我去看這本由李開復先生《向死而生——我的死亡學分》,還特意強調(diào)此物絕非一般市售暢銷雞湯??磥憩F(xiàn)在是有必要來一場和自我、自然、社會的和解了。
聽著名字我便有種一睹為快的沖動,在敬文圖書館找到這本書,也順便了解了開復先生的背景,即興閱讀一番。興之所至,思之所往,思緒交錯中我仿佛看到時光往返交織穿梭,記憶一下回到了4月:現(xiàn)在才覺得那時候真可謂是無知者無畏,對于醫(yī)生診斷結(jié)果我自是絲毫不介意,自以為不過是尋常寒性體質(zhì)引起的那種吃幾付藥就能解決小問題,看著她那副危言聳聽的架勢,只覺得她要么是為了商業(yè)目的,要么就是有些小題大做了。然我卻終究不免略有忐忑,于是我隨意翻閱了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的某部醫(yī)學專著,瞬間整個人都怔住了,而所謂的難得糊涂早已經(jīng)被我拋棄的九霄云外了。稍微有點醫(yī)學常識的人都知道疾病的轉(zhuǎn)歸大抵分痊愈、纏綿、后遺乃至死亡等幾種,但疾病本身也是一種動態(tài)的過程,而我現(xiàn)在的身體狀況正仿佛是已經(jīng)在漫不經(jīng)心的從一個十字路口中往高危地帶方向走了許多步,對于一個女性而言這條不歸路極可能需要用一輩子來買單。因著確診所需的某些化驗只有在特定時期才是可靠,時間一天天的飛逝,我的壓力也隨之與日俱增。而我心中也明白,若是已然確診,或許過不了幾天下來就可以平靜的接受,而這種不確定的等待則更使人身心飽受煎熬。
就像書中所說的,我和書中開復先生一樣也在反問同樣的問題:究竟犯什么錯?為什么是我?早已經(jīng)說不清是困惑、不甘、憤怒亦或是其他不知名情緒。當今時代正處于環(huán)境巨變、氣候惡劣狀況,因著自幼體弱多病的緣故,與開復先生不同的是我的飲食確是較為考究的,日常生活幾乎也是及盡可能的降低風險。通過開復先生字里行間高超的表達方式里,恍若身臨其境,看到了一個天之驕子墜落成凡夫俗子后在生死邊界苦苦掙扎,憑借自己的毅力與死亡交手,不但病情好轉(zhuǎn),而且實現(xiàn)生命的升華??粗诓≈懈形虻哪切┰趯こr間無法發(fā)現(xiàn)的哲理,對生命意義也重新解讀,一種身在絕境卻又重獲新生的喜悅之情也隨之油然而生,同時也為我的狹隘而感到深深的慚愧。其實我是理解在當下社會世俗的價值體系下,追求“最大化影響力”、“世界因我而不同”之類并不為過,這些反而很具現(xiàn)實意義,它可以很衡量出一個人的經(jīng)濟與社會價值,而這些往深里講也可以推進人類文明的進程,雖說我并沒有這么大野心與能力??匆婇_復先生病后感悟通過真誠無私的靈犀相契、在開復先生對于墓志銘的轉(zhuǎn)變和反思中,不由得熱淚盈眶:原來這個世間有這樣一種純粹的無私的博愛!誠然,純粹的付出勢必也會帶來純粹的快樂!這是一個人自我實現(xiàn)的最高禮遇。就像錢穆先生贈予其父李天民先生“有容德乃大,無求品自高”一樣,人生理應有追而無求!正如開復先生在書中所言,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對生活的理解和追求,活出屬于自己的天地,我非常認同開復先生的這個觀點:人之一生為自己活,要去實踐自己心中獨特的夢想。如果一味地把追名逐利的世俗觀念當做人生目標,勢必會放棄自己想做的事情。生命的無常恰恰需要我們分辨出在有限的時光里孰輕孰重,然后花心思花精力去實現(xiàn)自己想成為的人、想做的事,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對于開復先生其對所修習的死亡學分總結(jié)里曾說我們需要一種“體驗人生,相信感覺,追隨你心,世界將更好”和“體驗人生,提升自己,讓自己更富有經(jīng)驗和智慧”的自我期許,“學會感恩,內(nèi)心感受的平和與愛,從而內(nèi)化為正能量”這份豁達的氣度,反倒給我一種更適合我們一般大眾讀者的生活的感覺,語言也更“接地氣”。一個人尤其是社會上成就卓著者,其往往花更少的時間用于家庭、朋友的相處,因此一旦發(fā)生意外時刻,更是追悔莫及。人生的最后評價取決于能否用最少的籌碼玩出最精彩的游戲。禍福相依,無疑的是開復先生是個幸運兒,他重溫了朋友,親人與社會共同關(guān)注的生命中愛,也是重新?lián)肀Я巳澜?。巴菲特說過:用寬容的胸懷接受不能改變的事情,用極大的勇氣來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這也是本書給我最大的啟迪,我將會把它內(nèi)化到我個人的生活中。
別拿時間當成就的祭品,生活需要二八原則,這是開復先生總結(jié)他前半生經(jīng)歷所給出的金玉良言。但是在當下這種競爭激烈的人口爆炸時代,資質(zhì)平庸的草根們倘若一味地追求安逸與享受,極有可能出現(xiàn)連給孩子買奶粉錢都不夠的尷尬局面。一個人如果沒有足夠的本領(lǐng)立足,那他勢必會被淘汰。當前社會有相當多的草根似乎已經(jīng)習慣了這樣的模式:年輕的時候用健康換人民幣,晚年則反之。想想那些正在為理想奮斗的北漂族、蝸居族們,再返回頭看當前諸多“雞湯”強調(diào)的放下或是及時行樂亦之類的道德說教,尤其是以成功人現(xiàn)身說法的大徹大悟,試問如果當年他們沒有那么努力,今天哪有他們說話的資格呢?而他們說的那種千帆過后的通透與豁達,或許正是對生命的回歸和重新再認識,更是一個人發(fā)展到一定階段后的另一種返璞歸真的飛躍,這也是我對大多數(shù)所謂“雞湯”有所保留的原因。
B82
A
1672-5832(2016)06-0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