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張家港市樂余高級中學(xué) 朱曉波
淺談小說中次要人物的作用
江蘇省張家港市樂余高級中學(xué)朱曉波
人物是小說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每一篇小說的人物也都有主次之分。閱讀小說,我們在和小說中的主要人物一起喜怒哀樂的同時,也要關(guān)注次要人物的一言一行、一笑一顰,因為他對小說情節(jié)的推進、主要人物的刻畫、主題的揭示等均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小說人物情節(jié)主題
閱讀小說,離不開“環(huán)境、人物、情節(jié)”這三個要素。而在分析人物時,我們更多的是關(guān)注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因為主要人物性格突出,形象鮮明,因為主要人物身上故事性強,矛盾沖突集中,也因為主要人物的言行往往能折射某種社會現(xiàn)象以及給人帶來某種啟示。但我們也不能忽略,那些有時看似名不見經(jīng)傳的次要人物在作品中也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其地位和主要人物相比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下面就以德國作家伊爾澤·愛辛格爾的小說《窗中戲劇》為例談?wù)劥我宋锏淖饔谩?/p>
很多小說在情節(jié)設(shè)置的時候,都設(shè)計了一個主題事件的“局外人”,然后以這個“局外人”的視角來描述事件的整個過程。比如魯迅的小說《祝?!?,就設(shè)計了一個具有進步思想的小資產(chǎn)階級的知識分子“我”,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都是通過“我”的所見所聞?wù)宫F(xiàn)出來的,“我”是小說的線索人物。抓住了“我”,也就串起了整個事件的過程。小說《窗中戲劇》也是如此,這部小說情節(jié)上最大的特點是設(shè)置懸念,而且是一個接著一個,一環(huán)扣著一環(huán),而這一個個懸念中,作者設(shè)計了“女人”這一人物形象,先是“女人”看到對面一幢樓的老人打開了窗子,“朝著這邊點了點頭”。“他是在向我打招呼嗎?”女人有些莫名其妙,“她所住的房子上面一層是空著的,下面一層是一個工廠,這會兒早就關(guān)門了?!背鲇诙Y貌,女人于是“微微地點了點頭”,作為對老人的回應(yīng)。很快,老人再次出現(xiàn)在窗口,“頭上戴了一頂帽子,穿了一件外套”,“從口袋里掏出一塊白色的手帕,開始揮舞起來。一開始,是輕輕的,接著,越來越激烈。他把身子傾在窗臺上,讓人不得不擔(dān)心他的整個身體會從窗子里跌出來”。“他到底在干什么?”女人內(nèi)心感到“愕然”,不禁往后退了一步。再接下來,老人一會兒“將手中的帽子遠遠地甩開了,他將圍巾頂在了自己的頭上”,一會兒又“將雙臂交叉,合在胸前,開始鞠躬”,甚至“窗子中出現(xiàn)了兩條穿著窄窄的、打著補丁的絲絨褲子的雙腿”?!袄先嗽谧龅沽?!”女人再也看不下去了,終于撥打了警察局的電話。到這個地方為止,相信每一位讀者也都被女人眼中老人的行為舉止緊緊抓住了心,“老人在干什么”“他是一位空巢老人嗎”“他會不會有精神問題,會不會有生命危險”。然而,小說到這里遠沒有結(jié)束,老人“稀奇古怪”的動作也遠沒有停止。直到女人跟隨警察破門而入并走到老人的窗后,才看到了事情的真相:原來女人家的樓上不知什么時候搬了一對小夫妻,在他們房間的窗子旁,有一個圍著欄桿的兒童床,一個小男孩正站在里面,而老人正在為對面樓上的小孩兒表演,逗孩子玩。從一開始發(fā)現(xiàn)老人在窗邊,到看到老人做出了一系列令人匪夷所思的神態(tài)動作,再到最后謎底揭開,這一切都是以女人獨特的視角展現(xiàn)出來的,可以說女人見證了整個事件的始末,是整篇小說的線索。
小說中有時為了讓主人公的性格更加形象鮮明,往往采用通過其他人物側(cè)面描寫的手法,或者是正面烘托,或者是反面陪襯。比如,在肖建國的小說《車前草》中,很顯然紀檢組長“車前草”是小說的主人公,但仔細閱讀后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其實整篇小說在“車前草”身上著墨并不多,作者反而花了比較多的筆墨描寫了“大黃”這一人物,刻畫了“大黃”不說假話、仗義疏財、不貪私利、剛正不阿的性格特點,這是為什么呢?大黃的一句話道破了天機:我跟“車前草”跟了十多年。原來“大黃”的品性和人格是受到了“車前草”潛移默化的影響而形成的。作為徒弟的“大黃”尚且如此,師傅“車前草”就更不用說了。所以,在小說《車前草》中作者就是通過“大黃”這一形象來陪襯主人公“車前草”,表現(xiàn)了“車前草”為人正直、本分厚道、有情有義、不徇私情的優(yōu)異品格。在小說《窗中戲劇》中,主人公無疑是那位老人,那位被人們誤以為精神有問題的老人在窗前進行的戲劇表演,原來只是為了逗一個寂寞的小孩開心,表現(xiàn)了老人善良的本性和澄澈的心靈,閃耀著大美的光輝。但是,我們不能忽略,女人的種種表現(xiàn)又何嘗不是這種美好心靈的真實體現(xiàn),從“老人打開窗子,朝這邊點了點頭”開始,女人的心就一直被老人揪著,為他擔(dān)心,為他焦慮,時時想著老人的安危,最終毅然報了警。警察來了以后,女人也并未就此袖手旁觀,而是和警察一起上了樓,緊緊跟在警察的后面,破門去“解救”那個讓她一直牽掛著的老人。所以,作者安排女人這一人物形象是有用意的,她對老人的形象刻畫起到了補充和烘托作用。
小說的主題是指作家在作品中通過描繪現(xiàn)實生活圖畫、塑造藝術(shù)形象顯示出來的、貫串一部小說始終的基本思想。作為“三要素”之一的典型人物形象,對揭示小說主題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黑格爾在《美學(xué)》中指出,“性格就是理想藝術(shù)表現(xiàn)的真正中心”,突出地表現(xiàn)了人物形象的塑造在文學(xué)作品創(chuàng)作中的重要性。作家在塑造人物形象的時候,為了能更好地揭示社會生活中某種本質(zhì)和規(guī)律,除了表現(xiàn)人物鮮明生動的個性外,還在于表現(xiàn)人物具有普遍意義的共性,這也就是構(gòu)成小說的魅力和教育意義的因素所在。因此,有的作家為了讓所刻畫的人物性格更加具有普遍意義,常常借助刻畫其他人物的手段,讓其他人物和主人公一起揭示主題,使主題更加鮮明,更加集中。在《窗中戲劇》這篇小說中,主人公老人身上無疑表現(xiàn)出來的是與人為善、給人快樂的善良人性,而且他努力把這種人性、這種快樂傳遞給他人?!按丝?,對面的老人笑得更厲害了,臉上的皺紋堆成了一團。他伸出一只手,做了個模糊的手勢,在臉上一抹,隨即,他臉上的笑容消失了,似乎,他的笑容已經(jīng)瞬間被他攥在了手里。”被老人攥在手里的笑容去了哪里了呢?小說的結(jié)尾告訴了我們答案。“他(小男孩)先是笑著,接著,用手在臉上抹了一把,隨即,他的臉變得嚴肅起來,仿佛他在一秒鐘之內(nèi)將自己的笑容攥在了手中。”原來老人的笑容傳遞到了小男孩那里,小男孩獨自在家時有一個素不相識的老人陪伴,感到有趣溫暖?!熬o接著,小男孩伸出手,用盡全身力氣將手中的笑容拋到了所有目瞪口呆的人們臉上。”小男孩又把快樂傳遞給了更多的人??梢哉f,老人、女人、小男孩共同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個人與人相互關(guān)心、快樂傳遞的社會環(huán)境,讓人感受到人間自有真情在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