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享
從神話原型批評角度淺析電影《機械姬》中的《圣經(jīng)》原型
李 享
人工智能因其富含較高可行性的科學理論與可以引發(fā)無限遐想的空間成為眾多科幻電影偏愛的話題。電影《機械姬》無論敘事模式或是人物設置等都隱藏著大量具有神話原型的意象,其輔助影片闡釋著簡單的劇情背后所蘊含著的復雜內涵。本文將從神話原型批評角度淺析電影《機械姬》中的“創(chuàng)世”之道。
機械姬 神話原型 人工智能
2016年3月,一場圍棋界的人機大戰(zhàn)讓全世界駐足圍觀,谷歌圍棋人工智能AlphaGo最終以4:1的成績戰(zhàn)勝圍棋世界冠軍李世石。有人驚嘆科技的進步,“AlphaGo短短幾個月的學習訓練就有可能跨越一個天才旗手幾十年走過的路”,更有人擔憂“這種機器的超級智能將給人類帶來毀滅”。
1950年,英國數(shù)學家圖靈在《計算機器和智能》一文中表示可以制造出與人腦活動方式極為相似的機器,而判斷機器是否擁有智慧則需要“圖靈測試”進行驗證。電影《機械姬》便是圍繞“圖靈測試”這一主題預設了人工智能擁有自我意識后人類世界即將面臨的難題。程序員迦勒有幸中獎,受邀到富豪老板內森的林間別墅度假一周,而到達別墅后,迦勒才被告知他來到這棟高科技研究所的真正目的是要協(xié)助內森對一位人工智能機器人艾娃進行圖靈測試。艾娃則在七天里成功利用迦勒的信任殺死內森,并偽裝成人類逃出別墅、前往她向往已久的人類社會。這如同上帝創(chuàng)世紀造人的情節(jié)設定與片中其他取自《圣經(jīng)》的元素一道編織了一則科幻版的寓言。本文將從神話原型批評角度淺析電影《機械姬》中的《圣經(jīng)》原型以探尋這部獲獎無數(shù)的科幻電影背后蘊含著的文化價值,研究其通過怎樣的方式警醒著現(xiàn)實生活中的我們思考如何去面對當有天人工智能擁有與人同樣的情感與智慧。
原型批評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流行于西方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批評流派。其創(chuàng)始人弗萊將原型說直接運用于文學作品分析,原型以一種統(tǒng)一且有效的手段給予作品一種象征的秩序,使得在特定文化環(huán)境中的群體可根據(jù)文化長久豢養(yǎng)的約定俗成來更好地理解作品背后的寓意,《圣經(jīng)》則是西方最主要的神話原型來源。電影《機械姬》無論是在人物設定還是在情節(jié)設置方面均蘊含著大量《圣經(jīng)》原型,并借助其意象的力量在科幻的想象沖擊過后給予觀眾哲學的思索,對影片中《圣經(jīng)》的原型進行解析將會有助于分析這種思索如何誕生。
(一)人物設定中的《圣經(jīng)》原型解析
《機械姬》整部電影共出現(xiàn)五個人物,而據(jù)導演介紹,其中三個主要人物的命名均與《圣經(jīng)》有關。
人工智能機器人艾娃Ava來源于夏娃Eve,夏娃是世界上第一個女人,她由亞當用一根肋骨制造,在被誘惑偷吃禁果后被逐出伊甸園?!稒C械姬》中的艾娃同樣是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度較高的人工智能機器人,其在設定之初則被賦予了女性的外貌,他同樣是由男性制造出來,并在影片結尾逃離自誕生起就從未離開過的研究所。影片借夏娃之名暗喻著艾娃的身世背景,并制造與夏娃被逐出伊甸園相反的艾娃主動逃出研究所的反差來描繪人工智能超越人類的進化以及對男權壓迫的諷刺。
《圣經(jīng)》中有一位被上帝稱為“合我心意的人”的偉大君王大衛(wèi),他的身邊有一位愛講故事的先知內森Nathan,影片中創(chuàng)造艾娃的天才科學家內森Nathan便借其命名,象征他所擁有的智慧。片中,內森還多次用希臘神話人物普羅米修斯自比,以普羅米修斯為人類帶來火種自比創(chuàng)造出完美的人工智能機器人為科技帶來了革命。
片中,程序員迦勒Caleb與《圣經(jīng)》中至高的神耶和華的信仰者迦勒Caleb同名。《機械姬》中,因為他的平凡,迦勒才被內森選中參加圖靈測試,而在面對針對他的喜好而設計的艾娃的求助后,迦勒爆發(fā)出了前所未有的勇敢,然而他對艾娃的愛最終換來的只是艾娃的利用。
(二)情節(jié)設置中的《圣經(jīng)》原型解析
不僅在人物的命名及性格的設定方面參照《圣經(jīng)》,《機械姬》在情節(jié)的設置方面同樣借《圣經(jīng)》中諸如“創(chuàng)世”“誘惑”“弒父”等原型情節(jié)加以使用,營造出一種未來神話感,不同的則是,人工智能戰(zhàn)勝了戰(zhàn)無不勝的人類成為了神話結局的主人公。
1、上帝七天創(chuàng)世紀
《圣經(jīng)》創(chuàng)世紀中記載,上帝在七天的時間內開創(chuàng)了全新紀元。而《機械姬》同樣通過七天的時間展示了艾娃由人工智能蛻變?yōu)椤叭恕钡募毮佭^程。除開篇與結尾外,整部影片被七個黑屏畫面截開,每個黑屏分別標識“AVA:SESSION 1”至“AVA:SESSION 7”,以線性時間敘事結構展現(xiàn)著艾娃圖靈測試的每一階段。
《圣經(jīng)》中,上帝因懼怕人類齊心協(xié)力攀塔登天而設定群體間語言不通使人類彼此疏離,而在人工智能的圖靈測試中,語言測試也成為了最基本的內容。上帝第一天創(chuàng)造了光,影片中迦勒第一天便震撼于艾娃的交流自如,雖然此時迦勒仍把艾娃當作高級的人形電腦來看待,但毫無疑問,艾娃通過了第一天的測試。上帝在第二天創(chuàng)造了空氣,迦勒對艾娃的第二步測試則是感覺。迦勒通過觀察艾娃聽到自己人生經(jīng)歷時的感受發(fā)現(xiàn)艾娃像正常人一樣自然地表示了遺憾與同情,這一切反應幫助艾娃通過了迦勒的第二步測試。上帝在第三天創(chuàng)造了果蔬,艾娃則在第三天展示了自己的畫作與女裝樣貌,喚醒了迦勒對其被囚禁的同情,也讓迦勒接收到了作為“女人”的艾娃所具備的性吸引力。上帝在第四天創(chuàng)造了光體,帶來了晝夜歲月,迦勒則在第四天與艾娃討論更加抽象的哲學問題,艾娃自然且有深度的回答已經(jīng)超越了許多普通人的水平。上帝在第五天創(chuàng)造了雀鳥魚類,艾娃則在第五天轉被動為主動地向迦勒發(fā)問,甚至尖銳地提出為什么自己的命運不能像人類一樣自我主宰的生存問題,這種強烈的自我意識使迦勒開始質問創(chuàng)造這樣高級的人工智能究竟又有何意義。對此,內森則是從上帝視角審視人類進化。而在這一天,迦勒發(fā)現(xiàn)了內森別墅中多具因研究而報廢的人性人工智能,殘酷的真相讓迦勒決定拯救艾娃。上帝在第六天先后創(chuàng)造出了牲畜、野獸及人類,迦勒則在這一天被艾娃的恐懼與無助打動,艾娃利用無辜成功激活了迦勒的共情,讓迦勒為了拯救自己義無反顧。內森則偷偷地記錄下迦勒與艾娃在停電時的密謀。第七天,上帝造齊萬物,休養(yǎng)生息,而在這一天,迦勒也停止了對于艾娃的測試,打算灌醉內森后帶著艾娃逃出別墅,不料內森先發(fā)制人說出全部的真相。而在研究所的另一角,艾娃成功說服了低級的人工智能京子一起殺死了內森,留下迦勒被關在研究所內,獨自逃入人類社會。
回頭再看《機械姬》的英文原名“Ex Machina”,其取自拉丁文“Deus Ex Machina”,意為戲劇中制造意外劇情逆轉的機器神。影片將測試劇情工整地用七天的黑屏隔開,具有明顯的隱喻意味。七天足夠上帝開創(chuàng)新紀元,也見證了艾娃從人工智能變?yōu)椤叭恕?,最后成為了開創(chuàng)人工智能生命紀元的“神”,唯有對上帝七天創(chuàng)世的神話有所了解才能夠領悟到編劇與導演想要傳遞的這一層意義。
2、夏娃走出伊甸園
伊甸園是《圣經(jīng)》中的重要意象,創(chuàng)世紀中記載,耶和華安置世界上第一對男女亞當與夏娃住在其中。因撒旦的引誘,亞當與夏娃偷吃禁果“知善惡樹”的果實而產(chǎn)生了羞恥之心,也因此犯下了原罪被上帝逐出伊甸園,自此代代遭受塵世折磨。
《機械姬》中內森的別墅則是伊甸園一樣的存在,它被建造在茂密的樹林、奇異的巖層、壯觀的瀑布中,整棟別墅日常除內森與人工智能機器人外再無他人,生活均可通過特殊的設計實現(xiàn)自給自足。“伊甸園在文學作品中往往是樂園、天堂的代名詞,其實那不過是伊甸園的表層意象。其深層內涵恰好相反,表達的是孤寂、迷惘和背叛,以及由此產(chǎn)生的負罪感和恐懼感?!比斯ぶ悄馨迍t是自被內森開發(fā)起便居住在這樣的完美牢籠中不曾走出這座看似鳥語花香實則壓抑的科技感“伊甸園”。
《圣經(jīng)》中,偷吃禁果后的亞當夏娃擁有了羞恥心,兩人用無花果的葉子遮住了赤裸的性器官,代表兩人性別意識的完全覺醒?!稒C械姬》中,艾娃的最初亮相是赤裸的,赤裸地展示著身體上除類人皮膚材質的部分外明顯的電子管與金屬材料,她雖然被設定為女性,卻并不自覺地去尋求女性氣質。在與迦勒見面的第三天,艾娃走進迦勒看不到的房間,穿上了碎花裙,戴上假發(fā),利用自身的女性氣質得到了迦勒的垂憐與保護。影片高潮部分,夏娃說服被內森當做奴隸般玩弄的低級人工智能京子擺脫“失語”的設定殺死了“父親”內森,完全違背了“不能傷害人類”的機器人三大法則之首,背負上人工智能的悲劇設定所帶給她的原罪。影片結尾,艾娃主動構建起自身的女性氣質,她先是將其他被內森拋棄的低級人工智能機器人身上類人類材質的撕下,將其貼合在自身曝光著電子管與金屬的肢體,并在多重的鏡像中欣賞著自己如赤裸的人類女性般細膩誘惑的身體,然后戴上假發(fā)、套上白裙,好奇地離開如“伊甸園”般的林間別墅,走入洶涌的人潮。
從性別意識的啟蒙到為自己穿上新裝,從背負原罪到走出伊甸園,艾娃的設定與夏娃如出一轍。夏娃被逐出伊甸園后開始領教分娩的痛苦,而艾娃雖然是主動離開林間別墅,但當她真正進入人類社會后,面臨的究竟是繼續(xù)因自由而快樂還是接踵而至的困惑與可能被孤立、毀滅的結局?導演與編劇并沒有給出答案。人類究竟需要什么樣的人工智能,而人工智能發(fā)展到一定程度是否又真的會安于人類的掌控?影片在結局的處理上通過在情節(jié)設置上對于神話原型模式的引用為觀眾留下了無限遐想與思考的空間。
人工智能由人創(chuàng)造,其數(shù)據(jù)儲存與處理能力都將超越人類,一旦技術可行性達到,人工智能擁有了自我意識與對自身人權的追求,成為對于人來說神一般的存在,人類就將要面對人工智能失控的巨大威脅。憑借對“人工智能機器人是否應當具有人權”創(chuàng)新性探討以及并不夸張的圖靈測試場景設定,《機械姬》入選科技類權威雜志《科學》評選的影史十大人工智能主題電影,并榮獲最佳英國獨立電影最佳科幻電影、堪薩斯影評人協(xié)會最佳科幻恐怖片等獎項。
科幻電影天馬行空的想象與富有秩序感的世界觀設定使其本身便具有與神話相似的氣質,而《機械姬》通過從人物設定、劇情設置兩大方面對《圣經(jīng)》神話原型加以運用,無論是從人物、敘事還是主題上都更好地完成了與神話原型《圣經(jīng)》的共通,進一步加深了其寓言神話的獨特氣質?!稒C械姬》《圣經(jīng)》神話原型的運用輔助影片闡釋其簡單劇情背后的復雜內涵,神話原型的輪回與宿命感也為影片增添了一抹令人背后發(fā)涼的驚悚。當有天科技發(fā)展到影片中的高度,《機械姬》的創(chuàng)世神話是否真的會成為人與人工智能相處的《圣經(jīng)》?電影帶來的倫理迷思將會值得我們持續(xù)思考。
[1]葉舒憲.神話原型批評[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87.
[2]張雪.弗萊的神話一原型批評理論[D].四川: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2004.
[3]魏子韻.〈機械姬〉:道德啟示錄[J].視聽.2015(09).
(作者單位:西南交通大學)
李享(1992-),男,漢族,天津人,新聞傳播學碩士,研究方向:影視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