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素杰+陳梅
摘 要:運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對武昌理工學院2015級新生進行心理普查,探析大學新生存在的心理困惑,為日后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輔導、干預工作提供依據(jù)。普查結果表明:大學新生的癥狀主要集中在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和敵對,占總測試人數(shù)的15.96%。在陽性項目均分上,存在極其顯著的性別差異,即女生得分高于男生(t=-0.33,P<0.001);在軀體化、抑郁、焦慮、恐怖四個因子上存在性別差異,即女生得分均高于男生(P<0.05)。針對上述問題,應大力宣傳心理健康教育知識;重視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性別差異;開展心理健康后續(xù)訪談工作;落實宿舍——班級——學院——學校四級心理健康工作模式。
關鍵詞:大學新生;心理測評;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 G640 文獻標識碼:A
1 引言
大學生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是進行其他活動的前提。大學新生入校后,面臨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的巨大變化,由于生活經驗和自我調適能力及心理準備不足,很容易產生各種心理適應不良。如果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則會造成心理失調甚至心理障礙。因此,武昌理工學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對新生進行心理普查,了解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探析學生主要的心理困惑,從而提出干預對策,調解學生心理困擾,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2 對象與方法
2.1 對象
3554名武昌理工學院2015級新生參加普查,最后獲得有效測試問卷3546份。
2.2 方法
2.2.1 工具
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該量表是我國高校常用的心理健康測查工具,測量較廣泛的精神癥狀學內容,從感覺、情感、思維、意識、行為指導生活習慣、人際關系、飲食睡眠等,要求被試者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做評定,具有較高的信效度。
該量表包括90個條目,共9個分量表,即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zhí)和精神病性。每一個條目均采用5級評分制。
按照全國常模結果,總分超過160分,或陽性項目數(shù)超過43項,或任一因子分超過2.5分,可考慮篩選陽性,需進一步檢查。一般規(guī)定9個因子中的任一因子均分≥3分為陽性,表示有中等程度以上的心理健康問題。分值越高,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低。一般按照(1-5級)評分把學生分為三類:
① 2.5≤因子分<3為輕度癥狀,需要進一步篩選。
② 3≤因子分<4為中度癥狀,應引起關注,進一步進行訪談。
③ 4≤因子分<5為重度癥狀,需要重點關注和心理干預的對象。
2.2.2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
3 結果
根據(jù)SCL-90測試結果分析規(guī)則,量表統(tǒng)計結果如下:
3.1 武昌理工學院2015級新生SCL-90測試總體結果
本測試量表任一因子分大于2.5即被界定為異常,武昌理工學院 2015級新生心理普查結果顯示,11.42%的學生為異常。
把異常學生按照嚴重程度進行分類,結果顯示輕度癥狀者占7.61%,中度癥狀者占3.55%,重度癥狀者占0.25%(見表1)。
3.2 異常學生在各因子上的統(tǒng)計結果
從統(tǒng)計學生在各因子上的分布情況(見表2),可以看出,2015級新生在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敵對因子出現(xiàn)癥狀的人數(shù)較多,占到總測試人數(shù)的15.96%,說明強迫、人際關系敏感及敵對是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困惑。而存在軀體化癥狀的人數(shù)最少,僅占1.04%。
3.3 學生常見的十大癥狀表現(xiàn)
對學生選擇“癥狀經常出現(xiàn)”的10個條目(即打到3分及以上)進行統(tǒng)計,見表3。其中26.96%的學生有選擇“想結束自己的生命”。
3.4 不同性別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得分比較
2015級新生有效測試男生1780人,女生1766人,對我校不同性別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比較,見表4。結果發(fā)現(xiàn):在軀體化、抑郁、焦慮、恐怖四個因子上男生與女生之間存在顯著差異,即女生得分均高于男生;在偏執(zhí)因子上存在邊緣顯著差異,即男生得分高于女生;在陽性項目均分上也存在極其顯著差異,即女生得分高于男生。
由此可知,我校女生總體的心理健康狀況低于男生,尤其在軀體癥狀、抑郁、焦慮和恐怖癥狀上高于男生。
4 討論與分析
4.1 大學新生的總體健康狀況
測試結果表明武昌理工學院2015級新生總體心理健康良好。但也有一部分學生存在心理困擾,癥狀主要表現(xiàn)在強迫、人際關系敏感和敵對。
強迫癥狀的學生常常表現(xiàn)在雖然自己明知道沒有必要,卻難以控制的出現(xiàn)一些無意義的想法、沖動和行為。這往往跟學生的人格特征有關,表現(xiàn)為過于追求完美,在思維和行為上表現(xiàn)為過度思慮,處處謹慎小心,害怕出現(xiàn)差錯和失誤,害怕達不到自己的期望,對結果苛求完美。
大學校園的集體生活使他們面臨著更加復雜多樣的人際關系,大學生自我意識的發(fā)展也使得他們非常注重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和評價。一部分學生由于個性內向、害羞、自卑、交際能力欠缺、對朋友過分理想化和不正確的自我意識等原因導致在人際交往中非常敏感,過分在意別人的看法,在生活中表現(xiàn)為情緒波動大、自我封閉等。
現(xiàn)代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給大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帶著家庭的期望和自我成才的期待,初入學校的大部分新生對新的生活和自我都有著更高的期望。但是現(xiàn)實生活可能會不如自己所愿。因此,大學生面對新的學習、人際壓力,會對老師、同學產生敵對心理,在行為上表現(xiàn)在易沖動煩躁,對他人充滿不滿和怨恨。
4.2 大學新生心理健康水平及表現(xiàn)存在性別差異
與男生相比,女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較差,主要表現(xiàn)在軀體化、抑郁、焦慮、恐怖。從近兩年武昌理工學院的學生訪談及對學生的心理咨詢發(fā)現(xiàn),女生產生心理問題的比例也較高,且主要集中在人際交往、抑郁和焦慮。許多高校的心理測試也表明女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低于男生。其原因可能是以下幾方面:一是因社會普遍存在的性別歧視,女生面臨著更大的就業(yè)壓力,要求女生在生活和學習中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二是女生情感更加細膩,敏感,常常因為同學間的正常競爭和無意的言語傷害彼此的感情,也常常因為一些小事導致情緒波動,影響學習和生活。三是因女生自身生理特點和角色,女大學生常常會有對自身能力的懷疑,情感比較脆弱。
5 對策
5.1 大力宣傳心理健康教育知識,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引導學生正確看待心理咨詢,樹立心理健康自我保護意識
學生測試結果所反映的狀態(tài)應是其入學前期的情況,大學初期是其走出心理陰影及改善不良心理的最佳時期。但是,由于部分大學生對心理咨詢了解不夠,經常會錯誤地認為去看心理門診就是精神有問題,以致出現(xiàn)心理問題的時候不能主動尋求幫助。因此,當務之急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識,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心理健康自我保護意識。
第一,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在日常專項工作中,可以統(tǒng)籌開展心理健康講座如人際交往、情緒管理、生命教育等專題講座及開展團體輔導等活動,做好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值班老師、值班時間、值班地點宣傳工作.
第二,各學院要完善心理咨詢值班制度,做好心理咨詢室宣傳;可以充分利用院刊、櫥窗、板報載體,經常開展一些心理健康主題活動,如開展主題班會,解答學生關于學習、生活等方面的迷茫和困惑,幫助他們團結同學,盡快融入大學生活。
第三,利用好大學生心理健康課堂,向新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識,解答學生的心理困惑。通過課堂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心理健康意識,了解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都是一個人“健康”不可缺少的因素,有了心理疾患就像身體不適一樣,應該及時求助,以求得解答、疏導。
5.2 重視性別差異,關注女生心理健康
女大學生有著自身的特點與成長規(guī)律,因此,我們要進行差別教育,重視女生心理健康教育。目前,不少高校通過開展女生節(jié)、女生風采月等專題活動,關注女生的成長和發(fā)展,吸引女大學生走出寢室等小圈子,參與到更廣泛的校園文化活動中。不少女生的問題都與人際關系緊張等問題有關,因此,定期開展針對女生的人際交往、寢室關系矛盾處理、戀愛、情緒管理等方面的指導活動,增強她們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有助于她們形成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減少心理問題的發(fā)生。另外,還要幫助女生充分發(fā)掘自身的優(yōu)勢,引導她們樹立現(xiàn)代知識女性的形象,樹立自信心,增強競爭力。
5.3 開展后續(xù)訪談工作,建立問題學生檔案,進行分類輔導和干預
SCL-90作為初步篩查,根據(jù)結果對篩查出的異常學生進行訪談,建立學生檔案。對于訪談中發(fā)現(xiàn)具有精神病性癥狀表現(xiàn)的學生,如思維渙散、抑郁表現(xiàn)等癥狀表現(xiàn),中心應及時進一步訪談,確定學生問題,并反饋到學院。如學生確實存在精神病性癥狀,應及時通知家長帶學生去醫(yī)院進行診斷或同家長一起采取其他干預措施。對于訪談中發(fā)現(xiàn)的嚴重心理問題學生,如癥狀持續(xù)三個月以上,內心極其痛苦得不到解決,有自殺想法等,中心應聯(lián)系家長啟動危機干預方案。對于訪談中發(fā)現(xiàn)的一般心理問題學生,應給學生提供心理咨詢服務或者素質導師進行輔導。
5.4 落實宿舍-班級-學院-學校四級心理健康工作模式,從不同層次、不同側面了解學生可能存在的心理問題,真正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評估,早干預
學院要培養(yǎng)一批積極向上、樂于助人、經受心理健康培訓的學生隊伍。充分調動班級心理委員、班干部及寢室長了解、掌握隨時出現(xiàn)的新對象、新動態(tài),做到早發(fā)現(xiàn)。一旦發(fā)現(xiàn)學生的異常情況,素質導師應立即對相關情況進行詳盡了解并及時采取措施,幫助學生解決一般性的心理問題,處理情況及結果應記錄在案備查。對部分一時難以處理或出現(xiàn)較嚴重心理危機的學生,要及時向學院領導匯報,并迅速通報學工處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共同做好危機干預工作。
5.5 加強對新生的人文關懷,提供心理支持
新生剛進入新的環(huán)境中,是存在心理困惑和心理問題最多的一個群體,尤其是家庭經濟困難和患有身體疾病的學生。他們可能面臨著生活、學習和人際交往的不適,如果得不到關注和理解可能會產生嚴重的心理危機。所以,我們所有教師特別是素質導師要給予他們足夠的注意、關懷、溫暖與理解,幫助他們度過這一敏感期,盡快適應環(huán)境,投入大學生活。另外,一部分學生在入學后不久會產生一些迷茫和困惑,我們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個人成長。我們要通過班會、團體活動和個體談話等方式,幫助他們制定個人成長發(fā)展規(guī)劃,幫助他們盡快熟悉、了解其專業(yè)特點及發(fā)展方向、就業(yè)趨勢,及早確立個人學習方向、努力方向。
參考文獻:
[1] 邱利聰.大學新生心理健康測試量表的選擇與使用分析[J].教育與職業(yè),2006(24).
[2] 張笑儀,鄒海貴,王國平.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分析--以南華大學2013級新生心理普查數(shù)據(jù)為例[J].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2).
[3] 彭香萍.當今高校新生的主要心理問題及輔導策略[J].心理科學,2006 (1).
[4] 翟媛媛.積極心理學與女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青海民族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2).
[5] 彭子菊.大學新生心理健康普查與建檔工作研究[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