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旭
[摘 要]針對小學語文課本閱讀量相關內(nèi)容進行分析,總結了小學生學習語文應當采取的教學模式,認為小學生對課文深意的理解能力加弱,難以產(chǎn)生深刻印象。因此,增加課本閱讀量,可以豐富小學生知識面,同時吸引學生注意力。根據(jù)小學生課本閱讀量現(xiàn)狀和當今小學教學現(xiàn)狀進行課本閱讀量的研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本閱讀量;教學模式
小學生記憶力較強,但是理解能力較弱。針對小學生這一特點,應當減少課堂課文精講時間,換以課文閱讀。這樣做不僅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力,幫助學生在課文中接觸更多知識,還能提升學生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為今后的語文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完成課本要求的閱讀量
伴隨著課文數(shù)量的逐漸增加,必須通過教學的協(xié)助,才能完成課堂閱讀,從而實現(xiàn)課本吸收和消化的目的。在這一過程中,小學生要在課內(nèi)進行閱讀,學生之間進行互動,從而更好地的完成規(guī)定的閱讀量。正因如此,因為受到教學水平以及專業(yè)素養(yǎng)的影響,需要結合學生的潛力制定閱讀量。面對各方面素質均較強的學生,可以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有效完成規(guī)定閱讀量。但對于資質較差的學生而言,若想完成規(guī)定閱讀量,就面臨著較大的困難。
此外,教學方式以及教學課時對于閱讀量來說,也會產(chǎn)生較大影響,在對課文進行略讀和精讀的過程中,進行課文的壓縮和限定,促使小學生閱讀速度和吞吐最高值產(chǎn)生嚴重影響。主要原因是部分課文的篇幅過長,必須延長閱讀時間。
二、教學模式的影響
當今社會,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社會上主張教育的公平和民主。但絕對公平是不存在的,人們所倡導的公平是起點的公平、過程的公平以及結果的公平。即便學校認為對學生應該實施因材施教的方式,但是部分學校只是打著因材施教的旗號,對優(yōu)生組合配備相對優(yōu)秀的師資力量,和教學資源,為差生組合配備檔次較低的師資力量和教學資源。這種方式不但對學生不公平,對教師也不公平。甚至有的家長為了孩子能夠進入優(yōu)秀班級,不惜“花大價錢”。這種情況下,對學生價值觀的形成產(chǎn)生一定影響,長此以往,形成社會上的一種不正之風,導致錯誤價值觀的形成。
在這種情況下,不同層次的學生在閱讀量上有所不同。部分學校,優(yōu)秀班級內(nèi)的學生,教師會為其制定難度較高的目標,讓學生閱讀大量文章。針對差生組合班級,教師制定的閱讀量較少。長此以往,學生之間差距逐漸拉大。筆者認為,在閱讀量上,應當制定統(tǒng)一標準,課文的閱讀不僅可以提升學生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還能開拓知識面,提升學生綜合能力。
三、根據(jù)小學生特點,科學制定閱讀量
對多年教學經(jīng)驗進行總結發(fā)現(xiàn),小學生記憶力較強,針對普通課文而言,學生只要閱讀三遍左右便會記住文章所闡述的大概內(nèi)容。在閱讀過程中,如果教師加以講解,學生基本上能夠對文章進行完整的掌握。經(jīng)過對初中生的調(diào)查顯示,初中生的理解能力也較強,大部分學生掌握課文內(nèi)容不存在任何問題。這就說明,處于小學時期的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能力較弱,即便教師對課文講解的再精細,學生也未必能夠產(chǎn)生深刻記憶。因此,在開展小學閱讀教學過程中,只需要增加閱讀量即可,對于課文中心思想、內(nèi)涵等的講解不必過深。為小學生制定合理的閱讀量,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僅需要為今后的學習奠定基礎便可。
此外,小學生在上課和閱讀過程中,經(jīng)常被其他事物所吸引,精神集中時間較短,或難以高度集中。小學階段的學生,集中時間大概在10分鐘左右,其余時間,集中力開始逐漸下降。在這時,如果出現(xiàn)吸引學生目光的事情,便會完全喪失集中力。那么在這10分鐘的時間內(nèi),教師要對課文中的重點進行及時快速的講解。對于剩余的時間,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情境教學法、小組合作教學法或者游戲教學法等。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充當學生的引導者。因此,教師要充分把握教學10分鐘,否則再多精準的講解也無法彌補產(chǎn)生的空缺。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增加孩子接觸知識的閱讀量,從而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對于小學生而言,對新鮮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對于一些反復講解的內(nèi)容,學生往往缺乏耐心。因此,提高小學生閱讀量,可以配合教師引入一些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內(nèi)容,緊抓孩子的心理,為學生增添學習知識的時間,進而讓孩子對語文學習保有足夠的熱情。因此,針對小學生閱讀量是否增加的問題,應該結合學生所處年齡段的特點以及接受知識的反應進行制定,并不是一概而論的。
四、探求課文閱讀的相對合理值
對文章合理值進行探討的過程中,為了幫助能力較弱的學生也能夠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完成和其他學生相同的閱讀量,并且從文章閱讀中吸收更多的知識。要保障這一閱讀合理值不給學生帶來壓力,同時也不會導致學生產(chǎn)生枯燥乏味的現(xiàn)象,保障學生得到大量閱讀的基礎上,制定相應的閱讀量。在此種情況下,為學生科學制定閱讀量是相對合理的。此外,還需要結合孩子的年齡對閱讀內(nèi)容的難度進行確立,進而讓課文閱讀量可以和學生的接受能力相適應。
五、結語
總而言之,精準的課文講解,對于小學生而言要適度進行。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nèi),增加小學生閱讀量,是小學語文教學中較為可行的策略。在制定閱讀量過程中,要計算出和理值,保障不給小學生增添太多壓力,同時又能夠讓其在閱讀中得到更多知識。
參考文獻:
[1]李黎明,辛紅. 小學教師指導學生整本書閱讀的現(xiàn)狀及對策[J]. 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5,10:27-31.
[2]王寸芳. 淺析提高小學語文課外閱讀能力的課堂策略[J]. 學周刊,2012,35:102.
[3]"語文主題學習"實驗課題組. 反三歸一 質從量出——“語文主題學習”實驗的理論、實踐與思考[J]. 人民教育,2012,Z3: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