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基于博弈論的高校自行采購效率提高實證研究
王芳
通過引入博弈論模型,設計合理的招標方案,降低高校自行采購價格,從而建立高校自行采購對投標人的約束機制,確保高校采購人用盡可能低的價格購入所需設備,實現帕累托最優(yōu)。
博弈論;納什均衡;高校自行采購
(一)高校自行采購的概念
高校自行采購隸屬于政府自行采購。廣義的政府采購是指的各級國家機關、事業(yè)單位和團體組織,使用財政資金依法采購貨物、工程和服務的行為。政府采購分為政府集中采購、政府分散采購和政府自行采購三種。財政部每兩年公布一次政府集中采購目錄,并規(guī)定采購限額標準,政府采購人購買集中采購目錄內的商品屬于政府集中采購,采購限額標準以上的商品,屬于政府分散采購。政府采購人購買集中采購目錄外、采購限額以下的商品,屬于自行采購。狹義的政府采購指的是集中采購和分散采購兩種。集中采購和分散采購適用于《政府采購法》及其實施條例。自行采購目前沒有具體的法律、法規(guī)對其采購的方式、流程等進行規(guī)定。
(二)當前自行采購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是采購標的核心信息不對稱。高校采購人員大多并非專業(yè)人士,對采購標的的行業(yè)運作模式、產品技術參數、商品市場行情都不熟悉,往往采取參考網絡上搜索的數據作為采購依據,對采購標的的了解十分缺乏,面對供應商的設計方案和報價等核心要素上存在信息不對稱,面對供應商缺乏議價能力。因此,容易導致采購工作的資金使用效率偏低,中標產品價低質次、物有不值等問題時有發(fā)生。
二是供應商失信懲戒成本過低。當前對高校采購人的公平交易和平等權益缺乏有力保障。許多自行采購的項目,對供應商的資格標準設置過低,高校采購人對供應商的資格瑕疵、惡意串標等行為無權直接做出認定和處理。
三是采購標的物所屬行業(yè)太窄。高??勺孕胁少彽捻椖?,往往是中央空調、電梯、安防監(jiān)控等大宗項目,其所屬的行業(yè)較窄,行業(yè)內的從業(yè)人員往往彼此熟悉,其市場并非完全競爭。供應商們容易推測對方意圖,甚至出現串聯等情況,損害采購人的合法利益。
四是采購工作可依據的法律過少。目前沒有法律、法規(guī)對自行采購工作進行規(guī)定,實際工作中,采購者或者按照集中采購使用的方式來招標,結果導致采購周期過長,符合條件的供應商過少,程序過于復雜等問題;或者直接跳過規(guī)范的采購方式,直接與熟悉的供應商進行洽談,并指定其供貨,容易導致廉政風險加大,采購的商品性價比差等結果。
如何做好高校自行采購工作,是考驗高校采購部門的管理水平、采購智慧和廉政水準的試金石。在有效的采購方式下,隨著采購項目的增加,采購經驗的積累,采購的邊際成本將趨于遞減,呈現出典型的帕累托優(yōu)化。因此,探索適合高校的自行采購辦法,并進行推廣,其意義重大。
(一)博弈論基本原理
博弈論是研究決策主體的行為在發(fā)生直接的交互作用時,人們如何進行決策以及這種決策的均衡問題。其核心問題是:決策主體的一方行動后,參與博弈的其他人將會采取什么行動?參與者為取得最佳效果應采取怎樣的對策?
博弈論中有一種結構簡單卻又內涵深刻的博弈模型:如果一個博弈存在一個戰(zhàn)略組合,任何參與人要改變這一戰(zhàn)略組合都可能導致降低自身的效用水平(或只能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因而任何參與人都沒有積極去改變這一戰(zhàn)略組合,這一戰(zhàn)略組合稱為該博弈的納什均衡。納什均衡的結果正是高校采購工作中希望得到的結果。
(二)博弈論應用于政府自行采購的分析
運用博弈論的觀點來研究高校自行采購工作具有一定的可行性。首先,在高校自行采購工作中,采購人在不違反公平、廉潔、高效的原則下,有自主制定采購規(guī)則的權力。其次,互動博弈的研究方法很適合分析高校自行采購工作。其三,博弈論有助于優(yōu)化高校采購方案和規(guī)則,采購人要有效地采購商品和服務,就必須仔細研究投標人的行為和反應。
在與投標人之間的博弈過程中,高校采購方可以從博弈規(guī)則上下功夫,利用博弈論進行推演,在已知信息基礎上,對各投標人的策略組合進行模擬運算,得出各方的博弈均衡點,以便尋求高校自行采購的最佳策略,進行采購方案和規(guī)則設計。
1.兩人博弈模型分析
高校自行采購項目的各參與方都有各自的成本與收益。為了研究方便,首先假設高校某自行采購項目的標的物已經確定,其技術參數通過公開渠道已經有效獲取,其質量標準可以通過第三方(外部有質檢、工商等部門的質量控制、內有使用部門如信息中心、后勤服務中心進行質量把關)進行鑒定,投標人為A、B。其次,博弈雙方對對方的信息了解得都不完全,如果投標人不串謀,投標人彼此在開標之前都不完全知道對方的策略。第三,博弈雙方的策略空間。投標方A的策略空間為:Sa=(串謀,不串謀),投標方B的策略空間為:Sb=(串謀,不串謀)。第四,博弈雙方的行為及相應支:假設雙方供應標的的成本相等,為行業(yè)平均成本C,投標方A不串謀的報價為Pa,其不串謀中標的收益為Ra=Pa-C,投標方B不串謀的報價為Pb,其不串標中標的收益為Rb=Pb-C;A、B雙方的串謀中標價為Pc,串謀價中標合計利潤為Rc=Pc-C,A、B雙方的收益均為Rc/2,如果一方按串謀價報價,另一方不按串謀價報價,其報價為Pc-n,其收益為Rc-n。第五,按上述假設,列出該模型對應于不同純策略組合的效用矩陣如下:
通過以上的支付矩陣可知,如果A、B串謀,其串謀的報價Pc必定遠高于成本,其獲得的收益兩者平分,也遠大于不串謀的收益,故Rc/2>Ra、Rb。如果某方按照串謀價Pc報價,對方則能以比串謀價略低的報價Pc-n中標,其收益Rc-n>Rc/2。如果A、B皆不串謀,報價更低者中標,其效用結果為Ra,0或者0,Rb。
很顯然,當A、B兩者選擇合謀,并制定了合謀報價Pc時,若B選擇按照和串謀價報價,A的最優(yōu)選擇是不串謀,以略低于串謀價的Pc-n進行報價而中標;若B選擇不按串謀價報價,A的最優(yōu)選擇也是不串謀報價。反之,無論A如何選擇報價,B的最優(yōu)選擇也是不串謀報價。因此,在這個博弈過程中,存在純策略均衡,即納什均衡。且其策略都是不串謀報價,兩者的中標報價策略都將比對方低。
當這個博弈是單次非重復博弈時,雙方的選擇必定都是不串謀報價。但在現實工作中,雖然高校的采購行為是單次的,但是類似采購卻是多次的,高校以外的類似采購也是經常出現的。通過博弈論我們知道,非單次的重復博弈中,博弈參與方的最優(yōu)策略是合謀。另外,如果A、B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為同一人,或者該行業(yè)有強大的行業(yè)協(xié)會(效果等同于同一個實際控制人),或者A、B彼此之間相互熟悉,容易揣測對方的報價習慣并提高自己的投標價格,那么上述博弈均衡將會失靈。另外,上述博弈以假設A、B的成本相同為基礎,而實際上,各方的業(yè)務成本可能并不相同,如果某一方并不具備熟練的業(yè)務能力,或其業(yè)務成本顯著高于對方,也將會令對方提高報價,并使最終中標價提高。此外,即使投標人彼此不進行串謀,其各自的投標報價通過該模型也無法進行量化考察,因而將無法預測投標人的具體報價。
因此,在上述模型的基礎上,有必要作進一步研究。
2.多人博弈模型分析
投標者數目增加會逼迫投標者降低出價。
假設有大量供應商均可按照規(guī)定程序進行投標,且每個投標者的策略都是根據自己對標的物的業(yè)務成本和其他投標者的可能成本來選擇,那么這仍然是一個不完全信息靜態(tài)博弈模型。
n,表示投標者的數量。
Ci,i=1,2,…,n,表示投標者i對標的物的業(yè)務成本,設C是在[0,1]上均勻分布的函數(0-1的分布可以推廣到任意大的數,選擇0-1可以便于數學分析)。每個投標者知道自己的Ci。
Pi,i=1,2,…,n,表示投標者i的出價。
Pr(Pj>Pi),表示事件Pj>Pi發(fā)生的概率。
Ri,表示投標者i的收益。
基于此,可以進一步得到:
Ri=(Pi-Ci)∏Pr(Pj>Pi)=((Pi-Ci)[1-Φ(Pi)]n-1
經過對上式的一階求導并令其等于零,解微分方程(過程略)可以得知方程有解,該模型可以達到納什均衡,投標者i的均衡報價為:P*i=Ci+(1-Ci)/n。
其報價曲線如下圖:
圖:報價隨著投標者數量增加變化的趨勢
可以得到兩個結論:(1)投標者數量越多,每個投標人的報價越接近自己的成本價。(2)設備的成本價越高,投標人的報價越接近成本價,這說明標的物價值越大,通過這種方式采購,越利于投標人接近成本報價。
3.關于投標者之間串謀
投標者數目增加會逼迫投標者放棄串謀。
當投標者數目為n時,一是由于不確定性增加,其彼此串謀的難度會增大,二是即使n名投標者都達成了串謀,其串謀收益為Rc/n,當n越大,其收益越小,當Rc/n<Ri時,投標者變會選擇放棄串謀。
根據以上分析可知,當標的物為金額較大的大宗商品,標的物所處市場是一個完全競爭市場或壟斷競爭市場,市場上存在較多的供應商,且市場對標的物有統(tǒng)一規(guī)范的技術標準,適合采購方選擇時,將上述博弈論模型用于高校自行采購,可以較好地優(yōu)化高校自行采購行為。
通過合理的招標方案的設計,并且盡可能增加投標者的數目,當投標人數目足夠多時,即使完全公開投標者的信息,一方面,既不會導致投標人串謀,另一方面,還能迫使投標人在合法的狀態(tài)下報出底價,有利于降低采購價格,從而建立高校自行采購對投標人的約束機制,確保高校采購人能夠用盡可能低的價格購入所需設備,實現帕累托最優(yōu)。
[1]張建英.博弈論的發(fā)展及其在現實中的應用.理論探索,2005年2期.
[2]張紅巖,張文杰.集中招標采購對投標人的機制設計研究.中國軟科學,2008年5期.
[3]李躍.高效采購的基本理論研究.投資與合作,2013年12期.
[4]呂厚均.省屬高校儀器設備政府采購的實踐與探索.實驗技術與管理,2010年12期.
[5]江能.博弈理論體系及其應用發(fā)展述評.商業(yè)時代,2011年2期.
[6]溫日光.影響政府采購效率因素的實證研究.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2期.
[7]徐琴.我國政府采購成本及其控制分析.行政與法,2011年9期.
[8]丁夏齊,田坤,楊崇森.博弈論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應用分析.人力資源管理,2011年6期.
[9]杜鵑,高詠梅.略論我國政府采購制度.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年5期.
[10]雷文華,孫有信.博弈論在工程建設項目招投標中的應用,2009年4期.
(作者單位:岳陽職業(yè)技術學院商貿物流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