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英
摘要:在新的英語教材里,從知識內容、教學手段到教學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蘊含著激發(fā)學習興趣的元素,對此,我們要深入予以挖掘,使之成為英語課堂的"興趣點"。運用興趣的吸引魅力,增強課的生機與活力,這是大面積提高教學效率與質量的保障性因素之一。本文結合教學實踐,闡述了激發(fā)興趣的方法。
關鍵詞: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興趣激發(fā);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3-0162-01
1.充分發(fā)掘教材,找準"興趣點"
初中英語教材中有許多色彩鮮明的彩圖,圖文并茂,內容貼近學生生活,能喚起學生共鳴,激起學生的興趣。如Junior English for china.Book 1 A,Unit3 Numbers in English 中,可充分利用書本中插圖――汽車、電話機等。教師利用汽車的牌號、電話號碼進行0―10的數(shù)字教學,學生會覺得這些數(shù)字離自己很近。因此,在完成數(shù)字教學后,教師引出What's your bike number?等句型讓學生分組展開活動。這樣,學生在游戲過程中鞏固了數(shù)字,而且還學會了用英語問及號碼的句型。教師要熟悉和把握教材體系,充分利用貼近學生生活的興趣點,活用教材,提高口語交際的能力。
關于語言知識與運用語言的關系,對二者不同的側重是不同語言本質觀。而如果將語言看作一個知識性的系統(tǒng),其最高的目標就是掌握語言知識,其中包括詞匯、語言、語法,但是將語言作為語言交際系統(tǒng),必須在教學中更加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提高基本技能。一直以來,我國的初中英語教學都是按照知識性系統(tǒng)進行教學的,導致教育素質低,"啞巴英語"、"高分低能"的現(xiàn)象在我國的英語學生中屢見不鮮。近年來,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這一形式得到了緩解,學生的綜合素質有了顯著的提高,但是整體來看,效果不是很理想。我國的外語教學仍然停留在語言知識的傳授和操練上,無法實現(xiàn)英語教學質量的真正改進。而交際系統(tǒng)在實踐中則由于教師忽略語言知識在技能的形成中的作用,導致教學效果無法如預期的理想。我們必須辯證的來分析語言知識和語言運用之間的關系,二者是相輔相成的。語言知識是進行聽說讀寫能力培養(yǎng)的基礎,沒有它,運用語言進行交際活動的過程將無法實現(xiàn)。
衡量一個人掌握外語水平高低的標準就是看其對語言的運用能力、交際能力。語言知識是為了提高交際能力而出現(xiàn)的,語言知識也只有通過不斷地進行語言交際活動才能得以鞏固和牢固的掌握,不論是語音還是詞匯與語法缺一不可,否則,語言的信息交際將無法實現(xiàn)。真正的語言知識單單依賴課堂的講解是無法實現(xiàn)的,必須通過不斷地練習。只有進行言語操練,不斷地在實踐中應用,才能更快的掌握和理解。這些都需要在初中英語教學階段不斷地培養(yǎng),進而才能促進其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
2.加強課外實踐,鞏固"興趣點
書到用時方恨少。"學有所用",驅使學生樂于參與語言實踐,在運用中獲得心理滿足和喜悅。如Book2A,lesson1英語賀卡的教學。教師利用教師節(jié)來臨之際組織學生到計算機房,要求學生在校園網(wǎng)上向老師發(fā)一個節(jié)日賀詞。在玩電腦中學生能獲得心理滿足和成功喜悅。親身體驗和滿足感能激起學生更強烈的求知欲,使之產(chǎn)生巨大的內動力。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用英文互相問候,多組織學生看通俗易懂英文卡通VCD,指導學生講英文故事片與幽默,進行對話表演,運用所學英語進行語言交際,及時鞏固學生的"興趣點"。
3.運用課堂游戲,激活興趣點
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如果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chǎn)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tài),而只是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所以,教師就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想方設法把枯燥的學習內容和機械操練變成學生們感興趣的各種活動或游戲,從而有效地完成教學目標。
我們應把握住游戲活動的設計原則:課堂游戲活動就內容而言,有訓練活動、記憶活動、理解活動、應用活動、策略活動、情感活動、反饋活動和評價活動等;就組織形式而言,有個體活動、小組活動和全班活動;就方式而言,游戲活動主要以競爭學習為主。下面是我在平時教學中幾個有效游戲活動實例:
實例一:內容:Go for It/Unit 7 "What does he look like?"操練外貌的描述。游戲名稱:The best ears;游戲類型:理解活動,記憶活動;組織形式:小組活動;游戲過程:把全班按列分成八組。四組同時比賽,另四組監(jiān)督。每個小組第一位同學抽一張小紙條,上面寫有外貌描寫的句子。如:He is a tall man with long curly hair.比賽開始后,小組同學依次耳貼耳把話傳下去,監(jiān)督者監(jiān)督聲音大小。完畢后,小組最后一名同學把聽到的句子寫在紙上。然后換另四組比賽,剛才四組監(jiān)督。最終句子傳正確的小組獲勝。
游戲亮點:參與面廣,能加強學生對句子結構的正確理解。
實例二:(講"What color is it? It's..."在學生已掌握各種色彩相應的單詞后)為了引出"What color is it? It's..."這個句型,我將事先準備的各種顏色的小塊的色卡紙握在手心里。T:Now,guess.What color is it?;S1:red? ;T:No;S2:green?;T:No;S3:blue?;T:Open it and see. Yes. It's blue. You're a clever boy。這樣,邊游戲邊板書,三組下來,學生已熟知"What color is it?"是詢問色彩的意思,以及回答的句型"It's blue."引入比較形象。接下來進行朗讀操練就行了。這種猜謎引入新課的方法,不但復習了大量的詞匯和句子,為學習新課做了鋪墊,而且由于學生急于想知道教師手里的東西究竟是什么,從而促使其動腦筋、動口。這種引入新課的方法比教師交代該節(jié)課的任務的做法要來得自然和輕松。課堂上可開展許多生動活潑的游戲,如猜謎、打電話、男女生比賽、角色表演等。
總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至理名言。怎樣激趣是一門藝術。因此,每位教師都應在激發(fā)興趣方面積極探索,以不斷提升自己的施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