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正成
《松竹草堂論書—論清人書家》冊選
文/劉正成
草堂論書之王文治一
草堂論書之弘歷二
草堂論書之王文治二
丙申仲春為《中國書法全集—清代名家卷》(之二)撰《清代中期書法綜論》畢,玉蘭花開,晴窗無事,拈毫作隨筆數(shù)則竟成一冊,因而自跋以識之。松竹梅花堂主人劉正成。
板橋自敘云:善書法,自號六分半書。其《四子書》真跡更云,板橋既無涪翁之勁拔,又鄙松雪之滑熟,徒矜奇異,創(chuàng)為真隸相參之法,而雜之以行草,故所謂分者,實乃真隸之成分矣。某以為,如果說金冬心之漆書改變了隸書之書寫模式,并進而波及其行書。那么鄭板橋之六分半書則改寫了楷書之書寫模式,亦進而波及其行書,黃惇先生云之“前碑派”者,即在肯定金、鄭二人對碑派書法前導之功也。草堂論書之鄭燮。正成。
草堂論書之劉墉一
草堂論書之劉墉二
冬心先生硯銘曰:榴皮作字笤帚書,仙人游戲信有之。磨墨一斗丈六紙,狂草須讓楊風子。所謂切書者,笤帚書者,又與清初之鄭谷口等諸人之隸又不同。金農(nóng)楷書取法于寫經(jīng)體之行草書,不僅解構(gòu)了漢碑書寫模式,亦對王羲之及晉唐經(jīng)典翰札書之審美模式進行了徹底解構(gòu)。故稱不要奴書與婢書,而以心為師。其詩云:羊真孔草已矣,書法以心為師。昨日墨池干涸,重開花更淋離。草堂論書之金冬心。丙申春。正成。
弘歷在天子之位六十年,御筆立碑遍天下,其書法趣味雖與其祖玄燁相近,但更偏愛趙子昂,故《書林藻鑒》評當時書法云,于是香光告退子昂代起。趙書又大為世貴,于是乾隆皇帝之書法觀便引領(lǐng)時風,成清代中期書壇之主流,固然碑學書風起,但董趙之書仍為民間追捧,時至今日,愛書者雖眾,一般民眾亦追之。草堂論書之弘歷。正成。
乾嘉之際有“濃墨宰相,淡墨探花”之說,濃墨宰相者,劉石庵也,淡墨探花者,王文治也,其號夢樓,江蘇丹徒人,亦從鄉(xiāng)賢笪重光入手,力學董香光,中年后又取法唐人寫經(jīng),尤鐘愛鍾紹京之《靈飛經(jīng)》,于是用香光淡墨之法,在秀麗柔美中有風流倜儻氣派,故與劉墉齊名,然終有“女郎書”之稱,被楊守敬所訾。草堂論書之王文治。丙申春晨于泥龜夢蝶堂。正成。
楊守敬《學書邇言》云:劉石庵初學松雪,晚涉鍾王用筆,如綿裹鐵,卓然大家。誠然,石庵傳世之作以中老年居多。近日,張其風又出示國家圖書館所藏(劉墉)備考進士時所抄經(jīng)史、藝文集的是為趙孟《道德經(jīng)》小楷之翻版,可見前人之論不虛。雖然,石庵之常見面目確非松雪也,于是又有“壯遷坡老”之說,石庵字厚重確有坡老之用墨沉實之意態(tài)。某又云:暮追魯公。縱觀石庵存世各類條幅中堂,雖有蘇之厚腴,更多顏之方闊,可稱“顏六蘇四”,尤其晚年行楷作品的是“顏七蘇三”耳。惜哉!掛軸書法興,帖學衰微,石庵雖為清代帖學之重鎮(zhèn),終補天不能也。草堂論書之劉墉。正成。
(本文作者為《中國書法全集》主編)
責編/王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