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琛
積極運用“熊貓外交”對中國和平形象的提升
王士琛
“熊貓外交””是新中國建國以來多次使用的特色外交方式之一,為我國對外交往開拓了局面。改革開放后,“熊貓外交”經歷了一系列變化,受關注度依然不減。在新時期應繼續(xù)積極運用“熊貓外交”,將對我國和平形象乃至綜合軟實力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靶茇埻饨弧钡淖饔弥饕腥齻€方面:更有利于中國樹立和平的國際形象;可以結合全世界范圍內的熊貓相關衍生品開展多渠道傳播;可以帶動中國和國際組織開展合作,同西方在動物保護等議題上進行話語對接。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熊貓外交”一直是中國外交的組成部分。20世紀50年代,中國領導人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等就已經敏銳地意識到熊貓作為中國特有的珍稀動物,能夠在中國對外交往中起到積極作用,隨后在一些外事活動中,開啟了將熊貓作為禮物送給友好國家的先河。1957年,蘇聯(lián)成為了第一個獲得新中國贈送大熊貓的國家。但由于當時國際局勢的影響和中國自身的外交選擇,“熊貓外交”的主要對象都是同中國在同一陣營的社會主義國家。1972年,隨著時任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對中國展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訪問,開啟了中美兩國直接對話的歷史。在尼克松總統(tǒng)返回美國之后不久,中國政府將一對熊貓作為禮物,贈送給美國,希望以熊貓作為友誼使者,改善中美兩國關系,并為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做出努力。熊貓的到來在當時的美國民眾中間產生了巨大反響,美國國內甚至為了熊貓應該安頓在哪家動物園而激烈爭論,最終,兩只大熊貓落戶美國國家動物園。這也是中國政府第一次向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贈送熊貓,“熊貓外交”始遍及全球。從1957年到1982年,中國一共向9個國家贈送了23只大熊貓。
1982年之后,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提出,中國開始將“熊貓外交”作為服務國家大政方針的一項輔助性手段。彼時的中國百業(yè)待興,急需西方發(fā)達國家的資本和技術支持。不少西方國家都在猶豫是否對中國進行投資。在當時中國領導層的決策下,“熊貓外交”成為了吸引外資的手段之一。西方國家如果愿意投資國門剛剛開啟的中國市場,那么就可能得到中國政府贈送的熊貓作為回報。一些歐洲國家在這一時期憑借自身對于中國市場長遠發(fā)展的精準眼光,開始進軍中國大陸市場,并得到了中國政府贈送的熊貓。必須要指出的是,從1982年開始,中國政府改變了“熊貓外交”的政策。由于野生大熊貓數量急劇減少,響應保護瀕危動物的全球性號召,中國政府開始將熊貓從以往的“贈送”變?yōu)槿缃竦摹俺鼋琛?,無論熊貓身處哪一個國家,其所有權依然歸中國所有,當地政府不但要負責熊貓的日常照料,每年還要向中國繳納一筆租賃費用。如果熊貓在異國他鄉(xiāng)生下熊貓寶寶,那么熊貓寶寶同樣也歸中國所有,在合適的時候會被帶回中國飼養(yǎng)。盡管如此,不少國家都依然希望能夠得到一對中國大熊貓,這不但可以豐富本國動物園的物種,也標志著自己同中國建立了良好關系。
近年來,英國、新加坡、加拿大、丹麥等國家同中國政府達成協(xié)議,將陸續(xù)引進中國大熊貓。最近一次中國熊貓外借的新聞是2014年中國兩只大熊貓“星微”和“好好”由中國前往比利時,入住比利時天堂動物園為它們新搭建的熊貓館,并將在那里度過15年的時間。這對大熊貓得到了比利時的高度重視和隆重歡迎,首相迪呂波到布魯塞爾機場迎接熊貓專機。2014年習近平主席和夫人彭麗媛女士在訪問比利時時,同比利時國王菲利普夫婦一同為大熊貓園揭幕。比利時天堂動物園2014年復活節(jié)假期參觀人數創(chuàng)下了歷史新高,可見熊貓在歐洲的受歡迎程度。目前,在全世界范圍內,擁有大熊貓的國家有美國、墨西哥、日本、泰國、澳大利亞、奧地利、德國、西班牙和比利時等,其中,美國有四家動物園擁有熊貓,而日本有三家。
新時期,“熊貓外交”呈現(xiàn)出新的特點。
第一,大熊貓是中國特有的珍稀動物,在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qū)都極為罕見,是代表中國國家形象的最佳動物。國家林業(yè)局2013年公布的第三次熊貓普查結果顯示,全世界現(xiàn)有野生大熊貓數量在1600只左右,其中80%以上都分布在我國四川省境內。截至2011年年底,全世界圈養(yǎng)大熊貓333只。全球最大的圈養(yǎng)大熊貓人工繁殖種群在我國臥龍大熊貓繁育基地,擁有熊貓超過100只,并且具備了強大的科研實力,解決了大熊貓的適時配種問題。
第二,盡管大熊貓數量隨著中國科研水平的提升得到了有效保障,但中國已經不再可能向其他國家贈送大熊貓,而是選擇合作研究模式。2007年,中國農業(yè)部就明確表示,中國不再向國外贈送大熊貓,但是可以與國外機構展開合作研究。而此前以商業(yè)目的租借大熊貓的做法也就此終止。因此,目前能夠獲得大熊貓的國家都是通過其動物園或者研究機構同中方的相關機構進行聯(lián)合研究,從而獲得中國大熊貓的。接受國租借大熊貓的期限一般是10年,每年需要向中國支付100萬美元。由于大熊貓常常都是成對租借,所以平均每只熊貓每年的租金為50萬美元。
第三,“熊貓外交”的作用更為多樣化,不只是根據對方國家的意識形態(tài)或是否愿意對話投資這些過去的標準。中國近年來租借給加拿大、法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熊貓,而這幾個國家無一例外都同中國簽署了關于化學物質鈾的相關合約。中國在2011年租借給日本一對大熊貓,希望能夠借此機會改善同日本由于領土紛爭而導致的緊張關系。
梳理“熊貓外交”的歷史,可見其對于推動中國公共外交和國家形象起到了極為積極的作用。在當下,繼續(xù)推動“熊貓外交”對于中國和平形象與軟實力的提升是大有裨益的。
第一,大熊貓是中國特有的珍稀動物,在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qū)都極為罕見,是代表中國國家形象的最佳動物。國人都喜歡以“龍的傳人”自稱,以神圣、高大和充滿正義感的龍作為我們的圖騰,同時也作為向外推廣的代表國家形象的動物。然而,在西方國家尤其是歐洲國家,龍所代表的意涵與其在中國歷史文化中所代表的意涵相去甚遠。在這些國家的民眾看來,龍往往同邪惡相關聯(lián),許多經典的歐洲兒童故事中,龍都是以反面形象出現(xiàn)的。這無疑使得西方人對于中國龍從一開始就持保留態(tài)度,不利于大家接受,而國人自認為是龍的傳人,更加讓西方人難以理解。而大熊貓則是真實存在的動物,其體型較為圓潤龐大,再加上厚厚的毛發(fā),天生就有一種可愛感,對于任何一個年齡段的人來說都很有親和力,不會認為這是一種有害或有攻擊性的動物。
第二,熊貓的周邊衍生品更受全世界范圍歡迎,可以起到助推中國 “熊貓外交”的作用。近年來,熊貓主題的衍生品在世界各地隨處可見。2008年北京奧運會吉祥物五個福娃當中的一個就是熊貓“貝貝”。以熊貓卡通形象為主人公,以中國四川為取景采風地的好萊塢動畫大片《功夫熊貓》更是掀起了全球的觀影熱潮。在美國,無數大牌明星爭先恐后為這部熊貓動畫片進行配音,并出席其首映禮,其陣仗不輸于任何一部其他大片。這樣的周邊衍生品使得更多人尤其是青少年對于熊貓有了認知。同時,這些關于熊貓的正面形象,如充滿活力的熊貓貝貝,以及《功夫熊貓》電影中同惡勢力做斗爭的熊貓阿寶,都讓普通民眾對于熊貓有著極高的好感度和認可度。將中國的國家形象同熊貓形象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有利于西方普通民眾對于中國和平形象的認可,更可以助推這些知名衍生品種向全世界傳播。
第三,合理運用“熊貓外交”能夠加強同國際組織聯(lián)系,并進行更多 符合西方價值觀的活動。在世界范圍內,對于野生動物保護最知名的國際組織是世界自然保護基金會,對于大熊貓的保護是該基金會的重要工作內容。值得一提的是,基金會的圖標就是一只大熊貓。在歐美的許多機場中,都可以發(fā)現(xiàn)印有“WWF”字樣的募捐箱,這正是世界自然保護基金會的英文縮寫,不少候機的旅客都會向其中投放一些零錢,以資助世界范圍的動物保護活動。中國如果能夠更加積極地運用“熊貓外交”,可以同該基金會進行更廣泛的合作,嘗試在海外國家舉辦關于熊貓的主題活動,如普及大熊貓生態(tài)和保護知識,介紹中國在大熊貓科技方面的成果,呼吁更多民眾關注大熊貓的保護和研究工作等。同國際組織的合作將進一步提升中國“熊貓外交”的受關注度和公信力,也更加符合西方價值觀和有助于中國和平形象的提升。
王士?。翰剪斎麪栕杂纱髮W和日內瓦大學政治學博士候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