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文德
[摘 要]古詩詞是中國古典文化的精華,學生的教育離不開古詩詞的學習,這對他們的成長具有重要作用。古詩詞教學不僅能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文學素材,還能有效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如何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古詩詞的效率和質量,將是著重探討的問題。
[關鍵詞]古詩詞;教學
古詩詞是中華文學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它博大精深,燦若繁星,千百年來,滋養(yǎng)了多少中國人。學習古詩詞,不僅可以了解古代社會,提高人文素養(yǎng),還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因此,我對古詩詞的教學也是情有獨鐘。下面我就談談自己平時是如何進行古詩詞教學的:
一、知作者,曉背景
古詩詞是時代的藝術反映。由于古詩詞所反映的情況距今久遠,要想深入理解詩詞內涵,更好地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有必要了解作者和當時的寫作背景。在之前的詩詞學習中,學生或多或少的積累了一定的文學常識,如“詩仙”李白、“關心民生疾苦”的杜甫、“氣勢豪縱”的辛棄疾,蘇軾等。教授新知前,我會先讓學生借助工具書預習,能夠大致了解詩詞的文化氛圍;上課時,再利用網(wǎng)絡資源,欣賞古詩詞相關的圖片、文字、視頻等。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詩人的一生及情感,讓學生與作者的距離縮短,促使學生走進文本,從人的心靈深處點燃興趣的火花。如教學李白的《早發(fā)白帝城》,若不是半路遇赦,又豈有“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喜悅之情呢?再如,宋代詩人王安石所作的《梅花》一詩是詩人在政治上的主張受到挫折后所寫的,詩中借梅花在嚴寒中獨放,清香高潔的品格,來烘托自己不畏強權,孤芳自賞的情懷。若不曉寫作背景,只能讓讀者孤花獨賞了。通過了解作者的生平經(jīng)歷、思想風格,言為心聲,我們就可“知人論世”、“以意逆志”,這種方法也是我們解讀古典詩詞的一條重要原則。
二、解詩題,明題意
“萬詩題入手,主題作文章”, 鑒賞古詩詞,讀懂詩詞題目對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具有很大的幫助作用,只有了解詩詞題目大意,才有資格邁入詩詞的殿堂,否則便是空中樓閣,霧里看花。詩詞的題目,有的概括了詩詞的內容,有的抒發(fā)了作者的情感。為此,要結合寫作背景和文中注釋進行挖掘題意。如韋應物的《賦得暮雨送李胄》我們可知作者在送友人,而且在傍晚天上還下著雨的時候,詩中應該蘊涵著依依不舍的送別之情;再如韓愈的《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抓住題目中的“左遷”可知道作者此時遭貶的傷感以及給侄子寫信的親情;還有孟郊的《游子吟》,讀者弄清題意是游子歌唱贊美偉大的母愛,進而便想知道詩人如何贊美,這樣就不由自主地被帶入詩境。所以弄清古詩詞題意對我們進一步理解古詩詞內容和體會作者包含的情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讀詩句,通詩意
古人云:“三分文章七分讀?!睂W習古詩詞是一種重要的積累,它不僅是語言積累,而且是文化積淀。教學中,可以先引導學生結合書下注釋把每首詩詞讀正確,讀流利,再通過評讀、賽讀、合作讀等多種形式,指導學生讀通詩歌,讀出節(jié)奏,讀出詩歌的音律美,然后抓住詩詞中的重點詞語,感受詩詞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情懷。如唐·呂巖《牧童》中詩句“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歸來/飯飽/黃昏后,不脫/蓑衣/臥月明”,這首詩向我們展示了一幅鮮活的牧童晚歸休憩圖,讀時語氣恬淡、寧靜、舒緩,語調舒展輕快。抓住“鋪”字,體會原野的廣闊與平緩;抓住“弄”字,體會笛聲的悠揚飄逸;抓住“臥”字,感受牧童的悠閑自得。這份美好與安閑不正是詩人所向往的嗎?
四、展想象,浮畫面
想象是理解詩詞的翅膀,通過再現(xiàn)詩詞畫面,有助于學生對詩詞意思的理解,充實詩詞的內涵,使學生易學、樂學。如清代詞人納蘭性德《長相思》中的“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弊髡邽槭裁磿氲焦蕡@?他會想到故園的什么呢?通過想象我們能夠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作者在風雪交加的寒夜里,一個人在外遠征,想到自己的家鄉(xiāng),想到家中的親人,想到家中的溫暖,想到家人在一起的快樂,這些都是作者自然酣暢流淌出來的思鄉(xiāng)之意。
五、悟詩情,揭哲理
“悟詩情,揭哲理”是學習古詩詞的最高境界。通過反復誦讀,深入理解,展開豐富想象,才能進一步悟出真情和道理。正如《秋思》中的“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這句。讓人感覺到詩人要對親人說的話實在太多了,信都封好了,還怕有什么話沒有說,又拆開信看一看,可見他的心情因思鄉(xiāng)而紛亂。再如蘇軾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币髡b起來音韻鏗鏘,旋律婉轉,悅耳動聽,使人心曠神怡。詩人在借景抒情的同時巧妙地揭示出深刻的哲理:當事者迷,旁觀者清。
古詩詞教學不僅能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還能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熱愛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感情。為了使古詩詞這朵文學奇葩在語文教學中更好地弘揚和傳承,教學時有必要演奏好五部曲:讀古詩、知作者、解詩句、展想象、悟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