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尤溪縣第五中學 肖淑斌
讓導入藝術為語文課添彩
福建省尤溪縣第五中學肖淑斌
精彩的課堂導入,使學生在上課伊始就以飽滿的熱情進入學習狀態(tài)。導入的方法如下:優(yōu)美的歌曲,感染學生;用直觀的影視,導入教學;設置懸念,激發(fā)學生求知欲;用經(jīng)典的故事,導入課文;用精煉的成語,導入教學;用唯美的詩詞,導入教學。
教學導入學生感染注意力興趣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新的課堂導入逐漸走進了語文課堂。它就像小說中的“序幕”,樂曲中的“引子”,在課堂中起著營造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求知欲的作用。而現(xiàn)如今我們很多的老師因為種種原因,要么以一種簡單直白的方式導入,要么干脆省去這一環(huán)節(jié),直接進入教學主題,這樣的課堂,往往是老師教得口干舌燥,而學生卻聽得昏昏欲睡。那么,怎樣才能改變這種現(xiàn)狀呢?筆者認為可以運用課堂導入,使學生在上課伊始就以飽滿的熱情進入學習狀態(tài)。在此筆者就語文中幾種常見的教學導入作相應探討:
音樂是一門感染力極強的藝術,它能直接作用于人的大腦,使人在不知不覺中被帶入其意境?,F(xiàn)在的高中生大都喜歡聽音樂,所以,采用音樂來導入,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比較容易打開學生的心門。如在上《虞美人》時,課前先讓學生聽《虞美人》這首樂曲,讓學生在哀婉動人的音樂氛圍中感受李煜追憶往事,痛不欲生;滿腔恨血,噴涌而出的情感。這樣,學生在未接觸本詞前,就對詩人的情感有個大致的了解,同時也更好地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如我在講解“賦、比、興”時,引入學生熟悉的流行歌曲。在解釋“賦”的含義前我引入了《小芳》的歌詞:“村里有個姑娘叫小芳,長的美麗又善良,一雙美麗的大眼睛,辮子粗又長……”之后指明這種從多方面進行描寫的方法實際上就是古代所說的“賦”;講“比興”時,我引入周杰倫的《蟲兒飛》的歌詞:“黑黑的天空低垂,亮亮的繁星相隨,蟲兒飛,蟲兒飛,你在思念誰……”之后再概括出比興的特征:先言它物以引出所詠之辭。這種以俗解雅的方法,很快就將學生的注意力代入了所學的知識中。
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說過:“直觀性是教學的一條金科玉律,只要有可能,應該用感覺去接受一切東西?!备咧猩m然有十六、七歲了,但玩性還是很大,不喜歡接受一些枯燥無味的東西,所以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在課堂導入時,先播放一個視頻片段,讓學生把分散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學上來。如在上《孔雀東南飛》時,可以讓學生觀看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然后說道:“這是封建社會中男女青年的悲劇愛情故事,像這樣的故事在封建時代不足為奇,我們今天就來看另一個封建社會中愛情悲劇的故事《孔雀東南飛》。”這樣導入,能刺激學生的感官,使學生的注意力回到教學上來。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經(jīng)過刺激后的大腦,更容易集中注意力,特別是學生剛上課時,一下子很難把注意力集中起來,這時通過提問,設置懸念,可以將學生的心收回來,并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如在上《再別康橋》這一課時,我講道:“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碑斘覀兟牭竭@首《再別康橋》時,內(nèi)心總會涌起莫名的感動,我們也許會想象那個“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的詩人,揣摩他當時的心緒:是不屑,是不舍,是灑脫,還是無奈?一首離別詩牽動了多少讀者的心。今天我們再讀這首詩,走進康橋,領略美景,走進詩人的內(nèi)心,品讀人生。通過這樣導入新課,使學生迫切的想知道,作者當時作此詩時到底是什么心緒?這樣學生的注意力很快在不知不覺中順利地遷移到教學中來,很好地完成導入新課的任務,這樣,課堂教學效率就會得到很大的提高。
心理學研究表明,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能使學生以愉快的心情學習、思考,并獲得知識,它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既能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組織起教學,又能借故事或典故順利地導入新課,起到一石二鳥的作用。如在上寫作課《寫事要有點波瀾》前,我先給學生講了一個故事:從前,有一位老太太做壽,她的子孫請來唐伯虎為她揮筆寫下:這個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塵,兒孫個個都是賊,偷得蟠桃獻至親。袁枚在《李覺出身化零傳評語》中說“文似看山不喜平。若如井田方,有何可觀?惟壑谷幽深,峰巒起伏,乃令游者賞心悅目?;蚪^崖飛瀑,動魄驚心,山水既然,文章正爾?!钡拇_,一池春水,風平浪靜,縱然有人認為有寧靜柔和之美,但“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水面的蕩漾,荷花的搖曳,游魚的沉浮則會給人更多的聯(lián)想和感受。那么,如何讓平靜的水面波瀾起伏,一波三折呢?今天我們就要學習《寫事要有點波瀾》。這樣就會有效地調(diào)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將學生引入樂而忘返的境地。
成語和名言警句是經(jīng)過歷史的沉淀而保留下來的,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精華,它們不僅可以使學生知古鑒今,更能讓學生明白漢語文化的魅力,使他們愛上語文。例如在學習“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時,筆者課前說道:“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使用一些內(nèi)涵豐富,膾炙人口的成語,比如‘欲速則不達’‘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小不忍則亂大謀’‘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啦煌?,不相為謀’等,可是,你是否知道這些成語就出自孔子之口呢?你是否意識到僅僅是這些大家耳熟能詳?shù)某烧Z,就是足以說明孔子的智慧之光依然在我們的生活中閃耀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論語》選讀中的《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苯處熗ㄟ^講解這些耳熟能詳?shù)某烧Z出處,激起學生對學習孔子文章的興趣,從而將學生的注意力順利遷移到課本中來。
詩詞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是創(chuàng)設情境、陶冶情操的有效載體,因此詩詞在語文教學中有不可低估的作用。運用詩詞,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運用詩詞,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而且運用詩詞,還可以提高學生的人文底蘊,使學生產(chǎn)生積極的學習情感。如在學習《春江花月夜》時,筆者說:“當我們遙望夜空,看見朗朗明月之時,心中會有無限遐想,我們自然會想到與月有關的詩句:‘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稄慕褚拱祝率枪枢l(xiāng)明。’(杜甫《月夜憶舍弟》)……關于寫月的詩,不勝枚舉,文人墨客在月中傾注了他們的愛恨情愁,或寄托了他們的悲歡離合,或抒寫了他們的哲理思考,在人才輩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詩壇,有這樣一位詩人,因為一輪明月成就了詩壇的千秋美名,這位詩人就是唐初盛之交的張若虛。今天就讓我們一起領唱張若虛筆下那輪明月的光華吧?!边@樣,既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同時又很自然地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入到教學中來。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語文課堂導入新課的方法還有很多,如典故導入、幽默笑話導入等,但不論是何種導入,都要根據(jù)學生的認識特點、興趣愛好及教學相關內(nèi)容而定,只有這樣,課堂導入方能真正地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