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熔金,暮色四合,乘一葉扁舟,來到歷史的彼岸:與蘇軾探討人生的渺茫與偉大,與陶潛共享帶月荷鋤歸的美好,與李煜分擔愁如東流之水的感傷……用一指墨香,覽盡文化之深邃與靈動。【開篇運用想象,以排比的形式與文化名人對話,將讀者引入濃厚文化氛圍中,自然地導入話題,照應題目,語言典雅,令人眼前一亮】
文化從那翻滾激蕩的黃河開始,便根植于我們的心田,鐫刻于我們的基因。那寓意吉祥的中國結(jié),那元宵佳節(jié)的燈謎,那美輪美奐的華夏庭院……無一不是珍貴的傳統(tǒng)元素。而偉大的中華民族也正因這博大精深的文化而愈發(fā)絢爛壯美。
把文化作為生命的行囊,便讓靈魂與文化一道,穿行在歷史的音符與文字墨香之間?!疽猿R姷膫鹘y(tǒng)文化元素為例,有力地論證了文化深深地融入在人的靈魂之中,是伴隨人一生的寶貴行囊,點明主題。引出下文穿行于歷史與文墨間的文化之旅】
文化,流淌在悠遠的簫聲中,訴說著哀怨與愁緒;文化,彌漫在阿炳的二胡中,嘆盡人生的跌宕起伏;文化,流轉(zhuǎn)于錦瑟之間,輕攏慢捻之中凈化了內(nèi)心的污穢……本無生命的樂器與樂曲結(jié)合在一起,便成為了文化的載體,寄予著心靈的世界,承載著厚重的文化?!緦⒁魳放c人的情感關聯(lián),論證了文化行囊對于人心靈的影響,文化行囊是安放心靈的寄托】
不僅僅在絲竹間,文化也在素凈的宣紙上蔓延而來。張大千匍匐在洞底繪出的夢幻敦煌,訴說著那千百年前人們的信仰;齊白石著力畫出的自然風物,傳達著生命的靈動;壯觀的《清明上河圖》,刺激著審美的神經(jīng)……中國畫中的水淡云輕,妙手丹青的一點一描,宕開的不僅僅是墨,更是深厚的文化底蘊,文化之魂由筆底傳承。【以名畫家為例,論證了文化行囊給人生帶來的是心靈的震動,文化的繁華不僅是外觀上膚淺的華麗,更是筆端涌動的魂魄】
同樣,龍飛鳳舞的字亦為文化之腑臟:顏真卿規(guī)正而又灑脫的筆鋒,王羲之雋秀玲瓏的字體,張風子如絲帶般拂過的清新之風……無一不是文化的符號。一筆一劃蓄內(nèi)斂,卻掩蓋不了筆底的雄渾灑脫,那筆鋒回轉(zhuǎn)之間亦彰顯著文化之典雅厚重,如深潭微瀾,如雪底蒼松?!緯ū憩F(xiàn)出來的,是筆者的品性和氣魄,列舉一系列書法名家,論證了文化行囊的豐富內(nèi)涵】
文化如遼遠的江海,包容著一切。既有張若虛“江月年年初照人”的美好幽深,又有蘇東坡“起舞弄清影”的飄渺爛漫。那篇篇詩詞,字字珠璣。詩人惜字如金,落筆生花,留給世人一片芳華。
文化之美常浮蕩于我心間。那里有軒榭廊道,那里有至臻服飾的繡扣,那里更有吟唱千年的戲曲……那是中華文化之精髓,炎黃子孫之傲骨。它如枝頭的梅花,傲吐芬芳?!居稍姇舢嫷浇ㄖ?,進一步論證繁華的文化,是值得伴隨一生的寶貴行囊】
愿乘文化之舟,度文化之滄海,暢享那份美好與摯真,低吟文化之妙語,歌吟一生,幸福一生。
這樣的行囊,希望我們共同擁有,共同打造,共享文化盛宴?!窘Y(jié)尾兩段點題,照應題目,句式整齊,排比增添氣勢】
評點
升格后的文章,是一篇思路清晰,文筆優(yōu)雅,富有深度的議論文,具體表現(xiàn)在:
一是扣題嚴謹,內(nèi)容豐富,從詩書音畫到建筑服飾,多角度具體地論述了文化對靈魂的意義,刪除了空泛冗長的論述和偏離主題的部分,并在每個段落之后進行了表述上的完善,緊緊圍繞寫作中心論述,突出了主題。
二是文采斐然,文化底蘊深厚,文章開篇就是詩意盎然的呈現(xiàn),主體部分對音樂、美術、書法的鋪陳,無論是評述人物還是評價藝術,都滿含詩情畫意。文句整散結(jié)合,鏗鏘有力,古色古香,韻味無窮。
評分:60分
(編輯:李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