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玲
(作者單位:云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
試析兩岸英美文學作品漢譯的語言差異
楊曉玲
我國兩岸對英美文學的翻譯有很大不同,研究二者的語言差異,可以為兩岸翻譯提供借鑒參考,吸收對方的翻譯優(yōu)點,實現(xiàn)優(yōu)勢互補。本文將以兩部英美文學經(jīng)典作品的原著及兩岸譯本為研究材料,具體分析兩岸英美文學作品漢譯的語言差異,希望給相關人士提供一些參考。
文學翻譯 兩岸差異 英美文學
以《雙城記》為例,可以看出海峽兩岸進行文學翻譯的用詞差異。
大陸的譯本用詞華美,講求聲律和韻味,臺灣的譯本則用詞簡潔,追求直白和淺易。比如原文中的“The curtains were long and white,and some of the thunder-gusts that whirled into the corner”這一句,張玲和張揚的翻譯是:“窗簾又長又白,陣陣狂風夾著雷雨呼嘯而入,闖進這個街角。”而文怡虹的翻譯是:“潔白的長窗簾被吹入街角的風掀到了天花板上?!?/p>
通過這二者進行比較,可以發(fā)現(xiàn)海峽兩岸在翻譯作品時,用詞有很大差異。大陸用詞多采用結構式,如“又…又…”,使整個句子帶有一種文人氣息,使畫面更加生動可感;而臺灣在用詞時多采用平白簡單的詞匯,傳達原著小說的內容。翻譯是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它需要調動讀者的感性思維,為讀者打造一個虛構的空間,大陸的翻譯可以為讀者創(chuàng)造符合情境的氛圍,臺灣的翻譯卻稍顯單薄。
以《理想丈夫》為例,可以看出海峽兩岸在翻譯作品時策略的差異。戲劇性有文學性和表演性,要求作家在翻譯時一方面要還原原著的內容,另一方面要突出作品語言的可表演性。大陸翻譯這部作品的學者是文心,而臺灣翻譯這部作品的是余光中。
大陸在翻譯作品時采用直接翻譯的方法,語言模糊;而臺灣在翻譯作品時采用了意譯的方法,語言流暢。比如原文中的“l(fā)ove gives one an instinct to things.”文心的翻譯是:“愛能使人對事情產(chǎn)生本能”。而余光中的翻譯是“愛情給我們處事待人的本能?!痹俦热缯f原文的“We have all feet of clay,women as well as men.”文心的翻譯是:“我們都有一雙泥腳,男人女人都一樣”;而余光中的翻譯是:“我們都是血肉之軀,女人和男人一樣?!?/p>
經(jīng)過對比可以發(fā)現(xiàn),大陸的翻譯只是將原著內容進行直接翻譯,沒有進行語序的恰當調整和情感的融入,使語言比較晦澀難懂,但是臺灣在翻譯時把原著的內容進行了重新調整,使原著更符合讀者的審美需求,因此臺灣的譯本在這一方面更具優(yōu)勢。
以《雙城記》為例,可以看出海峽兩岸進行翻譯作品時對修辭處理的差異。
大陸在對作品中的修辭方法進行處理時,偏向于突出作品的審美價值,保留原來的修辭方式,而臺灣在翻譯作品時則只是進行了意義的簡單貼合。比如“eyes of fire”這一結構,大陸將其翻譯成“冒火的眼睛”;臺灣則將其翻譯成“滿腔怒火”。再比如原著中的“in the snow and frost of winter”這一句,大陸將其翻譯成“冒著冬天的霜雪”;而臺灣則翻譯成“在冬天的霜雪里”。
從上述的對比中,可以看出大陸在翻譯作品中更加注重修辭方式,還原原著的修辭內容,凸顯文學價值。臺灣在翻譯時只是傳達了原著的意義,沒有對修辭方式予以應用的重視,一定程度上折損了原著的美學價值。
以《理想丈夫》為例,可以看出海峽兩岸在翻譯作品時語言風格的差異。
臺灣在進行翻譯時,語言風格比較活潑,更具表演意味,而大陸在進行翻譯時受到直譯方法的影響,風格稍顯晦澀。比如原著中的“that bores me dreadfully”一句,大陸將其翻譯成“可我就受不了這個”;而臺灣則將其譯成“煩死人了”。再比如原著中的“Romance should never begin with sentiment.”這一句話,大陸將其翻譯成:“浪漫故事永遠不應該以感情開始”;而臺灣則將其翻譯成:“風流韻事絕對不能以柔情開始?!?/p>
從上述對比可以看出,臺灣在進行翻譯時語言風格更加貼近現(xiàn)實生活,話語中流露出俏皮和活潑,但是大陸的翻譯比較中規(guī)中矩,語言風格更為嚴肅,容易影響讀者的閱讀興趣[1]。
以《理想丈夫》為例,可以看出海峽兩岸在翻譯作品時對文化意象處理的差異。
在對戲劇的劇本進行翻譯的過程中,兩岸的翻譯各有千秋,互相都有值得借鑒的地方。比如,原著中的“He reflects every credit on the institution”一句,大陸將其翻譯成:“他對那個組織情有獨鐘”;而臺灣則翻譯成:“那會社的一切好處,在他身上都看得出來。”再比如,原著中的“Without the dreadful disadvantages of having a Penelope waiting at home for him”一句,大陸將其翻譯成:“可惜沒有意味珀涅羅珀為他守候家門,這對他是一大缺陷”;而臺灣則翻譯成:“卻不像那位希臘人那么礙手礙腳,回家還有個賢妻在等著他?!?/p>
從上述對比可以看出,大陸的翻譯直接突出了文化意象,而臺灣的翻譯則將文化意象的內涵延伸,二者各有千秋,可以互相借鑒。
海峽兩岸對英美文學的翻譯各具特點,二者應該取長補短,吸收各自的優(yōu)點,從而推進我國翻譯文學的繁榮。
[1]付吟璐.專有名詞漢譯規(guī)范化問題的探討[D].天津:天津大學,2012.
(作者單位:云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楊曉玲(1979-),女,云南昆明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應用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