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微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3-0245-02
數(shù)學的本質(zhì)是"算",而口算又是計算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小學數(shù)學的基礎(chǔ),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計算技能??谒阋彩枪浪恪⒑喫闩c筆算的基礎(chǔ)。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加強對小學生的口算訓練,不僅可以發(fā)展學生思維,增強學生的理解力、記憶力及表達力,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那么,如何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呢?下面,結(jié)合自己低年級的教學實踐,談一談低年級口算教學的一些體會。
1.注重直觀操作,幫助學生理解算理
實踐操作是兒童智力活動的源泉。低年級學生的思維活動又是以思維為主的,所以,在低年級的計算教學中,我們教師要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多組織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看得見,摸得著,從而能激發(fā)起學生的求知欲,并使其在操作活動中獲得直接經(jīng)驗,活躍思維,萌發(fā)創(chuàng)造的火花,感受成功的喜悅。
例如:對于10以內(nèi)數(shù)的加減法口算,我讓學生用小棒進行分一分、并一并的直觀操作活動,理解用數(shù)的組成的方法來進行10以內(nèi)數(shù)的加減法的計算。如:教學6+3,我就讓學生先用擺小棒的方法,左邊擺6個,右邊擺3個,最后數(shù)出總數(shù)是9,從而得出6+3=9,看著擺的小棒,我引導學生思考6和3組成9,所以運用組成的方法也能進行計算。通過操作,學生不僅體驗到算法的多樣化,而且對每一種算理都有了清楚的認識。又如在教學"9加6"時,大部分的學生都知道結(jié)果是"15",但卻說不出算理。于是,我讓學生通過實物操作來感知"湊十" 的過程和方法,進而理解"湊十"的算理。我先出示裝10盒奶的盒子,盒子里面有9盒奶,盒子外面有6盒奶。讓學生通過觀察,動手擺,知道為了能很快知道一共有多少盒奶,學生把盒子外面的6盒奶,拿出一個放在盒子的空格里,湊成一整箱。盒子外面的奶由于拿走1個,還剩下5個,即把6分為1和5。進而說出9個和1個湊成10個,10個再加剩下來的5個就是15個,接著列出下列算式:9 + 6= 15。同樣,教學"9+7"、"9+8"、 "9+3"、"9+5"要求學生動手擺小棒,邊操作邊說過程邊計算。這樣使學生在"動一動、擺一擺、說一說"中充分感知"看大數(shù),分小數(shù),湊成 十,再相加"的計算過程。這樣,既滿足了學生好操作活動的特點,突破了難點,又理解了算理,掌握了口算的基本方法。
2.注重形式多樣的口算練習,幫助學生提高口算能力
低年級學生年齡小,對通過感性認識得到的知識,記得快,忘得也快。那么,要使低年級學生要使學生快而準的口算,必須通過長期多種多樣的練習形式進行訓練,以達到提高口算能力的目的。
趣味游戲法。游戲重在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方法一:口算接龍,又名"開火車"。課前我先準備好幾組口算題卡片,以小組為單位,運用"開火車的形式"對學生進行口算練習,要求小組學生人人參與,看哪組學生在口算過程中算得又對又快,最后評為優(yōu)秀小組,并且給獲勝的小組獎勵小禮物,以表示祝賀,從而讓全班學生都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游戲中來,已達到訓練的目的。
如:在進行10以內(nèi)加減法的口算練習時,我讓學生進行"過山洞"游戲,要求小組的每一位同學走到山洞前,必須先答出一道口算題,答對后,全班同學說"通過",才能進入山洞,否則,就宣告該小組闖洞失敗,整節(jié)課學生激情高漲,參賽學生注意力集中,認真細心地計算回答,口算效果特別好。而學生在愉悅快樂的氛圍中進行口算練習,方法得以鞏固,能力得以提升。
方法二:競賽。
開展競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動機是激勵人們?nèi)バ袆拥闹饔^原因,學生學習動機越強烈,越能對學習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進而轉(zhuǎn)化為學習的一種內(nèi)動力,因此,在計算題的教學中,就要千方百計地使學生對計算題產(chǎn)生強烈的興趣和好奇心,引導并鼓勵他們參與新奇、有趣的探索性學習活動。為此,我有意設(shè)計安排一些競賽形式的練習和數(shù)學游戲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讓全班學生都積極去參與。競賽形式有:奪紅旗、數(shù)學接力賽、搶答等。 "奪紅旗"比賽,就是將一條河畫在黑板上,河面有2條船,每條船上有5道算式題,抽出10位"隊員",分成2組,每組一人算一道,最先完成且全對的一組為贏,順利過河,可奪得一面小紅旗。"數(shù)學接力賽",即每組一份題,每人做一道題后往下傳,每組最后一人做完后,交上來,然后在班上進行評價,做得全對又做得快的一組就獲得勝利。這樣的比賽,不但能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而且挖掘了學生的潛能,還增強了學生們的進取心和集體榮譽感,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
3.思維訓練是關(guān)鍵,習慣養(yǎng)成成自然
3.1 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運用多種形式加強學生的思維訓練,重視發(fā)散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訓練,是成功教育的必由之路。
如教學20以內(nèi)進位加法口算時,我出示了"8+9"和"9+8"這組算式,學生積極搶答自己的算法,我讓方法不同的學生當小老師,上臺來講解自己的方法。在交流算法中,學生講出了"拆大湊小、拆小湊大"、交換加數(shù)的位置、接著數(shù)等等,學生都開動腦筋,尋找不同的適合自己的快捷的口算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口算速度和口算能力。其他學生在聽中思考最簡單的方法,為己所用。
3.2 我國現(xiàn)代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教育就是養(yǎng)成習慣,"由此可見,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尤其重要。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嚴格要求學生認真書寫數(shù)字和運算符號,計算時要認真審題,嚴格按照規(guī)范的計算過程進行計算,教給學生檢查的方法,計算后要及時檢查,及時糾正。
在學生的聽、看、寫方面都有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聽算形式。教師按一定速度讀題,使學生的聽覺、思維與口語表達能力直接聯(lián)系起來,長期的聽算可以強化學生的口算思維能力。視算形式,教師自制的口算卡片和口算圖表、口算課件,讓學生看算式說得數(shù),這樣可以訓練學生的反應(yīng)能力和口算速度。筆答形式,教師事先準備好口算題卡片,并且口算題都有答案,讓學生在一定時間內(nèi)判斷正誤,看誰判斷得又對又快,從而強化學生的口算能力。
總之,能開啟孩子智慧、使他們受益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谒憬虒W是一項長期的教學任務(wù),它不是一個輕而易取的過程,它要經(jīng)過一個懂理、會算、熟練、靈巧的過程。通過上面口算方法的嘗試,我覺得學生口算能力的提高,關(guān)鍵在于學生對口算算理的理解,要做到思路清楚,再加上長期形式多樣反復的口算練習,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口算習慣。我相信學生的口算能力定會得到提升,而且會受用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