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蘭先
【摘要】古詩詞教學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以及難點。但是由于古詩詞與小學生的生活相隔較遠,語言也大相徑庭,大部分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較低,學習效率較差。如何讓學生既能學懂又感受到學習的喜悅是現(xiàn)階段語文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接下來,筆者就圍繞自身教學實踐,對如何提升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質(zhì)量與水平提出幾點合理性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 古詩詞教學 新思考 朗誦 圖片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9-0192-02
小學階段的古詩詞難度較低,如果教師掌握了合適的教學方式,學生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式便能很容易攻克“古詩詞”的難關。當然,學生學習古詩詞的目的也不單純局限在提高整體成績上。因為無論是哪一種詩境,都能讓我們領悟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深遠意境。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重視古詩詞教學,盡全力讓學生喜歡古詩詞,背誦古詩詞。
一、小學語文重視古詩詞教學的新意義
1.能夠弘揚民族文化
古詩詞不僅體現(xiàn)古人對社會事物、人情哲理的深刻認識,更是千百年來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古詩詞教學可以汲取古代思想精髓,弘揚民族傳統(tǒng)文化。它能讓學生珍惜新生活,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以及思鄉(xiāng)惜友之情,同時教給學生闡明事理,為人處世之道,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
2.能夠起到審美教育的作用
古詩詞把意境美、音韻美、哲理美融合一體,有著特殊的審美功能,學生可以從中受到美的熏陶。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還沒有形成完整的審美體系,對于好與壞、美與丑、善與惡往往憑借外部表象去感知,而不能分析其內(nèi)在的美和價值。通過古詩詞教學正好可以彌補這一點,因為古詩詞往往反映一種內(nèi)化的、含蓄的感情,詩人把自己的意志和感情寓含在詩詞中,正所謂“詩以明志”。教師可以通過對古詩的講評,擴展學生的審美視野,讓學生獲得更高層次的審美感受,得出正確的審美標準。
二、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新方法
1.分層教學法
要注意教學內(nèi)容的層次性。新課標中指出,第一學段學生只要學會生字詞,扼要理解詩句的意思,能背誦和默寫就可以了;第二學段學生在達到低年級要求的基礎上,還要能夠理解詩句的含義,根據(jù)詩情想象出畫意,還應扼要懂得一些古詩詞的常識,諸如:了解古詩產(chǎn)生的時代及作者的姓名;認識古詩的體裁(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律詩);認識古詩的押韻(絕句和律詩的雙句押相同的或大致相同的韻);知道一些通假字,如《鹿柴》的“柴”通“寨”,返景入森林的“景”通“影”,“返景”即指陽光反射等。高年級階段,學生已有較厚的學習古詩詞的基礎,其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想象創(chuàng)造能力、記憶能力等都有較大提高。為此,教師可以適當提高要求,表現(xiàn)在具體教學中應體現(xiàn)出一定的難度和綜合性。教師可在中年級的要求的基礎上,再增加一定難度,提出“初步領悟詩歌意境”的新要求。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問題引入法
小學生初學古詩,對古詩沒有什么概念,如果直接拿出作品來讀來背,學生勢必一頭霧水。這時,最好找一個問題作為切入口,這個問題要適合古詩的情境,又貼近學生的生活。在學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一課時,我問學生:“你們離開爸爸媽媽時會想念他們嗎?”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想?!蔽矣謫枺骸叭绻胨麄冇忠姴坏?,怎么辦呢?”有的同學沉默了,有的學生說:“可以看照片。”我接著問:“古時候的人,有時候因為某種原因。也會遠離家人,也會想念家人,那時候又沒有照片,他們會怎么辦呢?”這下,學生開始思考了,我便順勢提出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中找找答案。
這樣學生帶著問題進入古詩的情境,邊讀邊思考,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這種導入方法從學生可以理解的情感入手,教他們從生活中去體會。在這首詩中,核心的情感就是思念家鄉(xiāng)想念親人,我的導入是先導入了情感,呼喚起他們對親人的情感,盡管思念時的表現(xiàn)形式不同,但無論是看照片還是登高望遠,其對家人的情感則都是完全一樣的。這樣,他們在理解上就沒有了障礙,同樣的思念還能拉近他們和詩人之間的距離。
3.適當采用圖片教學法
有些古詩的意境比較深遠,學生難以想象出,這時候可以借助多媒體,放映一些畫面。如在學“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這兩句詩時,由于學生生活在平原,對大山?jīng)]有什么概念,不能理解山間小路無人蹤跡的景象,于是,我給學生們放映了兩幅圖畫,畫面上,山高路遠,到處是白皚皚的山,山上小路時隱時現(xiàn),沒有飛鳥,也沒有其他的人,只有詩人一個人孤零零地站在舟中遙望。
這樣一來,不僅古詩中深遠的畫面展現(xiàn)在眼前,詩人的情感也凸顯出來。我們的古詩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能夠體會出詩的意境,通過視覺輔助,這個問題就變得簡單了。同時,美麗的畫面還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古人評價王維的詩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可見詩和畫的緊密聯(lián)系,用畫來詮釋詩是對詩詞最好的注腳和說明,既能夠鍛煉學生豐富的想象力,也能夠鍛煉學生描述畫面美景的描述能力,對于理解用詞和造句具有積極的作用。使用圖片,不僅僅是利用多媒體,還可以運用其他課本插圖,或者其他資料里的插圖,也可以鍛煉著讓學生讀完詩之后,通過想象來描述,或者畫出頭腦中的意境。這對于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和把握具有深遠意義。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師只有重視古詩詞的教學,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yǎng),正確把握作品的情感,采取科學有效的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才能使學生熱愛古詩詞,熱愛祖國優(yōu)秀的文化,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它的美,欣賞它的美,享受美感的體驗,以此豐厚孩子們的人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陳建偉.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1.
[2]李慧.試論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北方經(jīng)貿(mào),2010,12.
[3]張敏.淺談小學古詩詞教學的審美體驗策略[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2,3.
[4]紀林.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例談[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