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宇芳
摘要:培養(yǎng)小學生具有以聽、說能力為主的初步交際能力。對話部分會背與會說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小學教師如何處理好對話部分的背與說,關系到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以及英語水平高低的問題。
關鍵詞:聽;說;背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3-0154-01
小學英語教學可以說就是對話教學?!缎W英語新課程標準》要求:培養(yǎng)小學生具有以聽、說能力為主的初步交際能力。對話部分會背與會說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小學教師如何處理好對話部分的背與說,關系到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以及英語水平高低的問題。經(jīng)過幾年的探索與實踐,我認為在小學英語對話教學中應認識到以下幾點:
1.對話要說而不是死記硬背
在小學英語對話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能非常流利地把課文背下來,但很少聽他們開口說英語。是什么導致他們不能用簡短的英語進行對話和交流?"無論從語言的發(fā)展或?qū)W習語言的自然規(guī)律或用語言交際所采取的形式來看,說的能力的培養(yǎng)在語言教學與研究中都顯得特別重要。海姆斯的交際人種論認為說話是一項'需要技能的工作',因此,我們的英語教學沒有理由不把說的能力的培養(yǎng)置于首位。"
小學英語牛津教材每個單元都是一個微型小對話。包了一些語法知識點。很多小學教師教學模式多采用講授知識點和讓學生背誦對話。有的老師對背誦要求很高,不準與原文有任何的偏差。但他們從來不要求學生在課堂或課外用英語交流。學生一旦離開課本,就成了"啞巴"。他們不能自如地在真實的情景中運用英語進行日常對話,交流信息和表達思想感情。究其原因,他們老師僅限于應試教學,考什么學什么,不考不學。本來完整的對話被一些老師以知識點為主,拆分地七零八散,支離破碎,從而導致學生不知如何去說英語,相互之間不會用英語對話,對話背的再好分考得再高又有什么用呢?這與我們一直反對的啞巴英語又有什么區(qū)別呢?讓學生能在真實生活交際中運用,才是我們教學英語的真正目的。因此,小學英語對話千萬不要死記硬背,應"說"字當先,我們所要追求的是讓學生會說,能說,敢說。
我選用兩個班作為研究對象,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對話教學:(一)班,我以講授知識點為主,學生必須熟練背誦課文,不要求他們之間用英語進行對話;(二)班課堂教學不拘一格,不要求他們死背對話,圍繞對話讓他們在認知地基礎上相互間大膽對話,可以模仿,可以增加或拆解對話內(nèi)容。一段時間后,兩班出現(xiàn)較大差別:一班的孩子上課氣氛沉悶,發(fā)言不積極,對話教學永遠A/B/A/B式,除非老師給他們設定和課本一樣的情節(jié),他們才能以背的方式"說"出來,比較呆板,不會靈活運用。二班的孩子表現(xiàn)積極大膽,思維活躍,有一些孩子能主動"演"對話而非"背" 對話,更可喜的是,有些孩子課后經(jīng)常主動說一些簡單地英語,比如和同學打招呼,欣賞別人的衣服會說"Very beautiful." 看到同學在踢足球會說 "You play football very well ,I want to play football with you,can I join you?"等等。正如夸美紐斯曾說: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以活動為中心…這樣的微型演出"活動"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并為學生提供人人參與的機會,從而親身體驗合作的愉悅,增強成就感和自信心。學生無須被動機械記背,那些"臺詞"連同合作的每個細節(jié)都會長久地留在記憶中。
2.背可以積累"說"的素材
在英語對話教學中,單詞、主要句型、經(jīng)典的短文還是要背的。學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詞匯、基本的句型表達和常見的語法知識,才能張口說。背可以積累"說"的素材,為"說"英語在詞匯量和口頭表達流利程度等方面提供保障。對話背得多了當然會"說"得就多,熟能生巧就是這個道理。這里的背是指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背誦是記憶力的體操",你理解的很透并且已經(jīng)掌握了的單詞或句型,你才可以靈活自如地使用它們來與人交流。在平時的教學中,英語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一些記憶的方法,而且還要想方設法調(diào)動學生背誦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那些無意義、無休止的操練,死記硬背,"公式化"的口語對話等只能使學生產(chǎn)生厭煩情緒,事倍功半。當然,這兒的"說" 也不是一統(tǒng)亂說,毫無章法,詞不達意,而是指有語境、有條理,有順序,有內(nèi)涵的說。這樣,英語英語對話的背與說才有意義。
3.學以致用才是目的
英語對話要求會背是為了會說,會說是為了會用。學生能在一定的語境中學以致用才是我們教學的目的。但作為老師我們應意識到:學生會背不同于會說,會說才有可能會用,但不等同于會用。以下幾點是我們教學中經(jīng)常存在的誤區(qū)。
3.1 機械背誦,會背不會用。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小學生學英語首先接觸地是26個字母,學生會反復地讀,反復地背,按順序從A-Z背地滾瓜爛熟,老師認為學生掌握26個字母是萬無一失的,也就不在過問了。但后來我卻發(fā)現(xiàn),如果挑出單個的字母讓學生認,一部分學生卻說不出來。學句子也發(fā)生類似的情況,學生把這個句子背地滾瓜爛熟,也知道這句話的意思,但他僅僅會說這一句話,并沒有想到認識、理解這句話當中的某個單詞,當他們再次遇到這個單詞的時候,他們表現(xiàn)出地是不認識這個單詞,句子由單詞組成,當然也不認識新句子,對話由句子組成,當然他們不能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場所,不同的情境下說出合體的語言。當然背的多了,也可能會說的多,但絕對不是我們所說地對話,而是一種較復雜的"人機交流"。"機"當然是指背的一方,當別人與他對話時,他僅僅能夠快速地從他已記住的現(xiàn)成的句子中找出能應答對方的句子,然后再"說"出來,也就是機械地背出來,雖然不是答非所問,但也一定不會很貼切。
3.2 舍易求難型。很多小學生對簡單的對話往往不屑一顧,喜歡背一些難的、長的對話,功夫費得不少,也學會背了很多難的東西,但卻不會"用"。對小學生來學會簡單對話更有現(xiàn)實意議。因為從口語角度來說,人們并不是看一個人會說多么難的單詞,關鍵在于看他能否熟練運用最簡單的單詞、句型、語法來表達情感、思想。英國人的日常生活交流是通過有限數(shù)量的單詞和簡單的句型來完成的。小學生學會容易的對話,并融會貫通地在生活中加以運用才是學習小學英語的關鍵所在,而不在于你背會了多少個英語句子,多少篇英語典范,會說了多少篇英語對話。
總之,在小學階段,教師應教會學生記住單詞、基本的句型、句子、簡單對話,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大膽地說英語,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讓學生多用英語進行對話和交流,學以致用,實現(xiàn)小學階段學習英語的目的。