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齊琪
?
我國訴訟離婚標準的缺陷及完善
胡齊琪
學界對“感情破裂”的離婚標準爭論不斷,大部分學者提倡將“婚姻關系破裂”作為裁判離婚的標準,其他國家及地區(qū)亦大都采用了婚姻關系破裂的標準。我認為,好的離婚標準能挽救一段尚未完全破裂的婚姻亦能解除實質死亡的婚姻關系。而現(xiàn)行的標準不能完全適應我國現(xiàn)實的需求。本文通過對訴訟離婚標準的基本理論、我國現(xiàn)行訴訟離婚標準的研究和對德美及澳門地區(qū)婚姻法的比較研究,提出以“婚姻關系破裂”替代現(xiàn)行的“感情破裂”標準、確立分居制度,增加對離婚過錯事由的具體列舉等建議,以期有助于我國今后相關法律的改革與完善。
訴訟離婚標準;感情破裂;婚姻關系破裂
(一)訴訟離婚的概念
訴訟離婚,又稱裁判離婚,是離婚方式的一種,另外還有協(xié)議離婚的方式。訴訟離婚是指夫妻一方基于法定離婚原因,向人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人民法院通過調解或判決解除當事人間的婚姻關系的一種離婚方式。①在我國,一方要求離婚或雙方對子女撫養(yǎng)及財產分割有爭議的離婚,須經人民法院審判裁決。②
(二)訴訟離婚和協(xié)議離婚的區(qū)別
1、適用范圍不同
協(xié)議離婚適用于夫妻雙方都同意離婚并且對子女及財產問題的處理達成合意的情況。與協(xié)議離婚相比,訴訟離婚適用的范圍要廣得多,它不僅僅可適用于一方同意離婚,另一方不同意的情況,還可用于雙方同意離婚,但就子女撫養(yǎng)和財產問題未達成一致的情況;還可適用于雙方同意離婚,但一方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居住的,或一方下落不明或被宣告失蹤的;此外,一方正在被監(jiān)禁,期間不能親自去民政部門申請離婚的,也可通過訴訟離婚。
2、程序不同
向行政登記部門申請協(xié)議離婚只需要婚姻當事人提供以下證件和證明材料:①本人的戶口簿、身份證;②本人的結婚證;③兩方當事人均已署名的離婚協(xié)議書。行政登記部門對以下事項進行審查并決定是否發(fā)給離婚證:①當事人是否滿足協(xié)議離婚全部要件;證件是否真實、有效;②離婚協(xié)議書是否合法、有效;③當事人是否已對子女、財產問題作出妥當安排。另外,還應當向雙方當事人講明《婚姻法》的規(guī)定,挽救感情尚未完全破裂的婚姻;對于子女撫養(yǎng)、財產問題處理不恰當的,應當根據法律、法規(guī)及有關政策,幫助當事人重新調整;達不成一致意見的,應當建議他們按訴訟離婚方式處理。
訴訟離婚的程序包括:
①當事人一方起訴和法院依法受理。
②訴訟內調解(必經程序)。
③判決,調解無效則應該依法判決。
3、強制程度不同
當事人雙方所簽訂的離婚協(xié)議書僅僅是當事人之間的契約,無法申請法院強制執(zhí)行,若一方當事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離婚協(xié)議,非違約方只能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確認離婚協(xié)議書的效力,然后申請強制執(zhí)行離婚協(xié)議的內容;但是通過訴訟離婚方式獲得的法院判決或調解解除婚姻關系的調解書是具有強制效力的法律文書,當事人可直接申請法院強制執(zhí)行之。
(一)感情破裂標準以偏概全
恩格斯說過:“婚姻的充分自由,只有在消滅了資本主義生產和它所造成的財產關系,從而把今日對選擇配偶還有巨大影響的一切派生的經濟考慮都消除以后,才能普遍實現(xiàn)。到那時候,除了相互愛慕以外,就再也不會有別的動機了。”③現(xiàn)階段,我國大部分的婚姻不是以感情為基礎締結的,大多數男女結婚時除了考慮感情,還將結婚對象的經濟狀況、文化程度等因素納入考慮范圍之內,有的甚至根本沒有感情基礎,結婚如對號入座,對方只要符合自己關于另一半的既定標準就可結婚,在這種現(xiàn)實情況下,將“感情破裂”作為訴訟離婚標準是否合理?
(二)司法難斷“感情”事
首先,夫妻感情是指夫妻雙方相互關切、愛慕之情。④婚姻的功能主要有三項:性生活功能、物質生活功能和精神生活功能,感情屬于精神生活的范疇,法律只調整人的行為而不調整人的精神生活是基本法理;司法實踐中,“感情破裂”標準難以客觀地把握和認定,法官只能通過對案件的審理來了解雙方當事人是否達到法定離婚標準,而夫妻感情實際上復雜到可能連當事人自己都無法確切感知,因此,法官更不容易在較短的審理期限內對此做出準確判斷;其次,對當事人而言,對“感情破裂”該如何負擔起舉證責任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且當事人提供的證據有無證明力,證明力大小如何?法官往往難以識別。
(一)德國的訴訟離婚標準——同居關系徹底破裂
《德國民法典》第四編親屬法的第一章是婚姻法,該法第七節(jié)第一目(第1564條至第1568條)規(guī)定了離婚原因。
德國法沒有關于協(xié)議離婚的規(guī)定,夫妻若要離婚只能去法院向法官申請判決離婚。離婚的標準是婚姻破裂?!盎橐銎屏选笔侵概渑茧p方的同居關系已不復存在,且不能期待雙方恢復它(1565條)。⑤它包含兩方面的標準:夫妻分居的客觀事實狀態(tài)和不可能期待雙方恢復共同生活的主觀心理態(tài)度。
該法第1566條規(guī)定了兩種不可駁回的推定婚姻破裂的情形:起訴前夫妻已經分居至少一年且雙方都申請解除婚姻關系或者被申請人同意離婚;夫妻分居超過三年。
(二)美國的訴訟離婚標準——婚姻破裂
美國大多數州通過規(guī)定抽象概括的婚姻破裂標準和列舉過錯的方式構成了其離婚制度。根據《統(tǒng)一結婚離婚法》規(guī)定,離婚的理由是婚姻破裂;凡具備下列情況之一的,可視為婚姻己經完完全全地破裂:夫妻雙方在起訴時已持續(xù)分居長達6個月以上;由于某種不可調和的矛盾導致雙方或一方對婚姻的態(tài)度受大巨大影響。在過錯列舉方面,以《特拉華州婚姻法》為例,它列舉了下列廣義上的“過錯”為法定離婚理由:通奸、重婚、犯罪并被判處一年以上的監(jiān)禁、對原告或同住子女進行身體或口頭的虐待、遺棄、同性戀、女同性戀、故意拒絕履行婚姻義務、感染性病、習慣性酗酒、習慣性吸毒或使用其他使人喪失能力的物質或其他破壞婚姻關系的行為。⑥
(一)婚姻關系破裂作為訴訟離婚標準
所謂“婚姻關系破裂”,即夫妻雙方不愿意繼續(xù)共同生活,不僅在物質上、精神上,而且在其他的所有共同生活方面,雙方相互厭惡,已經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
婚姻關系是社會關系的一種,可以通過各種表象展示于外界,因此婚姻關系破裂成為大多數國家和地區(qū)訴訟離婚的標準,因為婚姻關系的好壞及其破裂程度可以夫妻之間能否維持共同的家庭生活作為標準進行判斷和評價,法官也可通過法律規(guī)定的其他原因進行識別并作出判決;而夫妻感情是人的主觀心理態(tài)度,具有隱蔽性和不穩(wěn)定性,不易于準確把握。
(二)分居確立為認定婚姻關系破裂的客觀標準
分居,即別居,也就是依法解除同居義務,但仍保持其婚姻關系的法律制度。⑦是現(xiàn)代西方國家普遍確立的一種制度。我國今后婚姻立法可以參照這一定義對分居加以界定。
分居的形式包括協(xié)議分居及判決分居兩種。根據我國現(xiàn)階段國情,協(xié)議分居施行起來有困難,判決分居是適合我國的,利用司法的權力使有矛盾的夫妻暫時分開居住,既保護弱勢一方的人身安全,又給夫妻雙方一定的時間考慮是否離婚,亦便于法官判斷當事人之間的婚姻關系是否破裂。
分居時間多長才能被視為婚姻關系破裂?其他國家及地區(qū)有不同的規(guī)定,我國現(xiàn)行法規(guī)定“因感情不和分居滿兩年”,我認為,在時間長度上,這一規(guī)定是合理的。
另外,大多數國家規(guī)定了夫妻雙方為和好或教育子女而恢復一段時間(一般不超過180天)的同居生活不構成分居的結束,而僅為分居的中止。我認為,我國完全可以借鑒此項規(guī)定,這既有利于當事人婚姻關系的恢復,也有助于保護離婚自由。
(三)增加訴訟離婚具體事由的列舉
1、過錯事由
這里的“過錯”是指違反夫妻間權利義務,不利于婚姻關系存續(xù)的事項,而非所有的過錯?,F(xiàn)列舉以下過錯事項,望對現(xiàn)行離婚制度的進步有所助益:
(1)通奸且未獲諒解的;(2)對家庭成員實施暴力的;(3)對家庭成員進行身體或口頭虐待的;(4)遺棄家庭成員超過兩年的;(5)有酗酒、賭博、吸毒等惡習屢教不改的;(6)犯罪并被判處兩年以上有期徒刑的;(7)同性戀;(8)能夠履行婚姻義務而不履行的;(9)感染性病的;(10)企圖殺害配偶的;(11)其他過錯。
2、非過錯事由
非過錯事由是指不違背夫妻間義務但足以影響婚姻關系繼續(xù)存續(xù)的事項,列舉如下:
(1)分居滿兩年,但由于一方的過錯,使得婚姻的延續(xù)對原告極為不利的除外;(2)一方下落不明滿兩年的;(3)一方患精神病且無恢復希望的。
綜上所述,我認為我國的訴訟離婚標準應是“婚姻關系破裂”,夫妻一方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請求,法院確認當事人雙方已經分居兩年以上后,可以認定婚姻關系已經破裂,判決離婚;或一方提出離婚,同時提出證據證明婚姻存續(xù)期間內出現(xiàn)上述列舉事由的,也可認定婚姻關系破裂,準予離婚。以婚姻關系破裂與否作為認定標準,避免了單純以夫妻感情作為離婚理由的局限性。這與我國目前的婚姻現(xiàn)狀是相符合的。堅持以這樣的標準來判決離婚,有助于更好地實現(xiàn)法律的社會價值,促進社會穩(wěn)定、和諧。(作者單位:陜西師范大學)
注釋:
①馬憶南.婚姻家庭繼承法學[D].第三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111.
②陳葦.婚姻家庭繼承法學[D].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1:220.
③恩格斯.家庭、和有制和國家的起源[D].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78—79.
④陳葦.中國婚姻家庭法立法研究[D].重慶:群眾出版社,2000:257.
⑤陳衛(wèi)佐譯.德國民法典[D].北京:法律出版社,2015:477.
⑥HARRY D.KRAUSE,DAVID D.MEYER.美國家庭法精要[D].第五版.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0:169.
⑦王麗萍.婚姻家庭法律制度研究[D]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4:163.
[1]馬憶南.婚姻家庭繼承法學[D].第三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111.
[2]陳葦.婚姻家庭繼承法學[D].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1:220.
[3]蔣月.婚姻家庭法前沿導論[D].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160.
[4]徐安琪.葉文振.中國婚姻質量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171.
[5]曹詩權.婚姻家庭繼承法學[D].陳葦.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8:320.
[6]恩格斯.家庭、和有制和國家的起源[D].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78—79.
[7]陳葦.中國婚姻家庭法立法研究[D].重慶:群眾出版社,2000:257.
[8]陳衛(wèi)佐譯.德國民法典[D].北京:法律出版社,2015:477.
[9](美)HARRY D.KRAUSE.(美)DAVID D.MEYER.美國家庭法精要[D].第五版.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0:169.
[10]宋豫、陳葦.中國大陸與港、澳、臺婚姻家庭法比較研究[D].重慶:重慶出版社,2002:367.
[11]王麗萍.婚姻家庭法律制度研究[D]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4:163.
胡齊琪(1994-),女,漢族,陜西安康人,碩士研究生在讀,陜西師范大學,研究方向:民商事法律適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