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琤
(作者單位:遼沈戰(zhàn)役紀念館陳列研究部資料室)
?
博物館與青少年教育
楊 琤
隨著近年來,博物館和青少年的關系日益密切,許多青年教育活動與博物館合作相繼展開。而在此過程中,我們不禁應該思考,如何才能使博物館在青少年教育方面發(fā)揮其最大的作用,利用博物館的資源和科技,使學生學習到更多的知識,促進青少年的素質教育。通過對博物館和青少年教育的探索,旨在使博物館在青少年教育方面發(fā)揮其最大的作用。
博物館 青少年 教育 國家
(一)博物館對青少年教育的優(yōu)勢
博物館是人類文明遺存的載體,保有大量的歷史印記,也是使歷史被人們記住的載體之一。它比文化的自然傳遞更加有意義,在博物館,文物可以非常直觀地展示在人們的面前,是歷史最真實的、不加渲染的展示。如果在博物館展示過程中,加上更加生動有趣味性的活動,就會時青少年增強對于歷史文物的新鮮感,更加主動地去了解更多的知識,在快樂的氛圍下收獲了更多知識,這是在常規(guī)的學校教學過程中無法做到的。因此博物館也被稱為‘社會教育機構’,博物館的特征決定了其注定會稱為國家教育工程中的一部分,并且這樣也可以更大的發(fā)揮它的功用。而隨著多種多樣的博物館活動不斷增加,例如首都博物館‘手工作坊’,自然博物館‘博物館之夜’等活動。這些教育活動的展開,給青少年提供了一個更廣闊的活動舞臺,既滿足了娛樂的要求,又能真正對青少年有一定的教育作用,博物館越來越會成為青少年學習的重要場所。
(二)博物館的教育主體
博物館的參觀主體是青少年,顯而易見的,教育主體也是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博物館是青少年必去的課外活動場所之一,并且經常由家長帶領參觀,學校組織活動參觀,但相比西方,中國博物館的教育活動項目開展較晚,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同時也有很多需要完善的方面。博物館針對青少年開展的各項活動,直接影響了青少年的教育水平,從而影響到未來社會的精神面貌和物質水平,因此博物館活動對學生的教育至關重要,博物館有義務對未來國家和社會的主人進行有益的文化宣傳活動,使其在成長過程中的精神世界更加豐富。
博物館是一個不同于學校的學習空間,展品替代了教科書成為青少年學習的對象,青少年在博物館中也獲得了更大的活動空間。對于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向青少年講解相關知識只是他們的工作,而對青少年來說,參觀博物館只是一種課外活動,沒有責任和義務一定要學習,但博物館的參觀卻的確會給青少年帶來相當多的知識,如果講解員的講解不生動,青少年可能就不會認真觀摩展品和傾聽相關內容,從而使博物館參觀的價值降低。目前我國博物館開展的活動種類逐漸增加,例如以節(jié)日為主題的活動,以人物為主題的活動等。大多通過一些有趣的活動形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活動氛圍比較具有趣味性。并且還有一些活動將室內實踐與戶外活動結合起來,使博物館教育的形式更加豐富多樣。
但我國的博物館教育距離國際水平還有極大差距,存在一些問題,我國大部分博物館缺少專門的教育場地,博物館室內陳設未考慮青少年教育這一因素;博物館內教育人員大多為講解員,缺少相應的專業(yè)知識,未進行過專業(yè)的技能培訓;博物館資金存在問題,缺少能夠用于教育的流動資金,無法承辦大規(guī)模的教育活動;博物館教育受眾范圍較小,有部分青少年不愿走進博物館學習新知識;博物館空間分布不均勻,有些青少年無法就近學習。
(一)制定科學的博物館教育戰(zhàn)略與規(guī)劃
戰(zhàn)略規(guī)劃是重要事件實踐的必要準備,可以為時間的順利展開打下基礎,但目前我國大多數博物館建設都缺乏相應的規(guī)劃和目標,從這一方面來說,國家教育部應該制定相關的戰(zhàn)略規(guī)劃,并且增強對博物館的戰(zhàn)略扶持。
(二)樹立青少年本位意識
中國博物館作為一種校外教育形式已經有很久的歷史,但在過去的歷史中,博物館一直由講解員‘壟斷’,進入博物館的流程就是跟隨講解員的腳步參觀博物館內的物品,青少年缺乏活動的自主性。與此同時,講解員的講解大多十分格式化,只注重知識的準確性,忽略青少年在參觀過程中的感受,缺乏生動活潑的互動,只是一味地知識的灌輸,缺少對于青少年的啟發(fā)創(chuàng)造。成年人固有的嚴肅死板的思維方式,不符合青少年的思維習慣,使講解員和青少年之間產生強烈的距離感。因此在未來的博物館講解活動中,講解員應該重視與青少年的互動,多傾聽青少年的想法和要求,對其有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加以鼓勵,多站在青少年的角度思考問題,創(chuàng)造出更適合青少年和更便于青少年理解和接受的講解詞,時刻關注青少年的反應,并且在一次次的講解過程中不斷改變糾正完善自己,努力使博物館在對青少年的教育方面發(fā)揮其最大的功用。更加重視青少年對參觀博物館后的感受反饋,從中提取出可以改進的方面,有利于博物館教育水平的提高。
(三)創(chuàng)造使青少年親身參與活動的機會和途徑
博物館應該多傾聽來自青少年的聲音,創(chuàng)造更多機會,使青少年能夠參與到博物館的各項活動之中,積極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不僅可以增強對青少年的教育效果,還可以擴大影響力,吸引更多青少年的加入。例如可以開通博物館微信公眾號,及時將相關活動在公眾號中推送,不定期舉行一些線上的關于博物館知識的有獎問答活動。發(fā)起一些博物館教育活動的征集創(chuàng)意活動,讓青少年提出自己希望的活動,也能提高其參加活動的積極性。開通博物館的相關論壇,使青少年可以在線上交流參加參觀和一些活動的經驗,給青少年發(fā)表自己感受和想法的機會,并且在這個過程中,成年人盡量避免對青少年的引導和約束,可以使他們自由的說出自己的想法,成年人可以根據青少年的見解調整博物館的相關活動。根據青少年年齡階段的不同開設不同的活動環(huán)節(jié),并且在活動中可以根據青少年不同的特點進行不同的對待,因人施教,增強教育的效果。
(四)多設立參與性強的可動手活動項目
青少年在學習過程中,最為直觀的接受新知識的方法就是動手,在動手活動的同時,青少年大多可以更好地掌握需要掌握的知識,青少年對任何事物都抱有相當大的好奇心,希望可以自己動手參與其中。但反觀博物館參觀的常規(guī)形式,青少年的參與度較低,博物館的展出方式分為幾種,概括來說就是封閉、半封閉、全裸露,但不論是哪種展出方式,青少年與展品的接觸都是較少的,因為害怕會將展品損壞,但實際上,如果可以讓青少年真正接觸實物,他們對展品的理解將會大大加深?;诳陀^條件制約,我認為可以做出與展品相似程度較高的等比例模型,用于青少年動手接觸,可以在過程中對展品有更深的認識?;蛘卟捎靡恍┨摂M技術,在保護展品的同時,最大限度的拉近青少年與博物館展品之間的空間距離,可以激發(fā)青少年對新鮮事物勇敢探究的天性,在獲得大量信息的基礎上也收獲了樂趣。
(五)創(chuàng)新多種的博物館參觀方式
目前的博物館參觀方式大多為講解員講解引導青少年參觀,但實際上可以對參觀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可以將講解任務交給參觀過博物館的青少年,使其成為義務講解員,作為一種社會實踐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充當講解員的青少年既鍛煉了他們的語言能力,還加深了對于博物館展品的理解和認識,參加參觀的青少年在年齡相近的講解員的引導下也能更加認真地對展品進行參觀。對博物館內部環(huán)境進行特別的設計和改變,使其更加容易被青少年接受,使青少年產生學習的樂趣。另一方面,講解員可以創(chuàng)新講解詞,將講解詞設計得更加貼近青少年的生活,例如可以加入一些時尚的網絡流行語,使其更加便于青少年的理解和接受,并且應該注意簡化一些晦澀難懂的專業(yè)術語,也能從一定程度上增加青少年對博物館參觀的興趣。在青少年中進行講解詞創(chuàng)新的相關比賽,加深青少年對展品的認識,有利于其對知識的掌握和吸收。
(六)應努力實現博物館對青少年免費
如果博物館對青少年是作為一種教育場所而存在,那么博物館應該對青少年降價或免費開放,國家應該給予博物館適當的資金支持。博物館作為國有物品,應該是不以盈利為目的的,但基于我國經濟水平發(fā)展尚未達到較高程度,還需要收取門票以填補經濟空白。我認為對于青少年的教育應該增加一定的資金投入,畢竟青少年是未來國家的支柱,需要一定的投入,才能得到回報,博物館對青少年應該免費開放,不應該帶有一些附加條件,例如學校組織,指定日期開放等限制。國家應該增加對博物館教育的資金投入,不僅可以免除青少年門票,還可以用資金舉行相關的教育活動,提升博物館教育的水平。
(七)加強博物館之間的交流,將博物館教育與學校教育結合
各博物館應該積極交流教育經驗,及時更新教育方法,內部教育人員應該經常交流,也可以采取教育人員流動任職的方式,為不同的博物館帶去不同的教育方式。不同博物館之間也可以聯手舉辦活動,加強不同地區(qū)青少年的交流,實現博物館教育水平的整體提升。在條件允許的情況,可以對國外的博物館進行實地考察,積極借鑒其博物館在青少年教育方面的經驗,運用于國內的博物館內,將博物館青少年教育的層次進行一個較大的提升。
青少年教育在社會中的地位較為重要,因此對于青少年教育應該從多方面加以重視,博物館教育應該極力配合學校教育,使兩者有機結合,發(fā)揮最大的作用??梢栽诓┪镳^設置專門的相關課程,將學生帶入另一個環(huán)境中學習,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使教學任務更加順利地進行。教師應該對博物館的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以滿足學生對知識的需求。
隨著博物館教育在青少年教育中的地位逐漸提升,我們也越來越認識到博物館教育對于青少年文化的熏陶,知識的潛移默化的影響等多方面的積極作用。博物館教育應以學生的樂趣為基礎,讓博物館成為培養(yǎng)青少年品德,增強知識能力的場所,也成為青少年休閑娛樂的樂園,使博物館教育在前進中不斷發(fā)展,通過不斷地改進和提升,成為教育的常態(tài)化方式之一。
[1]蓋爾·洛德,拜倫·洛德.北京市文物局當代博物館學前沿譯從·博物館管理手冊[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4.
[2]龐雅妮.博物館青少年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文物報,2013.
[3]田靜.博物館工作研究[M].陜西:陜西人民出版社.2015
(作者單位:遼沈戰(zhàn)役紀念館陳列研究部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