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央
摘要: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在于通過語文教學發(fā)展學生正確理解和使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也是發(fā)展學生的語文能力。所謂能力是人們成功地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需的個性心理特征,可分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兩類。語文能力是一種特殊能力。林崇德先生經(jīng)過多年的研究,提出:小學生的語文能力是以語文概括為基礎的,由四種語文能力與五種思維品質組成的,有20個交結點的、開放性的動態(tài)系統(tǒng)。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探析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3-0392-01
概括是語文能力的基礎。對于小學生語文的聽、說、讀、寫諸方面而言,概括有以下表現(xiàn):聽的關鍵是"聽得好"。即會聽,聽得準確,抓住別人講話的中心,理解所聽內容的實質。這是在"聽"中的概括能力的表現(xiàn);說的關鍵是"說得清"。即逐步地掌握準確、鮮明、生動的口語表達特點,能做到用詞準確、詞達意明、語言通順、層次分明、修辭恰當、邏輯性強。這是在"說"中的概括能力表現(xiàn)。讀的要素較多,一是朗讀與默讀的閱讀形式,二是理解詞、句、段、篇和修辭結構的閱讀內容,三是分析段落層次、獲得中心思想、掌握文章脈絡的邏輯思維能力。這三個方面都以學生的概括能力為基礎。寫作能力發(fā)展也是一個概括化的過程。小學生從"說"到"寫",從"讀"到"寫"(仿寫)兩個過渡,都要通過書面語言條理化地、生動地表達出事物的內在聯(lián)系。這里就有一個綜合提煉的過程,即概括過程。
由于語文能力的基礎是概括,所以,我們在培養(yǎng)小學生語文能力時,要自始至終地突出對其概括能力的訓練。
1.培養(yǎng)語文學習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學習,這是學習語文的關鍵。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重在啟發(fā)學生思考,以平等對話的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方法,使其主觀能動性得以更充分的發(fā)揮,使其學習變?yōu)閻蹖W樂學。學生上課積極主動回答問題,課堂效率高。那么,在小學語文學習中,應該培養(yǎng)學生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呢?(1)預習與復習的習慣;(2)勤于思考與全神貫注的學習習慣;(3)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習慣;(4)多動腦,勤動手的習慣;(5)大膽發(fā)言,敢于質疑問難,敢于表達自己見解的習慣;(6)獨立完成作業(yè)與自我評價的習慣;(7) 課外閱讀的習慣等。
2.多讀多練,培養(yǎng)語感
字詞讀法,寫法和意思一定要弄清楚,并且牢記于心,這好比是磚瓦和房子的關系,一切建筑都要從磚瓦開始搭建。多寫,多看,最好能養(yǎng)成記日記的習慣.語文在于多看多記多練,是所有學科中學習過程最漫長的。語文是一門語言,是重要的交際工具,語言表達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經(jīng)常以此作為教學重點來訓練。但課堂時間畢竟有限,這必須靠生活點滴積累。在教學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有的孩子讀書能力差,這就無形地成為學習語文的障礙,所以讀書能力的培養(yǎng)勢在必行。在今后的語文教學中,我將重點訓練朗讀,希望家長配合。在家庭教育中,我懇請家長重視讀說訓練,并可以時刻注意培養(yǎng)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建議家長在用心傾聽孩子讀書的同時,給他一些掌聲,一句鼓勵,一份自信。假期中,您可以引導孩子預習新課,閱讀兒童著作,或背誦古詩文時實踐一下,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三,留心觀察 養(yǎng)成課外閱讀的習慣,多動腦勤動手,寫好作文。
作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們必須重視它,正視它。其實寫好作文不難,但必須留心觀察,把生活的點滴記錄下來,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組織好語言,匯集成篇即可。當然"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任何事說總是很容易,做起來就難了。那么簡單說一下寫人,寫事的作文應注意什么。
3.改革課堂教學,發(fā)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主觀能動作用,把被動接受的"要我學"轉變?yōu)橹鲃舆M取的"我要學",要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自主地,積極地參與教學過程,讓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為了更好地開發(fā)學生的潛能,促進其主體性進一步發(fā)展,我在課堂教學中,主要從兩個方面訓練學生:
3.1 提出問題,讓學生自讀課文。每學一篇新課文,我讓學生先預習課文,碰到不理解的字、詞、句、段、內容就向老師和同學提出來,大家一起解決同學提出的疑難問題。學生能借助工具書,通過討論探索,從而得到解決。當學生解決不了時,我才給他們提示幫助解決,這樣教學過程中形成了師生共同探索新知識,使學生有自己的思維空間,學生的學習情緒既活躍又輕松,在自由的氛圍中馳騁,達到充分發(fā)揮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的目的。
3.2 激發(fā)小組討論,讓學生互學。同學是小組的成員,通過討論互學,使學生能在互助、和諧的狀態(tài)下探索新知識?;W,學生互補彼此的不足,每個同學的認知結構、經(jīng)驗水平、個性發(fā)展存在著差異,在合作學習中,每個學生能從別人不同的觀點及方法中得到啟發(fā),取長補短。
4.深入情境,熏陶語感
小學生有很強的模仿力,精彩的范讀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在教學中可選擇精彩的范讀,要求學生聽清楚、聽完整、抓要害,從語音、語調、節(jié)奏、重音、停頓等方面讓學生充分感受、反復琢磨,并跟隨練習,這樣自然會使他們的語言變得流暢、正規(guī),語言感受力得以提高。教師精彩的范讀,也能讓學生在具體語境中加強語感能力。如學生在學習《四季之美》一文時,我通過一組表現(xiàn)四季美景的圖片,讓學生感受到了四季之美,學生在敘述過程中,已經(jīng)初步體驗到了四季的美與美在哪里。另外通過一段帶視頻的誦讀播放,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了祖國大地春之明媚、夏之熱烈、秋之沉靜、冬之妖嬈,受到了語感的熏陶。
5.正確處理教與學的關系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角色是不一樣的。學生是受教育者,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教育者,是指導學生學習的。教學就是服務。因此,對目前并不少見的角色錯位的教學,突出教師"自我"、追求形式翻新的教學,甚至是以作秀來吸引眼球、用噱頭博得掌聲的教學,要有分辨能力,不僅不要效仿,而且要敢于說"不"。教學的最高境界是真實、樸實、扎實。要真真切切地做到"三實",需要教師捧出一顆對教育虔誠、對學生真誠的心,一顆淡泊名利、無私"忘我"的心。我們欣賞并提倡"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fā)展"的回歸常態(tài)的語文教學。"學生是幼苗,需要知識甘霖的滋潤;學生更是火炬,需要教學智慧的點燃。"語文教師的職責,就是點燃學生心頭的智慧之火,使他們愛語文;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導讀,導思,導練,使他們愛學語文,并逐漸會學語文、學會做人。這就要培植每個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自信心。要千方百計使每個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愉悅,看到自己的進步、能力和潛力,期待自己獲得更大的成功。這是學好語文不竭的動力。
6.注重實踐,增強語感
語感是學習規(guī)范語言長期積淀的結晶,只有強化聽說讀寫的實踐,持之以恒,養(yǎng)成習慣,才能形成對文章的感受能力。這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的實踐活動:聽,就是教師創(chuàng)設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諸如上課聽講、聽別人講話、聽電視廣播等。在這一過程中,要求學生集中注意力,及時捕捉語言信息,了解內容,抓住中心和要點等。這有助于學生對語言的感受,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感受能力。說,就是在一定的場合中,讓學生用言語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這一過程就是言語的口頭運用,在說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在積極地活動,組織語言極快,要求說話的語言準確、連貫、得體。因此,教師要在教學中安排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如開故事會、舉行朗誦比賽、表演話劇等,在語言運用中增強語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