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 楊菊三
青藏高原行吟(十章)
浙江 楊菊三
在去青藏高原的列車上,我見到了沱沱河。
西北空曠的大草原,遠接雪峰,近牧牛羊,長江的正源沱沱河就從這里出發(fā)。
想象中的它應該是河壩高筑,江堤長伸,但它卻平鋪著,渙散著,隨心所欲地舒張著自己的筋骨。
江水清淺,河流柔順,悉數(shù)合著雪域高原的節(jié)拍。
在行進中,有時剪一個之字,有時團一個繡球,有時還會冷不丁地滑出去一大塊濕地。
蒼茫云海間。接下去的路還十分悠長……
大半個年頭都被高寒封凍著的阿里無人區(qū),難以與生靈親近。
5000 米以上的海拔標高,唬得牛羊從這里退居,麋鹿從這里絕塵,就是一向翱翔藍天的雄鷹,也畏首畏尾地不敢越雷池一步。
一望無際的原,一片蒼涼的漠,只有白云才會隔三差五地俯下身來,或給一個溫柔的吻,或遞一份深切的愛。
靜,死寂的靜,靜得了無生機。
沒有樹木的婆娑,短缺花果的飄香,就是一條一條的河流,也平緩得唱不全一首叮咚婉約的歌。
沒有高山雪蓮的沖動,沒有冬蟲夏草的誘惑,就是一座一座的云峰,也離得遠遠的顧自在那里發(fā)呆。
阿里無人區(qū),誰能走進你的內心世界?
守著青藏高原,引頸踮腳的雪峰時常圍著你兜圈子,然吾等之輩一座也攀越不上。
名不見經(jīng)傳的那根拉,此時卻優(yōu)雅地做了一個“請”的姿勢,把我們邀到了寫有漢藏兩種文字的石碑前。
5190 米的海拔高度,讓我們有一種摸到了天的感覺!回望來路,車道細如綢帶,曲似走蛇,時隱時現(xiàn)在云嵐縹緲的群山深處;而遠方的納木錯,水光瀲滟,煙波浩淼,正在滔滔不絕地敘說著一個又一個神秘且又離奇的故事。
這是我生命中的最高旅程。陽光微弱下去的時候,我感覺到自己的心沒有蒼涼。近旁經(jīng)幡在簌簌的風中抖動,而瑪尼石的笑影則如藏族小姑娘般的可愛。
氣有些喘,腳有點飄,高原的摩擦總會不期而至。我漠然。
人的一生就這么簡單,沒有更多的云夢之想時,腳步卻不由自主地越上了山岡。
撫著一旁的石碑,我想得很多很多……
在青藏高原,紅柳是一種最頑強的樹。
它喜歡在沙丘上趴爬,喜歡在荒漠上蹲伏,狀成一只孵蛋的母雞,將短短長長的根須伸向遠方,攏緊周圍的一切渙散,最終團起一片翠綠。
面呈銹色卻筋骨強健,身居五短卻心緒擴張。在高海拔高風寒的惡劣里,通體放光。
不長個子不是它的過錯,呼吸急促不是它的病態(tài)。搖搖晃晃的日月總是不給一絲法道,但它有勇氣頂住雪的欺壓,有能耐抗住霜的偷襲,即便是整個身子被風暴鏤空,也如一只振翅欲飛的雄鷹,向著云天蒼茫的遠方。
這是一棵棵離天最近的樹,理應成為曠野的標桿!
南方人將它誤為麥子的時候,它已經(jīng)在青藏高原風光了幾千年。
就是小麥的翻版呀:麥一般的青蔥,麥一般的秸稈,麥一般的穗子,還有麥一般的滋味。只是長長的芒出賣了它,耐高寒耐冰雪的本能成全了它。
在伸手就可摘到白云的地方,悄悄地發(fā)芽,輕輕地長葉,然后隱隱地晾花,昂昂地行禮,自成體統(tǒng),自由癲狂。藏民們用它做成一日三餐不可或缺的糌粑,釀制一年四季香甜可口的美酒,去豐饒既粗糲且細膩的生活。
一年又一年的苦斗,一代又一代的接力,就在經(jīng)幡搖曳的高原,紡織一方綠色與金色并駕齊驅的祥云!
走進藏民的氈房,女主人就會給你奉上一杯酥油茶。
先將磚茶用水煮好,加入從牦牛奶中提煉的黃油,再撒上適量的食鹽,然后放進一只瘦瘦長長的木桶內不斷地攪打,搗騰,用不了半個時辰,一碗香噴噴甜滋滋且又略帶咸味的待客之禮就獻到了你的案板。
這是藏民的一日三餐呀,這是雪域的習俗相守呀。
缺氧,缺綠,缺熱能,高原的粗糲原本就讓人短少底氣,假若此時一杯酥油茶下肚,你會全身來勁,頓感神清氣爽。
但外人感到不好喝呀,呷上小小的一口,就會使你在五味俱全中打懵。
藏民總是青睞酥油茶,因為它潤澤氣血,溶解脂肪;藏地總是熱捧酥油茶,因為它提神醒腦,生津止渴。
酥油茶,永遠地飄香在世界屋脊!
拉薩河,雅魯藏布江的一個章節(jié),朗聲在日光城的一隅。
那是雪山之水呀,雖則高得有些離奇,但仍不失為一道不可多得的風景。
平緩,嫻靜,澄澈,輕盈……宛如一位載歌載舞的藏族少女,把希望留給每一個讀得懂她的人。
匯聚了珠穆朗瑪峰的流泉,一路走來,滋潤了草原,哺育了牛羊,洗亮了牧民的雙眼,爾后又回轉身來呵護這一世界上最早見到陽光的城市。
她給蒼山以柔順,她給田野以生命,她給青春以活力,她給圣城以靈秀,以最虔誠的心緒守護著世界屋脊的云空。
不離不棄的母親河,原本就是獻給雪域高原的一條哈達!
還想著高原的那片云嗎?我去西藏的時候采摘過,不想存放了沒多久就讓它跑掉了。
那是一朵潔白無瑕的云,有時團著身子,有時松著筋骨,有時拖著裙裾,有時舒著廣袖,而且上摩青天,下接地氣,為你獻上哈達條條,經(jīng)幡簇簇。
那是羊群在遠方蠕動的幻影,那是高峰在層巒布展的雪景,不需要踏著祥云就能夠探下纖手,與城鎮(zhèn)與村坊與牛羊零距離地挽肩搭膀。
可以笑一笑與它眉目傳情,可以跳一跳與它熱烈相擁。它就在世界屋脊輕歌曼舞,牽著慢生活一步一步地走到我們的眼前。
那是一片不會丟失的云,只要是在青藏高原,一年四季都有它的走向!
追著清風,追著白云,追著雪域高原渺無際涯的自由。
這里的氣候惡劣,這里的環(huán)境兇險,高海拔,高寒流,高強度……一切花草樹木都在高壓之下萎靡,一切飛禽走獸都在高壓之中挫傷。
唯有藏羚羊我行我素,依然在那里用勁地呼吸著缺氧的空氣,艱難地奔走在多變的野地。在尋尋覓覓中,啃上一口兩口荒草聊以充??;在藏藏匿匿中,躲進一塊兩塊崖壁權且御寒。
是最優(yōu)秀的長跑運動員,一直都在路上,都在角逐;是最虔誠的守護者,一生都在求索,都在迎戰(zhàn)。
追著白云,追著清風,追著世界屋脊最高的夢境……
草原上的牛糞滿地都是,但一個個全被藏民拾回了家。
并不是什么稀罕之物,卻是烹煮生活的必需品,一種最普通不過的燃料。
哈著熱氣的牛糞還蘊著許多濕氣,干燥了才管用。那就曬唄,于是就將它們一個個地貼在墻上,一如煎餅,圓圓的,扁扁的,豎成排,橫成線;于是就形成了圖案,就有了財富的象征,就有了日子一寸一寸平和的西移。
山上只有雪,不長樹木;地上只有草,不生柴禾。就在歲月的煎熬里,人們才在牛馬的屁股蛋里,搗出了這種不可或缺的薪火替代品。
它就貼在墻院,天天與牧民們親近;它就委身爐膛,日日為牧民們效勞。
在藏區(qū),牛糞墻也是一道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